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呢?(答:第六意識。)待會兒我們查注疏,看 人家的注疏怎麼講。第八叫業識,識是了別,八個識都有了別作用,唯有第 六意識最強。第八阿賴耶它了別作用是染分、淨分,第七末那它也了別,它 的了別就是我、我所。不曉得人家注疏家是否根據唯識家解釋?我們不知道 。
經師:「善男子。雲何壽命相。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 如命根。」因爲衆生取相,所以墮入生死法。「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 」,衆生以能照的心了知這個法,覺是了知,覺了這個塵法,以能照的心照 這個法。前面有講到,衆生落入遍計執當中,不能了知性空法,所以下面講 「一切業智所不自見」,因爲不會實相法。如果法有分別,有能有所,和實 相法是違背的,「猶如命根」。不曉得這個命根指的是什麼?不過和壽命相 有關系。因爲我們衆生所現就是以現在心、過去心、未來心而念念生滅,就 現壽命相。而在生滅的背後,有一個不生不滅的體性存在,就因爲我們衆生 不了,執著遍計執,執著壽命,所以墮入生死。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爲塵垢。」我們衆生以能照的心來見這個法 ,皆爲塵垢,塵垢是一種障礙。「覺所覺者不離塵故」,能覺所覺不離塵垢 ,塵當下就有能覺、所覺,我們應該會到這個法的本性是無性的。所以後面 舉一個例子講,「如湯銷無別有」,湯結成冰,冰和湯本身是無二的, 並不是離開湯別有冰,也不是說離開冰別有湯,因爲它的性是一的。就像海 水起萬重波浪,萬重波浪歸之于海水,所以後面講「知銷者。存我覺我亦 複如是。」我們如果能會到能照的我,所照的法,其實是緣起的,性空的, 慢慢地我們也可以知道壽命相是不可得的。
師父:業智是第六意識,凡夫八識是一個。「一切業智」,他講「一切」,當然不 是講一個業智。「所不自見」,因爲什麼不自見呢?一切業智是不是都是因 緣生?它自己自性無性,不能自見啊!是不是這個道理?大家盡量發揮!假 如你有一點點理解,趕緊講!講了以後,深種你第八識。如果你了解一點點 ,不肯講,馬上就忘記了。
聞師:「雲何壽命相」,前面到此地講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四相其實都 講同樣一個道理,只是更深一層來探討這個道理。本來是圓覺妙性,衆生不 會此義,所以勞佛爲我們講四相。「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衆生的 心都是分別,這個分別,識是分別,廣講就是八識。如果約前面講,五根是 對境,第六識是起分別心,第七識是我執,第八識是含藏。事實上,五六七 八都是隨緣無性的。「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心是屬于能照,所照 是講境,就出來境智一對。「覺所了者」,有能了、所了,就是六塵緣影心 ,衆生執著六塵緣影心。第八識含藏種子識,事實上是隨緣義。「一切業智 所不自見」,一切諸法都是隨緣而現,當體就是無性。「猶如命根」,爲什 麼猶如命根?本身無性常隨緣的緣故,隨緣就成爲根身器界,事實上根身器 界本是一真,我們在如幻如化的萬象當中,卻認爲有能照所照,本身就錯誤 。
「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爲塵垢」,塵垢就是你不能會歸于自性清淨心,不能 銷歸圓覺自性。「覺所覺者」,因爲落入分別,能覺、所覺就是分別,在一 真法界當中落入能所,不離塵垢。「如湯銷無別有知銷者。存我覺我 亦複如是。」爲什麼講「如湯銷」呢?前面講,心照清淨就是無相,會到 諸法隨緣常無性,這樣才叫心照清淨,這樣所照就清淨,能就無所依,所以 說「如湯銷」,你心照清淨,事實上就是不可得,就無所。既然無有所就 無有能,「無別有」,冰是所照之境,無別有所了的冰,所以無別有冰就 是無所照。「知銷者」,應該加兩個字「亦無知銷者」,也沒有一個能 知道清淨,能所銷歸無性,因爲是相依而成的。所以說,你有存我、覺我, 都是錯誤的。圓覺經講這四相,主要是說衆生心就是落入分別心的緣故,所 以無量劫來勤苦修行,不能入圓覺。
師父:「猶如命根」,我好象記得命根有叁法──識一個,暖一個,一期壽命一個 ,這就是命根。你們不知道「如湯銷」,這個湯就是水啊!熱水稱爲湯, 湯就是熱水,冷水叫水。「如湯銷」,如熱水銷冰,冰和水沒有差別,如 果分別有水有冰,那還不究竟。這個湯就是水,不是菜湯的湯。講吧!
