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淨諸業障章▪P15

  ..續本文上一頁切覺者皆爲塵垢。」衆生心如果有能照所照,「覺」 是了知,這樣都是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也是能所,不離生滅,所 以都是塵垢。「如湯銷無別有」,用熱水銷冰,冰已經融化,成水就沒 有冰。「知銷者」,就是我相未除,如果知道冰還沒銷,我是能銷的湯, 它是所銷的冰,就是能所,我相沒有除,這樣就是生滅。「存我覺我亦複如 是」,我相沒有除,無明沒有破,所以不能脫離生死。

  

  師父:四相──我人衆壽,皆有生滅,換句話說,慧修講的生滅相,不錯!壽者相 ,命者相,就是生滅,我人衆皆有生滅。大家試著用二谛會一會,你如果從 二谛,世俗谛入第一義谛,對了。這叫什麼?圓成實,是不是?你要是從世 俗谛執著它爲實在有,錯了!那叫什麼?遍計執。我們試著用二谛來會通。 「謂諸衆生心照清淨」,這是不是都是世俗谛啊?你如果執著它爲實有,落 入遍計執;如果落入遍計執,就是執著一切業智實有,所以不自見。業是造 作、分別嘛!還是生滅,它不自見,自性不生不滅。命根也是業智所起的, 也是世俗谛,也不自見,沒有所謂命根。

  「若心照見一切覺者」,這好象還是世俗谛邊說的吧!有能有所嘛!你如果 認爲實有,「皆爲塵垢」,六塵皆是塵垢,皆是生滅。「覺所覺者不離塵故 」,有能覺、所覺,覺所覺,還是生滅,不入圓成實,不會自性嘛!「如湯 銷」,熱水銷化冰,入自性的話,沒有冰,沒有熱水,是不是?「無別有 」,並不是另外有六塵,六根六塵皆是自性,無性爲性。「知銷者」, 如果以自己的根知道塵,還存著我、我所,就是存我、覺我,那還是不會入 圓成實性,「亦複如是」。這個文很深!我們修學到此地。

  我告訴大家,這四相我們仔細看它的文,你們回去用心,它一定不離一個原 則──空,你仔細看四相,第二個不離假,世俗谛是假,第一義谛是空。無 相,一定是無相,我雖然沒深深看它的文,你們回去仔細深入研究研究!不 可得,一定是不可得。無所有,沒有定法,一定是這樣。不分能所,能所是 空義嘛!你仔細研究透徹,你就知道注疏家對不對,你可以分別出來了。他 是小乘根機、大乘根機,你也可以知道,外道說得錯,你也知道。只要離開 原則皆不對,大家試一試,看一看!注疏家的老祖師在這個原則上有深有淺 。你們學久以後,這部經拿在你眼前,是真經,是僞經,你也可以知道。

  你不相信看一看,先講空,「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是不是都是能 所相待而立,空的。「衆生心照清淨」,能覺所覺,皆歸無相,你要是會到 這裏,就入圓成實了。「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不但無相,沒有決定法 ,因爲什麼?能待所而立,所待能而立,皆是不可得。你再看看,「一切業 智所不自見」,不自見,有所得,不自見皆是有相,就是不空,就是有決定 法。要是自性不見自性,會入自性無性,又入空,空、無相、無所有、不可 得、無決定,一定是這個原則。

  你們要是會入自性的話,也是無相,空。初入這個法有叁種叁昧──空、無 相、無願,所以叁叁昧是涅槃門嘛!你不相信,仔細分析四相,都是一個原 則,如果注疏家離開這個原則,他講的有問題了。不可執著定法,我們修學 過了,你們回去把四相翻開仔細看,我、人、衆、壽,一定是這樣。查注疏 !

  

  明師:華嚴經有一句話,一切法各不相知,好比眼不見眼,因爲法性是平等的。如 果這裏的「一切業智」解釋成一切法,因爲一切法法性平等,所以各不相知 ,可以不可以這樣講?

  

  師父:一切法皆以無性爲性,怎麼見呢?法不見法嘛!法不見法就是般若,般若無 知。僧肇大師說般若無知,就是根據這個道理來的。要是法見法,一定有此 法,有彼法,它「如湯銷」嘛!

  

  明師:因爲同一水性,湯是液體,冰是固體,雖然現的相是不一樣,可是它同一水 性。好比法雖現種種差別相,可是它是同一無性的。

  

  師父:你們不相信,你們看一看,「如湯銷」,一定不離原則──空、無相、無 始、無生、無決定、不可得,一定不離這個原則。掌握這個原則,再看黑板 他們解釋的,誰解釋得深,誰解釋得淺,誰解釋錯了,你也知道。

  這個法空,是不是?所以你要是掌握這個原則,你可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 想。誰查到注疏來寫啊!

