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前對境是什麼法啊?不現前對境是獨影境,現前對境是帶質 境,帶質境是帶前五識,往上帶第七第八識;獨影境是獨獨第六意識。衆生 相只在第六意識,如果是與前五識俱,人現前,高雄的衆生,我們意識也對 他,可是前五識不對,所以這個衆生相很微細。
我們這麼講也是猜,不知道佛的意思,不要說我們,一切菩薩皆是猜佛意旨 ,因爲什麼用猜呢?佛說過嘛!我的智慧不可思議。除非倒駕慈航的人── 法身大士,觀世音菩薩──正法明如來,文殊師利菩薩──龍種上尊王佛, 他知道。誰再猜一猜?
悅師:我猜看看。剛才師父有講到,自證是我相,悟是人相,衆生相是撇開我相和 人相。師父又提到帶質境、獨影境,獨影境不是現前,也就是我們第六意識 所對。這裏所謂的衆生相,可能是指雖然破了我相,可是它還有微細的法執 。所以這裏講「雲何衆生相。謂諸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不是我相、人 相所能會到的,不是第六意識所對,前五識謝落影像的法塵。
最後講到,「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存有所了就是講第六意識,它 還存有謝落影像的獨影境。所以「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衆生。則 知彼人說衆生者非我非彼。」非我就不是我相,非彼就不是人相。「雲何非 我我是衆生則非是我。雲何非彼我是衆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諸衆生了證 了悟皆爲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衆生相。」最後結論,「但諸衆 生了證了悟皆爲我人」,你有所證、所悟皆是我相人相,可是它這個衆生相 是我人相所不及的法塵,你認爲心還是法塵,這樣叫衆生相。
師父:我們再進一步地猜。這個「我人所不及者存有所了」,我人──能所,能所 是相對待而立的,對我而有人,對人而有我,是不是?就是說,對能而有所 ,對所而有能。這麼說起來,對所而有能,對能而有所,那麼換句話說,沒 有所,對能才有所嘛!對所而有能,就沒有能啊!因爲這個能是對所而立的 嘛!這麼說起來,就入第一義了。對我而有人,對人而有我,對能而有所, 對所而有能──空義,真谛。
這裏面大家都知道,出中道義,真谛中道。可是不能說沒有我,沒有人,明 明對人而有我,對我而有人,俗谛中道,這就是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還是 不出二谛。
既然是這麼說起來,法是畢竟空的,那都是假的,所以「我人所不及者」。 這麼講起來,衆生相,無我無衆生。佛說過嘛!楞伽經說過,無佛無衆生, 說衆生相,是不是落入遍計執了?衆生相是不是遍計執?大家靠悟性各人用 功,精進清淨心,才能入。你稍微打妄想,十萬億佛土。誰的心最清淨,誰 得益處,你稍一動妄念,離于佛道十萬億佛土外。
甫師:師父很慈悲讓我們能夠盡量發揮。「善男子。雲何衆生相。謂諸衆生心自證 悟所不及者。」下面就是解釋「心自證悟」,後面再講「所不及者」。心自 證悟它譬喻好比有人說我是衆生,心自證悟就是我證入什麼,這樣就是能所 相,我人相。「說衆生者非我非彼」,能證入的話一定不是我相、人相,如 果說我相、人相就是有所取相,就是定法,不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所以 它說,「雲何非我我是衆生則非是我。雲何非彼我是衆生非彼我故。」既然 說是衆生,就不是我不是彼,也就是說,你說證入,這個證入就不是有能證 入與所證入的法,有證入就是我人相。
「善男子。但諸衆生了證了悟皆爲我人。」有所證、有所悟,都是我人。但 是如果認爲所證所悟是我人,在我人以外還有所證,也就是「我人相所不及 者」。「存有所了」,也就是說,有一個非我非人,就是衆生相。
師父:大家注意到!「雲何非我我是衆生」,我是由衆生、非衆生而立,既然非衆 生而立,非我了,「則非是我」。「雲何非彼」,非彼是非人,「我是衆生 」,非彼這個人是衆生,他是對我而立,所以說非彼我。如果是我,不對彼 有我,不對。要是彼,不對我有彼,也不對,相因待而成立。龍樹菩薩作一 部中論,就是依此法而已,因待而立都是依他起,依他起皆是空,第一義谛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輕視佛法。我和大家講性空緣起,緣起性空,大家輕視 :「不過如此就是!」不是這樣的,十地菩薩也有所不究竟,經過兩大阿僧 祇劫也不究竟,究竟的唯佛一人。
所以這段文,「雲何非我我是衆生」,所以非我,非是我。「雲何非彼我是 衆生」,我是衆生,則非彼我,這就是我和衆生對待而立的,很明顯了。慧 明講吧!
