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淨諸業障章▪P19

  ..續本文上一頁淨猶 未能盡我相根本。」末世衆生要修佛道,但是自己得少爲足,證得一點清淨 ,他認爲是得證,其實他是沒有盡我相的根本。怎麼講呢?「若複有人贊歎 彼法即生歡喜」,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他還未盡我相,假如有人贊歎他:「 你很清淨,很好啊!」他就會起歡喜心,他就想,我可以度化衆生,他認爲 有衆生可度,有菩提可成,還是能所心。「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 因爲有愛著心就會有憎恨心,這都是我相所出,「則知我相堅固執持伏藏 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我們無量劫來都以我執心堅固執持。「伏藏識」 ,因爲沒有斷我執的根苗,所以「遊戲諸根曾不間斷」。這一段是講沒有斷 除我相的根本。

  

  師父:「有我愛者」好象是能吧?「亦愛涅槃」好象是所吧?這是講能愛所愛吧? 下面講「伏我愛根」,「有憎我者」也是一樣。要是講有愛我者,當然有憎 我者,憎愛二心是生死根。圓覺經是了義經,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有我愛者亦愛涅槃」,這好象是能所一對吧?前面講能愛,後面講所愛。 下面講「有憎我者亦憎生死」,好象還是能所一對,能所我們知道是空的。 中論說得很明白,二谛皆是空的,才入中道義。還有一句話「不知愛者真生 死故」,這是什麼意思?上面所講的「有憎我者亦憎生死」,大家理會,因 爲憎恨生死由于愛著涅槃來的。講吧!

  

  策師:「有我愛者亦愛涅槃」,愛涅槃就是有取舍的心,因爲什麼?因爲一切惡都 是從我起來的,我是生死的根本,還有我要取涅槃的心,更是生死。什麼是 涅槃相呢?知道一切法寂靜,沒有我,才叫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 ,生死本來是無性。「不知愛者真生死故」,愛是執著一切法實有,才會起 愛著心,有愛涅槃,這種愛就是生死的根本。有憎愛二心,所以不離開生死 ,就不能得到解脫。

  「雲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末世衆生雖然修菩 提道,發心要修行,但是以有所得心,一點點清淨就以爲得到法。「猶未能 盡我相根本」,我相就是落入定法,因爲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無性,知道一 切法無我才能與清淨覺相應。不知道一切法無我,就會生憎愛心,別人贊歎 你,就生歡喜心;人家毀謗你,有一個我被人家毀謗,就起瞋恚心。這些過 患都從那裏來的呢?都從我相,不知道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 性,就是顛倒。顛倒就是我相堅固執持,從無量劫來在意識裏面,已經很堅 固了,所以令六根不能清淨,「遊戲諸根」,所以生死不斷。

  

  師父:「有我愛者亦愛涅槃」,我們假定,有我愛是能,能愛一定有所愛,所愛是 涅槃。他不知道,伏我愛根才是真正的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它 下面那句「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好象很特別是不是?不是,他不知道愛涅 盤才有生死,憎恨生死就是愛涅槃,所以它才說「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 生死名不解脫。」

  

  經師:這段文接連上一段文,它講出能所非究竟法的原因,就是它不能成就聖果, 名爲正法末世,所以能所是一種非法。「有我愛者亦愛涅槃」,有能愛之我 ,也有所愛的法,就是涅槃相。「伏我愛根爲涅槃相」,以愛根要證涅槃相 ,當下就不能清淨,不能了知真實法,這裏說出我和我所的相待法。「有憎 我者亦憎生死」,有能憎的我,你起厭離的心,想要厭離生死,有一個我和 厭離的法,這樣也是能所。「不知愛者真生死故」,不知愛根本身就是生死 根,如果想要真正了脫生死,離開生死求涅槃,這樣「名不解脫」,不能解 脫。

  下文解釋爲什麼他對這種法不能得解脫的相。龍樹菩薩說,若人見般若,是 人被法縛;若不見般若,是亦被法縛。若人見般若,是人得解脫;若不見般 若,是亦得解脫。在這四句話裏,他就點出我們衆生的執著,所以有些人被 法縛,如果他不執著,當下就能見到般若法,就能得解脫。

  「雲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猶 未能盡我相根本。」衆生修習菩提道,以自己證到一點點爲清淨法,「未能 盡我相根本」,他自己本身還有我相、我見,所以當然不能了解清淨法。後 文講到貪著的相,「若複有人贊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複誹謗彼所得 者便生瞋恨。」如果心隨境轉,計著在法上,對外境不能如實知法空性,被 法轉。最主要是我相的存在,還有執著的心理,落入歡喜心和瞋恚心。「則 知我相堅固執持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最後講到我相是生死流,我 相含藏在第八識,由于第七識的執著,由第八識反熏第六識,第六識又種入 第八識,這種生死根一直在反熏當中,使我們不能了知這種清淨法,所以沒 有辦法斷我相,沒有辦法真正證到聖果。

  

  師父:「伏我愛根」,大家知道什麼是愛根?誰知道?慧觀講!

