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净犹 未能尽我相根本。」末世众生要修佛道,但是自己得少为足,证得一点清净 ,他认为是得证,其实他是没有尽我相的根本。怎么讲呢?「若复有人赞叹 彼法即生欢喜」,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他还未尽我相,假如有人赞叹他:「 你很清净,很好啊!」他就会起欢喜心,他就想,我可以度化众生,他认为 有众生可度,有菩提可成,还是能所心。「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瞋恨」, 因为有爱着心就会有憎恨心,这都是我相所出,「则知我相坚固执持伏藏 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我们无量劫来都以我执心坚固执持。「伏藏识」 ,因为没有断我执的根苗,所以「游戏诸根曾不间断」。这一段是讲没有断 除我相的根本。
师父:「有我爱者」好象是能吧?「亦爱涅槃」好象是所吧?这是讲能爱所爱吧? 下面讲「伏我爱根」,「有憎我者」也是一样。要是讲有爱我者,当然有憎 我者,憎爱二心是生死根。圆觉经是了义经,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有我爱者亦爱涅槃」,这好象是能所一对吧?前面讲能爱,后面讲所爱。 下面讲「有憎我者亦憎生死」,好象还是能所一对,能所我们知道是空的。 中论说得很明白,二谛皆是空的,才入中道义。还有一句话「不知爱者真生 死故」,这是什么意思?上面所讲的「有憎我者亦憎生死」,大家理会,因 为憎恨生死由于爱着涅槃来的。讲吧!
策师:「有我爱者亦爱涅槃」,爱涅槃就是有取舍的心,因为什么?因为一切恶都 是从我起来的,我是生死的根本,还有我要取涅槃的心,更是生死。什么是 涅槃相呢?知道一切法寂静,没有我,才叫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 ,生死本来是无性。「不知爱者真生死故」,爱是执着一切法实有,才会起 爱着心,有爱涅槃,这种爱就是生死的根本。有憎爱二心,所以不离开生死 ,就不能得到解脱。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末世众生虽然修菩 提道,发心要修行,但是以有所得心,一点点清净就以为得到法。「犹未能 尽我相根本」,我相就是落入定法,因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性,知道一 切法无我才能与清净觉相应。不知道一切法无我,就会生憎爱心,别人赞叹 你,就生欢喜心;人家毁谤你,有一个我被人家毁谤,就起瞋恚心。这些过 患都从那里来的呢?都从我相,不知道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 性,就是颠倒。颠倒就是我相坚固执持,从无量劫来在意识里面,已经很坚 固了,所以令六根不能清净,「游戏诸根」,所以生死不断。
师父:「有我爱者亦爱涅槃」,我们假定,有我爱是能,能爱一定有所爱,所爱是 涅槃。他不知道,伏我爱根才是真正的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它 下面那句「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好象很特别是不是?不是,他不知道爱涅 盘才有生死,憎恨生死就是爱涅槃,所以它才说「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 生死名不解脱。」
经师:这段文接连上一段文,它讲出能所非究竟法的原因,就是它不能成就圣果, 名为正法末世,所以能所是一种非法。「有我爱者亦爱涅槃」,有能爱之我 ,也有所爱的法,就是涅槃相。「伏我爱根为涅槃相」,以爱根要证涅槃相 ,当下就不能清净,不能了知真实法,这里说出我和我所的相待法。「有憎 我者亦憎生死」,有能憎的我,你起厌离的心,想要厌离生死,有一个我和 厌离的法,这样也是能所。「不知爱者真生死故」,不知爱根本身就是生死 根,如果想要真正了脱生死,离开生死求涅槃,这样「名不解脱」,不能解 脱。
下文解释为什么他对这种法不能得解脱的相。龙树菩萨说,若人见般若,是 人被法缚;若不见般若,是亦被法缚。若人见般若,是人得解脱;若不见般 若,是亦得解脱。在这四句话里,他就点出我们众生的执着,所以有些人被 法缚,如果他不执着,当下就能见到般若法,就能得解脱。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 未能尽我相根本。」众生修习菩提道,以自己证到一点点为清净法,「未能 尽我相根本」,他自己本身还有我相、我见,所以当然不能了解清净法。后 文讲到贪着的相,「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 者便生瞋恨。」如果心随境转,计着在法上,对外境不能如实知法空性,被 法转。最主要是我相的存在,还有执着的心理,落入欢喜心和瞋恚心。「则 知我相坚固执持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最后讲到我相是生死流,我 相含藏在第八识,由于第七识的执着,由第八识反熏第六识,第六识又种入 第八识,这种生死根一直在反熏当中,使我们不能了知这种清净法,所以没 有办法断我相,没有办法真正证到圣果。
师父:「伏我爱根」,大家知道什么是爱根?谁知道?慧观讲!