明師:「善男子。雲何壽命相。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我們知道這段文連 接上面衆生相來的,衆生相能了我相、人相,了我執和些許的法執。他「覺 所了」,法執有滅少分,可是他還執著有我了法執的那個法,其實圓覺自性 本來無性,不是定法,它是循諸性起,它是無取無證的。但在實相法裏,實 在沒有菩薩和衆生,爲什麼?因爲菩薩和衆生是幻化的,幻化滅的話,就沒 有取證。就好比空中花,本來沒有空中花,你眼睛好了,而不是說空中花滅 了,所以說無取證者。就好比眼根不自見,它看不見自己的眼,如果眼根看 得見自己的眼,那就不是眼根了。
其實一切法的法性都是平等的,爲什麼産生不平等?因爲衆生迷倒,所以在 用功當中顯出種種的差別相。第一種我相,存有能證的我執;在人相,存有 能悟的能,也是我執;在衆生相,存有法執;在這壽命相中,存有覺的礙, 所以說「謂諸衆生心照清淨」,就是有一個清淨的法可以照,其實清淨本不 可照,清淨有多名,實相、佛性、第一義,都是無性的。
「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好比眼根不自見。「猶如命根」,前面 有解釋,就好比有人「自斷其頭」,把自己的頭砍斷了,頭已經斷了,就沒 有一個能斷頭的人。就像你用自己的愛心滅掉種種諸愛,愛已經斷滅了,就 沒有能滅愛的人。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爲塵垢。」你如果心存有能照一切覺者,本 來覺是清淨,覺了一切法都是清淨平等。可是你還有一個能覺、所覺,都是 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無別有知銷者。」剛才師父講的 ,熱湯銷化冰,冰已經融化了,就沒有冰外一個冰來知道這個冰被融化掉。
「存我覺我」,存我是上面所講的衆生相,覺我是壽命相,都是不實在的, 「亦複如是」。
師父:「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這個衆生心啊!能照,它和所照的清淨境 ,是不是都是自性啊?所以,覺所了者是不是覺自性啊?
聞師:法華經講諸法實相,諸法就是實相的話,以我們衆生心來體會,我記得師父 常提醒我們,是從修邊來講,早上起來就要念佛。我不曉得爲什麼早上起來 要念佛,可是還是要念佛,只是道理不曉得。因爲早上起床心比較清淨,那 時候的生滅心、六塵緣影心還沒有在心裏煩動,第一剎那是清淨的。可是這 時候如果體會到什麼叫能所,一早起來,一看到你的床鋪,哦!那就是我, 這就是能,有能的話,就有所分別之境。我們真的是很少從日常生活下功夫 ,因爲這就是隨緣,你能看到的都是隨緣而有的,隨緣當下就是無性。
我們很少從這個地方銷歸自性,因爲那時候還不是對人我是非,也不是對順 境逆境,很單純,我們都沒辦法銷歸自性,何況是對現前的境?這時候一睜 開眼睛就落入能所,落入分別,這就是這裏講的壽命相。
最近在看《性緣問題之申論》,有一句話看起來很平淡,可是有最深刻的道 理:「不入谛理都叫外道。」不入谛理,一種是在文字上不解,一種是在修 行不會入。外道和佛道的差別,外道迷因緣爲自性,落入能所,就是我相、 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佛道的特色是什麼?知道自性是因緣,諸法就是無 相。
所以「善男子。雲何壽命相。謂諸衆生心。」你一生分別,不管你是什麼境 界,這裏講的境界比較高。「心照清淨」,你心很清楚,這樣就落入能所, 也不過六塵緣影心而已。「一切業智所不自見」,我們不曉得隨緣無性,無 性隨緣,法法無性,你那裏有一個法能知一個法呢?「猶如命根」,衆生落 入遍計所執,我們執著識、四大等等。
下面講破斥的情形。「若心照見一切覺者」,一切的境界,都是所謂的塵垢 。塵垢是什麼?就是染心之法,覆蓋你的真心,不能讓你直入佛道,在實相 諸法裏,不如實知,不如實見。「覺所覺者不離塵故」,有能有所,簡單講 就是分別,一念心動就不是。我們衆生都落在裏面,所以六道輪回,在法身 裏常六道。
「如湯銷無別有知銷者」,我是把它加一個字「無」知銷者。凡所 有落入遍計執者,都不外一個我。因爲不會甚深義理的關系,所以在隨緣無 性,無性隨緣法中,認爲有我,因爲我才建立我所。所以佛特別在四相當中 開示我們,如果在隨緣無性,無性隨緣法中落入遍計執,就不能入圓覺。
師父:講吧!
修師:這個壽命相好象是講生滅相。阿彌陀佛是無量壽,因爲破無明,壽命無量; 可是我們就是被無明所障,壽命有量,所以它這邊好象是講生滅相。「謂諸 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覺所就是境,了者就是能,能所不離生滅。「一 切業智所不自見」,一切無明業智不能見,因爲要以般若智慧來破無明才能 契入一真法界。而以無明業智當然不能見,妄上加妄,所以不能見。猶如命 根,讓我們相續不斷,這樣就是迷于生滅相。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淨諸業障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