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觉章▪P7

  ..续本文上一页、睡觉,比那个只有在定中高啊!他呵责「方能对境不生分别。得与一切法性契合寂然平等。欲以止息妄想而求圆觉。」妄想不可止啊!所以打得妄想死,是方便说,妄想怎么会打死?妄想是没有的东西,它本来是空的,你要是打死空,反而是妄想。「不知觉性如水上葫芦按着便转。如日中宝石色无定形。」水上葫芦和日中宝石是什么意思?随缘,没有定性,无性,要是有定性是有性,没有定性是无性,无性能随缘,随缘生万法,所以真如无性随缘生万法,万法无性是真如。「而欲以止契合之乎」,止,是有所得心,有定性,「起如是心求圆觉者名为止病」。 

  今天讲到此地!耽误很多时间了,因为结夏快圆满了,这是最后一次。

  ■第六十次修学

  师父:你们要出去的话,还要向我请假,不能太放肆!不是为别人,为了你自己的道业。你舍弃父母,舍弃亲缘来出家,为了什么?你要是喜欢游荡的话,在家多好!你们不想想,你们出去,人家把你们当狗看。大家看圆觉经: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师父:这是我们正当事业,培养各人的慧命,我苦口婆心,不过是为了培养你们的慧命。谁讲?

  策师:灭病是断灭见。「我今永断一切烦恼」,他在色外求空,不知道烦恼无性就是菩提,他把一切烦恼永断而求菩提,那是错误的观念。「身心毕竟空无所有」,实相无相,他不知道实相无不相,身心缘起如幻就是空无所有,不要 在身心以外求法,他断灭见。「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他不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永寂欲求圆觉」,断灭见而想求圆觉,圆觉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而不是全部都寂灭,这样要求菩提的话,就不能和自性清净心相应。

  师父:大家知道,这是说二乘境界,二乘人取灭,称之为涅槃。佛告诉迦叶,涅槃有我。迦叶说,涅槃无我啊!这佛说的,佛说无我、空啊!佛说我是为了众生生死六道轮回不得自在,才说涅槃无我,无我则得自在。可是为什么得自在?因为有我,如果没有我,谁得自在?所以说,佛法就是二谛,色即空,空即色,你说无色空,灭色空,那不对!寂灭,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谁还讲?声闻缘觉行空取证,也有人说这是二乘偏空滞寂。

  大家想一想,「我今永断一切烦恼」,烦恼究竟有没有?谁讲?二乘涅槃称为有余涅槃,小乘有余涅槃,他说「我生已尽」,我已经了生死,证到阿罗汉,业报身还没了,称为有余涅槃。如果往生了,灰身灭智,称为无余涅槃。谁讲?要讲就讲,大胆地讲!

  秀师:「我今永断一切烦恼」,烦恼的起源就是有所得,如果放下有所得心,就没有烦恼,所以烦恼是虚妄不可得,既然虚妄不可得,就不需要去灭它。知道 烦恼虚妄不可得,当下就是圆觉。

  师父:烦恼是虚妄的,虚妄没有啊!如果有,是真实,这真实应该叫真如,不称为烦恼。所以打得妄想死,许你法身活,那是老和尚的方便慈悲,叫你不生烦恼,假名打得妄想死。烦恼妄想没有,你打死谁?法身不生不灭,你救谁?不生烦恼,什么叫不生烦恼?一念不生般若生。

  悦师:圆觉性,一切法以无性为性,无性是一切法的本性,就是圆觉的本性,这无性能随缘起大用,它是不变才能随缘,随缘不失性。「我今永断一切烦恼」,二乘他要灭烦恼取涅槃,因为他认为烦恼实在有,不知道一切法无性。好比我们想灭掉妄想得到清净,而不知道我们心性以无性为性,只要把心念转过来,好好念阿弥陀佛就是了。所以禅门有一句话,不贵解脱,但贵见性。

  师父:慧悦提到二谛。「圆觉性非寂相」,或者有人怀疑,华严经说,正法性远离,一切言语道,一切趣非趣,悉皆寂灭相。那不是寂灭吗?要知道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不偏一边。寂而照,寂是什么?圆成实性,照是什么?依他起性。寂而照,称为依他起;照而寂,称为圆成实。寂而照,一生万法;照而寂,万法归一。谁还讲?

  明师:「我今永断一切烦恼……欲求圆觉。」这段文主要是落入断灭见、分别见, 他认为要烦恼断尽才能求到圆觉,他不知道烦恼是空的,烦恼当下就是菩提,而不是另外求的。所以生死当下了知生死无性,它当下就是涅槃,涅槃不是离开生死以外有涅槃,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众生取着一切法定性有,认为烦恼可得,要断掉烦恼,另外求一个菩提,其实这是遍计执。所以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一切法是不可得,你放下有所得心,当下就是菩提。

