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P14

  ..续本文上一页呢?(答:第六意识。)待会儿我们查注疏,看 人家的注疏怎么讲。第八叫业识,识是了别,八个识都有了别作用,唯有第 六意识最强。第八阿赖耶它了别作用是染分、净分,第七末那它也了别,它 的了别就是我、我所。不晓得人家注疏家是否根据唯识家解释?我们不知道 。 

  

  经师:「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 如命根。」因为众生取相,所以堕入生死法。「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 」,众生以能照的心了知这个法,觉是了知,觉了这个尘法,以能照的心照 这个法。前面有讲到,众生落入遍计执当中,不能了知性空法,所以下面讲 「一切业智所不自见」,因为不会实相法。如果法有分别,有能有所,和实 相法是违背的,「犹如命根」。不晓得这个命根指的是什么?不过和寿命相 有关系。因为我们众生所现就是以现在心、过去心、未来心而念念生灭,就 现寿命相。而在生灭的背后,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体性存在,就因为我们众生 不了,执着遍计执,执着寿命,所以堕入生死。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我们众生以能照的心来见这个法 ,皆为尘垢,尘垢是一种障碍。「觉所觉者不离尘故」,能觉所觉不离尘垢 ,尘当下就有能觉、所觉,我们应该会到这个法的本性是无性的。所以后面 举一个例子讲,「如汤销无别有」,汤结成冰,冰和汤本身是无二的, 并不是离开汤别有冰,也不是说离开冰别有汤,因为它的性是一的。就像海 水起万重波浪,万重波浪归之于海水,所以后面讲「知销者。存我觉我亦 复如是。」我们如果能会到能照的我,所照的法,其实是缘起的,性空的, 慢慢地我们也可以知道寿命相是不可得的。 

  

  师父:业智是第六意识,凡夫八识是一个。「一切业智」,他讲「一切」,当然不 是讲一个业智。「所不自见」,因为什么不自见呢?一切业智是不是都是因 缘生?它自己自性无性,不能自见啊!是不是这个道理?大家尽量发挥!假 如你有一点点理解,赶紧讲!讲了以后,深种你第八识。如果你了解一点点 ,不肯讲,马上就忘记了。

  

  闻师:「云何寿命相」,前面到此地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其实都 讲同样一个道理,只是更深一层来探讨这个道理。本来是圆觉妙性,众生不 会此义,所以劳佛为我们讲四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众生的 心都是分别,这个分别,识是分别,广讲就是八识。如果约前面讲,五根是 对境,第六识是起分别心,第七识是我执,第八识是含藏。事实上,五六七 八都是随缘无性的。「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心是属于能照,所照 是讲境,就出来境智一对。「觉所了者」,有能了、所了,就是六尘缘影心 ,众生执着六尘缘影心。第八识含藏种子识,事实上是随缘义。「一切业智 所不自见」,一切诸法都是随缘而现,当体就是无性。「犹如命根」,为什 么犹如命根?本身无性常随缘的缘故,随缘就成为根身器界,事实上根身器 界本是一真,我们在如幻如化的万象当中,却认为有能照所照,本身就错误 。 

  「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尘垢就是你不能会归于自性清净心,不能 销归圆觉自性。「觉所觉者」,因为落入分别,能觉、所觉就是分别,在一 真法界当中落入能所,不离尘垢。「如汤销无别有知销者。存我觉我 亦复如是。」为什么讲「如汤销」呢?前面讲,心照清净就是无相,会到 诸法随缘常无性,这样才叫心照清净,这样所照就清净,能就无所依,所以 说「如汤销」,你心照清净,事实上就是不可得,就无所。既然无有所就 无有能,「无别有」,冰是所照之境,无别有所了的冰,所以无别有冰就 是无所照。「知销者」,应该加两个字「亦无知销者」,也没有一个能 知道清净,能所销归无性,因为是相依而成的。所以说,你有存我、觉我, 都是错误的。圆觉经讲这四相,主要是说众生心就是落入分别心的缘故,所 以无量劫来勤苦修行,不能入圆觉。

  

  师父:「犹如命根」,我好象记得命根有三法──识一个,暖一个,一期寿命一个 ,这就是命根。你们不知道「如汤销」,这个汤就是水啊!热水称为汤, 汤就是热水,冷水叫水。「如汤销」,如热水销冰,冰和水没有差别,如 果分别有水有冰,那还不究竟。这个汤就是水,不是菜汤的汤。讲吧!

