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P12

  ..续本文上一页前对境是什么法啊?不现前对境是独影境,现前对境是带质 境,带质境是带前五识,往上带第七第八识;独影境是独独第六意识。众生 相只在第六意识,如果是与前五识俱,人现前,高雄的众生,我们意识也对 他,可是前五识不对,所以这个众生相很微细。

  我们这么讲也是猜,不知道佛的意思,不要说我们,一切菩萨皆是猜佛意旨 ,因为什么用猜呢?佛说过嘛!我的智慧不可思议。除非倒驾慈航的人── 法身大士,观世音菩萨──正法明如来,文殊师利菩萨──龙种上尊王佛, 他知道。谁再猜一猜?

  

  悦师:我猜看看。刚才师父有讲到,自证是我相,悟是人相,众生相是撇开我相和 人相。师父又提到带质境、独影境,独影境不是现前,也就是我们第六意识 所对。这里所谓的众生相,可能是指虽然破了我相,可是它还有微细的法执 。所以这里讲「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不是我相、人 相所能会到的,不是第六意识所对,前五识谢落影像的法尘。 

  最后讲到,「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存有所了就是讲第六意识,它 还存有谢落影像的独影境。所以「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 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非我就不是我相,非彼就不是人相。「云何非 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 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最后结论,「但诸众 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你有所证、所悟皆是我相人相,可是它这个众生相 是我人相所不及的法尘,你认为心还是法尘,这样叫众生相。

  

  师父:我们再进一步地猜。这个「我人所不及者存有所了」,我人──能所,能所 是相对待而立的,对我而有人,对人而有我,是不是?就是说,对能而有所 ,对所而有能。这么说起来,对所而有能,对能而有所,那么换句话说,没 有所,对能才有所嘛!对所而有能,就没有能啊!因为这个能是对所而立的 嘛!这么说起来,就入第一义了。对我而有人,对人而有我,对能而有所, 对所而有能──空义,真谛。

  这里面大家都知道,出中道义,真谛中道。可是不能说没有我,没有人,明 明对人而有我,对我而有人,俗谛中道,这就是毕竟空中建立一切法,还是 不出二谛。

  既然是这么说起来,法是毕竟空的,那都是假的,所以「我人所不及者」。 这么讲起来,众生相,无我无众生。佛说过嘛!楞伽经说过,无佛无众生, 说众生相,是不是落入遍计执了?众生相是不是遍计执?大家靠悟性各人用 功,精进清净心,才能入。你稍微打妄想,十万亿佛土。谁的心最清净,谁 得益处,你稍一动妄念,离于佛道十万亿佛土外。

  

  甫师:师父很慈悲让我们能够尽量发挥。「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 悟所不及者。」下面就是解释「心自证悟」,后面再讲「所不及者」。心自 证悟它譬喻好比有人说我是众生,心自证悟就是我证入什么,这样就是能所 相,我人相。「说众生者非我非彼」,能证入的话一定不是我相、人相,如 果说我相、人相就是有所取相,就是定法,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 它说,「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既然 说是众生,就不是我不是彼,也就是说,你说证入,这个证入就不是有能证 入与所证入的法,有证入就是我人相。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有所证、有所悟,都是我人。但 是如果认为所证所悟是我人,在我人以外还有所证,也就是「我人相所不及 者」。「存有所了」,也就是说,有一个非我非人,就是众生相。

  

  师父:大家注意到!「云何非我我是众生」,我是由众生、非众生而立,既然非众 生而立,非我了,「则非是我」。「云何非彼」,非彼是非人,「我是众生 」,非彼这个人是众生,他是对我而立,所以说非彼我。如果是我,不对彼 有我,不对。要是彼,不对我有彼,也不对,相因待而成立。龙树菩萨作一 部中论,就是依此法而已,因待而立都是依他起,依他起皆是空,第一义谛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轻视佛法。我和大家讲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大家轻视 :「不过如此就是!」不是这样的,十地菩萨也有所不究竟,经过两大阿僧 祇劫也不究竟,究竟的唯佛一人。

  所以这段文,「云何非我我是众生」,所以非我,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 众生」,我是众生,则非彼我,这就是我和众生对待而立的,很明显了。慧 明讲吧!

