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藏經描仿卷中

  佛藏經描仿卷中

  淨戒品之余

  【複次舍利弗。破戒比丘聞佛所說如是等經。心不清淨歡喜信樂。自知有

  過便疑此經。爲我等說不爲余人。何以故。如我等比丘在此事故。】

  七複次破戒比丘,聞佛說此如是實相深經,心不清淨,心不歡喜,心不信樂。因爲自知破戒有過,便疑此經。自謂佛爲責備我等,而說此經,非是爲別人而說。何以故?唯有我等比丘,犯如是事故。

  【舍利弗。如是上妙無比之法。破戒比丘乃生瞋恨。于說法者心多不信。

  得聞如是佛所說經。違逆不受。而作是言。此非佛說教語余人。何以故

  。破戒比丘不樂修道。修道比丘不逆佛語。此皆破戒愚癡惡法。謂心不

  信違逆佛語。如是比丘自知有過。但生瞋恨憍慢佷戾。惡邪慢心謗佛法

  僧。舍利弗。隨此比丘聞是諸經違逆不信。心不通達無上菩提。教語諸

  人非佛所說。】

  舍利弗!佛如是無上妙法,破戒比丘卻生瞋恨,于說法者,心生不信。聞佛說如是甚深第一義,違逆不受,反而說此經非佛說。甚至教其它人,亦如此說。何以 p-77故?破戒比丘不樂修道,修道比丘則不逆佛語。

  如是比丘,自知有過,爲支持其我見故,但生瞋恨憍慢佷戾,謗佛法僧。舍利弗!此比丘不信如是第一義經,不能通達證無上菩提,乃至亦教余人不信是經。

  【舍利弗。佛說是人則爲謗法。以謗法故爲非沙門非釋種子。應當滅擯是

  等比丘。若百千萬億諸佛叁輪示現不能令悟使得道果。何以故。舍利弗

  。如是惡人于此法中自作障道。無複生分無有信心。但好衣食貪樂世利

  。我說此人必墮地獄。】

  是人即爲謗法,非沙門非釋子。釋爲世尊之姓,故隨佛出家者,稱沙門釋子,其余外道出家者,僅稱沙門,不稱釋子。應當滅擯,滅擯即驅出僧團外。

  是等比丘,縱百千萬億佛叁輪示現教化,不能令悟得證道果。叁輪者,身口意叁輪也。

  何以故?如是惡人,自作障礙,無複生道果之因分,無有信心。此人但好求衣服飲食,貪樂世利。此人以是不善原因,必墮地獄。

  【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若人違逆如是法寶。于好生處永無有分。但生

  惡處常盲無目。舍利弗。是諸比丘憍慢熾盛不能定說。破我正法。其余

  衆人不能自活。爲利養故隨破我法。舍利弗。如是法寶爾時壞滅。何以

  故。如是法寶一切諸佛皆共恭敬諸辟支佛阿羅漢等亦皆恭敬。】 p-78

  持戒生好處,好處者人道天道也。破戒比丘于好生處,永無有分。但生惡道,常盲無目。

  是諸比丘,憍慢熾盛,不能定說,于佛不生決定信也。破我正法,佛正法者,實相法也。隨順破戒比丘之衆人,不能自活,爲求利養故,于是亦只取著名相,宣世間言論,破佛實相正法。

  舍利弗!一切諸佛皆共恭敬,辟支佛阿羅漢亦皆恭敬之正法,于是壞滅。

  【破戒比丘增上慢者不定說法。諸比丘等。爾時皆共輕慢我法而共遠離。

  多懷悭貪專求生業。貴于財利嫉所縛。常好诤訟互生怨隙。不相敬順

  無有威儀。志性輕躁猶如猕猴。轉易威儀行諸惡業。退沙門法遠離賢聖

  。舍利弗。如是惡人覆藏瑕疵。多欲多求以財自活。惡魔知心爲作方便

  。令其乖異各共散壞。一味僧寶分爲五部。】

  增上慢者,未證言證,未得言得也。于實相法中,一切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爲,無分別不可得,無有生死亦無涅槃。小乘人自謂離生死得涅槃,故名增上慢人。

  破戒比丘增上慢人。爲何破戒比丘與增上慢人相提並論?此是約實相正法而言

  。如大智度論雲,四種人似持戒而實破戒,何等爲四?一于經戒中盡能具行,而說有我。二誦持律經,守護戒行,于身見中不動不離。叁具行十二頭陀,而見諸法實有。四緣衆生行慈心,聞諸行無生相,心則驚畏……此四種破戒人,似如持戒。 p-79

  爾時破戒比丘、增上慢人、不定說法者,皆共輕慢我法遠離我法。多懷悭貪,專求維生之業,貴于財利,爲嫉所縛。常好诤訟,互結怨隙。彼此間不能互相敬順,無有威儀。志性輕躁不定,猶如猕猴。不顧威儀,行諸惡業。失沙門法,遠離賢聖。……

  舍利弗!如是惡人,惡魔得便,令其乖異散壞,于是一味僧寶,分爲五部。

  佛滅後百年時,付法藏第五祖優婆多,有弟子五人,分佛律藏爲五部。一昙無德部,即此土之四分律。二薩婆多部,著有十誦律。叁彌沙塞部,有五分律。四迦葉遺部。五婆粗富羅部。

  今佛于經中記說一味佛法分爲五部,或爲此五部?未可知也。

  【既有五部則生诤訟。互相是非論說過失。舍利弗。如今比丘。互相教化

  互相恭敬。同心共行隨順佛語。爾時比丘。不相教化不相恭敬。見作惡

  者畏而舍去。不能以法共相教誨。或時雖有多聞深智。猶懷憍慢輕賤余

  人。各以所是自立其輪。不喜相見況能受教。舍利弗。如來在世叁寶一

  味。我滅度後分爲五部。】

  既分五部。诤訟乃起。如今佛在世時。比丘互相教化,互相恭敬。爾時比丘,不能互相教化,不能互相恭敬。以不能互相教化互相恭敬故,律法不行,見作惡者 ,不能依律互相教誨。 p-80