  

  觀師:淫欲是愛根。

  

  師父:那不都是境嗎?愛根是我啊!上文不是跟你講得很清楚了?「一切我爲涅槃 相」,要是沒有我那有愛根?講吧!

  

  悅師:小乘會到一切法無我,大乘會到一切法無自性。這裏他認爲有我愛者,他不 會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無性,所以他落入能愛;亦愛涅槃,落入所愛,皆是 遍計所執。不知「伏我愛根爲涅槃相」,不知道我執才是真正生死的根源, 如果你伏了我愛才是真正的涅槃相。他不知道一切法無性,所以産生愛憎, 「有憎我者亦憎生死」,法無性那有生滅相?生滅相皆是有取著,有愛、有 憎。「不知愛者真生死故」,不知道這個我是真生死,這個愛涅槃的我才是 真生死。「別憎生死名不解脫」,爲什麼他不解脫呢?因爲他認爲有生死有 涅槃,所以不會其法性,不能解脫。

  「雲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猶 未能盡我相根本。」以己微證就是有能,「爲自清淨」還是有微細的我相。 「若複有人贊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則知 我相堅固執持」,人家贊歎就生歡喜,人家毀謗就生瞋恨,這都是我相堅固 執持。「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我相堅固是七識,潛伏藏識是八識 ,「遊戲諸根」是在六識。「曾不間斷」,我執──七識曾不間斷。

  

  師父:慧悅提出大乘、小乘的分別來了,小乘人分別苦空無我,一切法苦空無我。 大乘知道一切法無性爲性,大乘又知道一切法空不可得,這是小乘大乘的分 別。苦空無我也無性,大乘人知道,小乘人僅僅知道一切法苦空無我,大乘 人知道苦空無我不可得,小乘人認爲一切法苦空無我,大家要知道這個分別 。所以小乘人不知道,他沒有開大乘見地,沒見性嘛!

  「伏藏識」,潛伏在第八阿賴耶藏識,又第七末那執著爲我,出現六根門 頭。如果不執著我的話,你六識出于六根門頭,在六塵當中來去自如,得大 解脫。六祖不是說過嗎?六識出于六根,在六塵當中來去自如。由于有我就 不行了,産生憎愛,處處罣礙。如果把它斷了的話,那叫一絲不挂,一塵不 染。誰再講?最後一個講,因爲我們今天上大供。

  

  明師:「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爲涅槃相。」我愛是我執,如果執著我,也 會執著涅槃。什麼是涅槃相呢?真正的涅槃相是斷除我執,小乘人不入涅槃 ,他只入有余涅槃。所以真正斷除我執,才能證入無余涅槃。「有憎我者亦 憎生死」,小乘厭離有我,對身起厭離心,因爲他厭惡這個我,厭惡生死, 才想趕快取涅槃。「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不了解愛者 是真生死,在涅槃外別立一個生死,認爲生死以外有涅槃,涅槃以外有生死 ,名不解脫。因爲生死無性,當下即涅槃,涅槃不可得,如果你執著涅槃, 反而流落生死。

  「雲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 」末法衆生修習佛道,以稍微有一點點的證道,他就執著所證到的,這樣就 不能盡我相的根本,因爲他還有我可以證。就好象有人修禅,他心比較清淨 一點,他就說我開悟了。其實他沒有開悟,真正的開悟是見到一切法不可得 ,就是禅宗常講的,見到本來面目,所以我不可得。他既然有一個我可以開 悟,可見他一定沒有開悟。「猶未能盡我相根本」,不能除盡我相的根本。

  「若複有人贊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如果有人贊歎他的法,就起歡喜 心想要度他。如果有誹謗他的法,就生瞋恨心,他執著那個法。「則知我相 堅固執持」,我們知道第七識是我執識,潛伏藏識是第八識,「遊戲諸根曾 不間斷」,遊戲六根門頭。

  

  師父:你剛才講「伏我愛根」才證入無余涅槃,是不是?有無余涅槃可入沒有?明 明告訴你「伏我愛根」爲涅槃相嘛!你還說再證入無余涅槃,沒有無余涅槃 嘛!有無余涅槃可證入,還是有涅槃可愛啊!還是我相啊!對不對?哈!所 以了義經不准你那麼說。這就是所謂「當下就是」。 

  「遊戲諸根曾不間斷」,這個我有兩種,一個有間斷,一個無間斷,無間斷 在第七識,有間斷在第六意識。你不相信,第六識看見你、看見他,當看見 他的時候,看見你的見間斷了,可是第七識不間斷。所以它「曾不間斷」, 因爲它潛伏在第八識,藏識就是第八識。第七末那執著藏識的見分爲我。

  講到這裏順便和大家講,第七末那執著第八識的見分爲我,自證分在第八識 ,可是它執著爲我,第六識執著第八識的相分爲法。見分、相分出于自證分 ,說到自證分,還不入二谛,不究竟。護法菩薩又立證自證分,就是二谛, 自證分是無性隨緣,就圓融了;證自證分就是隨緣無性,所以不落無盡過, 不落無因過。查到的來寫啊!

  所以大家不要再迷惑了,你入二谛以後,洞達一切佛法。所以洞達二谛叫了…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淨諸業障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