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是以清净心来安 居。所以安居前就在佛菩萨面前念「我比丘……」,念这一段「以大圆觉为 我伽蓝。……今我敬请不依声闻。」也就是不依声闻戒结夏安居,不以形式 安居。「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就是以念念清净、念念无间来 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以这个因缘所以不系徒众。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即使你结夏已经过了你 定的八十天,还是要打成一片,以这样的心念来修持,所以称为「随往无碍 」。
师父:大家知道,一百二十天、一百天、八十天,修什么东西呢?大家看「威德自 在菩萨章」,循性差别当有三种修行法门,「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 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 方便者名奢摩他。」你要是修奢摩他,就这么修,一百二十天、一百天、八 十天,你就这么修。怎么修法呢?按照佛所说的;要不是佛所说的,不可取 着。佛怎么说呢?「若诸菩萨悟净圆觉」,第一个条件要悟净圆觉,悟净圆 觉以后,「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这不是和这个文连起来了吗 ?「不起思念」嘛!「觉识烦动。静慧发生。」就这么修。「身心客尘从此 永灭」,没有烦恼了。「便能内发寂静轻安」,得到成就了。「由寂静故十 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你如果不修奢摩他,一百二十天要修三摩提,这段文也讲到了。「善男子 。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就这么修 。「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 。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 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提。」你修三摩提 ,按照经文所说的,「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什么所闻呢?是威德 自在菩萨章所说的所闻,前后要会通啊!那你就了解了。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随往无碍」,大家了 解了,就是觉心不动。佛说过,如果修定中坐禅静坐,如果没有余势,是邪 定。什么是余势呢?静坐中修定,清净心不动,可是一下坐,马上散乱,那 是邪定。真正正定是什么?静坐心不动,下坐还是心不动,保持时间愈长愈 好。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前面威德自在章说过了嘛!不是佛所说的 ,你胡修乱修,终不可取。所以「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修奢摩他 怎么修?「先取至静」,奢摩他取静为心,它和前面的文意思一样,「不起 思念」,前面的文是「澄诸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刚刚得其静, 得其定境,「从于一身至一世界」,愈说愈广,你如果证到就知道,不论解 。所以说,「觉亦如是」。
「善男子。若觉遍满。」如果你证到的觉,净圆觉了,它能遍满一世界。「 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这是证到的境界,成就者就知道, 我们众生不知道。「百千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如果不是像 佛所说的,终不可取。下面修三摩提了。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 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在前面威德自在菩萨章「若诸菩萨悟净圆觉」,所 以和净土法门不同啊!净土法门不悟可修,他是不悟不能修。「以净觉心。 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以幻除幻。「变化诸 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发大悲轻安几乎成就了。「一 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 。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提。」看它这边的文:「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提。先当忆想……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要是修三摩提,照威德自在菩萨章的境界,不是那儿说的,不可取着。 这没有什么讲的,这是现量界。我们再往下看。
我们看,它这个很多啊!有二十五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提是一种, 后修禅那是一种。你修什么法门,长期可以定一百二十天,中期一百天,短 期八十天。大家把这章所说的,和威德自在菩萨章配合起来看。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齐头数。如 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 犹如目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师父:我们修七天念佛,这个经是修奢摩他就修奢摩他,有二十五种变化。谁看懂 的可以讲,你就把前后文对照看,谁知道「先取数门」的「数门」是什么东 西?谁讲?你把前后文对照,它就了然于胸了,也知道它怎么修法。「先取 数门」是数息观,圆觉经修数息观,修禅那,数息观是四禅八定。我们把数 息观改成修念佛观,大家看五停心观,有的修数息观,有的修念佛观。讲吧 !
