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P18

  ..续本文上一页真正相信的话,可 能现在有人和我一样。可是你们不相信,反而诽谤我,说:「智谕不知道其 它法,就知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所以大家仅仅在名相上会,仅仅追求 名相,落入遍计执;名相会入理,就入圆成实。

  学佛入名相,出名相;入理,出理。有人说:「智谕法师胡说八道啊!」你 们再不起信,不久以后,你们当中就分出高低差别来了。法性各人都有啊! 不论学识,学识愈高的,反而愈糟糕。怎么的?所知障障住嘛!不入嘛!所 以你必须把这些打倒得干干净净,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才能入。禅宗到这 个地步,叫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往那儿找?

  我记得慧闻当初讲一个故事,一个人修道,师父告诉他:「你要修道,要听 我的话,你抓一个树枝。」树枝下面一个大坑,他师父叫他放左手,他放左 手,再叫他放右手,他不放了,掉下去怎么办?他师父说:「要听我的话。 」他心里一想:死了算了,又放右手,开悟得解脱了。所以说,学识愈高的 ,不肯放,他不但左手不肯放,两只手都不肯放,怎么能够得道呢?他不知 道要想学佛法,一切法不约束,他会不到这个意思。你们当中一定有人障住 ,不是被烦恼障障住,就是被所知障障住。烦恼障在事相方面放不下,所知 障在理方面放不下。放不下怎么能得道呢?所以印光大师讲,放下!放下!

  从那里下手?第一个持戒,保证你得定,有定以后逐渐开慧。开慧以后知道 ,它绝对不是你思议来的,它既不是第六识,也不是第七识,也不是第八识 ,所以禅宗说离心意识参嘛!你说它有嘛!等若虚空;你说它无嘛!横遍竖 穷。这点小小道理你都达不到,你想你还能了生死吗?干脆老老实实念阿弥 陀佛。

  为什么古人开悟的很多呢?现代人怎么愈来愈少?现代人愈来愈聪明,知识 愈来愈高,愈糟糕。 

  (卍续一五‧圆觉经略疏卷下之二‧一六三上‧五)「但名有为」,「由前 四相皆有取证。既将此心修行则行行皆带能所。」宗密大师提出来,皆是有 能有所。「故不成圣。正同华严。多劫六度不名菩萨。」六度怎么还不名菩 萨呢?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六度是三乘,三乘是什么?声闻乘、缘觉乘 、菩萨乘啊!所以他是指一佛乘讲。

  「正法末世」,「正宗佛法之末世也。夫正法之时修则皆证。末世之时人多 取相。」这个讲得清楚了,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有相,不取无相,不 取诸法以后才是实相。「今既取证相则正法亦同末世」,他的重点是在取证 之相,有证有悟。「若遇此教了达病源。则虽末世还同正法。……」这个说 法很好,了达实相,虽然末世也是正法。

  「良由认我以为涅槃故。虽多劫勤修终无所益。如认梦身以为自己。」梦身 就是假的,梦中见有,醒来就无嘛!「勤为家业种种疲劳。终无一事益于资 产。」你没写完嘛!谁写的?(答:没地方写了。)

  (卍续一六‧圆觉经近释卷五‧一九七下‧七)「此明四相若存不成圣果也 」,他说有四相不成圣果,有四相,落入有法。「圣果二存若概论。单断人 我执不断法我执证二乘果。双伏我法二执证三贤果。双断分别我法二执。名 断人相而证初地果。双断俱生我法二执。名断众生相而证八地果。若断生相 无明。名断寿命相证菩提果。若不了四相。虽多劫勤修即有所得。但名有为 增上善果。……」这个人解释的路线根据华严宗,华严宗在什么地方有这个 判教,清朝续法法师,他作了一部华严五教仪,谈到这个法。「若克定论。 唯是十地已上菩萨为圣果。二乘三贤皆是有为法中所收。」他这个指出来了 ,他的见地是十地,我们的意思呢?初地以上就初证圣果。

  

  融师:师父!宗密大师的后面一段写出来了。

  

  师父:我没力气了,你写那么多干什么呢?(卍续一五‧圆觉经略疏卷下之二‧一 六三上‧一四)「譬如有人以贼为子」,「贼若在外犹可堤防。养之为儿。 如何捡慎。又知贼是贼。贼无能为。认之为儿。宁免破败。以喻六根取境犹 可制御。藏识妄我难以辨明。故如来藏中。功德之宝念念衰耗。由此贫穷难 集福智。」这没什么可解释的。

  

  经师:我刚才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有关于什么是证果。初地菩萨已经会到诸法实相 ,是不是他已经证到少分的圣果呢?

  

  师父:实相有相没相? 

