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念。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矣。
念而无念,无念则不生不灭,竖穷三际,三世清净。无念而念,念则普遍一切
,横遍十方,十方清净。三世清净,假名无量寿。十方清净,假名无量光。十方三
世一切清净,即是一真法界,假名极乐净土。故知于实相中,说西方时,十方皆西
方也。何以故?一真法界故。
【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
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则名为修习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
故。念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是故当知。无
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舍利弗!此念佛法,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得念,即无分别想也。如是名
为念佛。此即慧思大师所谓,佛本是无,清净则有也。于此可知,念佛法门,乃圆
顿大乘也。观想、观像、持名、实相四种念佛中,此是实相念佛。然持名一法,始 p-33
修时系借缘调心,持至一心不乱,即契实相。
舍利弗!一切诸法毕竟清净,故一切诸念皆寂灭相,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能随
顺如是法门者,名为修习念佛也。
当知不可以色相取佛,因为色是生灭法,不可以生灭有为之色相取佛也。
何以故?念色取相,是分别识。须是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方名念佛也。是故当
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p-34
念法品第三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人亦说是法。为恶知识。世尊。云何
为人亦说是法为善知识。】
念法品者,即念实相法也。实相法空无性,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乃至无念无分别。
舍利弗问言,世尊!为何有人亦说如来非色相,是无所有,却成恶知识。有人亦说如来非色相无所有,而为善知识呢?
【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他比丘。比丘汝今当知念佛事空念。所缘处是
不应念。汝所念空念亦复空。是无性空能断色想能断取想。】
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言,比丘!汝当知念佛事者,系空其所念。凡有所缘处,不应生有所得心,不应着念。纵此无所得之空念,亦复不住亦复皆空
。
是故当知,若人一切无所住,不住色,不住空,不住有所得,不住无所得,不生分别,无有取着,方名善知识也。
如是不住一切法,如实知一切毕竟空,方为无性空也。如是无性空,能断色想 ,能断取想。 p-35
【是人尔时不得无想何况于念。是人尔时都无所有寂灭无性。不集诸想灭
一切法。是则名为修习念佛。】
若有如是知者,尔时尚不得无所有想,何况能得于想念?此人尔时于一切法都无所得,则一切法寂灭无性。乃能不集诸虚妄想,想灭则一切法皆灭。是则名为修习念佛也。
【念佛名为破善不善一切觉观。无觉无观寂然无想。名为念佛。何以故。
不应以觉观忆念诸佛。无觉无观名为清净念佛。】
以念佛心无所住毕竟净故,所以能破善不善一切觉观。觉观者,分别心也。分别心者,想念也。无觉无观,则一心不生分别,是即一心不乱也。故曰无觉无观寂然无想,是名念佛。
何以故?不应以觉观分别心,忆念诸佛也。所以无觉无观无分别心,名清净念佛。
【于此念中乃无微细心心念业。况身口业。又念佛者离诸想。诸想不在心
。无分别无名字无障碍。无欲无得不起觉观。何以故。舍利弗。随所念
起一切诸想皆是邪见。】
于此清净一心念佛念中。乃至无微细心心所之意业动乱,何况粗显之身口业?
又清净一心念佛者,离诸取像想。心中无攀缘想,一心清净念佛,无有分别,不执着言语文字相,无欲念,无得失,乃至不起觉观分别。何以故?随所起心动念 p-36起一切诸想,皆是邪见取相也。
如此一心清净念佛,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境界也。
【舍利弗。随无所有无觉无观无生无灭。通达是者名为念佛。如是念中无
贪无着。无逆无顺无名无想。】
舍利弗!清净念佛,须是随顺无所有,无觉无观,无生无灭。当知一切无所有 ,无觉无观无生无灭,即是诸法实相也。通达如是实相法者,名为念佛。
如是实相念佛念中,一切法无性,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所以如是念中,无贪无着,无逆无顺,无名无想。
【舍利弗。无想无语乃名念佛。是中乃无微细小念。何况身口意业。无
身口意业处无取无舍。无诤无讼无念无分别。空寂无性灭诸觉观。是名
念佛。】
舍利弗!于此实相念中,无想无语乃名念佛。实相念中,乃至无微细小念,何况粗身口意业?无身口意业处,身业处者,即杀盗淫处;口业处者,即恶口妄言绮语两舌处;意业处者,即贪瞋痴处。
于实相念中,无取无舍,无诤无讼,无念无分别,空寂无性,灭诸觉观,是名念佛。 p-37
