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覺章▪P7

  ..續本文上一頁、睡覺,比那個只有在定中高啊!他呵責「方能對境不生分別。得與一切法性契合寂然平等。欲以止息妄想而求圓覺。」妄想不可止啊!所以打得妄想死,是方便說,妄想怎麼會打死?妄想是沒有的東西,它本來是空的,你要是打死空,反而是妄想。「不知覺性如水上葫蘆按著便轉。如日中寶石色無定形。」水上葫蘆和日中寶石是什麼意思?隨緣,沒有定性,無性,要是有定性是有性,沒有定性是無性,無性能隨緣,隨緣生萬法,所以真如無性隨緣生萬法,萬法無性是真如。「而欲以止契合之乎」,止,是有所得心,有定性,「起如是心求圓覺者名爲止病」。 

  今天講到此地!耽誤很多時間了,因爲結夏快圓滿了,這是最後一次。

  ■第六十次修學

  師父:你們要出去的話,還要向我請假,不能太放肆!不是爲別人,爲了你自己的道業。你舍棄父母,舍棄親緣來出家,爲了什麼?你要是喜歡遊蕩的話,在家多好!你們不想想,你們出去,人家把你們當狗看。大家看圓覺經:

  「四者滅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爲病。」

  師父:這是我們正當事業,培養各人的慧命,我苦口婆心,不過是爲了培養你們的慧命。誰講?

  策師:滅病是斷滅見。「我今永斷一切煩惱」,他在色外求空,不知道煩惱無性就是菩提,他把一切煩惱永斷而求菩提,那是錯誤的觀念。「身心畢竟空無所有」,實相無相,他不知道實相無不相,身心緣起如幻就是空無所有,不要 在身心以外求法,他斷滅見。「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他不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永寂欲求圓覺」,斷滅見而想求圓覺,圓覺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而不是全部都寂滅,這樣要求菩提的話,就不能和自性清淨心相應。

  師父:大家知道,這是說二乘境界,二乘人取滅,稱之爲涅槃。佛告訴迦葉,涅槃有我。迦葉說,涅槃無我啊!這佛說的,佛說無我、空啊!佛說我是爲了衆生生死六道輪回不得自在,才說涅槃無我,無我則得自在。可是爲什麼得自在?因爲有我,如果沒有我,誰得自在?所以說,佛法就是二谛,色即空,空即色,你說無色空,滅色空,那不對!寂滅,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誰還講?聲聞緣覺行空取證,也有人說這是二乘偏空滯寂。

  大家想一想,「我今永斷一切煩惱」,煩惱究竟有沒有?誰講?二乘涅槃稱爲有余涅槃,小乘有余涅槃,他說「我生已盡」,我已經了生死,證到阿羅漢,業報身還沒了,稱爲有余涅槃。如果往生了,灰身滅智,稱爲無余涅槃。誰講?要講就講,大膽地講!

  秀師:「我今永斷一切煩惱」,煩惱的起源就是有所得,如果放下有所得心,就沒有煩惱,所以煩惱是虛妄不可得,既然虛妄不可得,就不需要去滅它。知道 煩惱虛妄不可得,當下就是圓覺。

  師父:煩惱是虛妄的,虛妄沒有啊!如果有,是真實,這真實應該叫真如,不稱爲煩惱。所以打得妄想死,許你法身活,那是老和尚的方便慈悲,叫你不生煩惱,假名打得妄想死。煩惱妄想沒有,你打死誰?法身不生不滅,你救誰?不生煩惱,什麼叫不生煩惱?一念不生般若生。

  悅師:圓覺性,一切法以無性爲性,無性是一切法的本性,就是圓覺的本性,這無性能隨緣起大用,它是不變才能隨緣,隨緣不失性。「我今永斷一切煩惱」,二乘他要滅煩惱取涅槃,因爲他認爲煩惱實在有,不知道一切法無性。好比我們想滅掉妄想得到清淨,而不知道我們心性以無性爲性,只要把心念轉過來,好好念阿彌陀佛就是了。所以禅門有一句話,不貴解脫,但貴見性。

  師父:慧悅提到二谛。「圓覺性非寂相」,或者有人懷疑,華嚴經說,正法性遠離,一切言語道,一切趣非趣,悉皆寂滅相。那不是寂滅嗎?要知道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不偏一邊。寂而照,寂是什麼?圓成實性,照是什麼?依他起性。寂而照,稱爲依他起;照而寂,稱爲圓成實。寂而照,一生萬法;照而寂,萬法歸一。誰還講?

  明師:「我今永斷一切煩惱……欲求圓覺。」這段文主要是落入斷滅見、分別見, 他認爲要煩惱斷盡才能求到圓覺,他不知道煩惱是空的,煩惱當下就是菩提,而不是另外求的。所以生死當下了知生死無性,它當下就是涅槃,涅槃不是離開生死以外有涅槃,所以說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我們衆生取著一切法定性有,認爲煩惱可得,要斷掉煩惱,另外求一個菩提,其實這是遍計執。所以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一切法是不可得,你放下有所得心,當下就是菩提。

