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07
人得大宝藏。如是痴人贵于世利世乐奴仆。若见比丘多人供养。心便谓
之得阿罗汉。见少知识便谓恶人。】
如贫人得宝者,用喻痴人贵于世利也。律制比丘,不得为白衣作使,应以法化 ,清净自活。若见比丘下,责浅见之人。
【如是比丘。为利养故舍上佛道。随所乐者即成其事。舍利弗。如来于今
为痴人说如是等经。何以故。破戒比丘闻说是经则生悔心当还持戒。不
作大贼受他供养。舍利弗。若有比丘得闻是经。心不清净不喜不乐。是
则名为弊恶比丘。何以故。舍利弗。净戒比丘无法不乐。若说布施。若
说持戒。若说忍辱。若说精进。若说禅定。若说智慧。若说如是厌畏经
法心皆喜乐。】
如是比丘,为利养故,舍上佛道。应为舍「无」上佛道。随顺白衣所乐者,而成其事。
如来现在,为此痴人,说此佛藏经。何以故?冀破戒比丘闻说此经,生忏悔心 ,当还持戒,不作大贼而受他供养。
吾人诵经至此,应深深仰体世尊慈悲本怀也。
若有比丘得闻是经,心不喜乐,当知即是弊恶比丘。因为净戒比丘,闻说六度 ,闻佛说如是诃责比丘,令人厌畏之经,心皆喜乐。感佛慈悲,感佛大恩故。 p-108
【舍利弗。有三种人。闻说是经心则忧恼。何等为三。一者破戒比丘。二
者增上慢人。三者不净说法。复有三种人闻如是经心则忧恼。何等为三
。一者人见。二者命见。三者我见。】
舍利弗!有三种人,闻说此经心生忧恼。一破戒比丘,以佛诃责破戒故。二增上慢人,以佛诃责有所得故。三不净说法者,以佛诃责取相说法故。复有三种人,闻是经心生忧恼。一取着人见者,二取着生死寿命见者,三取着我见者。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如好善知识。以慈愍心为人求利求乐求安隐。
汝等一心听受我语。常求善利心勿放逸。】
舍利弗!若欲作好善知识,以慈愍心,为众生求利求乐求安隐。安隐者涅槃之别名。汝等当一心信受我语,依教奉行。常求善利,心勿放逸。善利者,今生乐利 ,后生乐利也。求善利者,求无上佛道也。
【舍利弗。不净说法者。有五过失。何等为五。一者自言尽知佛法。二者
说佛经时。出诸经中相违过失。三者于诸法中心疑不信。四者自以所知
非他经法。五者以利养故为人说法。舍利弗。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当堕
地狱不至涅槃。】
不净说法者有五过,一自言于佛法,尽能如实知。二于讲经时,以自意语出经中相违过失。有些人不知佛以二谛说法,于凡说有为实,是世俗谛,于圣说空为实 p-109 ,是第一义谛。不净说法者,只知取相,不会其义,竟谓经文矛盾。三于诸法实相 ,心疑不信。四以自意语,虚妄批评经法错误。五以图利养,为人说法。不净说法者有此五过,当堕地狱,不至涅槃。
【复次舍利弗。说法比丘处在大众。信乐法者为敷高座。舍佛正法而说外
道严饰文辞。我久勤苦求是法宝。而此恶人舍置不说。但以经中相违语
义。互相是非不顺正法。于圣法中高心自大。随意而说为求利养。】
信乐佛法者,为说法比丘敷师子座。此人处高座上,不说佛正法,竟说外道戏论严饰文词。世尊感叹言,我无量劫来,勤苦所求之无上法宝,此恶人舍置不说,但以经中相违语义,互相是非,不能随顺正法。于佛圣法之中,自视高明,高心自大,议经是非。为求人尊崇,贪求利养故,随自意而说。
【舍利弗。若比丘说法杂外道义。有善比丘勤求道者。应从坐去。何以故
。舍利弗。有信白衣敷置高座。不应演说外道语义。若不去者非善比丘
。亦复不名随佛教者。】
舍利弗!若比丘杂外道义说法时,求佛道之善比丘,应即离去。何以故?有对佛法净信之白衣,为说法比丘敷置高座,说法比丘,不应演说外道语义。若不起去者,不名善比丘,亦不名随佛教者。 p-110
【舍利弗。说法甚难。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名为外道。尼犍弟子非佛弟子
。是说法者命终之后。当生尼犍子道。何等是尼犍子道。邪见是尼犍子
道。何等为邪见。谓是地狱畜生饿鬼。】
舍利弗!或者有人说,佛法甚深甚难,不易演说。如是说者,佛说此人名为外道。是尼犍外道弟子,非佛弟子。如是说法者,命终后当堕尼犍子道。何为尼犍子道?谓为邪见。何为邪见?谓为地狱畜生饿鬼。换言之,谓佛法甚难而不演说,只说外道语义者,当堕三涂。
【何以故。舍利弗。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
舍利弗。如是因缘如来悉知。我诸弟子。以种种门种种因缘种种诸见。
灭我正法。】
身未证法者,自身于法,无解无修无证也。自不证法,自不知法,而在高座为人说法。不说佛之无上法,而说外道义法,必堕地狱。
