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P16

  ..续本文上一页树菩萨说的,此人执无相相。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此章精义。在离相显性。……」离相就是无 相,无相不可离,这步还不究竟。六祖坛经,离相应该怎样?于相离相,不 可执着离开相而取无相,于相离相。于相离相,就是显性。「四相有粗有细 。众生迷识四相不空。则不能出世。圣人迷智四相不空。」小乘圣人、大执 之人,也是迷相之人。无我人众生相,一定没有我人众生相,执着了。于我 相离我相,于众生相离众生相,那才对。「则不能证无上法王之果。必四相 空而后法性显。然空粗相易。而空细相难。」所以,执一切法空,这是粗相 离,空也空,那就深得很了。

  「此全就功用上说。必须破无明后方空。若我根尚在。余三相亦在。」我人 众寿相,以我相为本,如果破了我相,其余的一切相没有了。「即为尘劳垢 污。圆觉妙性。不得清净矣。」这圆觉妙性不能清净了。「照见一切觉者句 。谓用功人正在定中。自必发起智照工夫。有境界当前也。」境界,一切觉 者就是离这个境界。「照是能见。一切觉是所见。」能所分了。「觉所觉者 句。前一觉字指能见之智。即后一照相。此觉是觉照之觉。与圆觉之觉字不 同。所觉者即前三相。」我人众寿,「我人众」前三相都是所觉。「谓此自 心中之觉照。能觉我相是证。能觉人相是悟。能觉众生相是了。是第四相为 能觉。前三相为所觉也。然尚有觉在。则能所未泯。境智不空。……处处对 立。总是迷智忘境。能染污清净心。故云觉所觉者。不离尘故。」我刚才和 大家讲空、无相、无始、无生、无决定、无所得,我们采取一个,看上面人 讲的怎样?先采取无相,好不好?

  「谓前能了之心。为众生相。今观智增明。照了此心。亦不可得。唯一清净 觉体。」大家会一会,是不是无相的道理?是不是空的道理?是不是无始? 无生的道理?你不相信,你看一看,就看出他讲的对不对?他讲得深?讲得 浅?他有时解释这个道理,说的话没抓到痒处。「所谓觉心源故」,心源是 无相、空啊!不可得啊!无始、无生啊!这是无生法忍啊!什么是无相?实 相无相。「故名究竟觉。到此境智俱泯。」境智俱泯,我和大家讲有二种说 法,你用空可以会到,境智俱泯是不是?境智俱泯是不是无相?是不是无始 ?是不是无生?你会一会,如果他讲的离这个原则,这个人讲的有问题。他 讲这个道理,讲对了,他讲对是讲对,讲深讲浅,你也可以分别了。「一切 俱离」,一切俱离你用空会,能会到它,是不是?可是一切俱离你用能离、 所离,会不到。用无相会一切俱离,一切无相,无相也无相,空也空。「谓 以即心之智。还照寂灭之体。」这就是无住心契无相法,当然也空,也无相 啊!也是不可得啊!也是无始、无生啊!不离原则。如果讲离这个原则,这 个人不对。这个原则讲对,讲明白不明白,就有差别了。

  「境智一如。如眼不见眼。故云一切业知所不自见。」一切业智就是一切业 识。讲起来一切业识是第八识,那么慧修提出来是第六识,也对啊!没有第 八识那有第六识?没有第六识那有第八识?八个识是一个识。「以返妄归真 。至法身极则处。但守住寂灭。不能转位回机。」法身极则处,不可执着空 、无相、无愿、无所有、不可得、无始、无生,都是一个法。可是如果你但 守住寂灭,不能转位回机度化众生,这就不对了。守住寂灭就有相,守住寂 灭就不空,守住寂灭就有所得,守住寂灭有始有生,对不对?这个一定不对 ,所谓「抱守竿头」,不对!所以禅宗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嘛!不落影 像。「静沉死水」,这不用看文了,都不对。

  所以大家回去你仔细再用这个法,看它四相,一定不出这个原则,不离空、 无相、无愿、无所有、不可得、无始、无生、无决定,一定不离这个原则。 我说这个是什么法?这个法叫实相,叫中道,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休息 了! 

