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香陰。 p-16
鸠盤荼,譯香陰,啖精氣鬼也。
毗舍阇,亦譯啖精氣鬼,啖人及五谷之精氣。
無定根。定根者,五根之一,五根即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無禅無禅根。禅譯思惟修,或譯爲靜慮,梵文禅那。于欲界修而得之,于色界生而得之,有修習之義。每與定並稱。而禅者靜慮思惟,重在方法,定則一境定念 ,重在既得,梵文爲叁昧。
無知無見。實相法中,無知無見。在心曰知,在眼曰見。
無慧無慧根。慧根者,五根之一。
無無力非力。似應爲「無力無非力」
無所畏,無無所畏。以有所畏不可得,無所畏亦不可得故。
無念無念根。念根者,五根之一。
無坐無行無有威儀。以實相無相無形無色故,所以無行住坐臥四威儀。
無此無彼無憶想分別。以實相法,無我人衆壽相故。
無菩提無菩提分。菩提約果言,菩提分約因言。如叁十七菩提分。
無智無非智下,易解不釋。 p-17
拔一切諸戲論根本。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一切戲論根本。故知凡語言相文字相心緣相,我人衆壽相等,皆戲論也。
一切永離,冷而無。此句文字有誤。一切永離諸相,尚易解。「」似「相
」字之誤。冷字則不解。
【舍利弗。舉要言之。我法悉破一切諸念一切諸見一切諸結諸增上慢。不
念一切諸所憶念。除斷一切種種語言。我是法中無常無無常。無苦無樂
。無垢無淨。無斷無常。無我無衆生。無人無壽者。無命者無生無滅。
何以故。舍利弗。如來于法都無所得有所滅。故名爲涅槃。亦不見有得
涅槃者。舍利弗。佛亦不念涅槃。不以涅槃爲念。亦不貪著涅槃。是故
當知。是爲第一奇特希有。所謂如來說一切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爲。令人
信解倍爲希有。】
舍利弗!舉要言之,實相法無相無分別,畢竟清淨。能破一切有法,能破一切有所得分別法。所以能破一切念,一切見,一切結使煩惱。能破諸增上慢。未證言證。未得謂得,是爲增上慢。總而言之,凡有所得心,即增上慢也。
實相無相,故不念一切諸所憶念,以凡有憶念,皆有所得也。除斷一切語言,離言相故。無常無無常……以一切法無所得故。法既無得,是一切法不生,不生當亦不滅,是故實相不生不滅,名爲涅槃。雖名涅槃,于涅槃亦無所得。舍利弗!故 p-18佛不念求涅槃,不貪著涅槃。是故當知,實相是第一奇特希有。所以佛說一切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爲,令人信解,倍爲希有。 p-19
念佛品第二
諸法實相品是總說,自此以下,系依諸法實相作分別說。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于此法中雲何爲惡知識。雲何爲善知識。佛
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比丘。汝當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比丘。汝當觀身取是身相。所謂不淨。當觀一切諸有爲法皆悉無常。
觀一切法空無有我。比丘。汝當取所緣相系心緣中。專念空相。當樂善
法。當取不善法相。取不善法相已。爲令斷故觀念修習。謂爲斷貪欲觀
不淨相。爲斷瞋恚觀慈心相。爲斷愚癡觀因緣法。常念淨戒深取空相。
勤行精進爲得四禅。專心求道觀不善法皆是衰惱。觀于善法最是安隱。
一心修道分別谛觀。善不善法谛取相已。唯觀涅槃安隱寂滅。唯愛涅槃
畢竟清淨。如是教者名爲邪教。謂是正教而是邪教。舍利弗。如是教者
名惡知識。是人名爲誹謗于我助于外道。亦爲他人說邪道法。】
舍利弗問佛,于實相法中,雲何爲惡知識,雲何爲善知識?佛依實相不生不滅
無相無爲,無所有不可得的原則回答如下。
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曰,比丘!汝當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當知此是六念法門,佛隨順世間,以世俗谛與衆生說,非是第一義谛。于第一義谛 p-20
中,佛相不可得,法、僧、戒、施、天相不可得。故于第一義中,一切諸法,無非
實相、無分別、無取無舍。
比丘!汝當觀身,取著于身相,所謂觀身不淨。當知如此觀者,非爲了義。于
了義法中,身相不可得,不淨相亦不可得。何以故?實相無相故。
比丘!汝當觀一切有爲法,無常無我。當知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尚不可得
,無常無我雲何可得?
比丘!汝當取所緣相,系心緣中……當知境緣相,如幻非實,境緣非實,以之
系心,豈非妄想?所以專念空相,是著于空相。樂善法取不善法,是著善法相及不
善法相。
何況于虛妄上更加虛妄,謂爲令斷不善法故,觀念修習。所謂爲斷貪欲,修不
淨觀。爲斷瞋恚,修慈心觀。爲斷愚癡,修因緣觀。此皆于虛妄上,重增虛妄。于
實相中,諸法性遠離,一切言語道,一切趣非趣,皆悉寂滅性。焉有貪欲、不淨、
瞋恚、慈心、愚癡、因緣可得?
