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贤善首章▪P4

  ..续本文上一页无上妙觉,就是清净心,如果 约净土法门就是一心,事实上刚才讲的奢摩他、三摩提、禅那,都是一心 的别名,为什么?因为无上妙觉就是圆成实性,能「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 切法」,所以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可是因为它方便随顺,众 生在无性随缘会到有所不同。譬如在奢摩他,我们这一句佛号是缘起,既然 是缘起,它无自性,所以取静不起思念,因为缘起的法无自性。如果是三摩 提,他知道法是缘起所出,缘起是如幻如化的,这句佛号,或者你可以会 到它是如幻的,这时候你修如幻三昧,佛号是如幻三昧,我们起佛号是以如 幻来对治如幻的办法。如果约禅那,不取幻相,也不取静相,这句佛号是缘 起的,无自性的,无自性就是幻化的缘起,二边都不住。二边都不住,可是 这句佛号是清清楚楚,明明明白白的,生住灭念他很清楚。

  师父:实在说起来,佛说出无数方便,奢摩他、三摩提、禅那,大家想一想这和 佛所说的,比丘有三种事业:参禅、诵经、僧众事,近似吧?所以你们担任 僧众事,不可起烦恼,起烦恼那叫留碍。如果你怎么来,我怎么顺,不起烦 恼,就如器中锽没有留碍。

  我们是念佛法门,不要听了圆觉经,就说这不错,我也学一学,那糟糕了。 听人家说念佛不错,就念阿弥陀佛;听人家说密宗不错,又想持咒;听人家 说律宗也不错,又想搭一搭衣;听人家修习止观,又想学止观,永不得成就 。好象掘井一样,你本着这个地方掘到底,它一定出水;这里掘一尺、两尺 ,到别的地方掘一尺、两尺,你掘到白毛也掘不到。

  所以大家要费一点精神,把我们修行念佛法门用到圆觉经来,到底应该怎么 修?不要糊里胡涂,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是那么修,它有方便。 各人费各人的精力,尽此一报身,同入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第六十五次修学

  「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 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谄曲求胜上心。三 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师父:修学经法,我提醒大家,有两方面,一种是消文,一种是释义。消文是以义 消文,如果不以义理消文,徇文。古德称为钻纸棺材,就是这样。消文在解 其教,释义在解其理,教理二谛;大家如果起修行的话,就渐近行果了。法 宝有四种,教理行果。不以义理销文,不得正解。谁讲这一段?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一开头的方便,你看看经文,就知道什么是初首方 便了。长期一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这是一开头方便。

  这段文太深了,是现量界的事情,现量、非量、比量,大家谁知道现量界是 什么东西?现量界就是介尔心,介尔心以后生寻求,寻求以后生决定,决定 以后生染净,染净以后生等流。如果你第六识不思惟的话──介尔心,没有 寻求,没有决定,没有染净,称为妙观察智。前五识──眼看色,耳听声, 介尔心,没有寻求,没有决定,没有染净,成所作智。第七识也是介尔心, 没有寻求,没有决定,没有染净,平等性智。第八识也是介尔心,没有寻求 ,没有决定,没有染净,没有异熟果报,称为大圆镜智。所以,现量不假思 惟,不用意识。谁讲这一段文?

  观师:「是名三观初首方便」,从上面下来的奢摩他、禅那、三摩提,照经文来 修,不是经上所说则不可取。「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 于世。」假如众生能够以这三种观行来修,勤行精进,这样就是如来出现于 世。这些都是如来所教的,因为依佛所教,就如佛出世。「若后末世钝根众 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假如末世像我们这样很钝根的众生,发心 要求佛道,可是不得成就,只能说是无量劫来的业障,应该怎么办呢? 

  「当勤忏悔」,应该很精进地忏悔无始来的业障,「常起希望」,常常希望 要求佛道,要怎么做呢?「先断憎爱嫉谄曲求胜上心」,首先要断除的就 是我们的憎爱二心,憎爱二心前面讲得很清楚,就是对逆境起憎心,对顺境 起爱着心,这个憎爱心影响我们的修行,是很大的业障,所以要忏悔。还有 嫉使我们不能成就,所以师父常开示我们要有随喜心。走在前面的人要带 后面的人,走在后面的人要赶上去,千万不要有嫉心,假如照这样去做的 话,我们就能够和合。尤其我们这里人才济济,所以我们要发一个心──随 喜,只要随喜,功德也是一样,要尽量护持。「谄曲」,就是没有诚直心, 直心是道场。「求胜上心」,要有上求佛道的心。