  師父:慧明講涅槃,什麼是涅槃?大般涅槃經講,涅槃有四德,不是斷滅空。

  聞師:第四滅病,如果以二乘講是偏空。這邊談到的是大乘的終教,以圓覺爲指歸,也就是在道理上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欲證諸法實性。這樣必須要破無明才能證深,所謂破無明就是要證法性,一切法的法性皆是無性,無性法遍一切處。如果我們不懂得緣生無性,無性緣生,事理圓融的道理,就是偏一邊,凡夫偏有,二乘偏空。在修行菩薩道時,還有生死涅槃二邊見,究竟證入圓覺淨性,是無住涅槃,因爲生死無性就是涅槃,涅槃無性不礙緣起生滅。事實上它本身就是圓覺淨性,衆生以無明,有所得心,落入有法,落入偏空,不能證入無上覺。這裏講滅病,假如我們不懂得二谛融通,滅法求空,不能證入無上覺,不能會入圓覺。「若複有人作如是言」,他的知見是有所 得,「我今永斷一切煩惱」,這裏談到有一個我,我能斷、所斷,這是錯誤的。如果要斷一切煩惱,他不知道生滅無性即是圓覺,他不知道煩惱是虛妄的,所以他要滅一切煩惱。我們應該要會到,煩惱無性就是涅槃實性。

  「身心畢竟空無所有」,根塵是虛妄的境界,你滅法要求空,證入有余涅槃,不是究竟涅槃。「欲求圓覺」,欲求圓滿覺性,是不可能的。因爲圓覺性寂而常照,萬法繁興;照而常寂,一體湛寂。所以「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爲病」,這病是衆生有所得心。

  師父:談到這個地方,六祖有一句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人說我開悟,我得道了,那是騙人的。你要知道,你得本來無一物,還是有一物。如果本來無一物,不可得啊!所以六祖說的本來無一物,是不可得義。如果你得有,當然不對!你得本來無一物,那還是不對。如果你得本來無一物,近乎二乘。圓覺性是中道義,非涅槃,非生死;能涅槃,能生死。非涅槃,非生死,無性啊!能涅槃,能生死,隨緣。我問你,非涅槃,非生死,是什麼中道?真谛中道;能涅槃,能生死,俗谛中道,這樣才是圓覺淨性。誰講?

  彰師:滅是對生而說,如果見一切法有滅,就知道有生才有滅,法本不生不滅。二乘人斷見思惑,還有所知障未了,因爲他還住著的緣故,而圓覺是圓成實性 ,無所有不可得。以二谛來說,無性是不變,不變當中能隨緣,常寂能遍照,遍照當中即無性,無性即不變。到這種程度,沒有絲毫的牽挂,所以沒有受到一切法所障,達到俗谛中道、真谛中道。

  師父:我告訴大家,佛說有對;說非有也對;佛說我對,佛說無我也對。衆生說有錯,衆生說非有也錯;說我錯,說無我也錯。什麼原因呢?因爲我有兩種:真我、假我。大家學佛學那麼久,我也講過很多次,一切法緣成,緣成是不是無性啊?無性是圓成實,圓成實是圓滿成就一切諸法性相。它能圓滿成就一切諸法性相,無我怎麼能成就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但是凡夫在一切緣成法中,他執著緣成假相,因緣生所現的假相,他執著假相爲實在有,所以稱爲假我,他落于遍計執。于假我、假有,有我不對;無我,那根本沒有常樂我淨,歸于斷滅,那也不對,所以有不對,偏一邊;無,還是偏一邊。

  唉!現在我們看到真正的佛法,我不知道大家還要求什麼東西呢?菩薩爲半偈舍命。誰還講?

  常師:「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五陰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何況根塵、十二入、十八界,也不可得。既然一切法 不可得,也沒有一切煩惱可斷,一切法真實性本來就是常住不變,怎麼會有圓覺性可求?

  師父:什麼是畢竟空?有空,空也空,有不可得,無也不可得,還有很多。講吧!

  明師:「我今永斷一切煩惱」,這是講二乘人,因爲二乘人畏懼生死,怕生死輪回,所以趕快斷煩惱,求有余涅槃,灰身滅智。可是菩薩不一樣,菩薩了知生死無性,生死是如幻的,所以他不斷一切煩惱,留愛來潤生。由愛轉成菩提的大悲,由大悲來化衆生,來成就他的佛道。所以說,菩薩爲什麼能行如幻叁昧?因爲他了知生死是如幻的,所以他敢入生死,而不被生死所惑。二乘人執著一切法不可得,他認爲煩惱實在,生死實在,所以趕快取證有余涅槃。在維摩诘經中,他呵責二乘人是焦芽敗種,不得成就。

  師父:佛呵責二乘是焦芽敗種,……講吧!

  聞師:圓覺,以法華經來講,就是諸法實相。諸法既是實相,我亦是實相,煩惱即實相,乃至身心、根塵、十二入、十八界皆是實相。實相就是無相,無相是什麼?就是諸法,這樣就是打轉身。前面講的無相要會歸畢竟空寂,叫做常寂,我們講的常寂,並不是離開諸法,常寂就是常照。常照常寂就是現前這一念心性,也就是法界圓融體,也就是圓覺淨性,也就是師父講的真空妙有 ,事實上都是一心。前面講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從諸法會到實相,我們可以講隨緣就是不變;不變不能離開隨緣,所以不變就是隨緣。這樣我們會歸隨緣與不變,皆是無性,以無性故不礙隨緣,無性故不礙不變。無性法,從事上可以會通,于理上也可以會通,因爲事不礙理,理不礙事。要會歸一切法不二,不二並不是說一,所以說不一不異。不一不異是權巧方便,會歸一實谛,就是法…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覺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