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藏经描仿卷下▪P5

  ..续本文上一页。犹亦不能拔其根本。何况声

  闻。】

  此人余殃已是未尽,何况又深依止我见人见?即令诸佛出世,犹不能拔其根本 ,何况声闻人呢?

  【舍利弗。若人有如是贪着不善邪见。谓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命者见。

  又于第一义空惊疑畏者。当知是人先世成就破法罪缘。】 p-172

  若人有我人众寿见,及于第一义空不信者。当知其先世有破法罪业。

  【舍利弗。若人如是贪着恶邪不善。谓贪我贪人贪寿命者。是人百千亿诸

  佛以三轮示现。不能令悟使得道果。】

  若人贪着我人众寿恶邪见者,虽百千亿诸佛,身口意三轮示现,犹不能令得道果。

  【舍利弗。宁以利刀割舌。不应不见他事妄说其过。破戒破见破命破威仪

  。】

  不见他事,妄说其过者,虚构污枉也。妄谓他人破戒破见破命破威仪。破命即邪命而活,如五种邪命。五邪命者,一诈现异相以求利养。二自说功德以求利养。三占相吉凶以求利养。四高声现威以求利养。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而求利养。

  【舍利弗。于未来世。当有比丘善护二百五十戒。是人我慢心而作是念。

  我是持戒余人不尔。轻于他人心无恭敬。我是多闻彼非多闻。舍利弗。

  尔时多有比丘。但贵持戒多行阿兰若行。能善护戒品随所说行。勤心读

  经求通佛法。如是人等。生多闻慢阿练若慢。而好瞋恚心常垢浊。深怀

  悭贪瞋恚毒心顽钝无知。以小因缘而起大事。是人瞋恚覆心互相出过。

  谓破戒破见破命破威仪。】

  此处说明持戒多闻禅定者之过错,其过在以持戒多闻禅定而生我慢,轻慢他人

  。

  阿兰若行者,居闲静处修定也。勤心读经者,唯求取相多闻也。以小因缘而起大事者,以持戒多闻禅定而生我慢,障无上佛道也。 p-173

  【舍利弗。如是僧中有好比丘。心无偏党处在中间。而亦同之在彼恶中。

  互相讥论诤讼不息。不得安隐坐禅读经。在家出家皆亦娆动。如是舍利

  弗。尔时多有比丘。一岁二岁三岁乃至九岁。轻慢上座无有恭敬。是人

  出家受戒多不如法。习和上阿阇梨亦无恭敬。】

  尔时比丘互相讥论,虽有好比丘,而亦同之讥论诤讼不息。于是大众僧不得安隐坐禅诵经,在家众亦被扰动。

  一岁二岁三岁者,谓出家戒腊也。受戒一夏至九夏,为下座比丘。十夏至十九夏,为中座比丘。二十夏以上,为上座比丘。满五十夏,尊为耆宿。出家者须具足三衣具,十师具足,白四羯磨……等,否则为不如法。习效和上及阿阇梨,妄自尊大也。习,应为习「效」。

  【舍利弗。尔时年少比丘及先出家无有依止。共相轻慢十岁比丘所畜徒众

  。其诸徒众皆无恭敬威仪法则。亦不如法。舍利弗。时诸恶人。具足贪

  欲瞋恚愚痴。互相轻慢无有恭敬。相违逆故我法则灭。舍利弗。时诸痴

  人多起破法罪业。起此罪已当堕恶道。】

  年少比丘,即下座比丘也。十岁比丘所畜徒众,律制比丘年满十岁,方听畜徒

  。尔时多系破戒无德比丘,故年少比丘及先出家者,无依止师。 p-174

  时诸痴人,以破法罪业,当堕恶业。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求自利己善比丘。当尔之时不应入众。乃至一

  宿。唯除阿罗汉烦脑已断。及病比丘于中有缘。何以故。舍利弗。当尔

  时人贪欲瞋恚愚痴毒盛。不活怖畏常所逼切。求利善人常应自处山林空

  静。乃至毕命如野兽死。】

  舍利弗!求自利己善比丘者,不与彼恶人同流合污者也。当尔之时,不应入众与破戒比丘共住。除阿罗汉已断烦恼,及有病比丘需人照顾。否则常应自处山林空静处,乃至毕命,宁肯如野兽般死去。

  不活怖畏,恐己不能活命,谋求蓄积资生也。系五怖畏之一,五怖畏者,一不活畏,二恶名畏,三死畏,四恶道畏,五大众威德畏。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我此真法不久住世。何以故。众生福德善根已

  尽浊世在近。求自利善比丘。应生如是厌心。我当云何见法破乱。见此

  沙门恶世难时。我当勤心精进早得道果。】

  佛言我之正法,不能久住于世,以众生福德善根已尽,五浊恶世在近。求自利之善比丘,应生厌离心,早得道果。我等众生处此末世,早得道果谈何容易,唯有早求往生极乐。 p-175

