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劫成時自四禅興雲雨,叁禅得成。自叁禅興雲雨,二禅得成。自二禅興雲雨,初禅得成。如是一切世界及諸天宮得成。
以上舉一唾滅火,一吹還成世界喻。
【舍利弗。恒河廣大爲無量不。如是世尊。舍利弗。四天下中普雨大雨渧
如恒河。有人以手承此雨渧無所遺落。于意雲何。爲希有不。希有世尊
。舍利弗。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爲。令人信解倍爲希有。】
以上舉大雨喻。
【舍利弗。須彌山王爲高大不。高大世尊。舍利弗。四天下中普雨大石皆
如須彌。有人以手承接此石。無有遺落如芥子者。于意雲何。無希有不
。希有世尊。舍利弗。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爲。令人信解
倍爲希有。】
以上舉雨大石喻。
【舍利弗。譬如有人以一切衆生置左手中。右手接舉叁千世界山河草木。
皆能令是一切衆生同心喜樂其意不異。于意雲何。爲希有不。希有世尊 p-9
。舍利弗。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爲。令人信解倍爲希有。】
譬如有人以左手持諸衆生,右手接舉其所依之叁千大千世界草木等,能令此諸衆生不知不覺,歡喜不異。如來所說一切諸法實相,無生無滅無相無爲,令人信解 ,倍爲希有。以上譬喻說竟,以下法說。
【舍利弗。如來所說諸法無性空無所有。一切世間所難信解。何以故。舍
利弗。是法無想離諸想。無念離諸念。無取無舍無戲論無惱熱。非此岸
非彼岸非陸地。非癡非明。以無量智乃可得解。非以思量所能得知。】
如來所說實相法,系諸法隨緣無性,空無所有,爲一切世間所難信解。
因爲諸法實相無相,所以離諸想。想者,取相爲想相也。
無念離諸念。念者念求心也,實相法空無所有,不可念求,故離諸念。
實相法空無所有,故不可取,不可舍,無有言語文字等戲論,亦無惱熱,以無性空寂故。
非此岸,非彼岸,非陸地。此岸表生死,彼岸表涅槃,陸地者,未達究竟彼岸 ,別出于水,用表外道。實相無相,無所有不可得,故非生死此岸,非涅槃彼岸,亦非中途別出陸地之外道。 p-10
非癡非明。癡者無明也,實相法非明非無明也。
如此諸法實相,乃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無量智所可得解,非是心意識思量所能得知也。
【無行無相無有惱熱。無念過諸念。無心過諸心。無向無背無縛無解。無
妄無妄法。無癡無癡法。無有癡網無名無言。無說無不說。無盡無不盡
。無行無行相。無道無道果。無離過諸離。無思惟無雜糅。不取不舍。
無得不可得。除諸滯除貪恚癡。非實非虛妄。非常非無常。非明非不
明。非闇非照不在心。無有性性本空。】
實相法無造作行,無取著相。無惱熱,無念求,無諸分別心。實相無所有不可得故,所以無向無背,無縛無解。以空無所有故,所以無虛妄,無虛妄法,無癡無癡法。無有癡網,癡暗猶如羅網,令人不得出離不得自在。(有本作疑網)
以空無所有故,所以無名無言,無說無不說,無盡無不盡。何故無盡無不盡?因爲無相爲盡,無不相爲不盡。實相無相,則無不盡。實相無不相,則無盡。
無行無行相。行者取相造作行也,如殺盜淫等。行相者,外境于內心識所現之影相,如美醜適意不適意等。如是行及行相,皆虛妄分別起。實相無相離諸分別,所以無有虛妄造作行,亦無虛妄行相。 p-11
無道無道果。道有能通義,例如有漏善道,能通叁善道果,有漏惡道,能通至叁惡道果。無漏道,能通至涅槃果。道果者,果報也。如是道及道果,唯是心造。一心清淨,體本虛寂,故無道及道果。
無離過諸離。法性空寂,無一法可得,既無能離亦無所離,故過諸離。
無思惟無雜糅。思惟者,分別法相也。雜糅者,法相混雜也。實相無相畢竟清淨,故無思惟無雜糅。
實相無相,畢竟無一法可得,故不取不舍,無得不可得,除諸滯著,除貪恚癡
。不可得實,不可得虛妄。不可得常,不可得無常。不可得明,不可得無明。不可得于暗,不可得于照。
不在心。心與心所,皆因緣生法,體性不可得故。總之,諸法實相,緣起無性 ,性本空故。
【能降伏魔。降伏煩惱。降伏五陰。降伏十二入。降伏十八界。降伏說有
五陰者。降伏說有十二入者。降伏說有十八界者。降伏說有衆生者。說
有人者。說有壽者。說有命者。說有有者。說有無者。降伏一切諸邪行
者。舍利弗。我此聖法。皆能降伏一切貪著乃至說有法者。不信樂諸法 p-12
如實相者。逆佛法者。】
以上所講實相無相,本性清淨,是大乘戒法。持之能降伏有所得心,降伏有所得心乃得增益佛道。
所謂魔與煩惱。皆有所得見。有五陰,有十二入,有十八界,有衆生,有人,有壽者,有命者,有有者,有無者,皆有所得見,皆系邪見。
五陰乃色受想行識,十二入乃六根六塵,十八界乃六根六塵六識。綜陰界入,乃成我相。以下便說衆生相、人相、壽命相。著有我人衆壽四相,便是有見。如果著無我人衆壽相,便是無見。有見無見,均非正見,是邪見。而實相無相,有相既不可得,無相雲何可得?