舍利弗!如是因缘,如来悉知。如来灭后,我诸弟子,以种种道门、种种因缘
、种种我见偏见邪见,破灭我之正法。
【舍利弗。若有众生。闻如是经第一义空无所有法。心欢喜者。当知是人
真我弟子。】
此佛藏经所说,即是正法。正法者,第一义空,无所有法也。若有众生闻如是法,心生欢喜者,当知是人真是佛之弟子。 p-111
【舍利弗。过去世有五百盲人行于道路。到一大城饥渴乏极。令一盲人在
外守物。余者入城乞索饮食。未久之间有一诳人。至守物者所语言。咄
人何以独住。答言。我有多伴入城乞食。诳人语言。汝为知不。彼间大
施衣食璎珞花香杂物。随意可得。汝若须者将汝诣彼。答言。可尔。诳
人将盲小离本处尽夺其物。诸盲乞食得已而还。诳人复语诸盲人言。汝
等得值大会施不。答言。不值。诳人语言。汝等所得可置于此。我将汝
等诣大施会。诸盲尽共留物一处。随诳人去。诳人尽将五百盲人。临大
深坑而语之言。此地平好有大施会。汝等各可回面东行受他施物。即便
一时堕坑而死。】
此举譬喻以明贪着利养,学外道书,犹如群盲,为诳人所欺,堕坑而死。
【舍利弗。当来比丘好读外经。当说法时庄校文辞令众欢乐。恶魔尔时助
惑众人障碍善法。若有贪着音声语言巧饰文辞。若复有人好读外道经者
。魔皆迷惑令心安隐。若有比丘修佛法者令生疑惑。咸使众人不复供养
。或有比丘若二若三已读佛经。便使令求外道经法。先自看者赞言善好
。是诸人等。为魔所惑覆障慧眼。深贪利养看诸外书。犹如群盲为诳所
欺。皆使令堕深坑而死。舍利弗。诸生盲人即是比丘。舍佛无上道求外
道经书。诳人是恶魔。深坑是邪道。舍利弗。如群盲人舍所得物。欲诣
大施而堕深坑。我诸弟子亦复如是。舍衣食而逐大施求好供养。以世
利故失大智慧。而堕深坑阿鼻地狱。】 p-112
此段文用合上譬。舍利弗!佛灭度后,当来之世,有比丘好读外经,说法时庄校文词,讨众欢喜。魔便助惑听法众人,障碍菩提善法。
或有贪着音声语言巧饰文词者,或有好读外道经者。魔皆迷惑,以魔力故,令其心得安乐。若有比丘修佛法者,便令对佛法心生疑惑,并且令众人不复供养于他
。
或有少数比丘,若二若三,已读佛经者,便诱使令求外道经法。若有比丘先看外道经法者,以不解佛经义理故,便赞外道经法善好。这些人被魔所惑,障智慧眼 ,不识邪正。同时贪于利养,看外道书。犹如群盲,为诳人所欺,堕坑而死。
生盲者,出生即盲也。舍利弗!生盲之人,譬如好读外道经书之比丘。诳人者 ,譬如恶魔。深坑譬如邪道。我灭度后,诸弟子亦复如是,舍沙门粗衣粗食,妄欲随逐大施主,求美好供养。以贪世利故,失大智慧堕阿鼻狱。
【复次舍利弗。不净说法者。不知如来随宜意趣。自不善解而为人说。是
人现世得五过失。余人不知。唯得天眼比丘。及诸天所知。何等为五。
一说法时心怀怖畏恐人难我。二内怀忧怖而外为他说。三是凡夫无有真
智。四所说不净但有言辞。五言无次第处处抄撮。是故在众心怀恐怖。】 p-113
复次不净说法者,不知如来随宜说法。彼自不善解,而为他人不如实演说。
如来成就甚深未曾有法,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法华云,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
、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佛于一佛乘,方便随宜意趣而说三乘。一乘是实,三乘是权。佛虽说三乘,实是一乘,三乘人不解,谓一乘为三乘耳。
不净说法者,现世得五种过失。除得天眼比丘,及诸天所知,其余诸人不知。何等为五?一说法时心怀怖畏,恐人问难。何以故?不净说法比丘,不能如实解诸经义,恐人问难,不能回答。二内怀忧怖,外为他说。何以故?自无正知见,故内怀忧怖。以无正知见故,外为他人不净说法。三是凡夫,无有真智慧。四所说不净 ,但有言词,而无实义。五言无次第,不如道理,处处抄录撮取别人的语句。以自无实学故,所以处于众中,心怀恐怖。
【如是凡夫无有智慧心无决定。但以憍慢微小因缘求于名闻。疑悔在心而
为人说。是人长夜自受贪欲瞋恚愚痴毒箭。何以故。舍利弗。是人不能
定知诸法。而为他说。心不喜乐若乐速失。舍利弗。我知不净说法有此
过咎不得正道。是事一切比丘不知。诸天不知。唯我乃知。】 p-114
此是凡夫,无有智慧,心于正法无决定信。但以贡高憍慢,不孝敬父母师长,不信因果。借微小因缘,求于名闻利养。对于正法,或疑而不信,或旋信旋悔。以不净不正之法,而为人说。
是人长夜,自受三毒之箭。因为此人不能…
《佛藏经描仿卷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