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贤善首章
■第六十三次修学
师父:我们用二谛批判一切经法,希望大家能够继承发扬,因为什么?大家莫犹 豫、莫仿徨!二谛是究竟说法,广说有二谛、三谛、四谛、无谛,二谛通 用于一切经论。一切声闻从此地生,一切菩萨从此地生,一切诸佛从此地 生,各宗从此地立,你为什么还犹豫、还仿徨,不相信呢?不得二谛,不 得佛法,虽然近似于学佛,不得二谛的话,就形同白衣,不得法。二谛, 怎么说声闻也从此地生?声闻苦集灭道,苦谛、集谛就是世俗谛,灭谛、 道谛就是第一义谛,所以他不藉二谛,不得成就。唉!菩萨也从此地生, 菩萨不变是第一义谛,随缘是世俗谛,你为什么不学呢?佛以二谛,般若 经上说,般若经法出生三世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般若经讲什 么呢?心经讲,色即空,空即色,色是世俗谛,空是第一义谛。以此成佛 ,佛以此说法,因为法就是二谛出嘛!天台宗讲止观,止是第一义谛,观 是世俗谛。
唉!大家莫犹豫、莫仿徨!华严宗讲法界缘起,法界是第一义谛,缘起是 世俗谛,你还不了解吗?唯识讲依他起、圆成实,依他起是世俗谛,圆成 实是第一义谛。净土宗讲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是世俗谛,无念是第一 义谛。各宗都是一样,三论宗直接用二谛,吉藏大师说过,不知二谛,不 知中论。所以要明白中论,要先明白二谛,所以吉藏大师写了一部二谛义 ,其它各宗都是一样。
希望大家莫犹豫!莫仿徨!这是佛法,除此以外不是。我告诉你,佛为什 么以二谛说法呢?法是二谛,佛以法成,以法成佛后,还以二谛说法,所 以佛以二谛说法。入此法者,渐渐入流;不入此法者,唉!海边钓鱼去。 所以大家莫犹豫、莫仿徨,我今天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赶紧接起棒来,莫 犹豫、莫仿徨。你学佛,你学白了毛不入二谛,还是不懂佛法,非佛弟子 。大家精进!精进!如果不入二谛,不过是依佛吃饭,依佛穿衣而已。我 希望大家能够接棒,这个心很切,所以今天才和大家讲这段话。现在看经 文!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叉手。而 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 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 饶益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 得开悟。」开悟二谛啊!「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 清净境界。」安居,所以我们结夏安居,打七也是安居。打佛七有七天,精 进佛七像灵严山四十九天,念佛法门最长的是三个月──般舟三昧,将近百 天,打一百天的没有几个啊!我们知道见月老人打过两次般舟三昧。古德还 有打的,今人少有打一百天的。
「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 终而复始。」佛回答他: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 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 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 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 思察。如我已说。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 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 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花。经三七日。稽首十 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这段文很长,因为这段文很简单,很微妙,我们先修学到此地。这是世俗谛 说,上面是第一义谛说,这世俗谛有第一义谛在里面,上面说第一义谛有世 俗谛,你不相信,看一部经文,不外理事两种。理事两种,我提供大家,世 俗谛在修,第一义谛在性,不可偏,二谛融通。如果偏于世俗谛叫执修废性 ,如果偏于第一义谛叫执性废修,不可偏。如果性修平等,叫二谛融通三昧 印。
有谁起来,把经文念一遍,没有甚深理嘛!就直接说。谁讲?这段文大部份 在消文,释义的部分很少,谁讲?因为你讲过以后,我们好再讲下面的文。
观师:「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 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众生具大乘性,深入大乘,不但信佛秘密大圆 觉心,而且照佛的圆觉心来修行。下面讲「若在伽蓝安处徒众」,……
师父:注意句读,有逗点、句点,「信佛秘密大圆觉心」,这是一句。「欲修行者 。若在伽蓝安处徒众。」他标的这个句读或者不很清楚,大家注意到。讲吧 !
