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藏經描仿卷下▪P6

  ..續本文上一頁昧,爲得初二叁四果而斷煩惱,求諸善法而行谘問,發心度脫一切衆生,勤修諸助道法,信受佛語依教奉行 ,一心求無上佛道。

  所謂得者,謂得須陀洹,脫叁惡道。須陀洹是初果,初果人,只往來于天上人間,不落叁塗。及得二果叁果四果。斷煩惱盡,求道已經得道,所作已辦,善學戒 p-179定慧叁學。如是之人,名爲得者。我聽是人受諸供養,是人所受供養,名善受供養

  。

  【舍利弗。清淨持戒者。開化檀越者。及修多聞讀誦經者。謂讀誦修路

  岐夜授記經伽陀憂陀那尼陀那。如是諸經本生經方廣經。未曾有經。阿

  波陀那論議經。是人又能清淨持戒無有瑕疵。不垢不濁自在不著。智者

  所贊能自具足。隨順禅定時時樂坐禅。如是比丘我亦聽受供養。】

  舍利弗!若有清淨持戒比丘,能度化檀越。檀越施主也。及多聞不取于相,讀誦十二部經。修路下,即十二部經也。修路譯曰契經,即經中之長行文。岐夜譯曰重誦,伽陀譯曰諷誦,憂陀那譯曰自說,尼陀那譯曰因緣,阿波陀那譯曰譬喻

  。

  此人又能清淨持戒無有瑕疵,不垢不濁不執著于戒。此人爲智者所贊,能自具足無有散亂,隨順禅定。如是比丘,我亦聽受供養。

  【舍利弗。身證法者無有疑悔。我聽是人高座說法。雖是凡夫清淨持戒。

  心不貪著外道經義。一心勤求沙門上果。不貪利養善巧定說。多聞廣喻 p-180

  猶如大海。乃至失命猶不妄語。不樂诤訟自利利他。唯清淨第一實義。

  所說如是亦如是行。舍利弗。如是說者我聽說法。】

  佛曰我法甚深,唯證乃知。故身證法者,我乃聽許高座說法。彼雖是凡夫,然清淨持戒,不貪外道經義,一心勤求沙門上果,不貪利養,能善巧決定說法,不欺佛不欺衆生不自欺。

  能多聞廣喻說法,智慧猶如大海。縱然喪失生命,猶不妄語欺騙衆生。不樂與人诤訟,能自利而利他。唯說清淨第一實義。清淨第一實義者,諸法實相也,畢竟空也。所說如是,亦如是行,謂言行一致,自不相違也。舍利弗!若比丘能如是說者,我聽許其說法。換句話說,若能如是說者,乃爲清淨說法也。

  【如來所說能使諸法不相違逆。謂說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诳語者,故所說能使諸法不相違逆。謂說五分法身,五分法身者,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脫法身、解脫知見法身。

  【舍利弗。求利比丘。爲佛出家而破戒品。何用說法。何以故。舍利弗。

  我經中說。若人自不善寂自不能護。能令他人善寂自護。無有是處。如

  人自沒汙泥欲出他人。無有是處。若人能自善寂。能出汙泥欲出他人。 p-181

  則有是處。】

  舍利弗!貪求世利之比丘,雖隨佛出家,卻毀破我之戒品。這種人,何用說法

  ?何以故?我經中說,若人不能防非離過,自不能善寂,自猶有惡道之報,自不能護。能令他人善寂,能令他人自護者,無有是處。如人自沒汙泥,欲令他人出汙泥者,無有是處。若自出汙泥,令他出者,乃有是處。

  【是故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誹謗如來其罪不輕。實語比丘應聽說法。

  非妄語者持戒比丘。則能法施。舍利弗。高座說法決定斷疑。最是上事

  。若持戒不淨著外道義。我則不聽。及妄語者。貴世樂者。求利養者。

  樂诤訟者。我亦不聽。我聽淨持戒者。質直心者。通達諸法實相者。高

  座說法。舍利弗。破戒比丘甯當舍戒。不著聖人相袈裟覆藏罪垢。密作

  衆惡受人信施。舍利弗。以小因緣。而于久遠受地獄身。】

  是故舍利弗!毀謗如來,其罪不輕。如實說法比丘,應聽說法。不淨說法比丘 ,不聽說法。持戒比丘不違佛教,則能法施。讀外道經典,不順佛教,即爲破戒。

  舍利弗!高座說法,義理決定,斷衆生疑者,最是上事。若持戒不淨,著外道經義,言無實義而妄語者,貪世樂者,求利養者,樂诤者,我則不聽說法。我聽持戒者,誠直心者,通達諸法實相者,高座說法。 p-182

  甯舍戒,不破戒。不可著如來法衣,冒作賢聖僧相。否則受人信施,要受地獄果報。 p-183

  

  

  囑累品第十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爾世時諸比丘等。于善法中雲何精進。佛告

  阿難。且置莫問。所以者何。佛無量智所說經典。爾時比丘尚不能信。

  況能勤行。阿難。如來于有爲法中所有智慧。一切辟支佛阿羅漢等不能

  解知。阿難。如來所知法。若爲汝說汝則迷悶。何況是人當能信之。如

  來于今說如是經。爾時癡人猶尚不信。何況能信所說罪報。】

  阿難請問爾世時比丘,于善法中雲何精進?佛止曰,汝莫問!佛無量智所說經典,爾時比丘尚不能信,何況能修行?

