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P13

  ..续本文上一页分,也有人难问,证自证分从那 儿出来?如果证自证分还有出处,无尽了。如果证自证分没有出处,无因。 所以你护法还是落入二过。护法就说了,说证自证分因自证分而立,自证分 因证自证分而立,它不落无因,也不落无尽过。

  这个众生心是什么东西呢?就是第八识染分,叫自证分。众生心里才产生见 分、相分,见分为我,相分为法。我们认为护法菩萨很可能合乎天亲菩萨的 本意,四分一立,就圆融了。你学唯识,学到证自证分才入二谛融通三昧印 。还有谁讲?

  

  琛师:「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这里的众生相暂时把它定为法执。「谓诸众生心 自证悟所不及者」,这里的众生是指二乘,二乘心没有破除到法执。「善男 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这个「有 人」是指前面的「诸众生心」的二乘人,二乘人说「我是众生」。这里的众 生是对我来讲的法,这里的众生可以解成五蕴,就是二乘说我是五蕴。

  「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二乘所说众生的五蕴,这个五蕴不是我, 也不是人。「云何非我」,为什么五蕴不是我呢?「我是众生则非是我」, 我是五蕴,我全是五蕴,当然不是我了。「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为什么五蕴不是人呢?因为我要是五蕴的话,「非彼我故」。非彼「我」是 形容上面的「我」字,我是众生的话,「非彼故」就可以了。我是众生,就 没有所谓的人,全部都是五蕴。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二乘人了悟了证只到我人的阶段 而已,只破人我执。「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存有所了就 是前面所讨论过的,众生相是能,我人相是所,二乘人执着五蕴是我,所以 五蕴是构成我人的法。存有所了,就是存有法执,所以叫众生相。

  

  师父:慧琛会到众生相是五阴,有这个意思,鸠摩罗什翻译五阴为五众。这也有道 理,反正我们大家都是猜的。还有一点我提供大家,根据这个道理,外道立 二十五冥谛,佛说四相是破二十五冥谛,四相皆空嘛!根据我相,外道立神 我,根据人、众生、寿者,立其它二十四谛,二十五冥谛大家查字典就查到 了。好!大家查注疏看看人家怎么讲,我们猜了半天。

  刚才护法菩萨说的四分,二十五谛皆破,如果半头唯识那成了修二十五谛了 ,天亲菩萨不是说于假说我法吗?前面神我就是我,后面二十四谛就是法, 这些都是假的。所以唯识宗唯有护法四分一立,才分明。现在查注疏,查到 注疏就上来写。

  学二谛,和大家讲,我知道了当然也希望大家都知道。有很多人不相信,说 智谕就只知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他不知道佛无量阿僧祇劫就是求这个法 。这是谤法人,八大宗都是根据这个法,你不探讨它的究竟处,怎么能得无 上菩提?

  若干年以来,我感觉很寂寞,因为这个法当中只有我一个投入,其它没有一 个人跟上来,这是所谓分道扬镳。查到注疏上来写。等觉菩萨还没圆满,等 觉下生人间成妙觉,在菩提树下此法才圆满,菩提树下金刚座上那才圆满。 当然我们差得太多了。千万不可谤法,你不见性就算了,不可谤法。

  执着于八识落入我,落入见分,执着有心所,落入相分,皆是假的,不入自 证分。有人入了自证分,还要再入证自证分,二谛才融通。如果仅仅入自证 分,叫半头唯识。如果你们学唯识的,相分、见分都不知道,那别讲了。

  大家继续精进努力,到什么时候才不失掉呢?得陀罗尼,生生世世不失;你 如果没得陀罗尼,转眼就忘。真正了解到一点点法的话,你想想就好了,世 间一切名利如同水沫一样,一点价值没有了。争世间名利享受,争那一点水 沫,唉!众生可怜愍。

  有一句话很值得大家参考,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如果你起我慢心,障信又 障智。我慢心略说有两种,广说有七种、八种,一种是直接的,「啊!他讲 的不对,我说的才对。」还有一种卑下慢,「他说的高妙,可是他高妙是他 的,和我没有关系。」也不入,你等到来生,一过人身,后悔已迟。好象有 一种人一样,「他高妙干什么呢 ?我就是这个样子。」那就是卑下慢。 千万不要小瞧这个法,十地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除,十地菩萨经过三大 阿僧祇劫。菩萨不顾身命,千生万劫访师求道,求什么?求这个法。求到此 法,要感恩佛!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下‧一二七下‧一七)「善男子。云何众生相。 」「此示众生相也。谓觉前证悟。二皆是妄。」证悟我人皆是虚妄,般若经 讲过嘛!无我相、无人相。「即此觉了之心名众生相」,还存觉了之心,叫 众生相。那我们看,觉了之心是能一定有有所得,那才叫众生相。「以此觉 了之心。非证悟之可及者。以见有证悟之可离故。名众生相。」法本是空, 不可即,也不可离,你要是说「有证悟可离」,那一定有证有悟。因为什么 呢?有证悟可离,证悟是所离,我是能离。 

