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经描仿卷中
净戒品之余
【复次舍利弗。破戒比丘闻佛所说如是等经。心不清净欢喜信乐。自知有
过便疑此经。为我等说不为余人。何以故。如我等比丘在此事故。】
七复次破戒比丘,闻佛说此如是实相深经,心不清净,心不欢喜,心不信乐。因为自知破戒有过,便疑此经。自谓佛为责备我等,而说此经,非是为别人而说。何以故?唯有我等比丘,犯如是事故。
【舍利弗。如是上妙无比之法。破戒比丘乃生瞋恨。于说法者心多不信。
得闻如是佛所说经。违逆不受。而作是言。此非佛说教语余人。何以故
。破戒比丘不乐修道。修道比丘不逆佛语。此皆破戒愚痴恶法。谓心不
信违逆佛语。如是比丘自知有过。但生瞋恨憍慢佷戾。恶邪慢心谤佛法
僧。舍利弗。随此比丘闻是诸经违逆不信。心不通达无上菩提。教语诸
人非佛所说。】
舍利弗!佛如是无上妙法,破戒比丘却生瞋恨,于说法者,心生不信。闻佛说如是甚深第一义,违逆不受,反而说此经非佛说。甚至教其它人,亦如此说。何以 p-77故?破戒比丘不乐修道,修道比丘则不逆佛语。
如是比丘,自知有过,为支持其我见故,但生瞋恨憍慢佷戾,谤佛法僧。舍利弗!此比丘不信如是第一义经,不能通达证无上菩提,乃至亦教余人不信是经。
【舍利弗。佛说是人则为谤法。以谤法故为非沙门非释种子。应当灭摈是
等比丘。若百千万亿诸佛三轮示现不能令悟使得道果。何以故。舍利弗
。如是恶人于此法中自作障道。无复生分无有信心。但好衣食贪乐世利
。我说此人必堕地狱。】
是人即为谤法,非沙门非释子。释为世尊之姓,故随佛出家者,称沙门释子,其余外道出家者,仅称沙门,不称释子。应当灭摈,灭摈即驱出僧团外。
是等比丘,纵百千万亿佛三轮示现教化,不能令悟得证道果。三轮者,身口意三轮也。
何以故?如是恶人,自作障碍,无复生道果之因分,无有信心。此人但好求衣服饮食,贪乐世利。此人以是不善原因,必堕地狱。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若人违逆如是法宝。于好生处永无有分。但生
恶处常盲无目。舍利弗。是诸比丘憍慢炽盛不能定说。破我正法。其余
众人不能自活。为利养故随破我法。舍利弗。如是法宝尔时坏灭。何以
故。如是法宝一切诸佛皆共恭敬诸辟支佛阿罗汉等亦皆恭敬。】 p-78
持戒生好处,好处者人道天道也。破戒比丘于好生处,永无有分。但生恶道,常盲无目。
是诸比丘,憍慢炽盛,不能定说,于佛不生决定信也。破我正法,佛正法者,实相法也。随顺破戒比丘之众人,不能自活,为求利养故,于是亦只取著名相,宣世间言论,破佛实相正法。
舍利弗!一切诸佛皆共恭敬,辟支佛阿罗汉亦皆恭敬之正法,于是坏灭。
【破戒比丘增上慢者不定说法。诸比丘等。尔时皆共轻慢我法而共远离。
多怀悭贪专求生业。贵于财利嫉所缚。常好诤讼互生怨隙。不相敬顺
无有威仪。志性轻躁犹如猕猴。转易威仪行诸恶业。退沙门法远离贤圣
。舍利弗。如是恶人覆藏瑕疵。多欲多求以财自活。恶魔知心为作方便
。令其乖异各共散坏。一味僧宝分为五部。】
增上慢者,未证言证,未得言得也。于实相法中,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无分别不可得,无有生死亦无涅槃。小乘人自谓离生死得涅槃,故名增上慢人。
破戒比丘增上慢人。为何破戒比丘与增上慢人相提并论?此是约实相正法而言
。如大智度论云,四种人似持戒而实破戒,何等为四?一于经戒中尽能具行,而说有我。二诵持律经,守护戒行,于身见中不动不离。三具行十二头陀,而见诸法实有。四缘众生行慈心,闻诸行无生相,心则惊畏……此四种破戒人,似如持戒。 p-79
尔时破戒比丘、增上慢人、不定说法者,皆共轻慢我法远离我法。多怀悭贪,专求维生之业,贵于财利,为嫉所缚。常好诤讼,互结怨隙。彼此间不能互相敬顺,无有威仪。志性轻躁不定,犹如猕猴。不顾威仪,行诸恶业。失沙门法,远离贤圣。……
舍利弗!如是恶人,恶魔得便,令其乖异散坏,于是一味僧宝,分为五部。
佛灭后百年时,付法藏第五祖优婆多,有弟子五人,分佛律藏为五部。一昙无德部,即此土之四分律。二萨婆多部,着有十诵律。三弥沙塞部,有五分律。四迦叶遗部。五婆粗富罗部。
今佛于经中记说一味佛法分为五部,或为此五部?未可知也。
【既有五部则生诤讼。互相是非论说过失。舍利弗。如今比丘。互相教化
互相恭敬。同心共行随顺佛语。尔时比丘。不相教化不相恭敬。见作恶
者畏而舍去。不能以法共相教诲。或时虽有多闻深智。犹怀憍慢轻贱余
人。各以所是自立其轮。不喜相见况能受教。舍利弗。如来在世三宝一