观师:淫欲是爱根。
师父:那不都是境吗?爱根是我啊!上文不是跟你讲得很清楚了?「一切我为涅槃 相」,要是没有我那有爱根?讲吧!
悦师:小乘会到一切法无我,大乘会到一切法无自性。这里他认为有我爱者,他不 会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性,所以他落入能爱;亦爱涅槃,落入所爱,皆是 遍计所执。不知「伏我爱根为涅槃相」,不知道我执才是真正生死的根源, 如果你伏了我爱才是真正的涅槃相。他不知道一切法无性,所以产生爱憎, 「有憎我者亦憎生死」,法无性那有生灭相?生灭相皆是有取着,有爱、有 憎。「不知爱者真生死故」,不知道这个我是真生死,这个爱涅槃的我才是 真生死。「别憎生死名不解脱」,为什么他不解脱呢?因为他认为有生死有 涅槃,所以不会其法性,不能解脱。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 未能尽我相根本。」以己微证就是有能,「为自清净」还是有微细的我相。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则知 我相坚固执持」,人家赞叹就生欢喜,人家毁谤就生瞋恨,这都是我相坚固 执持。「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我相坚固是七识,潜伏藏识是八识 ,「游戏诸根」是在六识。「曾不间断」,我执──七识曾不间断。
师父:慧悦提出大乘、小乘的分别来了,小乘人分别苦空无我,一切法苦空无我。 大乘知道一切法无性为性,大乘又知道一切法空不可得,这是小乘大乘的分 别。苦空无我也无性,大乘人知道,小乘人仅仅知道一切法苦空无我,大乘 人知道苦空无我不可得,小乘人认为一切法苦空无我,大家要知道这个分别 。所以小乘人不知道,他没有开大乘见地,没见性嘛!
「伏藏识」,潜伏在第八阿赖耶藏识,又第七末那执着为我,出现六根门 头。如果不执着我的话,你六识出于六根门头,在六尘当中来去自如,得大 解脱。六祖不是说过吗?六识出于六根,在六尘当中来去自如。由于有我就 不行了,产生憎爱,处处罣碍。如果把它断了的话,那叫一丝不挂,一尘不 染。谁再讲?最后一个讲,因为我们今天上大供。
明师:「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我爱是我执,如果执着我,也 会执着涅槃。什么是涅槃相呢?真正的涅槃相是断除我执,小乘人不入涅槃 ,他只入有余涅槃。所以真正断除我执,才能证入无余涅槃。「有憎我者亦 憎生死」,小乘厌离有我,对身起厌离心,因为他厌恶这个我,厌恶生死, 才想赶快取涅槃。「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不了解爱者 是真生死,在涅槃外别立一个生死,认为生死以外有涅槃,涅槃以外有生死 ,名不解脱。因为生死无性,当下即涅槃,涅槃不可得,如果你执着涅槃, 反而流落生死。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 」末法众生修习佛道,以稍微有一点点的证道,他就执着所证到的,这样就 不能尽我相的根本,因为他还有我可以证。就好象有人修禅,他心比较清净 一点,他就说我开悟了。其实他没有开悟,真正的开悟是见到一切法不可得 ,就是禅宗常讲的,见到本来面目,所以我不可得。他既然有一个我可以开 悟,可见他一定没有开悟。「犹未能尽我相根本」,不能除尽我相的根本。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如果有人赞叹他的法,就起欢喜 心想要度他。如果有诽谤他的法,就生瞋恨心,他执着那个法。「则知我相 坚固执持」,我们知道第七识是我执识,潜伏藏识是第八识,「游戏诸根曾 不间断」,游戏六根门头。
师父:你刚才讲「伏我爱根」才证入无余涅槃,是不是?有无余涅槃可入没有?明 明告诉你「伏我爱根」为涅槃相嘛!你还说再证入无余涅槃,没有无余涅槃 嘛!有无余涅槃可证入,还是有涅槃可爱啊!还是我相啊!对不对?哈!所 以了义经不准你那么说。这就是所谓「当下就是」。
「游戏诸根曾不间断」,这个我有两种,一个有间断,一个无间断,无间断 在第七识,有间断在第六意识。你不相信,第六识看见你、看见他,当看见 他的时候,看见你的见间断了,可是第七识不间断。所以它「曾不间断」, 因为它潜伏在第八识,藏识就是第八识。第七末那执着藏识的见分为我。
讲到这里顺便和大家讲,第七末那执着第八识的见分为我,自证分在第八识 ,可是它执着为我,第六识执着第八识的相分为法。见分、相分出于自证分 ,说到自证分,还不入二谛,不究竟。护法菩萨又立证自证分,就是二谛, 自证分是无性随缘,就圆融了;证自证分就是随缘无性,所以不落无尽过, 不落无因过。查到的来写啊!
所以大家不要再迷惑了,你入二谛以后,洞达一切佛法。所以洞达二谛叫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