  师父:慧明讲涅槃,什么是涅槃?大般涅槃经讲,涅槃有四德,不是断灭空。

  闻师:第四灭病,如果以二乘讲是偏空。这边谈到的是大乘的终教,以圆觉为指归,也就是在道理上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证诸法实性。这样必须要破无明才能证深,所谓破无明就是要证法性,一切法的法性皆是无性,无性法遍一切处。如果我们不懂得缘生无性,无性缘生,事理圆融的道理,就是偏一边,凡夫偏有,二乘偏空。在修行菩萨道时,还有生死涅槃二边见,究竟证入圆觉净性,是无住涅槃,因为生死无性就是涅槃,涅槃无性不碍缘起生灭。事实上它本身就是圆觉净性,众生以无明,有所得心,落入有法,落入偏空,不能证入无上觉。这里讲灭病,假如我们不懂得二谛融通,灭法求空,不能证入无上觉,不能会入圆觉。「若复有人作如是言」,他的知见是有所 得,「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这里谈到有一个我,我能断、所断,这是错误的。如果要断一切烦恼,他不知道生灭无性即是圆觉,他不知道烦恼是虚妄的,所以他要灭一切烦恼。我们应该要会到,烦恼无性就是涅槃实性。

  「身心毕竟空无所有」,根尘是虚妄的境界,你灭法要求空,证入有余涅槃,不是究竟涅槃。「欲求圆觉」,欲求圆满觉性,是不可能的。因为圆觉性寂而常照,万法繁兴;照而常寂,一体湛寂。所以「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这病是众生有所得心。

  师父:谈到这个地方,六祖有一句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人说我开悟,我得道了,那是骗人的。你要知道,你得本来无一物,还是有一物。如果本来无一物,不可得啊!所以六祖说的本来无一物,是不可得义。如果你得有,当然不对!你得本来无一物,那还是不对。如果你得本来无一物,近乎二乘。圆觉性是中道义,非涅槃,非生死;能涅槃,能生死。非涅槃,非生死,无性啊!能涅槃,能生死,随缘。我问你,非涅槃,非生死,是什么中道?真谛中道;能涅槃,能生死,俗谛中道,这样才是圆觉净性。谁讲?

  彰师:灭是对生而说,如果见一切法有灭,就知道有生才有灭,法本不生不灭。二乘人断见思惑,还有所知障未了,因为他还住着的缘故,而圆觉是圆成实性 ,无所有不可得。以二谛来说,无性是不变,不变当中能随缘,常寂能遍照,遍照当中即无性,无性即不变。到这种程度,没有丝毫的牵挂,所以没有受到一切法所障,达到俗谛中道、真谛中道。

  师父:我告诉大家,佛说有对;说非有也对;佛说我对,佛说无我也对。众生说有错,众生说非有也错;说我错,说无我也错。什么原因呢?因为我有两种:真我、假我。大家学佛学那么久,我也讲过很多次,一切法缘成,缘成是不是无性啊?无性是圆成实,圆成实是圆满成就一切诸法性相。它能圆满成就一切诸法性相,无我怎么能成就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但是凡夫在一切缘成法中,他执着缘成假相,因缘生所现的假相,他执着假相为实在有,所以称为假我,他落于遍计执。于假我、假有,有我不对;无我,那根本没有常乐我净,归于断灭,那也不对,所以有不对,偏一边;无,还是偏一边。

  唉!现在我们看到真正的佛法,我不知道大家还要求什么东西呢?菩萨为半偈舍命。谁还讲?

  常师:「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五阴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何况根尘、十二入、十八界,也不可得。既然一切法 不可得,也没有一切烦恼可断,一切法真实性本来就是常住不变,怎么会有圆觉性可求?

  师父:什么是毕竟空?有空,空也空,有不可得,无也不可得,还有很多。讲吧!

  明师:「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这是讲二乘人,因为二乘人畏惧生死,怕生死轮回,所以赶快断烦恼,求有余涅槃,灰身灭智。可是菩萨不一样,菩萨了知生死无性,生死是如幻的,所以他不断一切烦恼,留爱来润生。由爱转成菩提的大悲,由大悲来化众生,来成就他的佛道。所以说,菩萨为什么能行如幻三昧?因为他了知生死是如幻的,所以他敢入生死,而不被生死所惑。二乘人执着一切法不可得,他认为烦恼实在,生死实在,所以赶快取证有余涅槃。在维摩诘经中,他呵责二乘人是焦芽败种,不得成就。

  师父:佛呵责二乘是焦芽败种,……讲吧!

  闻师:圆觉,以法华经来讲,就是诸法实相。诸法既是实相,我亦是实相,烦恼即实相,乃至身心、根尘、十二入、十八界皆是实相。实相就是无相,无相是什么?就是诸法,这样就是打转身。前面讲的无相要会归毕竟空寂,叫做常寂,我们讲的常寂,并不是离开诸法,常寂就是常照。常照常寂就是现前这一念心性,也就是法界圆融体,也就是圆觉净性,也就是师父讲的真空妙有 ,事实上都是一心。前面讲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从诸法会到实相,我们可以讲随缘就是不变;不变不能离开随缘,所以不变就是随缘。这样我们会归随缘与不变,皆是无性,以无性故不碍随缘,无性故不碍不变。无性法,从事上可以会通,于理上也可以会通,因为事不碍理,理不碍事。要会归一切法不二,不二并不是说一,所以说不一不异。不一不异是权巧方便,会归一实谛,就是法…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觉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