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十二入十八界。當知于第一義中,陰界入畢竟空不可得,焉有陰界入可離?陰界入不可得,是無衆生身心。既然無有身心可得,雲何能觀心無常、觀身不淨?可知增上慢人,執著于有法,以有所得心執取佛法。不知心經雲五陰皆空,空中無根塵識等一切法。
增上慢者複雲,汝等如是觀,當得初果須陀洹。不知于第一義中,無初果可得
。若有初果可得,即非第一義。 p-84
又能于五陰身心,觀無常苦空無我無有堅牢,則得二果斯陀含。
小乘人謂五陰身心無常苦空無我,大乘人知一切法悉不可得。小乘人謂五陰是變壞法,無有堅牢。大乘人則如實知,一切法畢竟空,不壞不雜。
轉複深觀,則得叁果阿那含,乃至四果阿羅漢,是第一義也。當知此皆非第一義,乃有所得心也。
【是中年少比丘複問。于佛法中阿羅漢果。便是第一義耶。我等亦知是事
。得阿羅漢是第一義。今此五陰。爲憶念者生。爲不憶念者生。答言。
是五陰者憶念者生。不憶念者不生。】
年少比丘複問,我等亦知得阿羅漢果是第一義。
阿羅漢譯爲無生、應供、殺賊,唯佛一人是真大阿羅漢,非聲聞四果是阿羅漢也。佛了分段、變易二死盡,名爲無生。佛應受九道一切衆生供養,名爲應供。佛諸惡皆盡五住齊亡,名爲殺賊。故佛是第一義大阿羅漢。
五陰皆空,豈得憶念而生?增上慢者,以有所得心回答,故曰五陰以憶念而生
。能憶念者爲我,所憶念者爲五陰──法。增上慢者,于五陰空執著法爲實有,複于五陰執我爲實有,于虛妄有,複執有生滅。此乃于虛妄上複執虛妄也。 p-85
【複問。憶念與五陰爲異不答言。如五陰憶念亦爾。複問。若如五陰憶念
亦爾者。誰是念五陰者。答言。若無念五陰者。則無涅槃。實有念五陰
者。是故有修八直聖道。入涅槃者。】
年少比丘複問,能憶念之我,與所憶念之五陰,爲異爲不異?增上慢者答曰,不異也。如五陰憶念之我亦是一樣。
當知憶念與五陰爲一,則是無能憶念之我,複無所憶念之五陰。何以故?若我與五陰法爲一,則是我即五陰,五陰即我。我即五陰是無我,五陰即我是無五陰。無我則無能憶念者,無五陰則無所憶念者。當知我、法二者,皆因緣假現,非實有也。故唯識叁十頌曰,于假說我法。
故年少比丘問言,若如五陰憶念亦爾者,則誰是能憶念五陰者?如果所憶念之五陰,與能憶念之我爲一時,那麼誰是能憶念者呢?
增上慢者不能如實答,于是強辯曰,若無能憶念五陰者,那麼便無證涅槃者。以有證涅槃者,方能離五陰身,證得涅槃。故實有能念五陰者,方有能修八正道者 ,方有能證涅槃者。 p-86
此非第一義,于第一義中,諸因緣生法,皆畢竟空。故于第一義中,無佛無衆生,無有佛涅槃。
【舍利弗。未來世中多有比丘成就此忍。舍利弗。爾時會中多諸天衆。欲
聞佛法第一實義。聞是增上慢者所說。心生疑悔如墮深坑。鹹作是言咄
哉。釋迦牟尼佛法今將速滅。】
未來世中多有比丘成就此忍者,其心安忍于有所得增上慢忍也。爾時多諸天衆 ,聞此增上慢者所說,心生疑悔,歎釋迦牟尼佛法將速滅。
【舍利弗。中有成就善根比丘。謂是比丘癡人空老增上慢者。若有五陰相
十二入十八界相者。不受此語不喜不悅從座起去。】
舍利弗!其中有成就善根比丘,聞此增上慢者,癡人比丘,說有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相。不能信受此語,不喜不悅從座起去。
【舍利弗。爾時諸天心大歡喜四方唱言。釋迦牟尼佛猶有好弟子在。是諸
人等善根不少。不喜聞是不淨所說。謂我見人見。諸天聞此皆大歡喜。
稱揚贊歎是利根者。】
爾時諸天見有成就善根比丘,心大歡喜。競向四方唱言,釋迦牟尼佛猶有好弟子在,是等比丘,善根不少。彼等不喜聞此不淨說法。不淨說法者,謂有我人衆壽見。諸天聞此,皆大歡喜,稱揚贊歎此利根比丘。 p-87
【喜樂問難必皆成就無生法忍。如是人等合集一處共爲徒侶。人衆既少勢
力亦弱。舍利弗。爾時我諸真子。于父種族尚無愛語。況得供養住止塔
寺。舍利弗。汝且觀之。爾時如來便爲輕微。我滅度後我諸子等。成就
善寂無所得忍時亦爲輕賤。】
爲求第一義,喜樂問難者,必能成就無生法忍。如是具善根比丘,合集一處共行修習。但人衆既少,勢力又弱。
舍利弗!如是比丘是我真子。爾時我諸真子,于父種族者,于釋迦牟尼佛種族也。于釋迦牟尼佛種族,尚得不到贊歎之愛語,更何況能得到供養,以便住止塔寺
?
