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淨諸業障章▪P18

  ..續本文上一頁真正相信的話,可 能現在有人和我一樣。可是你們不相信,反而誹謗我,說:「智谕不知道其 它法,就知道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所以大家僅僅在名相上會,僅僅追求 名相,落入遍計執;名相會入理,就入圓成實。

  學佛入名相,出名相;入理,出理。有人說:「智谕法師胡說八道啊!」你 們再不起信,不久以後,你們當中就分出高低差別來了。法性各人都有啊! 不論學識,學識愈高的,反而愈糟糕。怎麼的?所知障障住嘛!不入嘛!所 以你必須把這些打倒得幹幹淨淨,一絲不挂,一塵不染,才能入。禅宗到這 個地步,叫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往那兒找?

  我記得慧聞當初講一個故事,一個人修道,師父告訴他:「你要修道,要聽 我的話,你抓一個樹枝。」樹枝下面一個大坑,他師父叫他放左手,他放左 手,再叫他放右手,他不放了,掉下去怎麼辦?他師父說:「要聽我的話。 」他心裏一想:死了算了,又放右手,開悟得解脫了。所以說,學識愈高的 ,不肯放,他不但左手不肯放,兩只手都不肯放,怎麼能夠得道呢?他不知 道要想學佛法,一切法不約束,他會不到這個意思。你們當中一定有人障住 ,不是被煩惱障障住,就是被所知障障住。煩惱障在事相方面放不下,所知 障在理方面放不下。放不下怎麼能得道呢?所以印光大師講,放下!放下!

  從那裏下手?第一個持戒,保證你得定,有定以後逐漸開慧。開慧以後知道 ,它絕對不是你思議來的,它既不是第六識,也不是第七識,也不是第八識 ,所以禅宗說離心意識參嘛!你說它有嘛!等若虛空;你說它無嘛!橫遍豎 窮。這點小小道理你都達不到,你想你還能了生死嗎?幹脆老老實實念阿彌 陀佛。

  爲什麼古人開悟的很多呢?現代人怎麼愈來愈少?現代人愈來愈聰明,知識 愈來愈高,愈糟糕。 

  (卍續一五‧圓覺經略疏卷下之二‧一六叁上‧五)「但名有爲」,「由前 四相皆有取證。既將此心修行則行行皆帶能所。」宗密大師提出來,皆是有 能有所。「故不成聖。正同華嚴。多劫六度不名菩薩。」六度怎麼還不名菩 薩呢?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叁,六度是叁乘,叁乘是什麼?聲聞乘、緣覺乘 、菩薩乘啊!所以他是指一佛乘講。

  「正法末世」,「正宗佛法之末世也。夫正法之時修則皆證。末世之時人多 取相。」這個講得清楚了,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不取有相,不取無相,不 取諸法以後才是實相。「今既取證相則正法亦同末世」,他的重點是在取證 之相,有證有悟。「若遇此教了達病源。則雖末世還同正法。……」這個說 法很好,了達實相,雖然末世也是正法。

  「良由認我以爲涅槃故。雖多劫勤修終無所益。如認夢身以爲自己。」夢身 就是假的,夢中見有,醒來就無嘛!「勤爲家業種種疲勞。終無一事益于資 産。」你沒寫完嘛!誰寫的?(答:沒地方寫了。)

  (卍續一六‧圓覺經近釋卷五‧一九七下‧七)「此明四相若存不成聖果也 」,他說有四相不成聖果,有四相,落入有法。「聖果二存若概論。單斷人 我執不斷法我執證二乘果。雙伏我法二執證叁賢果。雙斷分別我法二執。名 斷人相而證初地果。雙斷俱生我法二執。名斷衆生相而證八地果。若斷生相 無明。名斷壽命相證菩提果。若不了四相。雖多劫勤修即有所得。但名有爲 增上善果。……」這個人解釋的路線根據華嚴宗,華嚴宗在什麼地方有這個 判教,清朝續法法師,他作了一部華嚴五教儀,談到這個法。「若克定論。 唯是十地已上菩薩爲聖果。二乘叁賢皆是有爲法中所收。」他這個指出來了 ,他的見地是十地,我們的意思呢?初地以上就初證聖果。

  

  融師:師父!宗密大師的後面一段寫出來了。

  

  師父:我沒力氣了,你寫那麼多幹什麼呢?(卍續一五‧圓覺經略疏卷下之二‧一 六叁上‧一四)「譬如有人以賊爲子」,「賊若在外猶可堤防。養之爲兒。 如何撿慎。又知賊是賊。賊無能爲。認之爲兒。甯免破敗。以喻六根取境猶 可製禦。藏識妄我難以辨明。故如來藏中。功德之寶念念衰耗。由此貧窮難 集福智。」這沒什麼可解釋的。

  

  經師:我剛才在想一個問題,就是有關于什麼是證果。初地菩薩已經會到諸法實相 ,是不是他已經證到少分的聖果呢?

  

  師父:實相有相沒相? 

