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藏經描仿卷上▪P5

  ..續本文上一頁念。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矣。

  念而無念,無念則不生不滅,豎窮叁際,叁世清淨。無念而念,念則普遍一切

  ,橫遍十方,十方清淨。叁世清淨,假名無量壽。十方清淨,假名無量光。十方叁

  世一切清淨,即是一真法界,假名極樂淨土。故知于實相中,說西方時,十方皆西

  方也。何以故?一真法界故。

  【舍利弗。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

  切諸念皆寂滅相。隨順是法。此則名爲修習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

  故。念色取相貪味爲識。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是故當知。無

  有分別無取無舍。是真念佛。】

  舍利弗!此念佛法,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得念,即無分別想也。如是名

  爲念佛。此即慧思大師所謂,佛本是無,清淨則有也。于此可知,念佛法門,乃圓

  頓大乘也。觀想、觀像、持名、實相四種念佛中,此是實相念佛。然持名一法,始 p-33

  修時系借緣調心,持至一心不亂,即契實相。

  舍利弗!一切諸法畢竟清淨,故一切諸念皆寂滅相,無生無滅無相無爲。能隨

  順如是法門者,名爲修習念佛也。

  當知不可以色相取佛,因爲色是生滅法,不可以生滅有爲之色相取佛也。

  何以故?念色取相,是分別識。須是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方名念佛也。是故當

  知,無有分別,無取無舍,是真念佛。 p-34

  

  

  念法品第叁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雲何爲人亦說是法。爲惡知識。世尊。雲何

  爲人亦說是法爲善知識。】

  念法品者,即念實相法也。實相法空無性,無生無滅無相無爲,乃至無念無分別。

  舍利弗問言,世尊!爲何有人亦說如來非色相,是無所有,卻成惡知識。有人亦說如來非色相無所有,而爲善知識呢?

  【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他比丘。比丘汝今當知念佛事空念。所緣處是

  不應念。汝所念空念亦複空。是無性空能斷色想能斷取想。】

  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言,比丘!汝當知念佛事者,系空其所念。凡有所緣處,不應生有所得心,不應著念。縱此無所得之空念,亦複不住亦複皆空

  。

  是故當知,若人一切無所住,不住色,不住空,不住有所得,不住無所得,不生分別,無有取著,方名善知識也。

  如是不住一切法,如實知一切畢竟空,方爲無性空也。如是無性空,能斷色想 ,能斷取想。 p-35

  【是人爾時不得無想何況于念。是人爾時都無所有寂滅無性。不集諸想滅

  一切法。是則名爲修習念佛。】

  若有如是知者,爾時尚不得無所有想,何況能得于想念?此人爾時于一切法都無所得,則一切法寂滅無性。乃能不集諸虛妄想,想滅則一切法皆滅。是則名爲修習念佛也。

  【念佛名爲破善不善一切覺觀。無覺無觀寂然無想。名爲念佛。何以故。

  不應以覺觀憶念諸佛。無覺無觀名爲清淨念佛。】

  以念佛心無所住畢竟淨故,所以能破善不善一切覺觀。覺觀者,分別心也。分別心者,想念也。無覺無觀,則一心不生分別,是即一心不亂也。故曰無覺無觀寂然無想,是名念佛。

  何以故?不應以覺觀分別心,憶念諸佛也。所以無覺無觀無分別心,名清淨念佛。

  【于此念中乃無微細心心念業。況身口業。又念佛者離諸想。諸想不在心

  。無分別無名字無障礙。無欲無得不起覺觀。何以故。舍利弗。隨所念

  起一切諸想皆是邪見。】

  于此清淨一心念佛念中。乃至無微細心心所之意業動亂,何況粗顯之身口業?

  又清淨一心念佛者,離諸取像想。心中無攀緣想,一心清淨念佛,無有分別,不執著言語文字相,無欲念,無得失,乃至不起覺觀分別。何以故?隨所起心動念 p-36起一切諸想,皆是邪見取相也。

  如此一心清淨念佛,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境界也。

  【舍利弗。隨無所有無覺無觀無生無滅。通達是者名爲念佛。如是念中無

  貪無著。無逆無順無名無想。】

  舍利弗!清淨念佛,須是隨順無所有,無覺無觀,無生無滅。當知一切無所有 ,無覺無觀無生無滅,即是諸法實相也。通達如是實相法者,名爲念佛。

  如是實相念佛念中,一切法無性,無生無滅無相無爲。所以如是念中,無貪無著,無逆無順,無名無想。

  【舍利弗。無想無語乃名念佛。是中乃無微細小念。何況身口意業。無

  身口意業處無取無舍。無诤無訟無念無分別。空寂無性滅諸覺觀。是名

  念佛。】

  舍利弗!于此實相念中,無想無語乃名念佛。實相念中,乃至無微細小念,何況粗身口意業?無身口意業處,身業處者,即殺盜淫處;口業處者,即惡口妄言绮語兩舌處;意業處者,即貪瞋癡處。

