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藏经描仿卷上▪P4

  ..续本文上一页也。

  破戒破见破威仪,皆名不善。佛圣弟子众中,无有此事。若有此等事,即是有

  所得心,即是分别心。

  【舍利弗。何等为恶不善。于佛众中不在僧数名恶不善。谓心心数法与诸

  缘合。无真实事但作分别。以分别故计有所得。是人乃至所有言说心心

  相续。乃至善不善法。于圣法中名恶不善。】 p-25

  舍利弗!何等为恶不善?于佛僧众中,不在僧数,名恶不善。何故不在僧数,

  名恶不善呢?因为不在僧数者,必是于我于法生有所得心,生分别心。乃至破戒破

  见破威仪,为诸不善。故不在僧数,名恶不善。

  心心数法与诸缘合者,即起有所得见,而起贪瞋痴也。此等诸见,即于毕竟空

  中,执取幻相虚妄分别,无有真实。以虚妄分别故,计有所得。是人所有言说,皆

  以有所得心,心心相续而生计着。乃至以有所得心计着不善,故名恶不善,即令计

  着于善,亦名恶不善也。

  【何以故。舍利弗。所有乐处中必有苦。如来法者灭是苦乐。】

  乐因苦立,苦轻名乐,故乐处中必有苦。如来法者,毕竟清净,一切法不可得

  ,故灭诸苦乐。例如西方极乐世界,乐不对苦,彼佛国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故名极乐。

  【舍利弗。如来所得。是中无欲亦无非欲。无乐无苦无思无想无修。乃至

  亦无空想。何以故。舍利弗。若计空想即是我想众生想者。是常想者。

  是断想者。何以故。舍利弗。随所有想则生诸想。是皆堕邪。】

  舍利弗!如来所得法,究竟无上。是无上法中,究竟清净遍满,无欠无余,无

  有分别。故是中无欲无非欲。何以故?欲尚不可得,非欲何可得?

  无乐无苦,无思无想无修,乃至亦无空想。以若有空想,则是取于相,着于有

  法。所以经文解释曰,若计空想,即是我想众生想者,即是常想断想者,皆堕有想

  。 p-26

  何以故?随所有想,介尔有想也。则生诸想,则生我人众寿、常断等想。以取

  像为想相,介尔有想,便取我人众寿常断等像也。如是诸想,皆堕邪见。

  【舍利弗。空名无念是名为空。空念亦空是名为空。舍利弗。空中无善无

  恶。乃至亦无空想。是故名空。】

  舍利弗!空则无分别,故空名无念,无念名空。即此空念亦空,亦不取着,是

  名为空。空中无一法可得,故无善无恶,乃至无有空想,是故名空。

  【舍利弗。诸有为法可知可解。空非可知亦非可解。非可思量。是故名空

  。舍利弗。空非念得。何以故。空无想故。是故名空。】

  诸有为法有相故,所以可知可解。空则无相,故非可知可解,非可思量,是故

  名空。空不可得,故非念求可得。何以故?空无想故。念即取像想,而空则无想,

  故非念得。是名为空也。

  【舍利弗。何故说行空行。不念一切诸想。乃至空想亦复不念。是名空行

  。舍利弗。想名乃至心有所念。即名为想。无所念者乃名无想。离诸想

  故名为无想。随所取想皆是邪见。】 p-27

  舍利弗!何故说行乎空行?行空行者,非是有能行所行。而是以无住心,契不

  可得法。所以行空行者,不念一切诸想。如是则可内无所住、外不取相。

  乃至不念空想,是名空行。舍利弗!想于「名」,乃至心有所念,皆名为想。

  心无所住,不取于相,一无所念者,乃名无想。离一切取相想故,乃名无想。如果

  有取着想,皆是邪见。

  【何以故。舍利弗。于圣法中计得寂灭皆堕邪见。何况言说何况说者。如

  是空法以何可说。舍利弗。诸佛何故说诸语言皆名为邪。不能通达一切

  法者。是则皆为言说所覆。是故如来知诸语言皆为是邪。乃至少有言语

  不得其实。】

  于圣法中,计得寂灭涅槃,尚堕邪见,何况计得言说,何况计得说者?如是空

  法,以何可说?计得言说是法执,计得说者是我执。换句话说,计得涅槃尚堕邪见

  ,何况计得我法二执?