  或時雖有多聞深智之人,但猶懷憍慢,輕賤余人不行教誨。爾時各以其所見所是所主張者,自立爲*輪。彼此嫉不喜相見,更不能互相受教。

  舍利弗!現如來在世,叁寶一味,我滅度後,分爲五部。

  【舍利弗。惡魔于今猶尚隱身。佐助調達破我法僧。如來大智現在世故。

  弊魔不能成其大惡。當來之世惡魔變身。作沙門行入于僧中種種邪說。

  令多衆生入于邪見爲說邪法。謂彌樓陀羅迦樓。】

  舍利弗!佛今在世,惡魔猶尚隱身佐助提婆達多,破我法僧。當來之世如來滅後,惡魔變作沙門,入于僧中,種種邪說。令衆生入于邪見,信其邪說,亦展轉相教,說其邪法。

  彌樓陀羅迦樓,未見翻譯。

  【事五分。事念念滅。事一切有。事有我事。有所得事。爾時惡魔說如

  是等邪貪著事。如是事者。非諸佛及佛弟子所說。爾時惡人爲魔所迷。

  各執所見我是彼非。】

  事五分,一味佛法分爲五部也。此五部衆,有事念念滅者,有事一切有者,有事有我事,有所得事者。爾時惡魔說如是等邪貪著事,如是事者,非佛及弟子所說。爾時惡人,爲魔所迷,執著己見,自是非他。 p-81

  【舍利弗。如來豫見未來世中。有如是等破法事故。說是深經悉斷惡魔諸

  所執著。舍利弗。當爾之時閻浮提內。多是增上慢人。作小善順便謂得

  道。命終之後當墮惡趣。何以故。是人長夜自謂得道。亦複稱說他人得

  道。冒受聖人所供養事。是人于諸天人世間爲大惡賊。如是癡人聞說第

  一實義。驚疑怖畏如墮深坑。】

  舍利弗!如來預見未來世中有如是事,所以說此佛藏深經,以斷惡魔之所執著

  。以實相者,無生無滅無相無爲,不可執著也。

  舍利弗,如來滅後,當爾之時,閻浮提內,多是未得言得未證言證的增上慢人

  。作小善順,便謂得道。如得小小界內禅定,便自謂已得道果。如是之人,命終之後當墮惡趣。

  何以故?是人于長夜中造妄語業,自謂得道,亦妄自作證,稱說他人得道。以冒充聖人受供養,是以得罪墮惡趣中。猶如人非國王,自著王服,妄稱是王,以故乃得大罪。

  是人以冒充聖人受供養故,于天人世間,乃爲大賊。如是癡人,聞說第一義,驚疑怖畏如墮深坑。

  【舍利弗。有諸比丘樂此事者。相與共集破壞諸佛無上菩提。爾時增上慢

  人偏執者多。惡魔又複迷惑在家出家者心。令執非法。說正法者少于援

  助。則便散壞不複得立。】

  舍利弗!有諸比丘,喜于妄稱有證有得者,與增上慢人相與共集,破諸佛無上菩提。爾時增上慢人,偏執者多,惡魔又複迷惑在家出家者心,令執著于非法。使 p-82說佛正法之比丘,少于援助,少于護持,于是勢力破散,不複存立。

  【舍利弗。爾時世間年少比丘多有利根。所以者何。諸出家者有余煩惱。

  還生人中即複出家。】

  舍利弗!爾時世間年少比丘,多有利根者。因爲先世出家者,因有余煩惱,未能得解脫,來世還生人中,還複出家修道。

  【是諸比丘喜樂難問推求佛法第一實義。舍利弗。爾時增上慢者。魔所迷

  惑但求活命。實是凡夫自稱羅漢。謂諸年少比丘等言。善身口意此是佛

  法第一實義。】

  是諸年少比丘,爲求第一實義,喜樂難問。爾時增上慢人,不知第一實義,竟謂年少比丘言,善身口意,是佛法第一實義。

  當知善身口意不造十惡業,是佛法方便,非第一實義,身口意皆不可得。因爲身口意皆因緣生,本性空故。

  【善護淨戒讀誦經法勤修多聞。是名順忍因緣。所謂淨心信佛。】

  彼增上慢者,謂年少比丘言,善護淨戒。讀誦經法,勤修多聞,是名順第一義忍,此所謂淨心信佛也。 p-83

  其實善護淨戒,乃至勤修多聞,皆因緣生法,皆是方便,非第一義也。然則雲何是第一義?第一義者,隨緣無性,即此無性,便是諸法實相,是名第一義。第一義者,無生無滅無相無爲,畢竟空寂,無所有不可得也。

  【又有第一實義。汝當系心緣中專念涅槃滅叁種苦。則能厭離五陰十二入

  十八界。汝等當于靜處觀此陰界入法悉皆無常自觀其身種種不淨。汝等

  能如是觀當得須陀洹果。又能于是五陰等法。深觀無常苦空無我無有堅

  牢。則得斯陀含轉複深觀得阿那含得阿羅漢。是爲第一實義。】

  增上慢者複言,汝當系心緣中,專念涅槃,滅叁種苦,即第一實義。

  此乃是因緣生法,非第一義。于第一義中,無一法可得,雲何系心緣中?豈有涅槃可念?豈有叁苦可滅?叁苦者,苦苦、壞苦、行苦。

  增上慢者雲,如是則能離五陰…

《佛藏經描仿卷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藏經描仿卷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