秀师:「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数门改成念佛,就是记数念佛 。「心中了知生住灭念」,从记数念佛里面,就可以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起了 念头。「分齐头数」,念佛时也要记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在行住坐 卧中都可以用记数念佛。「分别念数无不了知」,如果念念慢慢进步就可以 得定,由定发慧,在佛的果地就是寂而常照。就可以「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 雨」,好象自己所受用物一般清楚。前面有讲到「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 静相。」念佛时,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不会执着幻相及静相,「了知身 心皆为罣碍。」在第四行讲到「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虽然人在 五浊恶世,可是他已经神栖净土了。
师父:把前后文对照,就明白了。
悦师:「先取数门」是数息观。「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齐头数」,因为他有数息观 ,所以知道念头有生有住有灭,都很清楚。「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 不了知」,行住坐卧都了了清楚这种情形。「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 滴之雨。犹如目所受用物。」这是形容他所证的事情增进到乃至百千世界 的一滴雨,犹如在目前所受用的东西那么清楚。「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 取」,就是威德菩萨章里面,按照佛所说的,第一先悟圆觉,然后以净觉心 幻化诸相,慢慢地了知身心皆空,所以无所罣碍。「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 恼涅槃不相留碍。」他体会到身心皆空,所以一切烦恼都不能对他有所留碍 ,好比器中锽一样。譬如大磬一敲,声音出于外,我们好比这个例子一样, 不会被这些烦恼、涅槃相留碍。如果不是以上所说的,「终不可取」。
师父:「如器中锽」,大家现在听不听到大殿敲的磬声?磬没敲的时候,听不到。 磬不敲不响,钟不叩不鸣,这个响声好比声音,声音在那里啊?声音一定出 于磬,可是磬不留碍声音。譬如大殿敲磬,如果一定在磬里面,出不来。所 以「如器中锽」,桌子没有声音吧?「啪!」听到了吧?这声音在那里?明 明桌子发的声音,可是桌子不障碍。谁再讲?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齐头数。」 生住灭念是什么?出息和入息,呜──,生;呜──,住;呜──,灭了, 都很清楚,为什么叫你了知?系念,系心一处,不叫你散乱。分齐头数,呜 ──,清楚;呜──,还清楚,不混杂。
「如是周遍四威仪」,四威仪是什么?行住坐卧,这就说出来了,原来佛教 修行禅定的办法,并不一定是坐,坐方便就是了。四威仪中行住坐卧皆可修 行,教你怎么行呢?先从数息坐的时候修,慢慢了知分齐头数以后,周遍四 威仪中,行住坐卧无不了知。现在人不打坐不行,那不对了,不是佛所说的 。
「分别念数无不了知」,譬如你们站在那里也了知出入息,呜──,呜── ,呜──,不管站着也好,卧着也好,也了知,因为什么?行住坐卧皆有出 入息嘛!绝对不是你坐着有出入息,站着没有出入息,不会的,你行住坐卧 皆有出入息,皆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 受用物。」和前面威德自在菩萨章对照着看,才能了解。我们今天到此地!
我们看圆觉经,它修三种法门:奢摩他、三摩提、禅那,我们修的念佛法 门,按照它的讲法,我们也可以知道,我们修念佛,先取念佛门,心中了知 生住灭念,念佛,阿──,生了,弥──陀──佛,灭了,也把它了知,阿 弥陀佛、阿弥陀佛……,皆知道。所以我们就知道,譬如数息观,行住卧不 方便吧?坐才方便。念佛法门,行住坐卧皆可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打坐的时候默念阿弥陀佛,走路的时候也念阿弥陀佛,站着也可以念阿弥陀 佛,睡在床上还可以念阿弥陀佛。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这章是论修行,我考验大家,修奢摩他一百二十天、一百天、八十天,怎么 修呢?你把威德自在菩萨章翻出来,念出来我听。我们修念佛法门怎么修呢 ?念佛一天,一天之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阿弥陀佛,一心不乱念阿 弥陀佛。所以我们打佛七只有佛号,那也是分齐头数──阿弥陀佛一句,阿 弥陀佛两句,阿弥陀佛三句……,不断,净念相继。谁知道修三摩提怎么 修啊?找威德自在菩萨章你才了解,找到了没有?你看一看上面讲的「非彼 所闻」,不是佛说的,你不可以乱修。修禅那一百二十天、一百天、八十天 怎么修法?
闻师:这是卷下第一章,刚才师父开示我们念佛法门,我试着讲讲看。「善男子。 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讲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贤善首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