  你們掌握這個原則,不會再瞎子摸象了。其實你要是沒得這個原則的時候, 不要說修學圓覺經,聽經法皆是一個法。

  真法、假法皆無始,真如無始,無明無始。真如怎麼無始呢?真如之性即是 無性啊!無性怎麼有始?無明,聽熟了聽慣了,無始無明,要是有始的話, 怎麼叫無明?無明虛妄,有開始它有根據了,怎麼叫無明?那是真實。談到 真實,真要是真實,無自性,才叫真實。

  末法時期,有兩種法可以滅法,不知不覺中可以滅法,一種法──邪說,亂 真,滅佛法。第二種法,僞經,你們要記住,千萬不要輕易翻印經,要印這 部經,要考慮清楚,是不是真正佛經?要是僞經印出來愈多的話,以假亂真 ,真法要滅。

  釋迦牟尼佛的法眼看滅了,靠誰去呢?希望大家在經法上下功夫,那才能在 末法時期作中流砥柱啊!長江中流有一座山叫砥柱山,大家都稱贊它叫中流 砥柱。希望每一個人都發心作中流砥柱。 

  佛經一定有講事,你看到事相一定要會到理,才能掌握住。如果這段經文講 事不入理,和理違背,這是外道說,不是真的佛經。你仔細看就知道了,佛 經不外乎理事兩方面,所以才是二谛,你仔細留神!

  譬如我們看一看。「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皆是事 。你看這段文的時候,要入理,才不失佛法;執著其相,遍計執。「叁昧正 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皆是事相。「是諸衆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 等本際。」身心寂滅就是理了,「平等本際」就是理了。「圓滿十方」就是 事。「不二隨順」,又是理了。你看它總是不出二谛,出沒二谛。「于不二 境」是理,是不是?「現諸淨土」是事,還是二谛,不講第一義谛,就講世 谛。「與大菩薩」以下都是事。「皆入叁昧」,事相嘛!「同住如來平等法 會」,又是理了。不是講事,就是講理,你仔細留神!一切經皆是如此。

  「阿彌陀佛彼國莊嚴」,事相是理,無量,它是理啊!「光明」,事相;無 量,它又是理。你看看!佛所說的經,不外乎這兩個東西,你看一切經就會 到,你就不迷惑了,就入了。佛以二谛說法,你執著事相,就落入遍計執。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下‧一二八上‧一七)「此示壽命相也。謂前能 了之心。爲衆生相。今觀智增明。照此了心。亦不可得。唯一清淨覺體所謂 覺心源故。名究竟覺。到此境智俱泯。」境是外境,智是內智,皆沒有,衆 生心所了境皆沒有。「一切俱離」,我們說不外乎一個原則──空、無相, 一切俱離;無始,一切俱離;無生,一切俱離;無有定法,一切俱離,對不 對?無所有不可得,一切俱離。要仔細會,才能會到一切俱離。

  「謂以即心之智。還照寂滅之體。」這個說法,怎麼解釋?我和大家講過了 ,以無住心照無相法。「境智一如」,一如有兩種說法,都是中道。境和智 ,也智也境入什麼中道?(答:俗谛中道。)非智非境入什麼中道?(答: 真谛中道。)欸!他一定入這兩種。「如眼不見眼。故雲一切業知所不自見 。以返妄歸真。」妄是空,真是本具,妄本空真本具嘛!「至法身極則處。 但守住寂滅。不能轉位回機。」轉位回機就是度化衆生的意思。「所謂抱守 竿頭靜沈死水宗門。名爲尊貴墮。」小乘人。「即此墮處」,這就是墮落之 處。「不能超越故。猶如命根。爲壽命相。……」解釋得很好。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爲塵垢。」「此直示妄源也。」妄心的根本 源處。「一切覺者。前叁相也。謂心照清淨。覺前叁相。皆爲塵垢。」我相 、人相、衆生相皆爲塵垢。「即此覺心亦未離塵」,這個覺心爲什麼不離塵 呢?有誰知道?這個覺心就是六塵緣影,真正大覺,無性。「然以真照妄。 妄即是真。」這個人解釋得很好,真照妄,能照及所照皆是自性,自性無性 嘛!「故如湯銷即是湯」,好象熱水銷冰,冰就是熱水。「今存我覺我 。則如知。以不能自遣。」我、覺我,都是自性,本無分別。知道是冰 ,分別是冰,還是不能自遣。「如不自斷命。所以爲壽者相也。」這個人解 釋得很好。

  (圓覺經親聞記‧一七五‧八‧谛閑大師)「此段細之極矣。覺得證是我相 。悟是人相。了是衆生相。殊不知此一覺字。仍然是病。此覺是第八識之業 智。」第八識也叫業識,也叫業智,第八識有很多名字,業智、業識,還有 一個名字叫本識,都是第八識。「所謂微細分別。雖八識亦不能自見。譬如 命根。誰能自見。必至等覺地後。用金剛智。斷生相無明。方能破盡我相。 」這個人用唯識解釋,等覺、金剛智破無明,叫金剛道後異熟空,那叫異熟 識。

  「所謂金剛道後異熟空。亦名如來藏如實空義。」如來藏,終教義,還不夠 頓教、圓教。「此雖大菩薩境界。然凡夫不可不知。知此用功時方可無病。 總之。無論功夫如何深。境界如何好。皆不可執取。」不可執取就是不可取 相。「執取即是我相。即存一不可執取之心。亦是我相。切記切記。」就算 你存一個不執取的心,也是我相,那叫龍…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淨諸業障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