  

  明师:「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我、人、众、寿四 相里,有一个渐次,人相的境界高于我相,众生相比我人深入一点,所以是 「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 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我们凡夫听到「我是众生」,就认为有我有众生 ,可是这里讲出来,其实是非我、非众生。为什么非我呢?「我是众生则非 是我」,我是众生,我就隐,我隐全成众生,所以非我。「云何非彼」?因 为我是众生的缘故,我刚才说我全成众生,众生也是我所成的,所以众生隐 。我既然是非我,众生也就是非众生。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若诸众生执着有能证、所悟,都 是我相、人相。「我人相所不及者」,你存着有所了、所悟,就是众生相, 这破得更微细。

  

  师父:大家逐渐逐渐地探讨它,了解到一点点。众生相好象是破我相人相,前面说 过我相、人相,我相是能,人相是所,破能所,是不是有这个意思。众生相 是菩萨,非我非彼,所以这我们就知道了,和佛金刚般若所说的离四相,完 全符合,离我相,离人相,离众生相离寿者相。如果你认为有我相人相众生 相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段文似乎比我相、人相更微细,什么原因呢?我相是破能,人相是破所, 这个众生相是能所双破。

  大家千万不要打妄想,你心要是一打妄想,根本此法不入。你如果抖擞精神 ,入一寸一分,那就得受用。

  

  闻师:「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这里是用心和境来讲。前面讲云何众生相 ,我先把众生相作一个总说,我们知道众生相广说,遍虚空尽法界都叫做众 生相,那也就是众生心所对之境。略说一个微尘许法都是众生相,也就是所 谓的境。事实上,我们知道这就是法界一大缘起,谈到众生相就是缘起边, 可是谈到缘起边,也暗指着第一义空,因为缘起无性即是第一义谛。 

  心事实上是不可得,心是对境而立的,为什么叫众生心?众生心取相,取境 界相。证和悟是所证,以能证悟入所证,以所证悟入能证,互为一体。互为 一体当下就是毕竟空。如果众生心取相,认为有证有悟,事实上是「所不及 者」,你没有办法体会第一义谛,不会如幻的缘起,也就是不会毕竟空义。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既 然对能立所,能不可得;对所立能,所不可得,能所不可得,就是不住着义 ,就是第一义谛。能依所成,所依能立,事实上是讲缘起如幻的。如幻义和 第一义谛当中,就是甚深微妙,无量百千万劫难遭遇的缘起法。也就是我们 众生心不论在俗谛中道,还是真谛中道,有所证悟的时候,事实上就是心境 俱泯的时候。所以作一个譬喻「作如是言我是众生」,这时候是能所俱立, 这能所本身是如幻的缘起,应该会到能所本来是一真法界。

  所以「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因为即能所而非能所,能所宛然而能 所不可得。刚才师父也有讲到,这是讲如幻的缘起,如幻缘起当下就是毕竟 空义。「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因为我是对人而说的,我就不可得;对我说 人,我也不可得,说我是众生,则非是我。 

  「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这讲到能所相对而起,就是甚深缘起如幻 的。「但诸众生了证了悟」,我们众生心不晓得如幻依他而有的,缘起幻化 ,稍落「存有所了」,就是众生相。我们知道众因缘生是无相无生,幻化不 实,当下就是毕竟空义,所以「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就是第一义谛,也是 讲俗谛中道义。「存有所了」,就是众生相,众生相是不是可以讲是六尘缘 影心呢?

  

  师父:「存有所了」,我们猜可能就是独影境。慧闻提到「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这一句我本来不想谈,恐怕大家脑筋转不过去,回头讲一讲。唯识宗根 据这个立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就是我,相分就是法 ,四相当中就是我、人、众生、寿者。成唯识论一开头就说于假说我法,我 相、人相是假的,我法皆是假的,如果你执着我法是真的话,就是遍计执。 有人只立二分,有人立三分。为什么见分、相分,我、我所皆是假,因为它 从自证分出。既然从自证分出,不是没有,虚妄的。有人立三分,自证分立 第八识,第八识就是众生心,只说出一半,第八识叫自证分,由第八识变成 见分为我,变成相分为法。

  这个不完全,这么说起来还是落入有法。所以十大论师,有一位护法菩萨立 四分,四分一立才圆满。自证分以上还有证自证分,证自证分就是第九庵摩 罗识,第九庵摩罗识就是空。他说众生心第八识就是假,这才二谛融通。第 九庵摩罗识它是依假而立,第八识虽然是假,依毕竟空而立,依第九庵摩罗 识而立。于空说假,于假说空,于空说假,佛说的,于空说无量嘛!于假说 空,佛说于无量说空。一旦护法菩萨四分一出,唯识宗才圆满。要是仅仅说 到自证分,第八识,落入无尽过。相分、见分从第八识而出,第八识从那里 出?如果第八识有出处,它出处从那儿出?就无尽了。如果你说第八识没有 出处,落入无因过。一旦护法出来立证自证…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