  【舍利弗。我法无诸难事。不念衣食卧具医药。汝等但当勤行佛道。莫贵

  世间财利供养。舍利弗。汝今善听。我当语汝。若有一心行道比丘。千

  亿天神皆共同心。以诸乐具欲共供养。舍利弗。诸人供养坐禅比丘。不

  及天神。是故舍利弗。汝勿忧念不得自供。佛真教化当随顺行。莫以第

  一义空出人过恶。何以故。舍利弗。大崄难者所谓得空。或有比丘。因

  以我法出家受戒。此法中勤行精进。虽诸天神诸人不念。但能一心勤行

  道者。终亦不念衣食所须。所以者何。如来福藏无量难尽。】

  我法无诸难事者,谓弟子等,但勤行佛道,不求世利,即不乏供养也。一心行道比丘,千亿天神皆欲供养。世间诸人供养,不及天神之供养。故汝等于佛真教化 ,当随顺行。佛真教化者,实相也,第一义空也。既通达第一义空,不可以第一义空出人过恶。若以第一义空出人过恶,便是于空中生有所得心。于第一义空生有所得心,便不能成就无上佛道,故为大险难者。

  或有比丘,于我法中勤行精进,纵然诸天人不念欲供养,行人但一心行道,终亦不愁供养也。因为弟子所受用者,乃如来福藏。而如来福藏,无量难尽。

  【舍利弗。如来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舍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

  舍利弗。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于白毫相百千亿分不尽

  其一。舍利弗。如来如是无量福德。若诸比丘所得饮食。及所须物趣得 p-176

  皆足。舍利弗。是诸比丘应如是念。不应于所须物行诸邪命恶法。】

  舍利弗!如来灭后,白毫相福藏,百千亿分之一,供养舍利,及诸弟子,食用不尽也。供养舍利,舍利表道场也。

  假使一切世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彼等食用,于白毫相福藏,百千亿分不尽其一也。所以比丘应如是念,不应为求活命,行诸邪命恶法也。

  【舍利弗。若纳衣比丘。于粪扫中拾取弊故。应生是心。以此障寒及修圣

  道。我今以此弊故。缝作僧伽梨者。勤行精进。若以凡夫乃至一夜不应

  着此。是比丘净浣缝着。若此比丘。于此纳衣生贪着心即应舍之。我不

  听着。何况余衣。何以故。舍利弗。是比丘于此衣中。生非比丘法。是

  比丘不复应着。何况余物。】

  纳衣即粪扫衣也。僧伽梨,即比丘所着大衣。文义明显,不劳多释。

  【舍利弗。是时比丘宁以赤热铁鍱自缠其身。不应着此纳衣。何以故。于

  此衣中染爱心故。舍利弗。纳衣比丘应作是念。着此纳衣。以遮寒热以

  助修道。我今不复更着余衣。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舍利弗。如是纳衣比丘专求道者。我则听着。舍利弗。乞食比丘。应

  诸法中无所分别。常摄其心不令散乱而入聚落。以诸禅定而自庄严。乞 p-177

  食得已心不染污。持所得食从聚落出。在净水边可修道处。置食一面洗

  脚而坐。以食着前。应生厌离想不净想屎尿想臭烂想变吐想涂疮想厌恶

  想子肉想臭果想沉重想。又于身中应生死想青想脓想烂坏想。】

  赤热铁鍱,即赤热铁叶也。

  于纳衣中,不应生爱着贪染心。以上系略说十二头陀行。于食应作厌离想、不净想……。以美食才下咽喉,已成臭秽,其所滋养,唯养业报身。于身中应生死想

  、青想、脓想、烂坏想,系说九种不净。观身不净有九想,一死想、二胀想、三青瘀想、四脓烂想、五坏想、六血涂想、七虫啖想、八骨锁想、九分散想。

  【舍利弗。比丘应生如是想。以无贪着心然后乃食。但以支身除饥渴病。

  令得修道。应作是念。我食此食破先苦恼不生后苦。心得快乐调适无患

  。身体轻便行步安隐。又念食此食已。我应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

  含果阿罗汉果无生法忍。舍利弗。比丘如是食者。我听乞食。舍利弗。

  若乞食比丘。于所得食生贪味心。以为甘美而作是念。我食此食当得好

  色气力充盛。不作是念。我食此食勤行圣道。如是比丘我乃不听受一饮

  水。何况饭食。】

  当得无生法忍者,登菩萨位也。余文易解,不赘释。 p-178

  【舍利弗。若于食中不见过恶。不见出道而便食者。宁自以手割股肉啖。

  何以故。我听行者得者受他供养。不听余人。舍利弗。云何名为行者。

  若有比丘决定发心。我于今世断诸结使。当入无余涅槃。修习圣道如救

  头然。又当除断不善恶法。是名行者。又能一心信解空无相无愿。为得

  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断诸烦恼。名为行者。求诸善法常

  行谘问。名为行者。又能发心一心度脱一切。名为行者。勤心修习诸助

  道法。于诸经中如说而行。及有一心求佛道者。舍利弗。于佛法中是名

  行者。何谓得者。谓得须陀洹脱三恶道。名为得者。斯陀含阿那含阿罗

  汉。断诸烦恼求道已息。所作已办善学三学。是名得者。我听是人得受

  供养。是人若受供养。是名善受供养。】

  不见出道。不见出离生死之道也。

  所谓行者,决定发心行道,断诸烦恼结使,当入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有小乘大乘之不同。于小乘言,生死之因已断,然一生果报身犹在,曰入有余涅槃;一生报身坏时,灰身灭智,永不受后有,曰入无余涅槃。于大乘言,变易生死因尽,曰入有余涅槃;变易生死果尽,曰入无余涅槃。若以大乘视小乘,则谓小乘人不入无余涅槃,因为小乘人不了变易生死故。

  所谓行者,修习圣道,除断诸不善法,一心信解三三…

《佛藏经描仿卷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