明師:「善男子。雲何衆生相。謂諸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我、人、衆、壽四 相裏,有一個漸次,人相的境界高于我相,衆生相比我人深入一點,所以是 「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衆生。則知 彼人說衆生者非我非彼。」我們凡夫聽到「我是衆生」,就認爲有我有衆生 ,可是這裏講出來,其實是非我、非衆生。爲什麼非我呢?「我是衆生則非 是我」,我是衆生,我就隱,我隱全成衆生,所以非我。「雲何非彼」?因 爲我是衆生的緣故,我剛才說我全成衆生,衆生也是我所成的,所以衆生隱 。我既然是非我,衆生也就是非衆生。
「善男子。但諸衆生了證了悟皆爲我人。」若諸衆生執著有能證、所悟,都 是我相、人相。「我人相所不及者」,你存著有所了、所悟,就是衆生相, 這破得更微細。
師父:大家逐漸逐漸地探討它,了解到一點點。衆生相好象是破我相人相,前面說 過我相、人相,我相是能,人相是所,破能所,是不是有這個意思。衆生相 是菩薩,非我非彼,所以這我們就知道了,和佛金剛般若所說的離四相,完 全符合,離我相,離人相,離衆生相離壽者相。如果你認爲有我相人相衆生 相壽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段文似乎比我相、人相更微細,什麼原因呢?我相是破能,人相是破所, 這個衆生相是能所雙破。
大家千萬不要打妄想,你心要是一打妄想,根本此法不入。你如果抖擻精神 ,入一寸一分,那就得受用。
聞師:「謂諸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這裏是用心和境來講。前面講雲何衆生相 ,我先把衆生相作一個總說,我們知道衆生相廣說,遍虛空盡法界都叫做衆 生相,那也就是衆生心所對之境。略說一個微塵許法都是衆生相,也就是所 謂的境。事實上,我們知道這就是法界一大緣起,談到衆生相就是緣起邊, 可是談到緣起邊,也暗指著第一義空,因爲緣起無性即是第一義谛。
心事實上是不可得,心是對境而立的,爲什麼叫衆生心?衆生心取相,取境 界相。證和悟是所證,以能證悟入所證,以所證悟入能證,互爲一體。互爲 一體當下就是畢竟空。如果衆生心取相,認爲有證有悟,事實上是「所不及 者」,你沒有辦法體會第一義谛,不會如幻的緣起,也就是不會畢竟空義。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衆生。則知彼人說衆生者非我非彼。」既 然對能立所,能不可得;對所立能,所不可得,能所不可得,就是不住著義 ,就是第一義谛。能依所成,所依能立,事實上是講緣起如幻的。如幻義和 第一義谛當中,就是甚深微妙,無量百千萬劫難遭遇的緣起法。也就是我們 衆生心不論在俗谛中道,還是真谛中道,有所證悟的時候,事實上就是心境 俱泯的時候。所以作一個譬喻「作如是言我是衆生」,這時候是能所俱立, 這能所本身是如幻的緣起,應該會到能所本來是一真法界。
所以「則知彼人說衆生者非我非彼」,因爲即能所而非能所,能所宛然而能 所不可得。剛才師父也有講到,這是講如幻的緣起,如幻緣起當下就是畢竟 空義。「雲何非我我是衆生」,因爲我是對人而說的,我就不可得;對我說 人,我也不可得,說我是衆生,則非是我。
「雲何非彼我是衆生非彼我故」,這講到能所相對而起,就是甚深緣起如幻 的。「但諸衆生了證了悟」,我們衆生心不曉得如幻依他而有的,緣起幻化 ,稍落「存有所了」,就是衆生相。我們知道衆因緣生是無相無生,幻化不 實,當下就是畢竟空義,所以「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就是第一義谛,也是 講俗谛中道義。「存有所了」,就是衆生相,衆生相是不是可以講是六塵緣 影心呢?
師父:「存有所了」,我們猜可能就是獨影境。慧聞提到「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這一句我本來不想談,恐怕大家腦筋轉不過去,回頭講一講。唯識宗根 據這個立四分,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見分就是我,相分就是法 ,四相當中就是我、人、衆生、壽者。成唯識論一開頭就說于假說我法,我 相、人相是假的,我法皆是假的,如果你執著我法是真的話,就是遍計執。 有人只立二分,有人立叁分。爲什麼見分、相分,我、我所皆是假,因爲它 從自證分出。既然從自證分出,不是沒有,虛妄的。有人立叁分,自證分立 第八識,第八識就是衆生心,只說出一半,第八識叫自證分,由第八識變成 見分爲我,變成相分爲法。
這個不完全,這麼說起來還是落入有法。所以十大論師,有一位護法菩薩立 四分,四分一立才圓滿。自證分以上還有證自證分,證自證分就是第九庵摩 羅識,第九庵摩羅識就是空。他說衆生心第八識就是假,這才二谛融通。第 九庵摩羅識它是依假而立,第八識雖然是假,依畢竟空而立,依第九庵摩羅 識而立。于空說假,于假說空,于空說假,佛說的,于空說無量嘛!于假說 空,佛說于無量說空。一旦護法菩薩四分一出,唯識宗才圓滿。要是僅僅說 到自證分,第八識,落入無盡過。相分、見分從第八識而出,第八識從那裏 出?如果第八識有出處,它出處從那兒出?就無盡了。如果你說第八識沒有 出處,落入無因過。一旦護法出來立證自證…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淨諸業障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