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樹菩薩說的,此人執無相相。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此章精義。在離相顯性。……」離相就是無 相,無相不可離,這步還不究竟。六祖壇經,離相應該怎樣?于相離相,不 可執著離開相而取無相,于相離相。于相離相,就是顯性。「四相有粗有細 。衆生迷識四相不空。則不能出世。聖人迷智四相不空。」小乘聖人、大執 之人,也是迷相之人。無我人衆生相,一定沒有我人衆生相,執著了。于我 相離我相,于衆生相離衆生相,那才對。「則不能證無上法王之果。必四相 空而後法性顯。然空粗相易。而空細相難。」所以,執一切法空,這是粗相 離,空也空,那就深得很了。
「此全就功用上說。必須破無明後方空。若我根尚在。余叁相亦在。」我人 衆壽相,以我相爲本,如果破了我相,其余的一切相沒有了。「即爲塵勞垢 汙。圓覺妙性。不得清淨矣。」這圓覺妙性不能清淨了。「照見一切覺者句 。謂用功人正在定中。自必發起智照工夫。有境界當前也。」境界,一切覺 者就是離這個境界。「照是能見。一切覺是所見。」能所分了。「覺所覺者 句。前一覺字指能見之智。即後一照相。此覺是覺照之覺。與圓覺之覺字不 同。所覺者即前叁相。」我人衆壽,「我人衆」前叁相都是所覺。「謂此自 心中之覺照。能覺我相是證。能覺人相是悟。能覺衆生相是了。是第四相爲 能覺。前叁相爲所覺也。然尚有覺在。則能所未泯。境智不空。……處處對 立。總是迷智忘境。能染汙清淨心。故雲覺所覺者。不離塵故。」我剛才和 大家講空、無相、無始、無生、無決定、無所得,我們采取一個,看上面人 講的怎樣?先采取無相,好不好?
「謂前能了之心。爲衆生相。今觀智增明。照了此心。亦不可得。唯一清淨 覺體。」大家會一會,是不是無相的道理?是不是空的道理?是不是無始? 無生的道理?你不相信,你看一看,就看出他講的對不對?他講得深?講得 淺?他有時解釋這個道理,說的話沒抓到癢處。「所謂覺心源故」,心源是 無相、空啊!不可得啊!無始、無生啊!這是無生法忍啊!什麼是無相?實 相無相。「故名究竟覺。到此境智俱泯。」境智俱泯,我和大家講有二種說 法,你用空可以會到,境智俱泯是不是?境智俱泯是不是無相?是不是無始 ?是不是無生?你會一會,如果他講的離這個原則,這個人講的有問題。他 講這個道理,講對了,他講對是講對,講深講淺,你也可以分別了。「一切 俱離」,一切俱離你用空會,能會到它,是不是?可是一切俱離你用能離、 所離,會不到。用無相會一切俱離,一切無相,無相也無相,空也空。「謂 以即心之智。還照寂滅之體。」這就是無住心契無相法,當然也空,也無相 啊!也是不可得啊!也是無始、無生啊!不離原則。如果講離這個原則,這 個人不對。這個原則講對,講明白不明白,就有差別了。
「境智一如。如眼不見眼。故雲一切業知所不自見。」一切業智就是一切業 識。講起來一切業識是第八識,那麼慧修提出來是第六識,也對啊!沒有第 八識那有第六識?沒有第六識那有第八識?八個識是一個識。「以返妄歸真 。至法身極則處。但守住寂滅。不能轉位回機。」法身極則處,不可執著空 、無相、無願、無所有、不可得、無始、無生,都是一個法。可是如果你但 守住寂滅,不能轉位回機度化衆生,這就不對了。守住寂滅就有相,守住寂 滅就不空,守住寂滅就有所得,守住寂滅有始有生,對不對?這個一定不對 ,所謂「抱守竿頭」,不對!所以禅宗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嘛!不落影 像。「靜沈死水」,這不用看文了,都不對。
所以大家回去你仔細再用這個法,看它四相,一定不出這個原則,不離空、 無相、無願、無所有、不可得、無始、無生、無決定,一定不離這個原則。 我說這個是什麼法?這個法叫實相,叫中道,叫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休息 了!
■第五十一次修學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終不能成一切 聖果。是故名爲正法末世。何以故。認一切我爲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 。譬如有人以賊爲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師父:「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看到這裏, 大家不要誤會說,它不是有爲一定是無爲,不是那個意思。無爲對有爲而立 ,有爲不成就,無爲也不成就。非有爲,非無爲,名爲實相。這個道理,大 家想一想就知道,如果有無爲,無爲既然是有了,那就是有爲啊!有無爲, 無爲是有爲。
「終不能成一切聖果」,這個聖果是指什麼?禅宗說這個例子叫一絲不挂, 一塵不染,六祖說它「本來無一物」,就是這個境界了。金剛經說,凡所有 相皆是虛妄,實在說凡所有相就是無爲,不是另有一個無爲,如果有無爲, 那就有一個無爲相,不對的。大家要深入佛法!這個地步,就是雲在青天水 在瓶。破叁關,破初參,破重關,破最後牢關,就是找它。你要是真知道這 個法以後,才知道過去都說求佛法,原來求的是生死,不是佛法。要下手對 。「末世衆生不了四相」,我請問大家何謂了四相?何謂不了四相?講吧!