  ■第五十一次修学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 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 。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师父:「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看到这里, 大家不要误会说,它不是有为一定是无为,不是那个意思。无为对有为而立 ,有为不成就,无为也不成就。非有为,非无为,名为实相。这个道理,大 家想一想就知道,如果有无为,无为既然是有了,那就是有为啊!有无为, 无为是有为。

  「终不能成一切圣果」,这个圣果是指什么?禅宗说这个例子叫一丝不挂, 一尘不染,六祖说它「本来无一物」,就是这个境界了。金刚经说,凡所有 相皆是虚妄,实在说凡所有相就是无为,不是另有一个无为,如果有无为, 那就有一个无为相,不对的。大家要深入佛法!这个地步,就是云在青天水 在瓶。破三关,破初参,破重关,破最后牢关,就是找它。你要是真知道这 个法以后,才知道过去都说求佛法,原来求的是生死,不是佛法。要下手对 。「末世众生不了四相」,我请问大家何谓了四相?何谓不了四相?讲吧!

  

  策师:「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为什么?末法众生住着一切法实在有,不 了知四相皆是因缘法,这四相皆是虚妄法。虚妄法本来就不实在的,众生取 相,所以落入四相,落入生死,落入自性有,不知道一切法无性。「虽经多 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取相修行所以获得三界有漏果报,「终不能成一切 圣果」,这里的圣果就是指四圣道以上,因为小乘已经破我,初果已经破我 。这里可以讲是凡夫,凡夫住着,不能成就一切圣道。「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因为这个法本来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众生没有会到,在正法里面也是不 能与这个法相应,所以变成末法。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小乘还有一个我去取涅槃的法,因为这个 法是无取无舍,所以没有证也没有悟,无证而证。「名成就故」,他认为我 证涅槃就成就了,其实也没究竟。所以说「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 成就」,其实一切法本来没有自性,一切法本来无我,把这种无我的法颠倒 变成有为,终不能成就清净平等觉。

  

  师父:「末世众生不了四相」,前面讲了四相,有能所还不了,你从这里贯通下面 。你认为一切我为涅槃,一切我是我、我所啊!还是落入能所,「有证有悟 」是不是都是能所啊?这是不是都是有为啊?「了四相者」,有四相不是遍 计执吗?如果了四相,是不是会到能所皆空啊?毕竟空建立一切法,空义为 菩提,空义为涅槃。

  「认一切我为涅槃」,不是认为有吗?有证有悟,还是有啊!有法皆是怎样 ?谁讲?

  

  经师:「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 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这段在讲什么是正法末世。我们众生的心因为 无明的缘故,所以起种种的颠倒,遍计执认为外境实在有,所以不了解空相 的原理,不知道缘起法,认为实在有,认为有人众生寿者相。所以「虽经多 劫勤苦修道」,虽然生生世世修三十七道品,但还是有为法。因为他的心住 着遍计执当中,所以所起的法也是生灭法。既是生灭法,当然不能会到无性 的道理。在金刚经里有提到,能够见相非相,即为见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是说什么叫相,什么叫无相的原因,也就是说什么才是真正的无为法, 所以要会到相是空的,是缘起的,是无性的,这样才是真正的正法。如果不 能了解相是空性,叫「正法末世」,所以「终不能成一切圣果」。终不能成 就一切圣果,小乘可以讲从初果到四果,大乘有三贤四加行、菩萨位。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因为他认一切我为涅 盘故,执着我、我所,执着法是实有的,有能证的我,有所证的法,可以得 到成就,这样就不能了解法的空性。下面举例。「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因 为我们不能守住六根门头,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所以自家 的功德法财都被劫尽了,「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师父:「末世众生不了四相」,我们假定了四相是知道依他起,空,入圆成实;不 了四相是他认为能所是实有,就是遍计执,入遍计执叫有为,那是「正法末 世」。讲吧!

  

  闻师:「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 这是说不能成就一切圣果,是因为不了四相的缘故。我们知道一切的佛法方 便有多门,可是归元无二。一切法的根本,就是谈到法性的问题,法性以无 性为性,无性能成就一切法的法相。无性能随缘成就四相,四相简单说就是 能所,既然随缘而成的,它当体不离无性之体。我们众生不了四相本来是妙 圆觉心,一真法界性,于随缘中不会法性,落入遍计执,执着有法。有法不 外二法,二法就是能所,能所就是分别心。

  如何能会到法性?这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一切法的法性不可见,虽然不 可见,它却不离开随缘起一切法。我们也常常听师父讲缘起,从缘起中离遍 计所执,即入圆成实性。所以说「众生不了四相」,不了随缘不失性的四相 ,本来就是圆成实性的。你如果落于有为,或者落入无为,因为有为是对无 为而立的,都是不了四相。落入能,落入所,即有分别,有分别就不入一真 法界性,不入无性之法。「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还是落在生灭里 面,简单讲还是落入遍计所执。「终不能成一切圣果」,因为这部经是圆觉 经,它讲菩萨法,可是它的层面是不是包括声闻、缘觉法,我就不清楚。「 是故名为正法末世」,法华经讲性相常住,本来就是正法,因为众生迷于一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