【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念者。欲转四天下地随意能转。亦能降伏百千亿
魔。况弊无明从虚诳缘起无决定相。】
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实相念佛者,欲转四天下地,随意能转。谓成就实相念佛者,意业即发通力,欲转四天下地为琉璃等宝地,随意能转也。
亦能降伏百千亿魔。何况弊无明,从虚诳缘起,无决定相。无明非有实体,乃虚妄执着缘起幻有为实有,乃名无明也。
【是法如是无想无戏论。无生无灭不可说。不可分别无暗无明。魔若魔民
所不能测。但以世俗言说有所教化。而作是言。汝念佛时莫取小想。莫
生戏论。莫有分别。何以故。是法皆空无有体性。不可念一相。所谓无
相。是名真实念佛。所谓无生无灭无相无为。】
此实相法,如是无想无戏论,无生无灭不可说,不可分别无暗无明。何故实相法如此?以实相无相,清净不动平等遍满故,所以无想无戏论,无生无灭不可说,不可分别无暗无明。
如是甚深微妙法,魔及魔民所不能测。以世俗言说,方有教化而作是言,汝当念佛,莫取着于想,莫生有言无实的戏论,莫取相分别。何以故?诸法实相,毕竟空,无有体性。不可忆念,一相所谓无相。如是念佛者,是名真实念佛。云何念是 p-38名真实念佛?所谓无生无灭无相无为。
【何以故。如来不名为色。不名为想。不名为念。不名分别。不逆不顺不
取不舍。非定非慧。非明非无明。如来不可说不可思议无相。汝今莫乐
取相。莫乐戏论。佛于诸法无执无量。不见有法可执可量。是人于佛犹
尚不可得。何况于念。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识。】
何以故?如来不生不灭,非色、非想、非念、非分别、不逆不顺、不取不舍、非定非慧、非明非无明。因为色想……乃至明无明等,皆生灭法。
如来不生不灭无相无为,所以不可说、不可思议、无相。汝今莫取相,莫乐戏论。汝若执着色、想……乃至明无明等,便是取相,便是戏论。当知如来于诸法,无执无量。何以故?以诸法无所有不可得故。所以佛于诸法,不见有少法可执可量
。
若如是观者,于佛尚且不得,何况有所得于念?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识
。
【第一义中无有决定。是善知识是恶知识。】
于第一义中,法无决定。无有定法,是名无上菩提也。是善知识「是」恶知识
。应为是善知识「非」恶知识。 p-39
【复次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比丘汝当分别观察诸法。亦复莫念法
相。是比丘如是修习心无系着。则能通达诸法一相。所谓无相。是人犹
尚不生法想。况我人想。】
复次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言,比丘!汝当分别观察诸法,却莫念法相。此即所谓分别一切法,莫取相作分别想。亦即经云,知法不住法。
此比丘依教修习,心无系着,则能通达实相,诸法一相所谓无相。此人尚且不生着法之想,何况着我想人想?
【舍利弗。于意云何。念法想者。是人能灭一切法不。不也世尊。】
舍利弗!取相念法想者,能灭一切法不?舍利弗答言,不也世尊!以此人执着诸法有相故。
【舍利弗。如树无根能有枝叶华果实不。不也世尊。如是舍利弗。若人不
得诸法根本。是人能生诸法想不。不也世尊。】
世尊先举譬喻,而后法说。
如树无根,则无枝叶花果。法亦如是,法无根本,何以故?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若有根本,必是有生有灭有相有为。以诸法无根本,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所以是人不取相生于法想。 p-40
【舍利弗。若人不得不念法想。是人能灭一切法不。不也世尊。是人不得
于法不得法相。不得于灭。亦不分别无生无灭。是人尔时不生不灭。不
名得涅槃者。亦复不名无得涅槃。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识。第一义
中无善知识无恶知识。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相者。世间希有。得不颠
倒真实见故。是为正见。】
舍利弗!若人不得法想,不念法想,是人能灭一切法不?不也世尊!
因为不起得法想,不起念法想,即是法不可得无所有。法若无所有,云何可灭
?故舍利弗答曰不也世尊。
此人不得于法,不得法相不起忆念,不得于生不得于灭,亦不分别执着无生无灭。是人尔时即证不生不灭之实相。证实相者,如实知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不可住着不可分别,毕竟无所有不可得。所以不名得涅槃者,亦复不名不得涅槃。因为涅槃尚不可得,无涅槃云何可得?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识。
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实相法者,于世间希有难得,此人不颠倒真实见故,是为正见者。
【复次舍利弗。正见者。名为正作正行正道正解。无有颠倒如实而见。是
故如来说名正见。舍利弗。若有众生无有颠倒如实观者。则有正见。若
生我想人想众生想者。当知是人皆是邪行。舍利弗。佛及弟子。不说有 p-41
我。不说有人。不说众生。不…
《佛藏经描仿卷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