  于實相念中,無取無舍,無诤無訟,無念無分別,空寂無性,滅諸覺觀,是名念佛。 p-37

  【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念者。欲轉四天下地隨意能轉。亦能降伏百千億

  魔。況弊無明從虛诳緣起無決定相。】

  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實相念佛者,欲轉四天下地,隨意能轉。謂成就實相念佛者,意業即發通力,欲轉四天下地爲琉璃等寶地,隨意能轉也。

  亦能降伏百千億魔。何況弊無明,從虛诳緣起,無決定相。無明非有實體,乃虛妄執著緣起幻有爲實有,乃名無明也。

  【是法如是無想無戲論。無生無滅不可說。不可分別無暗無明。魔若魔民

  所不能測。但以世俗言說有所教化。而作是言。汝念佛時莫取小想。莫

  生戲論。莫有分別。何以故。是法皆空無有體性。不可念一相。所謂無

  相。是名真實念佛。所謂無生無滅無相無爲。】

  此實相法,如是無想無戲論,無生無滅不可說,不可分別無暗無明。何故實相法如此?以實相無相,清淨不動平等遍滿故,所以無想無戲論,無生無滅不可說,不可分別無暗無明。

  如是甚深微妙法,魔及魔民所不能測。以世俗言說,方有教化而作是言,汝當念佛,莫取著于想,莫生有言無實的戲論,莫取相分別。何以故?諸法實相,畢竟空,無有體性。不可憶念,一相所謂無相。如是念佛者,是名真實念佛。雲何念是 p-38名真實念佛?所謂無生無滅無相無爲。

  【何以故。如來不名爲色。不名爲想。不名爲念。不名分別。不逆不順不

  取不舍。非定非慧。非明非無明。如來不可說不可思議無相。汝今莫樂

  取相。莫樂戲論。佛于諸法無執無量。不見有法可執可量。是人于佛猶

  尚不可得。何況于念。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識。】

  何以故?如來不生不滅,非色、非想、非念、非分別、不逆不順、不取不舍、非定非慧、非明非無明。因爲色想……乃至明無明等,皆生滅法。

  如來不生不滅無相無爲,所以不可說、不可思議、無相。汝今莫取相,莫樂戲論。汝若執著色、想……乃至明無明等,便是取相,便是戲論。當知如來于諸法,無執無量。何以故?以諸法無所有不可得故。所以佛于諸法,不見有少法可執可量

  。

  若如是觀者,于佛尚且不得,何況有所得于念?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識

  。

  【第一義中無有決定。是善知識是惡知識。】

  于第一義中,法無決定。無有定法,是名無上菩提也。是善知識「是」惡知識

  。應爲是善知識「非」惡知識。 p-39

  【複次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比丘汝當分別觀察諸法。亦複莫念法

  相。是比丘如是修習心無系著。則能通達諸法一相。所謂無相。是人猶

  尚不生法想。況我人想。】

  複次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言,比丘!汝當分別觀察諸法,卻莫念法相。此即所謂分別一切法,莫取相作分別想。亦即經雲,知法不住法。

  此比丘依教修習,心無系著,則能通達實相,諸法一相所謂無相。此人尚且不生著法之想,何況著我想人想?

  【舍利弗。于意雲何。念法想者。是人能滅一切法不。不也世尊。】

  舍利弗!取相念法想者,能滅一切法不?舍利弗答言,不也世尊!以此人執著諸法有相故。

  【舍利弗。如樹無根能有枝葉華果實不。不也世尊。如是舍利弗。若人不

  得諸法根本。是人能生諸法想不。不也世尊。】

  世尊先舉譬喻,而後法說。

  如樹無根,則無枝葉花果。法亦如是,法無根本,何以故?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爲。若有根本,必是有生有滅有相有爲。以諸法無根本,無生無滅無相無爲,所以是人不取相生于法想。 p-40

  【舍利弗。若人不得不念法想。是人能滅一切法不。不也世尊。是人不得

  于法不得法相。不得于滅。亦不分別無生無滅。是人爾時不生不滅。不

  名得涅槃者。亦複不名無得涅槃。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識。第一義

  中無善知識無惡知識。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相者。世間希有。得不顛

  倒真實見故。是爲正見。】

  舍利弗!若人不得法想,不念法想,是人能滅一切法不?不也世尊!

  因爲不起得法想,不起念法想,即是法不可得無所有。法若無所有,雲何可滅

  ?故舍利弗答曰不也世尊。

  此人不得于法,不得法相不起憶念,不得于生不得于滅,亦不分別執著無生無滅。是人爾時即證不生不滅之實相。證實相者,如實知一切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爲,不可住著不可分別,畢竟無所有不可得。所以不名得涅槃者,亦複不名不得涅槃。因爲涅槃尚不可得,無涅槃雲何可得?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識。

  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實相法者,于世間希有難得,此人不顛倒真實見故,是爲正見者。

  【複次舍利弗。正見者。名爲正作正行正道正解。無有顛倒如實而見。是

  故如來說名正見。舍利弗。若有衆生無有顛倒如實觀者。則有正見。若

  生我想人想衆生想者。當知是人皆是邪行。舍利弗。佛及弟子。不說有 p-41

  我。不說有人。不說衆生。不…

《佛藏經描仿卷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藏經描仿卷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