  

  明师:「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我们知道这段文连 接上面众生相来的,众生相能了我相、人相,了我执和些许的法执。他「觉 所了」,法执有灭少分,可是他还执着有我了法执的那个法,其实圆觉自性 本来无性,不是定法,它是循诸性起,它是无取无证的。但在实相法里,实 在没有菩萨和众生,为什么?因为菩萨和众生是幻化的,幻化灭的话,就没 有取证。就好比空中花,本来没有空中花,你眼睛好了,而不是说空中花灭 了,所以说无取证者。就好比眼根不自见,它看不见自己的眼,如果眼根看 得见自己的眼,那就不是眼根了。

  其实一切法的法性都是平等的,为什么产生不平等?因为众生迷倒,所以在 用功当中显出种种的差别相。第一种我相,存有能证的我执;在人相,存有 能悟的能,也是我执;在众生相,存有法执;在这寿命相中,存有觉的碍, 所以说「谓诸众生心照清净」,就是有一个清净的法可以照,其实清净本不 可照,清净有多名,实相、佛性、第一义,都是无性的。

  「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好比眼根不自见。「犹如命根」,前面 有解释,就好比有人「自断其头」,把自己的头砍断了,头已经断了,就没 有一个能断头的人。就像你用自己的爱心灭掉种种诸爱,爱已经断灭了,就 没有能灭爱的人。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你如果心存有能照一切觉者,本 来觉是清净,觉了一切法都是清净平等。可是你还有一个能觉、所觉,都是 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无别有知销者。」刚才师父讲的 ,热汤销化冰,冰已经融化了,就没有冰外一个冰来知道这个冰被融化掉。

  「存我觉我」,存我是上面所讲的众生相,觉我是寿命相,都是不实在的, 「亦复如是」。

  

  师父:「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这个众生心啊!能照,它和所照的清净境 ,是不是都是自性啊?所以,觉所了者是不是觉自性啊?

  

  闻师:法华经讲诸法实相,诸法就是实相的话,以我们众生心来体会,我记得师父 常提醒我们,是从修边来讲,早上起来就要念佛。我不晓得为什么早上起来 要念佛,可是还是要念佛,只是道理不晓得。因为早上起床心比较清净,那 时候的生灭心、六尘缘影心还没有在心里烦动,第一剎那是清净的。可是这 时候如果体会到什么叫能所,一早起来,一看到你的床铺,哦!那就是我, 这就是能,有能的话,就有所分别之境。我们真的是很少从日常生活下功夫 ,因为这就是随缘,你能看到的都是随缘而有的,随缘当下就是无性。

  我们很少从这个地方销归自性,因为那时候还不是对人我是非,也不是对顺 境逆境,很单纯,我们都没办法销归自性,何况是对现前的境?这时候一睁 开眼睛就落入能所,落入分别,这就是这里讲的寿命相。

  最近在看《性缘问题之申论》,有一句话看起来很平淡,可是有最深刻的道 理:「不入谛理都叫外道。」不入谛理,一种是在文字上不解,一种是在修 行不会入。外道和佛道的差别,外道迷因缘为自性,落入能所,就是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佛道的特色是什么?知道自性是因缘,诸法就是无 相。

  所以「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你一生分别,不管你是什么境 界,这里讲的境界比较高。「心照清净」,你心很清楚,这样就落入能所, 也不过六尘缘影心而已。「一切业智所不自见」,我们不晓得随缘无性,无 性随缘,法法无性,你那里有一个法能知一个法呢?「犹如命根」,众生落 入遍计所执,我们执着识、四大等等。

  下面讲破斥的情形。「若心照见一切觉者」,一切的境界,都是所谓的尘垢 。尘垢是什么?就是染心之法,覆盖你的真心,不能让你直入佛道,在实相 诸法里,不如实知,不如实见。「觉所觉者不离尘故」,有能有所,简单讲 就是分别,一念心动就不是。我们众生都落在里面,所以六道轮回,在法身 里常六道。 

  「如汤销无别有知销者」,我是把它加一个字「无」知销者。凡所 有落入遍计执者,都不外一个我。因为不会甚深义理的关系,所以在随缘无 性,无性随缘法中,认为有我,因为我才建立我所。所以佛特别在四相当中 开示我们,如果在随缘无性,无性随缘法中落入遍计执,就不能入圆觉。

  

  师父:讲吧!

  

  修师:这个寿命相好象是讲生灭相。阿弥陀佛是无量寿,因为破无明,寿命无量; 可是我们就是被无明所障,寿命有量,所以它这边好象是讲生灭相。「谓诸 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觉所就是境,了者就是能,能所不离生灭。「一 切业智所不自见」,一切无明业智不能见,因为要以般若智慧来破无明才能 契入一真法界。而以无明业智当然不能见,妄上加妄,所以不能见。犹如命 根,让我们相续不断,这样就是迷于生灭相。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