味。我灭度后分为五部。】
既分五部。诤讼乃起。如今佛在世时。比丘互相教化,互相恭敬。尔时比丘,不能互相教化,不能互相恭敬。以不能互相教化互相恭敬故,律法不行,见作恶者 ,不能依律互相教诲。 p-80
或时虽有多闻深智之人,但犹怀憍慢,轻贱余人不行教诲。尔时各以其所见所是所主张者,自立为*轮。彼此嫉不喜相见,更不能互相受教。
舍利弗!现如来在世,三宝一味,我灭度后,分为五部。
【舍利弗。恶魔于今犹尚隐身。佐助调达破我法僧。如来大智现在世故。
弊魔不能成其大恶。当来之世恶魔变身。作沙门行入于僧中种种邪说。
令多众生入于邪见为说邪法。谓弥楼陀罗迦楼。】
舍利弗!佛今在世,恶魔犹尚隐身佐助提婆达多,破我法僧。当来之世如来灭后,恶魔变作沙门,入于僧中,种种邪说。令众生入于邪见,信其邪说,亦展转相教,说其邪法。
弥楼陀罗迦楼,未见翻译。
【事五分。事念念灭。事一切有。事有我事。有所得事。尔时恶魔说如
是等邪贪着事。如是事者。非诸佛及佛弟子所说。尔时恶人为魔所迷。
各执所见我是彼非。】
事五分,一味佛法分为五部也。此五部众,有事念念灭者,有事一切有者,有事有我事,有所得事者。尔时恶魔说如是等邪贪着事,如是事者,非佛及弟子所说。尔时恶人,为魔所迷,执着己见,自是非他。 p-81
【舍利弗。如来豫见未来世中。有如是等破法事故。说是深经悉断恶魔诸
所执着。舍利弗。当尔之时阎浮提内。多是增上慢人。作小善顺便谓得
道。命终之后当堕恶趣。何以故。是人长夜自谓得道。亦复称说他人得
道。冒受圣人所供养事。是人于诸天人世间为大恶贼。如是痴人闻说第
一实义。惊疑怖畏如堕深坑。】
舍利弗!如来预见未来世中有如是事,所以说此佛藏深经,以断恶魔之所执着
。以实相者,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不可执着也。
舍利弗,如来灭后,当尔之时,阎浮提内,多是未得言得未证言证的增上慢人
。作小善顺,便谓得道。如得小小界内禅定,便自谓已得道果。如是之人,命终之后当堕恶趣。
何以故?是人于长夜中造妄语业,自谓得道,亦妄自作证,称说他人得道。以冒充圣人受供养,是以得罪堕恶趣中。犹如人非国王,自着王服,妄称是王,以故乃得大罪。
是人以冒充圣人受供养故,于天人世间,乃为大贼。如是痴人,闻说第一义,惊疑怖畏如堕深坑。
【舍利弗。有诸比丘乐此事者。相与共集破坏诸佛无上菩提。尔时增上慢
人偏执者多。恶魔又复迷惑在家出家者心。令执非法。说正法者少于援
助。则便散坏不复得立。】
舍利弗!有诸比丘,喜于妄称有证有得者,与增上慢人相与共集,破诸佛无上菩提。尔时增上慢人,偏执者多,恶魔又复迷惑在家出家者心,令执着于非法。使 p-82说佛正法之比丘,少于援助,少于护持,于是势力破散,不复存立。
【舍利弗。尔时世间年少比丘多有利根。所以者何。诸出家者有余烦恼。
还生人中即复出家。】
舍利弗!尔时世间年少比丘,多有利根者。因为先世出家者,因有余烦恼,未能得解脱,来世还生人中,还复出家修道。
【是诸比丘喜乐难问推求佛法第一实义。舍利弗。尔时增上慢者。魔所迷
惑但求活命。实是凡夫自称罗汉。谓诸年少比丘等言。善身口意此是佛
法第一实义。】
是诸年少比丘,为求第一实义,喜乐难问。尔时增上慢人,不知第一实义,竟谓年少比丘言,善身口意,是佛法第一实义。
当知善身口意不造十恶业,是佛法方便,非第一实义,身口意皆不可得。因为身口意皆因缘生,本性空故。
【善护净戒读诵经法勤修多闻。是名顺忍因缘。所谓净心信佛。】
彼增上慢者,谓年少比丘言,善护净戒。读诵经法,勤修多闻,是名顺第一义忍,此所谓净心信佛也。 p-83
其实善护净戒,乃至勤修多闻,皆因缘生法,皆是方便,非第一义也。然则云何是第一义?第一义者,随缘无性,即此无性,便是诸法实相,是名第一义。第一义者,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毕竟空寂,无所有不可得也。
【又有第一实义。汝当系心缘中专念涅槃灭三种苦。则能厌离五阴十二入
十八界。汝等当于静处观此阴界入法悉皆无常自观其身种种不净。汝等
能如是观当得须陀洹果。又能于是五阴等法。深观无常苦空无我无有坚
牢。则得斯陀含转复深观得阿那含得阿罗汉。是为第一实义。】
增上慢者复言,汝当系心缘中,专念涅槃,灭三种苦,即第一实义。
此乃是因缘生法,非第一义。于第一义中,无一法可得,云何系心缘中?岂有涅槃可念?岂有三苦可灭?三苦者,苦苦、坏苦、行苦。
增上慢者云,如是则能离五阴…
《佛藏经描仿卷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