最後佛告舍利弗,我此實相聖法,能降伏一切貪著,能降伏一切說有法者。所以不信樂諸法實相者,爲違逆佛法也。
【所以者何。舍利弗。若有衆生說我者。說人者。說衆生者。說斷滅者。
說常者。說有者。說無者。說諸法者。說假名者。說邊者。皆違逆佛。
與佛共诤。】
說我、人、衆生、斷滅、常、有、無、諸法、假名、邊者,皆是有生有滅有相有爲。乃違逆佛,與佛共诤。與佛共诤者,無有實義。唯取假名相也。
【舍利弗。乃至于法少許得者。皆與佛诤。與佛诤者皆入邪道。非我弟子 p-13
。若非我弟子。即與涅槃共诤。與佛共诤。與法共诤。與僧共诤。】
乃至于法,少許計著有所得者,皆是與佛共诤,皆是戲論。計有所得與佛共诤者,皆入邪道,非佛弟子。非佛弟子者,即與涅槃違,與涅槃诤,與叁寶違,與叁寶诤。涅槃者,即無生無滅無相無爲也。
【舍利弗。如是見人。我則不聽出家受戒。舍利弗。如是見人。我則不聽
受一飲水以自供養。舍利弗。若人除舍如是不善貪著事者。于我法中出
家求道。不念涅槃。不以涅槃爲念。不貪涅槃。于畢竟空法。不驚不畏
。是人尚爲斷諸法故勤行精進。何況如是不善貪著。謂著我著衆生著人
著法。是人爲斷諸貪著故。但勤修習無相叁昧。于無相叁昧亦不取相。
是人通達一切諸法相皆是一相。所謂無相。】
舍利弗!若有如是邪見之人,我不聽許其出家受戒,亦不聽許其受一飲水之供養。如果有人能除舍如是等不善貪著,除舍如是等有所得邪見。如是之人,于我法中出家求道,以心無所住無所得故,不住涅槃,如實知涅槃畢竟淨不可得,于是不求涅槃,不以涅槃住心憶念,不貪求涅槃。于畢竟空無生法,能夠深信,不驚不畏
。如是之人,于如是法斷貪求心,斷有所得見,能勤求精進。乃能于有所得心不善之法,便不生貪矣。如是之人,如實知諸法實相,勤修無相叁昧。但于無相叁昧,亦不取著,以知無相法亦不可得故。 p-14
是人通達一切法相,皆是一相,所謂無相。如大般若經(四四叁)雲:變礙是色相,如來如實覺爲無相。領納是受相,如來如實覺爲無相。取像是想相,如來如實覺爲無相。造作是行相,如來如實覺爲無相。了別是識相,如來如實覺爲無相。苦惱聚是蘊相,如來如實覺爲無相……如是方爲正見也。
【舍利弗。是則名爲于聖法中柔順法忍。得是柔順法忍。乃名是我弟子。
能消供養不空受身。所以者何。舍利弗。我是真實相法。不可入不可取
。不可舍不可貪。不可說斷語言道。無歡無喜斷貪喜心。非衆緣合離衆
因緣。無道斷道至于無道。斷諸語言論議音聲。無形無色無取無著無用
。無實無妄無暗無明。無壞無诤無合無散。無動無念無有分別。不可得
示。非垢非淨非名非相。非心數法非心所解。】
舍利弗!若有人以無所得心,修習無相叁昧,于無相叁昧亦不取著,是人則名于聖法中得柔順忍。如是之人,乃名我弟子。如是之人,能消供養,不空受人身。
所以者何?我此真實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爲,無所有不可得。故不可入,不可取,不可舍,不可貪。
我此實相法,不可說,語言道斷故。無歡無喜,斷貪喜心故。非衆緣和合,離衆因緣故。以緣起性空,畢竟無所有故。 p-15
非是決定有道,亦非斷滅無道。至于無道者,謂道不可得也。斷諸語言論議音聲,語言者,獨自宣說。論議者,互相交言。音聲者,聲塵也。實相無相,不可說 ,不可議論,非是聲塵。
無形無色,無取無著無用,無實無妄,無暗無明,無壞無诤,無合無散,無動無念,無有分別,以一切無所有不可得故。所以不可宣示,非垢非淨,非名非相,非心數法。心數法者,即心所法。爲心所解者境也,實相非境,故曰非心所解。
【我此法中無男無女無天無龍無夜叉無幹闼婆無鸠盤荼無毗舍阇。無斷無
常。無我無衆生無人。無來無去無出無入。無戒無犯無淨無垢。無有叁
昧無定無定根。無禅無禅根。無知無見無貪無诤。無道無道果。無慧無
慧根。無明無非明。無解脫無非解脫。無果無得果。無無力非力。無所
畏無無所畏。無念無念根。無坐無行無有威儀。無此無彼無憶想分別。
無菩提無菩提分。無智無非智。無地無水無火無風。無罪無福。無法無
非法無苦無樂。拔諸一切戲論根本。一切永離冷而無。】
這段經文,語有重出者,茲從略解釋之。
夜叉,譯捷疾鬼。
幹闼婆,譯…
《佛藏經描仿卷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