  「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这个地方主 要是说真的很精进去学,没有办法成就的话,要看自己那一方面比较契机。 「心不放舍渐次求证」,关于这一点,师父上星期有提到,我们是修念佛观 ,如果不能成就,那是我们无量劫来的妄想、业障,要至诚恳切一句佛号念 到底。若配合这个地方来讲就是我们要照念佛法门修下去,心不放舍,渐次 求证。

  师父:「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希望断除诸恶,行诸善。慧观发挥得很好!「憎爱 」大家知道,「嫉」大家知道。「谄曲」,所说、所言不正不直,称为谄 曲。你看这个「谄」字有「言」字边,你说的话不正不直,诳骗之言称为谄 ;心里所想的,不正直,称为曲,曲是心曲嘛!慧观发挥断憎爱、嫉、谄 曲,发挥得很好。我联想到一点法,告诉大家,大家不要犯。五逆罪,有两 项在家人犯得多,有三项在家人犯得少。有三项出家人犯得多,有两项出家 人犯得少。所以五逆罪,出家人很容易犯。

  我分析这个法给大家听,五逆罪是杀父、杀母、杀师僧、出佛身血、破和合 僧也称为破羯磨僧,在家人杀父、杀母犯得多,可是他出佛身血犯得少了, 杀师僧更没有啊!他没出家嘛!破和合僧,他怎么破?除非他跑到道场扰乱 。所以他两种犯得多,三种犯得少。出家众杀父、杀母犯得少,出家嘛!可 是出佛身血有机会,当然佛现在不在世了,可是对佛像千万慎重,除非你有 地方可以供养,不可轻易接受。你如果接受了,不供养,供养不如法也犯罪 。我们现在出佛身血虽然不犯根本罪,方便罪还会犯。

  杀师僧,出家人犯得多,但是我想大家不会犯。有一种,大家不晓得就犯了 ,破和合僧、破羯磨僧,这种犯了的话,五逆。五逆罪是什么?定堕无间地 狱,不在后生,命终以后就下地狱,不通忏悔,即使你忏悔,只能减轻,不 能消除。破和合僧是什么?大家要知道,出家人要淡,平直心,你们有的同 参道友特别好,不算和合僧。我不是时常告诉你们吗?要论道义,不论感情 。和合僧是什么?四人以上,所以千万不要结小组织,四人以上就破和合, 如果达到你的目的了,无间地狱生。有这个心了,方便罪。为什么四人以上 就破和合呢?四人以上就可作羯磨,你们学过戒律就知道了,几个人可以作 羯磨?四个,所以称为破羯磨僧。千万留神这条戒,这条戒很容易犯。大家 没有意见,我们把这段文结束,这都是现量界的东西。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圆觉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欲行无上道 先当结三期 忏悔无始业 经于三七日 然后正思惟 非彼所闻境 毕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静 三摩正忆持 禅那明数门 是名三净观 若能勤修习 是名佛出世 钝根未成者 常当勤心忏 无始一切罪 诸障若销灭 佛境便现前」

  师父:「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这个佛出世的意义很广,称菩萨也可称佛出 世,因为他终究成就佛道。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事。世尊。此大 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流布此 教至于何地。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师父:这边注意到有几项,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云何使我护 持经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五项。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 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德名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贤善首菩萨 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 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是经名大方广圆 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 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师父:今天修学到这里。你们谁讲?消文就是了。

  闻师:前面是贤善首菩萨所问的,这边佛首先回答说,这部经是百千万亿恒河沙诸 佛所说,为什么这部经是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我们知道诸佛所说唯是 一味啊!「大方广圆觉」,简单讲就是圆觉,圆觉妙性。十方三世诸佛都是 为了成就大圆觉大陀罗尼门,因为我们常常修学,讲到诸法法性,约三性来 讲,就是圆成实性,可以圆满成就一切法。我们众生因为迷于诸法,不识圆 觉妙性,十方三世诸佛都是为了让我们众生了自性圆觉妙性,所以说「百千 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归依。」事实上也 是三藏十二部所共同阐释的,因为会到诸佛的妙圆觉性才能成就,所以名为 修多罗了义。我现在是讲为什么是十方诸佛所说,下面就没有办法讲下去了 。

  师父:大家注意到,经上往往出现这些字:「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下 面的「三世如来」也是佛,是不是重复了?不是的,它有两种意思,「百千 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是代表过去、现在,「三世如来」是代表未来。

  秀师:这边讲到大悲世尊广为我们末世众生开悟不思议…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贤善首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藏经描仿卷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