若比丘教余比丘言,比丘!汝常念淨戒,深取空相,勤行精進爲得四禅。當知
于實相中,心清淨即是戒,即是真空,即是真精進。諸念清淨,假名四禅,非是實
有四禅可得也。
教比丘言,比丘!汝專心求道,觀不善法皆是衰惱,觀善法最是安隱快樂。一
心修道分別谛觀,取善不善相已,唯取涅槃安隱寂滅,唯愛涅槃畢竟清淨,當知諸 p-21
法實相,無生無滅無相無爲,于中善不善法乃至涅槃,皆不可得。若謂有道可修,
有涅槃可證,即是增上慢人。何以故?于實相中,無一法可得故。
佛最後結論說,若如是教諸比丘者,名爲邪教。彼自謂爲正教,而實是邪教。
是人名惡知識,爲誹謗于佛,爲助于外道。此人自爲邪道,亦爲他人說邪道法。
是知凡不契實相者,皆非正法也。故古德有雲,除諸法實相外,皆是邪道。凡
違逆諸法實相而說法者,皆是邪說,皆名惡知識。
【舍利弗。如是惡人我乃不聽受一飲水以自供養。我說教者不說受者。舍
利弗。于我法中多有如是增上慢教。舍利弗。若受教著受戒五歲。不能
悉舍如是所教。于是教中勤心精進。自有得無所有。比丘不往谘問。我
說此人雖有五歲猶名邪見。雜外道法順行魔教。】
舍利弗!這種惡人,取著于相,執有所得者,我不聽許受一飲水之供養。我所
謂不聽受一飲水供養者,是說以如是邪教,教化他人者,並不是說受教的人。
舍利弗!于我法中,以有所得教人者,即是增上慢人。于我法中,多有如是增
上慢教。受教之人,不得信受其教。若信受其教,出家受具足戒五歲猶不能舍其教
者,于此邪教中勤心精進。別處另有會契正法,得「無所有」之比丘處,卻不往谘 p-22
問。我說此人雖受戒五歲,猶名邪見,雜外道法,順行于魔教。
【舍利弗。若有比丘受是教已。聞空無所得法即自覺知。我先受者皆是邪
見。于空無所得法無疑無悔。深入通達不依一切我見人見。舍利弗。我
說此人名爲得清淨梵行。】
舍利弗!若有比丘受此佛藏經教已,聞畢竟空、無所得之實相法,能自覺悟。
自謂我先受有所得法皆是邪見。此人于空無所得法,無疑無悔,深入通達。此人能
夠不依一切我見人見,我說此人爲得清淨梵行。
【舍利弗。若有比丘。成就如是無所得忍。雖現未得無余涅槃。我記是人
。彌勒佛時當在初會。時彌勒佛歡喜叁唱。是人能于釋迦牟尼佛法中。
成就無所得忍。舍利弗。若在家出家成就此忍。我記是人必得涅槃。】
舍利弗!若有比丘成就無所得忍,我記此人現在雖未得無余涅槃,當來于彌勒
佛龍華叁會中,初會得度。令彌勒歡喜贊歎。舍利弗!無論出家在家,若能成就無
所得忍,我記是人必得涅槃。
【舍利弗。若有人受如是教已。聞空無所得法實時驚畏。是人可愍。無有
救者無有依者。直趣地獄。何以故。舍利弗。于佛教中驚疑畏者。是人
則爲具足惡道。所以者何。我常自說。有所得者是惡道分。】 p-23
舍利弗!若有人受此佛藏經教已。聞空無所得法驚畏者,是人可愍,無法可救
,無佛可依,直趣地獄。何以故。于佛實相法驚疑畏者,則爲具足惡道,故趣地獄
中。所以者何?諸法實相,即無所得。有所得者,是惡道分。
【何以故。舍利弗。佛所得法無有差別。是與非是若可差別是有所得。舍
利弗。人甯成就五逆重惡。不成就我見衆生見人見壽見命見陰入界見。
貪著持戒著持戒見。貪著叁昧著叁昧見。依于佛想得于法想。于僧斷事
成就身見。】
舍利弗!佛實相法中,無有差別,無是與非是二法之差別。若有差別,便是有
所得見。
舍利弗!甯造五逆重罪,不可成就我人衆壽陰界入見。不得以有所得心貪著持
戒,著于持戒見。應知自性清淨不生有所得心,即是持戒也。不得以有所得心貪著
于定,著于定見。應知自性清淨不生有所得心,即是禅定也。不得以有所得心依于
佛,得于法,于僧斷事成就身見。應知自性清淨不生有所得心,即一體叁寶也。
不得僧依律斷事時,起于身見。叁人以下稱比丘,四比丘以上乃至百千人稱僧
。梵語薩迦耶見,譯爲身見,身見又曰我見。衆生以有所得心,生顛倒見。本來五
陰皆空,妄執實有五陰,此第一重顛倒。複于五陰中執有我,此第二重顛倒。于我
複執有生死流轉,此第叁重顛倒。總言之,即爲身見。 p-24
【何以故。于佛法中成就身見不在僧數。】
凡具實德者,謂在僧數,如四向四果等。四向是初果向、二果向、叁果向、四
果向,四果即初二叁四果。斷叁結名初果須陀洹,叁結即身見結戒取結疑結。
【舍利弗。佛弟子衆心無分別。舍利弗。佛弟子衆無不善者。無破戒者。
無破見者。無破威儀者。】
舍利弗!佛弟子衆,心無分別,若有分別,即是有所得。佛弟子衆,無不善,
無破戒者,無破見者,無破威儀者。
律雲破戒體者,名爲破戒。破見即破正見,起六十二邪見,戒法中有律有威儀
,威儀者威德儀則…
《佛藏經描仿卷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