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
大念處經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古盧國名爲甘馬薩昙馬的古盧市鎮。
于其處,世尊對比庫們說:「諸比庫。」那些比庫回答世尊:「尊者。」世尊如此說:
總說
「諸比庫,此一行道,能清淨有情,超越愁、悲,滅除苦、憂,得達如理,現證涅槃,此即是四念處。
哪四種呢?諸比庫,于此,比庫于身隨觀身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之貪、憂;于受隨觀受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之貪、憂;于心隨觀心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之貪、憂;于法隨觀法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之貪、憂。
——總說結束——
身隨觀 入出息部分
那麼,諸比庫,比庫又如何于身隨觀身而住呢?
諸比庫,于此,比庫前往阿蘭若,前往樹下,或前往空閑處,結跏趺而坐,保持其身正直,使正念現起于面前。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入息長時,了知:『我入息長。』
出息長時,了知:『我出息長。』
入息短時,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時,了知:『我出息短。』
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入息。』
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出息。』
他學:『我將平靜身行而入息。』
他學:『我將平靜身行而出息。』
諸比庫,猶如熟練的辘轳匠或辘轳匠的學徒,在長轉時了知:『我在長轉。』在短轉時了知:『我在短轉。』
諸比庫,同樣地,比庫入息長時,了知:『我入息長。』出息長時,了知:『我出息長。』入息短時,了知:『我入息短。』出息短時,了知:『我出息短。』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入息。』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出息。』他學:『我將平靜身行而入息。』他學:『我將平靜身行而出息。』
如此,或于內身隨觀身而住,或于外身隨觀身而住,或于內外身隨觀身而住。或于身隨觀生起之法而住,或于身隨觀壞滅之法而住,或于身隨觀生起、壞滅之法而住。他現起『有身』之念,只是爲了智與憶念的程度。他無所依而住,亦不執取世間的一切。
諸比庫,比庫乃如此于身隨觀身而住。
——入出息部分結束——
身隨觀 威儀路部分
再者,諸比庫,比庫在行走時,了知:『我行走。』或站立時,了知:『我站立。』或坐著時,了知:『我坐著。』或躺臥時,了知:『我躺臥。』無論身體所處如何,只是如實地了知。
如此,或于內身隨觀身而住,或于外身隨觀身而住,或于內外身隨觀身而住。或于身隨觀生起之法而住,或于身隨觀壞滅之法而住,或于身隨觀生起、壞滅之法而住。他現起『有身』之念,只是爲了智與憶念的程度。他無所依而住,亦不執取世間的一切。
諸比庫,比庫乃如此于身隨觀身而住。
——威儀路部分結束——
身隨觀 正知部分
再者,諸比庫,比庫在前進、返回時保持正知,向前看、向旁看時保持正知,屈、伸[手足]時保持正知,持桑喀帝、缽與衣時保持正知,食、飲、嚼、嘗時保持正知,大、小便利時保持正知,行走、站立、坐著、睡眠、覺醒、說話、沈默時保持正知。
如此,或于內……諸比庫,比庫乃如此于身隨觀身而住。
——正知部分結束——
身隨觀 厭惡作意部分
再者,諸比庫,比庫對此從腳底以上、從發頂以下、爲皮膚所包的身體,觀察充滿種種之不淨:『于此身中有頭發、身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筋腱、骨、骨髓、腎,心、肝、肋膜、脾、肺,腸、腸間膜、胃中物、糞便,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油膏、唾液、鼻涕、關節滑液、尿。』
諸比庫,猶如兩端開口之袋,裝滿了各種谷類,比如稻米、米、綠豆、豆、芝麻、米粒。有眼之人打開之後,即能觀察:『這是稻米,這是米,這是綠豆,這是豆,這是芝麻,這是米粒。』
