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P11

  ..续本文上一页一切,它都是无性,无性故圆融,无性 故互夺互成,相摄相入,因为不二的缘故,无分别的缘故。不二、无分别, 事实上不二就是不碍一切差别,无分别就是不碍一切的分别,也就是缘起就 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诸法就是实相,实相就是诸法。二谛就是一谛,无 相的缘故,所谓无相,就是缘起不可得,性空不可得,可是当下不碍缘起, 不碍性空,这样就是一真法界义。

  我们迷惑的缘故,求证此法,假如悟此道理,当下就是,这叫破无明证法性 。天台圆教宗,一开始就圆具三观,法甚深微妙就是这样。佛在法华经破有 法,事实上,我们知道他不是破有法,法本来无生无不生,本来不可得,不 可破。破众生颠倒的执见,能所之见,分别之心,众生取相心,落入名相, 名相是我们众生在缘起所执着的。「心存少悟」,就是不悟实相,不能真正 悟到不生不灭的我,因为我是不生不灭的。「备殚证理」,这都是名相,有 这种见的缘故,不能入大圆觉。

  

  师父:慧闻提出实相第一义谛了,他把能所会入二谛,我分别和大家讲。实相,永 明大师说过,实相即是汝心,实相就是你的心,不须远求。永明大师有几部 著作,宗镜录、万善同归、唯心诀,你看一看,你一定得受用。虽谈名相, 离一切名相。这三部书在藏经里都有。

  能所依二谛边出,这能所有八句啊!能因所而立,没有所就没有能;所因能 而立,没有能就没有所。这大家了解吧!这个大前提知道以后,它出八句, 第一个四句,既然是能依所,所依能,就非能一句,非所一句;因为什么非 能呢?能依所嘛!无所就无能嘛!所以非能,非所。就是说离能离所,既然 是离能离所,当然是离也能也所了。离能就是离非所,离所就是离非能,所 以他离非能非所,简别凡情,这叫离一切法。离一切法,有一部经都讲这个 重点,楞严经,离一切法。你看楞严经所说的,离一切法,简凡情,简别凡 情。离能就是所,离所就是能,既然离能就是所,离所就是能,那当然是也 能也所。也能就是非所,也所就是非能,当然它就是非能非所。所以又出四 句,说能一切能,说所一切所,说亦能亦所,一切亦能亦所,说非能非所, 一切非能非所。这大家都知道了,这出中道义了。一切亦能亦所,俗谛中道 ;一切非能非所,真谛中道。这叫即一切法,显正义,显佛法正义。有一部 经重点就说到这个地方了,大家说那一部经啊?谁知道那一部经说即一切法 ?就是圆觉经。

  说离四句也好,即四句也好,皆是二谛。离四句,所以说出佛法身,不生不 灭、不一不异、不断不常。即四句出佛报化二身,即四句就是离四句,离四 句就是即四句,无念不碍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无念。真谛中道就是 俗谛中道,如果偏一边,偏真谛,那是断边;偏俗谛,是常边,不是中道, 所以才说出离二边是中道义。这段文很深!没人讲的,大家查注疏,查到注 疏上来写。

  佛会这个法,小乘人说三大阿僧祇劫──藏教人,大乘人说是无量劫。可是 无量劫就是一念,一念就是无量劫,所以一念当中可以成佛,超过无量劫。 因为什么?一剎那是无量劫,无量劫是一剎那嘛!小乘人──声闻、缘觉二 乘人不会这个佛法,什么道理呢?他执着三大阿僧祇劫成正等正觉,堕入增 上慢了。希望大家各自精进,深入佛法。经律论是一体的,你如果深入此法 以后,就是往生了。千万不要说,我们念佛求往生好了,不要管这一套,那 你错了。一真法界那有这些分别呢?往生是入一真法界,阿弥陀佛是法界藏 身嘛!

  如果你不入此法,也有一个办法──信,绝对相信。如果说,我求往生西方 极乐世界,不学这个佛法,那完蛋了!你丧失信了,信愿行皆不得,不得往 生了。你不懂,可以的,绝对相信,信为道源功德母,就是一真法界性了。 千万不要生分别心,我看不懂这个经,我求往生,不学这个经法,那糟糕了 !等于说,我想不饿,我就不吃饭,那一辈子不能不饿。

  这个法就是阿弥陀,知道吧?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是俗谛,无量寿是真谛 。千万相信,不可起一语毁谤。往生三种因里,大家记得吧?读诵大乘啊! 佛说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这是二谛方便说就是了。

  要知道这个法有两种因,一个是你的善根,一个是你的精进力。你这一秒钟 以前的,皆是善根,你早晨要是虔诚地念佛、拜佛修善根,说不定今天修圆 觉经它就发芽了。如果你不修善根,叫坏善根。

  这个注疏经啊!我也告诉大家,如果从性上出的东西,你不忘,久久不忘。 如果真正彻底从性上出,证到叫陀罗尼,不但今生不忘,世世不忘。参考资 料,参考过以后,他就忘记了。讲的不是他的话,他都不知道。性出的,就 不同了,他不忘,所以初初叫三昧,久后叫陀罗尼,不忘不失嘛!