  舍利弗!何故诸语言皆名为邪?因为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不可得,而语言

  者,有生有灭有相有为有所得,诸法实相,皆为言说所覆,故如来说诸语言,皆为

  是邪。乃至少有言语,皆是取相皆是虚妄,不得诸法实相。

  【舍利弗。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是无想无念。何以故。如来于法不

  得体性亦不得念。】 p-28

  舍利弗!诸佛无上菩提,即是无想无念。

  如大方等大集经云,无上菩提,无想无缘……无有分别无有句义……无上菩提

  ,清净寂静光明无诤……

  如来于法不得体性,亦不得念。因为如来如实觉,一切法皆以无性为性,故不

  得其体性,亦不得念。

  【舍利弗。如来何故说有念处。舍利弗。经说若人得四念处。是人能得诸

  法体性。能得自身得我得人。无有是处。】

  舍利弗!如来何故说有念处?如来于经中说有四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

  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当知身受心法

  ,及不净苦无常无我,皆因缘生法,无自体性。小乘人不得佛本怀,竟谓实有身受

  心法,实有不净苦无常无我。小乘人纵破身见,但仅破人我执,断烦恼障。未破法

  我执,未断所知障。

  所以佛接着说,我于经中虽说四念处,但未说得四念处者,能得诸法体性,能

  得自身,得我得人。若经中说得四念处者,能得诸法体性,能得自身,能得我得人

  ,则无有是处。

  【示法别相空故说四念处。四念处性无性无处。无念无说无有贪着。念性

  尚无何况念处。是故如来说名念处。】 p-29

  为示法别相空故,说四念处,身受心法,即法之差别相。身受心法,皆因缘所

  生,体性本空。以体性空故,所以无念无说无有贪着。念性尚空,何况念处?不净

  是身念处,苦是受念处,无常是心念处,无我是法念处。是故如来说是假名念处,

  非实有念处体性。

  如果套金刚经的话,说念处,即非念处,是名念处也。

  【舍利弗。诸法若有决定体性。如析毛发百分一者。是则诸佛不出于世。

  亦终不说诸法性空。】

  诸法实相,缘起性空,故无自己之体性。若有体性如析一根汗毛百分之一者,

  则诸佛不出于世,亦终不说诸法性空。

  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大事因缘者,为度一切众生皆成佛也。度一切

  众生成佛者,令一切众生皆证实相也。如果诸法有决定体性,则违实相无相之理,

  故若诸法有决定体性,则诸佛不出于世,亦不说诸法性空。诸法性空,即无决定体

  性。

  【舍利弗。诸法实空无性一相。所谓无相。如来悉见。如来以是说有念处

  。舍利弗。念处名为无处无非处。无念无念业。无想无分别。无意无意

  业。无思无思业。无法无法相。皆无合散。是故贤圣名为无分别者。是

  名念处。如来以是说有念处。随顺无所有故。名为念处。随顺念佛名为 p-30

  念处。】 

  何以诸法实空无性,一相所谓无相?因为诸法因缘生,未曾有一法,不以因缘

  有。法既以因缘有,故无自性,法无自性故空。空无分别,无形无相,故曰一相所

  谓无相。如来悉知一切法空无性,一相无相,以如是故,如来说四念处。四念处即

  因缘生法,所以四念处即空无性,一相无相。

  舍利弗!念处空无性一相无相故,所以念处名为无处。处不可得,非处不可得

  ;念不可得,念业亦不可得。念业者,即不净、苦、无常、无我。

  无想者,想不可得;无分别者,分别不可得;意不可得,意业不可得。意业即

  贪瞋痴也。

  思不可得,思业不可得。思能令心造作,思业即身口意三业。思与思业,皆因

  缘生法,空无性一相无相,故均不可得。

  法尚不可得,无法何可得?相无合无散,以诸法无相,无相焉得有合有散?

  是故了达一切法空无性一相无相之圣贤,名为无分别想者。是名念处,谓一切

  贤圣,于四念处,知而无住,无分别想也。

  以如是故,如来说有念处。如来为随顺无所有法,名为念处,为随顺念佛故,

  名为念处。 p-31

  【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名为念佛。舍利弗。诸佛无量不可思

  议不可称量。以是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实名无分别。诸佛无分别

  。以是故言。念无分别即是念佛。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

  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法者,即见实相也。

  何为无所有?无所有者横遍竖穷也。横遍竖穷,即是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以是

  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者,非是落断灭也。

  真实名无分别。无分别者,即横遍竖穷即空无性一相无相也。真实无分别,诸

  佛清净亦无分别,故念无分别即是念佛。无分别者,离虚妄见,离虚妄相,离一切

  虚妄烦恼也。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念佛。诸法实相者,横遍竖穷无生无灭无相无

  为也。换句话说,见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名为念佛也。

  【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

  。】

  所谓实相,即是诸法毕竟空无所有。毕竟空无所有者,即横遍竖穷,非是空无

  断灭也。

  【复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如是实相法中,乃至小念不可得,名为念佛。实相法中,毕竟清净横遍竖穷无

  有分别无有烦恼,名为念佛。于毕竟净中,介尔有念便是妄想分别烦恼。故念佛心

  中,应毕竟清净,无有妄想,无有分别人我是非,无有一切烦恼,是名念佛也。 p-32

  我们见此经文,千万不可把念佛作偏空会。当知念佛心,须是毕竟净无所有,

  横遍竖穷,无丝毫妄想,无丝毫人我是非,无丝毫烦恼。决不是落入无想定,昧然

  无知,决不是连念佛之念亦无。当知须是令佛之一念,横遍竖穷无有分别。此即分

  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也。

  分别一切法,则念兹在兹。不作分别想,则无余杂念无丝毫烦恼。分别一切法

  者念也,不作分别想者无念也。如是则念而无念,无念而…

《佛藏经描仿卷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藏经描仿卷中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