  如來于有爲法中所有智慧,乃如來權智也。如來有實智與權智,實智者無分別智,權智者差別智。實智無分別,故曰一,亦曰空。權智者具差別相,故曰無量。佛以實智,則于無量知空,于無量知一。佛以權智,則于空知無量,于一知無量。權智生于實智以實智爲本,故實智又名根本智,權智又名後得智。于菩薩行中,第六地中根本智具足,後四地中──七八九十地,後得智漸圓。 p-184

  如來于有爲法中所有智慧,即如來權智也。如來權智,于空知無量。以無量故 ,所以說如來權智不思議。是以如來于有爲法中所有智慧,辟支佛阿羅漢不能解知

  。

  阿難!如來權智所知法無量,若爲汝說,汝則迷悶,況爾世時比丘當能信之?佛今說此佛藏經,爾時癡人尚不能信,何況能信經中所說罪報?

  【阿難。法應當爾。自身是惡謂余亦惡。如今第一懈怠比丘。爾時第一精

  進比丘所不能及。若所持戒威儀智慧。不得相比。如來若說此人所行。

  一切過惡轉身所受。是人不信更起重罪。汝等若聞亦得憂怖。不能量其

  所受罪惡。】

  阿難!法應如是,自身是惡,亦謂余人亦如自己是惡。佛今在世,爾時第一精進比丘,不及現在第一懈怠比丘。其余律儀智慧,更不能相比也。

  如來若說此人之惡行所受之苦報,彼等雖聞不信。以不信故,更起重罪。汝等若聞其重罪,亦生憂怖,不能量知其所受罪報也。

  【阿難。如來深法受者難有。于意雲何。好床茵褥豚子樂不。不也世尊。

  阿難。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此法深妙智者所樂。是人不能信解通達

  。得出家已自稱沙門。不能堪受如實教化。于此法中不能修心。不得滋

  味振手而去墮在惡道。猶如豚子舍好床褥。】 p-185

  舉喻以明。豚子豬也。如來無上菩提甚深妙法,爲智者所樂,癡人不能信解通達。癡人出家已,實非沙門,自稱沙門。不能如實受教化,于如實法中不能修心,不得法味。聞法不信,拂袖而去,以是因緣墮于惡道。猶如豚子,不樂好床褥也。

  【何以故。阿難。是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甚深清淨。非難化者所能信解

  。難降伏者。無智慧者。難滿者。難養者。破戒者。難與語者。住邪法

  者。行邪行者。貴財利者。以衣食爲上者。破威儀者。破戒德者。墮頂

  者。弊惡者。懈怠者。小欲者。小精進者。無羞者。耐羞者。匆匆營事

  業者。沙門中旃陀羅。沙門中白衣。沙門中敗壞。沙門中行邪道者。非

  沙門自言是沙門者。魔所吞者。與外道義合者。不如說行者。樂衆鬧者

  。樂散亂語者。具有魔事者。魔所衰惱者。煩惱熾盛者。我見者。人見

  者。衆生見者。顛倒者。于我此法若能信解通達。無有是處。】

  阿難!我此無上菩提,甚深清淨,非難化者乃至顛倒者,所能信解。

  難化者,剛強難調衆生也。

  小欲者,樂小法者。

  無羞者、耐羞者,謂無慚無愧之人。

  匆匆營事業者,不修佛道,經營世間事業者。 p-186

  沙門中旃陀羅,旃陀羅者,屠夫也。

  樂衆鬧事,身心不閑靜也。

  樂散亂語者,樂散心雜話也。

  具有魔事者,凡障礙佛道者,即爲魔事。諸如破戒、破見、破威儀、破命、心有所住、取著于相、有所得心、不能信解實相法、聞第一義空驚疑怖畏……等。

  以上諸人,于我法不能信解通達。

  【何以故。阿難。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清淨快大。與此惡人不相稱可。】

  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清淨「快大」,似應爲「清淨廣大」,或「清淨快樂」

  。

  【阿難。譬如百千億叁千大千世界中間曠遠。此弊惡人遠沙門法。猶尚如

  是。況得順忍。況得涅槃。阿難。如此事者說不可盡。當來沙門弊惡鄙

  賤。深懷悭貪。深懷瞋恚。深懷不信。叁毒熾盛心行犷。難可製禦。】

  譬如百千億佛土,相距曠遠。此弊惡人遠離佛法,亦複如是。當然更不能得順忍或涅槃了。

  未來世中,像如此衰敗事,說不能盡。當來世沙門,弊惡鄙賤、悭貪、瞋恚、不信正法、叁毒熾盛、難可調伏。 p-187

  【阿難。譬如良田善熟以火自燒。甘膳美食而自著毒。舍宅所有以火自梵

  。爲應爾不。不也世尊。阿難。如是未來世癡人。因以我法得受供養。

  而不信解如來功德。又不能信如是等經。不能堪忍如實說過。自知瘡疣

  而逆我語。如是癡人依佛自活。而逆是法。阿難。爾時閻浮提內。如是

  癡人充滿其中。】

  譬如良田,莊稼善熟,自以火焚﹝梵爲焚﹞……阿難!是應該否?阿難答曰,不也世尊!

  阿難!未來世比丘,因我法而受供養,卻不信解我法,又不能信此佛藏經。不能堪忍我于經中如實說其過惡。彼自知有過,而不信受我語。阿難!爾時閻浮提內 ,充滿如是之人。

  【阿難。且置。何用求此愚癡惡人。徒生徒老所行惡事。】

  阿難!停止!何用問此癡人,生老病死之惡事。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雲何奉持…

《佛藏經描仿卷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