策師:「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爲什麼?末法衆生住著一切法實在有,不 了知四相皆是因緣法,這四相皆是虛妄法。虛妄法本來就不實在的,衆生取 相,所以落入四相,落入生死,落入自性有,不知道一切法無性。「雖經多 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取相修行所以獲得叁界有漏果報,「終不能成一切 聖果」,這裏的聖果就是指四聖道以上,因爲小乘已經破我,初果已經破我 。這裏可以講是凡夫,凡夫住著,不能成就一切聖道。「是故名爲正法末世 」,因爲這個法本來有佛無佛性相常住,衆生沒有會到,在正法裏面也是不 能與這個法相應,所以變成末法。
「何以故。認一切我爲涅槃故。」小乘還有一個我去取涅槃的法,因爲這個 法是無取無舍,所以沒有證也沒有悟,無證而證。「名成就故」,他認爲我 證涅槃就成就了,其實也沒究竟。所以說「譬如有人以賊爲子其家財寶終不 成就」,其實一切法本來沒有自性,一切法本來無我,把這種無我的法顛倒 變成有爲,終不能成就清淨平等覺。
師父:「末世衆生不了四相」,前面講了四相,有能所還不了,你從這裏貫通下面 。你認爲一切我爲涅槃,一切我是我、我所啊!還是落入能所,「有證有悟 」是不是都是能所啊?這是不是都是有爲啊?「了四相者」,有四相不是遍 計執嗎?如果了四相,是不是會到能所皆空啊?畢竟空建立一切法,空義爲 菩提,空義爲涅槃。
「認一切我爲涅槃」,不是認爲有嗎?有證有悟,還是有啊!有法皆是怎樣 ?誰講?
經師:「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終不能成一切 聖果。是故名爲正法末世。」這段在講什麼是正法末世。我們衆生的心因爲 無明的緣故,所以起種種的顛倒,遍計執認爲外境實在有,所以不了解空相 的原理,不知道緣起法,認爲實在有,認爲有人衆生壽者相。所以「雖經多 劫勤苦修道」,雖然生生世世修叁十七道品,但還是有爲法。因爲他的心住 著遍計執當中,所以所起的法也是生滅法。既是生滅法,當然不能會到無性 的道理。在金剛經裏有提到,能夠見相非相,即爲見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是說什麼叫相,什麼叫無相的原因,也就是說什麼才是真正的無爲法, 所以要會到相是空的,是緣起的,是無性的,這樣才是真正的正法。如果不 能了解相是空性,叫「正法末世」,所以「終不能成一切聖果」。終不能成 就一切聖果,小乘可以講從初果到四果,大乘有叁賢四加行、菩薩位。
「何以故。認一切我爲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因爲他認一切我爲涅 盤故,執著我、我所,執著法是實有的,有能證的我,有所證的法,可以得 到成就,這樣就不能了解法的空性。下面舉例。「譬如有人以賊爲子」,因 爲我們不能守住六根門頭,認四大爲自身相,六塵緣影爲自心相,所以自家 的功德法財都被劫盡了,「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師父:「末世衆生不了四相」,我們假定了四相是知道依他起,空,入圓成實;不 了四相是他認爲能所是實有,就是遍計執,入遍計執叫有爲,那是「正法末 世」。講吧!
聞師:「末世衆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終不能成一切聖果。」 這是說不能成就一切聖果,是因爲不了四相的緣故。我們知道一切的佛法方 便有多門,可是歸元無二。一切法的根本,就是談到法性的問題,法性以無 性爲性,無性能成就一切法的法相。無性能隨緣成就四相,四相簡單說就是 能所,既然隨緣而成的,它當體不離無性之體。我們衆生不了四相本來是妙 圓覺心,一真法界性,于隨緣中不會法性,落入遍計執,執著有法。有法不 外二法,二法就是能所,能所就是分別心。
如何能會到法性?這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的。一切法的法性不可見,雖然不 可見,它卻不離開隨緣起一切法。我們也常常聽師父講緣起,從緣起中離遍 計所執,即入圓成實性。所以說「衆生不了四相」,不了隨緣不失性的四相 ,本來就是圓成實性的。你如果落于有爲,或者落入無爲,因爲有爲是對無 爲而立的,都是不了四相。落入能,落入所,即有分別,有分別就不入一真 法界性,不入無性之法。「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還是落在生滅裏 面,簡單講還是落入遍計所執。「終不能成一切聖果」,因爲這部經是圓覺 經,它講菩薩法,可是它的層面是不是包括聲聞、緣覺法,我就不清楚。「 是故名爲正法末世」,法華經講性相常住,本來就是正法,因爲衆生迷于一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淨諸業障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