观师:「若在伽蓝安处徒众」,举个例子,师父带领我们修行,就是在伽蓝内安处 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如我已说」,这不晓得在前面 什么地方。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 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它有一个范围,譬如我们结夏安居有结界。「若佛 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假如是佛在世,要正思惟,假如是佛 灭度后,要施设形像,就像佛在世一样。「心存目想」,心里要想佛,眼睛 要观佛。「生正忆念」,要像佛在世一样。「悬诸幡花。经三七日。稽首十 方诸佛名字。」顶礼十方诸佛,第一个先要「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 轻安」,遇到好的境界心得以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一向摄念就是 一心正念来修行。「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 徒众。」譬如像结夏安居三个月,应该怎么样呢?因为前面有提到具大乘性 的众生,他要依照佛的大圆觉心来修行,所以这边提到「当为清净菩萨止住 」,要学清净菩萨。「心离声闻不假徒众」,他所求的不是声闻,因为声闻 是依佛而住。「不假徒众」是说他志求菩萨,不是只有在声闻而已。
师父:「善男子。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有两种说法,九道众生、六道众生,经 上都有说过。「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这好象是六道众生,凡 夫。「有诸众生具大乘性」,圆觉经讲的五性,第一个是什么性?(答:凡 夫性。)还有什么性?(答:声闻性、缘觉性、菩萨性,还有不定性。)这 大乘性是菩萨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什么是大圆觉心?圆觉,我们不 是修学过吗?很多名字,圆成实性也是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是它,我 和大家讲过了,圆觉有三种名字,众生迷惑的时候,它不迷,那称为本觉; 众生起修行,接近它的时候,称为始觉;经过修行,圆满证到的时候,称为 大圆满觉。伽蓝是什么?伽蓝是寺庙。「安处徒众」,就是领众,带领徒弟 。「如我已说」,不只是「有缘事故随分思察」这一项,以上都是。有三宝 事、僧众事、常住事、有因缘之事,「随分思察」,按照圆觉经,随缘、随 分、随力思惟。
现在我们要先确定,这个圆觉修行应该怎么修行?大家看前文,把重点找出 来,找出来的告诉我。可修行的是世俗谛,离幻即觉是第一义谛,幻是世俗 谛,是假。还有谁发现那一点?
融师:是不是指奢摩他、三摩提、禅那?
师父:欸!奢摩他、禅那、三摩提这都是修行,讲很多,大家可以考虑。如果你 修行掌握原则,「如我已说」,如我在圆觉经上已经说了。「随分思察」, 随分、随力。「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如果没有其它的因缘,三宝事、僧众 事、常住事,没有其它的因缘「即建道场」,建立道场不是盖庙,譬如我们 打佛一、打佛七是建立道场,星期天讲经也称为建立道场,凡是度化众生都 是建立道场。「当立期限」,根据我们看经文的意思,「若复无有他事因缘 。即建道场。当立期限。」应该这样标。期限多少,我们看下面,长期一百 二十天,修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二十五种中你任取一门,一百二十天 里你要三摩提,或是要采取奢摩他,单修奢摩他,止嘛!三摩提从世俗 谛修,观;禅那是二谛融通,就这么修。二十五种方便大家探讨,或先修奢 摩他,后修三摩提,后修禅那,你采取那一种都能修。或单修奢摩他,或 单修禅那,或单修三摩提。
「中期百日」,为什么立中期呢?有的人一百二十天支持不住,你看我们打 佛七,有很多不敢来打的,先打佛一看看。佛一,精力可以支持得住,佛七 也许支持不住。「下期八十日」,有的众生一百天精力不够,不相信我们讲 课五十分钟,你精神集中,我要是讲了两个小时,你听都没听。
「安置净居。若佛现在。」我们建立佛七,也是安置净居,挂佛像点灯,布 置法器、坐垫,那都是安置净居。假如佛在的时候「当正思惟」,正思惟是 什么?心清净,没有贪瞋痴。所以娑婆世界的众生难以修行,因为他心安于 贪瞋痴。所以说在娑婆世界能修行的话,修行一日胜过在极乐世界修行百年 。「还同如来常住之日」,如佛常住,所以念佛的时候要挂佛像,如同面对 佛,不敢丝毫大意。「悬诸幡花」,悬幡、悬花,布置道场。「经三七日」 ,经二十一天。「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拜十方佛,忏悔。譬如我们结夏安 居也是前一天拜八十八佛,它这里说三七要拜佛,现在有的人拜千佛忏、万 佛忏。十方佛的名字,大藏经有佛名经,大家可以看一看。「求哀忏悔」, 我们结界以前也先忏悔,应该佛七以前先忏悔,我们佛七前一天是不是拜八 十八佛啊!那表示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心轻安,这个不修得不到 ,心轻安的时候,…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贤善首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