  「善男子。譬如有人。」「此借明众生相也。以凡夫之众生相。乃计我所感 苦乐变异相续。为众生相。」这就是慧琛所说的五阴法。「苦乐变异相续」 是什么?五受阴,凡夫叫受阴,如果不受,它变成五法,五法缘起,缘起性 空。它一受,有过错了。「苦乐变异相续」,五阴变异相续,我不相续,佛 性不相续,佛性不断不常嘛!相续法有二过,一过是无因,一过是无尽。明 白一点讲,不是堕断边,就是堕常边,大家清楚了,相续,你们认为法界相 续不是堕断边,就是堕常边,前面灭,后面起,是不是?前面灭,后面生, 才相续。前面灭了,后面怎么生?断了。前面不灭,后面生,那还是前面啊 !常。所以说堕断、常二边。

  相续是什么?无性随缘生万法,万法缘生无自性,还是不断不常嘛!「今圣 人。但以了悟证取。两忘能所。」他从能所方面说。「只存能了之心」,有 能了一定有所了,能了之心讲起来就是独影境,独影境一定有境,没有境它 不起嘛!所以独影境根据前五识的脱落影像。「为众生相」,憨山大师认为 能了之心为众生相。「以不属能所故」,我们不可取相,这可能要检讨了, 不属能所怎么叫能呢?虚妄有的,遍计执假有。众生相有能了之心吗?大家 仔细检讨。「借世人彼此之语。以喻明之。谓言我是众生故。非我非彼。」 这是憨山大师的见地。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此正示其相。谓了前证悟二皆不及。只 此了心不忘。为众生相耳。」这是憨山大师他的见地,我们看古德注疏,不 只憨山大师一个人,多半用猜的,大家不妨参考。

  我们今天到此地为止。现在注疏书,我参考什么资料什么资料,参考谁的着 作谁的著作,这个地方参考不到的,没有的,是不是?你参考谁的注疏?

  ■第五十次修学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 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 无别有知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师父:我们修学到此地。「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 这里头好象又有能所吧?照好象是能照吧?清净觉好象是所照吧?「所了者 」,有所了就有能了。「众生心」是不是分别心?「照」是不是我相?它是 能嘛!「清净觉」所照,好象是人相、众生相?「所了者」是所吧?圆觉经 说的是实相,所以深。「照清净觉」好象有能照之智、所了之境,「所了者 」是六尘缘影心啊!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分别吧!这四相简别凡外、二乘、权 乘菩萨,凡夫所说的当然不是,外道更不是,二乘也不到这个地步,权乘菩 萨也不到这个地步。权乘菩萨是什么?华严宗判为大乘始教。终教沾到一点 边了,他会到事不碍理,理不碍事。圆顿才达到事事无碍。

  

  悦师:「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众生因取相才有分 别心,寿命相就是众生所起的一念微细分别心,「觉所了者」,他自己觉得 自己清净,这也是落入能所。

  后面有讲一个譬喻,「一切业智所不自见」,业不自见业,智也不自见智, 好比我们常讲的,眼不见眼,这个法本来是毕竟清净的,不可得。也犹如命 根,上次我们有讲到「不自断命」,怎么能自己再断自己的头呢?

  「善男子。若心照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你心照就是一 个能觉,一切觉者就是所觉,这样都不离尘垢。

  「如汤销无别有知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冰既然已经融化了, 就没有另外有一个冰能「知销者」,这样也是落能所,冰销了就没有冰了 ,你还执着「知销者」,「知销者」就是寿命相,这样就是「存我觉我 亦复如是」。

  举个例子说,有人说,我刚才空了,或者说,我刚才入定了,那样师父一定 会跟他讲,是谁入定了?他一定会讲,是我入定了,这比我相还微细的念头 ,叫寿命相。其实我们念佛当下就是无念,也没有所谓的无念,即事就是理 。因为他自己认为「心照清净」,又认为「觉所觉者」,觉得很清净的念头 ,都是寿命相。

  

  师父:「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清净觉是境,是不是?众生心是能照。清净不可 照,清净无分别,能觉、所了,都是能所,是不是?

  「存我觉我」,存我是能觉之我,觉我是所觉之所。这是二谛,无性随缘就 有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随缘无性,那有分别?无性随缘,众生心分别照 清净觉所了者。这是大乘起信论说的心生灭门,是不是?

  「一切业智」,业智是什么…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