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切,它都是無性,無性故圓融,無性 故互奪互成,相攝相入,因爲不二的緣故,無分別的緣故。不二、無分別, 事實上不二就是不礙一切差別,無分別就是不礙一切的分別,也就是緣起就 是性空,性空就是緣起,諸法就是實相,實相就是諸法。二谛就是一谛,無 相的緣故,所謂無相,就是緣起不可得,性空不可得,可是當下不礙緣起, 不礙性空,這樣就是一真法界義。
我們迷惑的緣故,求證此法,假如悟此道理,當下就是,這叫破無明證法性 。天臺圓教宗,一開始就圓具叁觀,法甚深微妙就是這樣。佛在法華經破有 法,事實上,我們知道他不是破有法,法本來無生無不生,本來不可得,不 可破。破衆生顛倒的執見,能所之見,分別之心,衆生取相心,落入名相, 名相是我們衆生在緣起所執著的。「心存少悟」,就是不悟實相,不能真正 悟到不生不滅的我,因爲我是不生不滅的。「備殚證理」,這都是名相,有 這種見的緣故,不能入大圓覺。
師父:慧聞提出實相第一義谛了,他把能所會入二谛,我分別和大家講。實相,永 明大師說過,實相即是汝心,實相就是你的心,不須遠求。永明大師有幾部 著作,宗鏡錄、萬善同歸、唯心訣,你看一看,你一定得受用。雖談名相, 離一切名相。這叁部書在藏經裏都有。
能所依二谛邊出,這能所有八句啊!能因所而立,沒有所就沒有能;所因能 而立,沒有能就沒有所。這大家了解吧!這個大前提知道以後,它出八句, 第一個四句,既然是能依所,所依能,就非能一句,非所一句;因爲什麼非 能呢?能依所嘛!無所就無能嘛!所以非能,非所。就是說離能離所,既然 是離能離所,當然是離也能也所了。離能就是離非所,離所就是離非能,所 以他離非能非所,簡別凡情,這叫離一切法。離一切法,有一部經都講這個 重點,楞嚴經,離一切法。你看楞嚴經所說的,離一切法,簡凡情,簡別凡 情。離能就是所,離所就是能,既然離能就是所,離所就是能,那當然是也 能也所。也能就是非所,也所就是非能,當然它就是非能非所。所以又出四 句,說能一切能,說所一切所,說亦能亦所,一切亦能亦所,說非能非所, 一切非能非所。這大家都知道了,這出中道義了。一切亦能亦所,俗谛中道 ;一切非能非所,真谛中道。這叫即一切法,顯正義,顯佛法正義。有一部 經重點就說到這個地方了,大家說那一部經啊?誰知道那一部經說即一切法 ?就是圓覺經。
說離四句也好,即四句也好,皆是二谛。離四句,所以說出佛法身,不生不 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即四句出佛報化二身,即四句就是離四句,離四 句就是即四句,無念不礙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無念。真谛中道就是 俗谛中道,如果偏一邊,偏真谛,那是斷邊;偏俗谛,是常邊,不是中道, 所以才說出離二邊是中道義。這段文很深!沒人講的,大家查注疏,查到注 疏上來寫。
佛會這個法,小乘人說叁大阿僧祇劫──藏教人,大乘人說是無量劫。可是 無量劫就是一念,一念就是無量劫,所以一念當中可以成佛,超過無量劫。 因爲什麼?一剎那是無量劫,無量劫是一剎那嘛!小乘人──聲聞、緣覺二 乘人不會這個佛法,什麼道理呢?他執著叁大阿僧祇劫成正等正覺,墮入增 上慢了。希望大家各自精進,深入佛法。經律論是一體的,你如果深入此法 以後,就是往生了。千萬不要說,我們念佛求往生好了,不要管這一套,那 你錯了。一真法界那有這些分別呢?往生是入一真法界,阿彌陀佛是法界藏 身嘛!
如果你不入此法,也有一個辦法──信,絕對相信。如果說,我求往生西方 極樂世界,不學這個佛法,那完蛋了!你喪失信了,信願行皆不得,不得往 生了。你不懂,可以的,絕對相信,信爲道源功德母,就是一真法界性了。 千萬不要生分別心,我看不懂這個經,我求往生,不學這個經法,那糟糕了 !等于說,我想不餓,我就不吃飯,那一輩子不能不餓。
這個法就是阿彌陀,知道吧?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是俗谛,無量壽是真谛 。千萬相信,不可起一語毀謗。往生叁種因裏,大家記得吧?讀誦大乘啊! 佛說無量光無量壽阿彌陀佛,這是二谛方便說就是了。
要知道這個法有兩種因,一個是你的善根,一個是你的精進力。你這一秒鍾 以前的,皆是善根,你早晨要是虔誠地念佛、拜佛修善根,說不定今天修圓 覺經它就發芽了。如果你不修善根,叫壞善根。
這個注疏經啊!我也告訴大家,如果從性上出的東西,你不忘,久久不忘。 如果真正徹底從性上出,證到叫陀羅尼,不但今生不忘,世世不忘。參考資 料,參考過以後,他就忘記了。講的不是他的話,他都不知道。性出的,就 不同了,他不忘,所以初初叫叁昧,久後叫陀羅尼,不忘不失嘛!