  

  經師:無相。

  

  師父:那是叫證。

  

  經師:他已經證果,但是還沒完全證到,他是少分證到。

  

  師父:那是世俗谛說。我問你,本來無一物,有證果沒有?所以一切賢聖皆以無爲 法而有分別,分別無爲法。

  

  經師:這樣判位,所謂聖果是初地以上。

  

  師父:他了解這個道理,初地了解一分,並不是有所得。要是有所得,般若講過, 一切法無所得,如果他有所得,那般若講錯。他了解一分無所得,就入一分 實相;十地了解十分無所得,入十分實相,所以並不是有所得義。你要是說 有證,有證是有相法,你知道實相無相,怎麼會有證呢?不證一切法,即證 實相。有能有所非實相。

  

  明師:我記得在華嚴經十地品提到,阿羅漢也得八地菩薩的無分別智,他們兩者之 間有什麼差別?

  

  師父:無分別智在六地就得,阿羅漢得的無分別智不是六地,六地是真空義,阿羅 漢得的是偏空義,它不同的。有的人說初地是初果,好象四果是四地,那不 一樣,那比較來的。八地是無功用道,無功用道入有余涅槃。阿羅漢不可能 等于八地,八地是無功用道的菩薩,叫阿鞞跋致。要是阿羅漢等于八地,那 阿羅漢就是阿鞞跋致。阿羅漢得無分別智,是不錯,僅得總相智,偏空了, 不入假。你不要說八地,六地究竟空,七地方便假,入假就是十地,叫出空 入假。出空入假──七地、八地、九地、十地,叫後得智。那麼比照,我們 就知道,阿羅漢等于八地的話,那很難講。

  你想一想,一切文找不出這個根據。初住到十回向,一個大阿僧祇劫,初地 到七地,第二個阿僧祇劫,八地到十地,第叁個阿僧祇劫。阿羅漢好象沒經 過這些吧?我記得好象四劫到十六小劫成阿羅漢。這麼講起來,不可能等于 八地,八地進入第叁阿僧祇劫,我不曉得你看那裏的經文了,或許是方便比 照,他不可能相等。

  初地以上,分證成佛,那初地以上分證成佛,如果阿羅漢等于八地,那不應 該佛在大涅槃經說,阿羅漢不見佛性。初地分證成佛,證佛性啊!怎麼不見 呢?大般涅槃經講得很清楚,阿羅漢、辟支佛不見佛性,阿羅漢不見佛性得 聲聞道,辟支佛不見佛性得辟支佛道。十住菩薩見佛性不了了,十住就是十 地,初地到十地,唯有佛見佛性了了。我們不懂得爲什麼阿羅漢等于八地菩 薩。

  

  明師:經文不是說阿羅漢等于八地,它是說阿羅漢也得八地的無分別智。

  

  師父:總而言之,絕對不等于。聲聞乘就等于八地,那有這個道理? 

  ■第五十二次修學

  

  師父:大家要開見地!要有功勳,各宗都是一樣。因爲開見地是見道位,有功勳是 修道位,由見道而修道,由修道而到無學位,那才是真正的學佛呢!大家不 知道開見地,只知道搜集一肚子垃圾,結果沒有用!

  我們這麼修學,就是求使大家開見地,要是圓滿成功叫見性。有個要領,不 是在求做一個文字匠啊!你想神會當初說的不離文字,六祖說他知解之徒。 看經文!

  「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爲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 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雲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 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若複有人贊歎彼法即 生歡喜便欲濟度。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伏藏識 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修學到這裏。以文字顯叁昧,大家知道這個道理,你這樣才是如如文字修。 你僅僅知道這個資料,有什麼用呢?命終閻王老爺現前,唉!你知道點文字 資料,根本沒有用啊!有用的是見地、功勳。見地簡單說叫如實知,功勳叫 如實修。要如實知、如實修,如果不如實知、不如實修,那叫名字念佛,空 有名字。末法時期念佛人千千萬,能往生的寥寥無幾,就是不如實修。

  大家看一看!「譬如有人以賊爲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何以故。」上面講「 認一切我爲涅槃」,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大家想一想,是不是 有能所相?

  「有我愛者」,好象能愛吧?「亦愛涅槃」,好象所愛吧?有能愛、所愛, 是不是「認一切我爲涅槃」?

  大家要知道,六祖不認識字,一部經也不懂,他能解答一切經。讀得太多的 話,知見立知,叫所知障。讀經,讀一本經要是有見地,有一點見地,就脫 離所知障。

  

  甫師:這段文是講因爲有我,由于我取著于相,所以有見,因爲我見生一切見。這 裏就是講見有生死要厭離,有涅槃要取證,落入能所。其實法本來不可得, 真本具,妄本空,生死本來如幻,那有生死可以厭離;涅槃,一切法本來清 淨,那有涅槃可得?所以這裏是因爲我見,生出涅槃見和生死見,要證涅槃 ,要厭生死。所以師父常和我們說,佛出現于世,不是要度衆生離生死入涅 盤,而是要離生死、涅槃二見。

  這裏在講,因爲有愛取的心,所以愛著涅槃。其實是伏我愛根才是涅槃相, 他不知道,「有憎我者亦憎生死」,就有「憎我」,也就是分別心,對生死 起厭離心,不知道愛著心才是真正的生死。這樣起厭離生死的心,這種分別 心就不能解脫。下面講不解脫的原因。

  「雲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淨諸業障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