  参考资料,得不到三昧,得不到陀罗尼。仅仅拾人牙慧,你抄我的,我抄你 的,愈抄愈少,第一个人写了十分,他抄了八分,第三个人再抄第二个人的 ,抄了六分,愈抄愈少。要是性里发出来的呢?得三昧陀罗尼的,愈说愈多 。佛说一句,菩萨可以说,声闻可以说,弟子可以说,化人可以说,天人可 以说,愈说愈多,这才有发挥。这样才有发明发现啊!

  希望你们各自用功,千万不要埋没自己。如果你钻到文字堆里去,古人叫钻 纸棺材。好!我们看看这个人的。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下‧二五五上‧七)「云何人相」,「学习既遣 」,遣是遣除。「证理犹存。故前者字正名人相。」前者字正名人相。「不 复认我。岂作证心。若存了悟。同前非也。」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圆悟是能。涅槃是所。」他提出能所了 。「殚尽也。既入地位。」殚是尽,入地──初地、二地、三地、四地,到 十地。「除尽证理之执。少存能尽之悟。故成人相。」后段文解释得好,入 地以后,少存能尽之悟,也是人相,还有所证嘛!这个道理,就是此法圆融 ,离能离所,自性具备嘛!我们可以知道,这段文重点落在能所上面,你如 果是有能有所,不会自己的本性。所以说,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首先提出 来,入流亡所嘛!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下‧一二七下‧九)「此示人相也。谓前所证者 是我。则不复认我。若存我能悟之心。」他也是讲能所,能悟之心,悟是所 悟。「即为人相。以约对我为人。非他人也。」对我为人就是能所,大家懂 这个道理吧?所依能而立,我是能,人是我所啊!我是我,人众生寿者皆是 我所,就是我、我所,心心所就是了。

  「此示人相也。谓纵然悟得涅槃是我不自证取。即此能悟之心皆名人相。」 能悟之心皆是人相,纵然悟到涅槃是我,应该涅槃是我所啊!我入涅槃嘛! 涅槃是所入,我是能入。「不自证取。即此能悟之心皆名人相。」这个能悟 之心,分别能所、人我,也是人相。这个理讲得很深,大家要深深体会。

  「殚尽也。谓了悟涅槃极尽之理为我。若存丝毫悟心未忘。即名人相。」这 段文很深,真要是明白其中的道理,还是要大家的悟性去用功夫。你有你的 悟性,你用功去吧! 

  大家要知道,楞严经讲离一切法,好象是重于真谛中道;圆觉经讲即一切法 ,重于俗谛中道。可是要知道,俗谛中道不离真谛中道。

  ■第四十九次修学

  

  师父:这段文很微细,注疏家都是用猜的,自古来都是猜佛意旨。吉藏大师说,经 家都是猜佛意旨。这段文很微细,你要是直接解文字,解不通,大家要多费 一点脑筋。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 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 。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 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这段文很微细,大家要多费点脑筋,圆觉经论四相很微细。「自证悟所不及 者」,和后面讲的「而我人相所不及者」,是什么东西呢?所不及是什么? 这不可能直解,依文解义。 

  我们修学也是用猜的,各注疏家在此地都是用猜的。不要说近代的法师们, 古德也是用猜的。什么是我人所不及者?这段文意我们看,他说「非我非彼 」,就是非我非人啊!「证悟所不及」,证是我相,悟是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

  大家能够深解佛意的话,可以算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 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你也猜一猜! 四相当中,甭说憨山大 师,历代古德都是用猜的。唉!无上甚深微妙法,你不要说我们距离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距离这个法都远得很,不念佛求往生,那得解脱?有没有敢 讲一讲的?

  由这小小的经文我们知道,佛的智慧那可思议?精进佛道,拿藏教讲,三大 阿僧祇劫才能到佛地。

  能所二法,还不离二谛,大家仅仅知道皮皮毛毛,性空缘起,缘起性空,那 皮皮毛毛的。这也是二谛,二谛深到微妙处,不要说我们,大菩萨有所不知 。

  我、我所,我们知道,我相是我,人相是我所,又叫心心所。这个我、我所 ,也有一点点差别,心心所也有一点点差别。举个例子,比方我和慧悦讲话 ,房间这么多人,我和慧悦讲话,慧悦现前,现前对境叫人相,我和慧悦讲 话,你们大众皆是不现前对境。再举个例子,台湾在我讲起来,现前对境; 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一切世界各国不现前也有对,那都是众生相。再比 方,我们大众都在一个房间里,现前对境;你们是我的人相,我是能,你们 是所,台湾两千万人他们都是不现前对境,是不是众生相?我们用猜的,不 敢决定说,我们不知道佛的意思。

  现前对境和不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