參考資料,得不到叁昧,得不到陀羅尼。僅僅拾人牙慧,你抄我的,我抄你 的,愈抄愈少,第一個人寫了十分,他抄了八分,第叁個人再抄第二個人的 ,抄了六分,愈抄愈少。要是性裏發出來的呢?得叁昧陀羅尼的,愈說愈多 。佛說一句,菩薩可以說,聲聞可以說,弟子可以說,化人可以說,天人可 以說,愈說愈多,這才有發揮。這樣才有發明發現啊!
希望你們各自用功,千萬不要埋沒自己。如果你鑽到文字堆裏去,古人叫鑽 紙棺材。好!我們看看這個人的。
(卍續一六‧圓覺經要解卷下‧二五五上‧七)「雲何人相」,「學習既遣 」,遣是遣除。「證理猶存。故前者字正名人相。」前者字正名人相。「不 複認我。豈作證心。若存了悟。同前非也。」
「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圓悟是能。涅槃是所。」他提出能所了 。「殚盡也。既入地位。」殚是盡,入地──初地、二地、叁地、四地,到 十地。「除盡證理之執。少存能盡之悟。故成人相。」後段文解釋得好,入 地以後,少存能盡之悟,也是人相,還有所證嘛!這個道理,就是此法圓融 ,離能離所,自性具備嘛!我們可以知道,這段文重點落在能所上面,你如 果是有能有所,不會自己的本性。所以說,觀音菩薩反聞聞自性,首先提出 來,入流亡所嘛!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下‧一二七下‧九)「此示人相也。謂前所證者 是我。則不複認我。若存我能悟之心。」他也是講能所,能悟之心,悟是所 悟。「即爲人相。以約對我爲人。非他人也。」對我爲人就是能所,大家懂 這個道理吧?所依能而立,我是能,人是我所啊!我是我,人衆生壽者皆是 我所,就是我、我所,心心所就是了。
「此示人相也。謂縱然悟得涅槃是我不自證取。即此能悟之心皆名人相。」 能悟之心皆是人相,縱然悟到涅槃是我,應該涅槃是我所啊!我入涅槃嘛! 涅槃是所入,我是能入。「不自證取。即此能悟之心皆名人相。」這個能悟 之心,分別能所、人我,也是人相。這個理講得很深,大家要深深體會。
「殚盡也。謂了悟涅槃極盡之理爲我。若存絲毫悟心未忘。即名人相。」這 段文很深,真要是明白其中的道理,還是要大家的悟性去用功夫。你有你的 悟性,你用功去吧!
大家要知道,楞嚴經講離一切法,好象是重于真谛中道;圓覺經講即一切法 ,重于俗谛中道。可是要知道,俗谛中道不離真谛中道。
■第四十九次修學
師父:這段文很微細,注疏家都是用猜的,自古來都是猜佛意旨。吉藏大師說,經 家都是猜佛意旨。這段文很微細,你要是直接解文字,解不通,大家要多費 一點腦筋。
「善男子。雲何衆生相。謂諸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 如是言我是衆生。則知彼人說衆生者非我非彼。雲何非我我是衆生則非是我 。雲何非彼我是衆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諸衆生了證了悟皆爲我人而我人 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衆生相。」
這段文很微細,大家要多費點腦筋,圓覺經論四相很微細。「自證悟所不及 者」,和後面講的「而我人相所不及者」,是什麼東西呢?所不及是什麼? 這不可能直解,依文解義。
我們修學也是用猜的,各注疏家在此地都是用猜的。不要說近代的法師們, 古德也是用猜的。什麼是我人所不及者?這段文意我們看,他說「非我非彼 」,就是非我非人啊!「證悟所不及」,證是我相,悟是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
大家能夠深解佛意的話,可以算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 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你也猜一猜! 四相當中,甭說憨山大 師,曆代古德都是用猜的。唉!無上甚深微妙法,你不要說我們距離阿耨多 羅叁藐叁菩提,距離這個法都遠得很,不念佛求往生,那得解脫?有沒有敢 講一講的?
由這小小的經文我們知道,佛的智慧那可思議?精進佛道,拿藏教講,叁大 阿僧祇劫才能到佛地。
能所二法,還不離二谛,大家僅僅知道皮皮毛毛,性空緣起,緣起性空,那 皮皮毛毛的。這也是二谛,二谛深到微妙處,不要說我們,大菩薩有所不知 。
我、我所,我們知道,我相是我,人相是我所,又叫心心所。這個我、我所 ,也有一點點差別,心心所也有一點點差別。舉個例子,比方我和慧悅講話 ,房間這麼多人,我和慧悅講話,慧悅現前,現前對境叫人相,我和慧悅講 話,你們大衆皆是不現前對境。再舉個例子,臺灣在我講起來,現前對境; 美國、法國、德國、日本一切世界各國不現前也有對,那都是衆生相。再比 方,我們大衆都在一個房間裏,現前對境;你們是我的人相,我是能,你們 是所,臺灣兩千萬人他們都是不現前對境,是不是衆生相?我們用猜的,不 敢決定說,我們不知道佛的意思。
現前對境和不現…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淨諸業障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