  

  经师:无相。

  

  师父:那是叫证。

  

  经师:他已经证果,但是还没完全证到,他是少分证到。

  

  师父:那是世俗谛说。我问你,本来无一物,有证果没有?所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 法而有分别,分别无为法。

  

  经师:这样判位,所谓圣果是初地以上。

  

  师父:他了解这个道理,初地了解一分,并不是有所得。要是有所得,般若讲过, 一切法无所得,如果他有所得,那般若讲错。他了解一分无所得,就入一分 实相;十地了解十分无所得,入十分实相,所以并不是有所得义。你要是说 有证,有证是有相法,你知道实相无相,怎么会有证呢?不证一切法,即证 实相。有能有所非实相。

  

  明师:我记得在华严经十地品提到,阿罗汉也得八地菩萨的无分别智,他们两者之 间有什么差别?

  

  师父:无分别智在六地就得,阿罗汉得的无分别智不是六地,六地是真空义,阿罗 汉得的是偏空义,它不同的。有的人说初地是初果,好象四果是四地,那不 一样,那比较来的。八地是无功用道,无功用道入有余涅槃。阿罗汉不可能 等于八地,八地是无功用道的菩萨,叫阿鞞跋致。要是阿罗汉等于八地,那 阿罗汉就是阿鞞跋致。阿罗汉得无分别智,是不错,仅得总相智,偏空了, 不入假。你不要说八地,六地究竟空,七地方便假,入假就是十地,叫出空 入假。出空入假──七地、八地、九地、十地,叫后得智。那么比照,我们 就知道,阿罗汉等于八地的话,那很难讲。

  你想一想,一切文找不出这个根据。初住到十回向,一个大阿僧祇劫,初地 到七地,第二个阿僧祇劫,八地到十地,第三个阿僧祇劫。阿罗汉好象没经 过这些吧?我记得好象四劫到十六小劫成阿罗汉。这么讲起来,不可能等于 八地,八地进入第三阿僧祇劫,我不晓得你看那里的经文了,或许是方便比 照,他不可能相等。

  初地以上,分证成佛,那初地以上分证成佛,如果阿罗汉等于八地,那不应 该佛在大涅槃经说,阿罗汉不见佛性。初地分证成佛,证佛性啊!怎么不见 呢?大般涅槃经讲得很清楚,阿罗汉、辟支佛不见佛性,阿罗汉不见佛性得 声闻道,辟支佛不见佛性得辟支佛道。十住菩萨见佛性不了了,十住就是十 地,初地到十地,唯有佛见佛性了了。我们不懂得为什么阿罗汉等于八地菩 萨。

  

  明师:经文不是说阿罗汉等于八地,它是说阿罗汉也得八地的无分别智。

  

  师父:总而言之,绝对不等于。声闻乘就等于八地,那有这个道理? 

  ■第五十二次修学

  

  师父:大家要开见地!要有功勋,各宗都是一样。因为开见地是见道位,有功勋是 修道位,由见道而修道,由修道而到无学位,那才是真正的学佛呢!大家不 知道开见地,只知道搜集一肚子垃圾,结果没有用!

  我们这么修学,就是求使大家开见地,要是圆满成功叫见性。有个要领,不 是在求做一个文字匠啊!你想神会当初说的不离文字,六祖说他知解之徒。 看经文!

  「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 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 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 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伏藏识 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修学到这里。以文字显三昧,大家知道这个道理,你这样才是如如文字修。 你仅仅知道这个资料,有什么用呢?命终阎王老爷现前,唉!你知道点文字 资料,根本没有用啊!有用的是见地、功勋。见地简单说叫如实知,功勋叫 如实修。要如实知、如实修,如果不如实知、不如实修,那叫名字念佛,空 有名字。末法时期念佛人千千万,能往生的寥寥无几,就是不如实修。

  大家看一看!「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何以故。」上面讲「 认一切我为涅槃」,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大家想一想,是不是 有能所相?

  「有我爱者」,好象能爱吧?「亦爱涅槃」,好象所爱吧?有能爱、所爱, 是不是「认一切我为涅槃」?

  大家要知道,六祖不认识字,一部经也不懂,他能解答一切经。读得太多的 话,知见立知,叫所知障。读经,读一本经要是有见地,有一点见地,就脱 离所知障。

  

  甫师:这段文是讲因为有我,由于我取着于相,所以有见,因为我见生一切见。这 里就是讲见有生死要厌离,有涅槃要取证,落入能所。其实法本来不可得, 真本具,妄本空,生死本来如幻,那有生死可以厌离;涅槃,一切法本来清 净,那有涅槃可得?所以这里是因为我见,生出涅槃见和生死见,要证涅槃 ,要厌生死。所以师父常和我们说,佛出现于世,不是要度众生离生死入涅 盘,而是要离生死、涅槃二见。

  这里在讲,因为有爱取的心,所以爱着涅槃。其实是伏我爱根才是涅槃相, 他不知道,「有憎我者亦憎生死」,就有「憎我」,也就是分别心,对生死 起厌离心,不知道爱着心才是真正的生死。这样起厌离生死的心,这种分别 心就不能解脱。下面讲不解脱的原因。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