舍利弗!汝且觀之,當爾之時,如來便爲世所輕微。我滅度後,我諸子等,成就善寂無生忍者﹝無所得忍,即無生忍也﹞,爾時亦被輕賤。
【我以是故。于無數劫摧諸怨敵。化諸一切天王人王令心清淨。所以爾者
。令我諸子得安父位。】
我以如是原因故,于無數劫摧諸怨敵,莫令擾亂善根比丘。化諸天王人王,令彼心得清淨,以便護持佛法。所以如此者,欲令我子得安于佛法也。得安父位者,得安于佛法也。
【舍利弗。如來今以一切世間天人爲證。如來如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轉無上*輪。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所不能轉。】 p-88
舍利弗!我今以一切世間天人中爲證,如來徹證法性,得無上菩提,爲衆生轉無上*輪。如此無上*輪,一切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衆魔衆梵衆,皆無有能轉者。
【舍利弗。如是現事。如來滅後我此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諸弟子等欲
廣流布。是諸惡人不能證明。亦複不能施與無畏。】
舍利弗!如是現前之深經,如來滅後,我此無上菩提,我諸弟子欲流布世間,是諸惡人不能證明是佛正法,乃至不予協助。不能施與無畏者,不能隨順贊歎協助也。
【舍利弗。譬如蜜瓶置四衢道。而作是言。若人能食一毛頭者。常不老死
。爾時諸天世人各以刀杖衛護是瓶。時衛護者各作是言。若或有人食一
毛頭者。我等當殺。舍利弗。中有一人竊作是念。是瓶中蜜食一毛頭。
則不老死。我今何爲惜死不噉。若得噉已。則便不畏諸衛護者。亦可常
得無老病死。如是定心不惜壽命直詣瓶所。諸衛護者各持刀杖競欲殺之
。舍利弗。是人若能刀杖未。及食一渧者。則免衰患無複老死。】
蜜譬實相法,置四衢道譬流布世間。若人食一毛頭許,即免老病死者,安住實相,即得無生法忍也。諸天人民各以刀杖衛護,不令人食者,用譬惡人,用譬魔也
。中有一人者,諸真佛子也。若能刀杖未及時,食一滴者,是人勇猛精進,速得般若正法也。如佛雲,我之弟子,欲求般若正法,魔時時相機破壞。若求法者勇猛精 p-89進,速得正法,魔則無奈何矣。
【如是舍利弗。多有惡人魔及魔民欲滅我法。如來滅後若有人能隨順空法
通達無疑。則于諸法心無所得成就上忍。爾時雖爲惡人所輕沮壞其道。
是人若能不惜身命勤行精進。通達諸法無生無作。則得度脫生老病死。
舍利弗。蜜瓶是佛第一義法。諸天世人衛護瓶者。則是惡人樂行魔事。
自失大利。亦遮他人行實相者。失于大利。】
如來滅後,若有人能隨順空法。空法者第一義空也,無上菩提也,如雲了達于空義,是名曰菩提。
若人能隨順空法,則于一切法,心無所得,成就無生忍。成就上忍者,成就無生忍也。
爾時雖爲惡人所輕賤,破壞其道。但是人若能不惜身命勤行精進,通達諸法無生無作,則能度脫生老病死。
舍利弗下,以譬合法。蜜瓶是佛第一義法,諸天世人衛護瓶者,譬諸惡人。是諸惡人,樂行魔事。不但自失大利,亦遮止他人奉行佛實相法者,令失大利。
【舍利弗。增上慢者皆是魔黨助成魔事。鹹共譏诃無生滅法。又舍利弗。
不淨說者。我見人見衆生見。五陰十二入十八界見。未得謂得心計得道
計得涅槃。鹹亦譏诃如是正法。何以故。是人貪著空故。亦是魔衆魔所
迷惑。以我正法而作魔事。】 p-90
增上慢者,謂小乘人也。小乘人不識第一義空,墮無爲坑中,謂爲偏空。何爲第一義空?何爲偏空?第一義空者,無所得空,偏空者有所得空;第一義空者有空空,偏空者無空空;第一義空者無住著空,偏空者有住著空;第一義空者無相空,偏空者取相空;第一義空者無分別空,偏空者有分別空;第一義空者非對有言空,偏空者乃對有立空;第一義空者無生無滅無來無去,偏空者有生有滅有來有去。…
…
增上慢者,皆是魔黨,助成魔事。如是人等,鹹共譏诃大乘無生滅法。又舍利弗!不淨說法者,說我見人見衆生見,說五陰見十二入見十八界見。當知諸見皆由取相而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故知凡所有見,皆是虛妄皆是妄想。
增上慢者,未得謂得,心計得道,計得涅槃。彼不知無生法中,無一法可得。凡有所得,皆是我見,非法有所得也。彼等鹹譏诃佛之正法。
何以故?是人貪著空,偏空故。所以亦是魔衆,受魔所迷惑。以我正法,而作魔事。以第一義空。而作魔事也。
【舍利弗。若在家出家聞是無我無人無衆生畢竟空法驚疑畏者。當知是人
受魔教化。是像比丘爲是盜法惡威儀者。舍利弗。是人則是我見衆生見
有見無見常見斷見。皆是魔民非佛弟子。何以故。我經中說。一切世間
皆空。無我無我所。無人無衆生。無常無定無不壞法。】 p-91
無論在家出家,凡聞無我無人無衆生,畢竟空法驚疑怖畏者,皆是受魔教化,非真比丘,是像比丘,是盜法者,是惡威儀者。
小乘人不喜聞大乘畢竟空法,竟謂大乘非佛說。彼不知佛說大乘法,彼等不覺不知,謂爲小乘法而已。
例如苦集滅道四谛法,實是大乘法,小乘人不覺不知…
《佛藏經描仿卷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