同樣地,諸比庫,比庫對此從腳底以上、從發頂以下、爲皮膚所包的身體,觀察充滿種種之不淨:『于此身中有頭發、身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筋腱、骨、骨髓、腎,心、肝、肋膜、脾、肺,腸、腸間膜、胃中物、糞便,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油膏、唾液、鼻涕、關節滑液、尿。』
如此,或于內……諸比庫,比庫乃如此于身隨觀身而住。
——厭惡作意部分結束——
身隨觀 界作意部分
再者,諸比庫,比庫如其住立,如其所處,以界觀察此身:『于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諸比庫,猶如熟練的屠牛者或屠牛者的學徒,殺了牛並切成肉片之後,坐在四衢大道。同樣地,諸比庫,比庫如其住立,如其所處,以界觀察此身:『于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如此,或于內身隨觀身而住……諸比庫,比庫乃如此于身隨觀身而住。
——界作意部分結束——
身隨觀 九墓地部分
再者,諸比庫,如同比庫見到被丟棄在墓地裏的屍體,死後經一日,經兩日或叁日,已經腫脹、青瘀、膿爛。他比較于此身:『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無法避免如此。』
如此,或于內……諸比庫,比庫乃如此于身隨觀身而住。
再者,諸比庫,如同比庫見到被丟棄在墓地裏的屍體,正被烏鴉、兀鷹、鹫、蒼鹭、狗、老虎、豹、豺狼或各種蟲所噉食。他比較于此身:『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無法避免如此。』
如此,或于內……諸比庫,比庫乃如此于身隨觀身而住。
再者,諸比庫,如同比庫見到被丟棄在墓地裏的屍體,骨鎖尚有肉有血,由筋腱連結著……骨鎖已無肉,爲血所汙,由筋腱連結著……骨鎖已無血、肉,由筋腱連結著……已無連結的骨頭散落各處:一處爲手骨,另一處爲腳骨,另一處爲踝骨,另一處爲胫骨,另一處爲股骨,另一處爲髋骨,另一處爲肋骨,另一處爲脊椎骨,另一處爲肩胛骨,另一處爲頸椎骨,另一處爲颚骨,另一處爲齒骨,另一處爲頭骨。他比較于此身:『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無法避免如此。』
如此,或于內……而住。
再者,諸比庫,如同比庫見到被丟棄在墓地裏的屍體,骨頭白如螺貝之色……骨頭堆積經過叁四年……骨頭腐朽成爲粉末。他比較于此身:『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無法避免如此。』
如此,或于內身隨觀身而住,或于外身隨觀身而住,或于內外身隨觀身而住。或于身隨觀生起之法而住,或于身隨觀壞滅之法而住,或于身隨觀生起、壞滅之法而住。他現起『有身』之念,只是爲了智與憶念的程度。他無所依而住,亦不執取世間的一切。
諸比庫,比庫乃如此于身隨觀身而住。
——九墓地部分結束——
——十四種身隨觀結束——
受隨觀
那麼,諸比庫,比庫又如何于受隨觀受而住呢?
諸比庫,于此,比庫感到樂受時,了知:『我感到樂受。』感到苦受時,了知:『我感到苦受。』感到不苦不樂受時,了知:『我感到不苦不樂受。』感受到有物染的樂受時,了知:『我感受到有物染的樂受。』感受到無物染的樂受時,了知:『我感受到無物染的樂受。』感受到有物染的苦受時,了知:『我感受到有物染的苦受。』感受到無物染的苦受時,了知:『我感受到無物染的苦受。』感受到有物染的不苦不樂受時,了知:『我感受到有物染的不苦不樂受。』感受到無物染的不苦不樂受時,了知:『我感受到無物染的不苦不樂受。』
如此,或于內受隨觀受而住,或于外受隨觀受而住,或于內外受隨觀受而住。或于受隨觀生起之法而住,或于受隨觀壞滅之法而住,或于受隨觀生起、壞滅之法而住。他現起『有受』之念,只是爲了智與憶念的程度。他無所依而住,亦不執取世間的一切。
諸比庫,比庫乃如此于受隨觀受而住。
——受隨觀結束——
心隨觀
那麼,諸比庫,比庫又如何于心隨觀心而住呢?
諸比庫,于此,比庫于有貪心,了知:『有貪心』;離貪心,了知:『離貪心』。有瞋心,了知:『有瞋心』;離瞋心,了知:『離瞋心』。有癡心,了知:『有癡心』;離癡心,了知:『離癡心』。昏昧心,了知:『昏昧心』;散亂心,了知:『散亂心』。廣大心,了知:『廣大心』;不廣大心,了知:『不廣大心』。有上心,了知:『有上心』;無上心,了知:『無上心』。得定心,了知:『得定心』;無定心,了知:『無定心』。解脫心,了知:『解脫心』;未解脫心,了知:『未解脫心』。
如此,或于內心隨觀心而住,或于外心隨觀心而住,或于內…
《大念處經(瑪欣德尊者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