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威德自在章▪P2

  ..續本文上一頁心作佛,是心是佛,對不對?是心作佛的時候,是不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 ?是心是佛的時候,是不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銷歸自性了。

  大家不要害怕,我心一想西方,就是西方。心想西方,不是西方,在你不誠 ,誠則一心。心想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它遍十方嘛!好象彌陀要解有 講過,佛也遍,心也遍。所以我們現前一念心,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空而 不空,不空而空。阿彌陀佛不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嗎?他不是空而不空, 不空而空嗎?原來是介爾心,初無彼此異。你生第二念──尋求心,就不是 了。介爾心都是一樣。是不是這個道理?有誰要發揮的?

  甫師:我剛才想到「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我此念佛心,全體是法界。」法界 圓融體和我的一念心是沒有差別的,也就是無上妙覺。師父講有而非有,非 有而有,我們念佛的心,念阿彌陀佛就是緣成,以這種法界的因來念佛,所 以全體是法界。因爲阿彌陀佛遍十方,我這個心也就遍十方,所以沒有差別 。阿彌陀佛遍十方,也就是無所不在,但是要假緣起,所以我們的心要念佛 ,心就是佛。佛無所不在,沒有念佛,就沒有緣起,念佛就是緣起,所以心 即是佛。所以出生如來及一切法,與一切法同體平等,因爲無性所以同體平 等,同體是法界。

  「于諸修行實無有二」,一真法界,法界就是無性,所以無二。「方便隨順 其數無量」,可是種種的緣起差別,衆生根機隨緣有差別,所以有種種不同 的方便。下面就歸結到修行的叁種方便。

  師父:慧甫提出來了,「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就是那個意思。你們要是會 到這一步啊!才算真會念佛。如果你會不到,你也念佛,練舌根。慧觀講吧 !

  觀師:「無上妙覺」,師父提到和般若經有關系,就是在講實相。師父把它圓融, 會歸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聯想到,無上妙覺是般若,是實相。如果依戒 律上來講,就是無作戒體。因爲我們是修淨土,我想到這是自性清淨心,就 是無性。自性清淨心無性,所以遍諸十方,以緣起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其實 它是同體平等的。

  「于諸修行實無有二」,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都是不二法門,方便隨順 就無量無邊。「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叁種」,叁種後面就會修學到。 

  師父:現在大家都差不多,已經不是吳下阿蒙了,多少有點成就了。

  牽涉到各宗,律宗──剛才慧觀講過了,淨土宗──我們本宗,有了,禅宗 有了,華嚴宗、天臺宗、唯識宗,統統都有,現在查注疏。趕緊把智慧門打 開!士隔叁日,當刮目相看啊!大家都有進步了,我相信慧甫以前可能對「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我此念佛心,全體是法界。」不懂吧?現在我們 就知道,它是什麼道理了。我們今天這樣的修學,也可以漸漸相信淨土念佛 法門是圓頓大乘,再也不是老太婆法門了。

  「西方極樂國,去此十萬億,與我介爾心,初無彼此異。」知道它說得很妙 ,不知道什麼道理,是不是?現在也可知道了,確實沒有錯吧?

  所以,大家要至誠懇切念佛,至誠懇切念一句阿彌陀佛,不但阿彌陀佛聽到 ,十方一切諸佛都聽到。你現在應該確信了吧?因爲它遍滿十方嘛!遍滿十 方是什麼原因啊?緣起無性。你現在可以知道,我們修淨土法門,沒有錯吧 ?

  你既然知道念一句阿彌陀佛,十方諸佛皆知道。我再問你,一念貪心起,十 方諸佛知不知道?(答:知道。)可怕啊!一念淫心動,十方諸佛知不知道 ?多可怕!所以防這個心就像防賊,敬心如敬佛。你一天二六時中,有一念 昧良心的地方,十方諸佛皆知道,你還說是別人不知道。偷東西,我偷了, 別人都不曉得,十方諸佛皆知,怎麼別人不曉得。多可怕啊!所以修行要謹 謹慎慎,不計一切,把這一生能夠謹謹慎慎,不犯大過錯,了結一生,往生 西方,萬幸萬幸!因爲什麼萬幸萬幸?我們一天起心動念多少次?你說你起 心動念,我沒說,我沒做,別人不知道,十方諸佛皆知道。所以大家要是有 習氣,盡量改掉,要不然你一舉一動十方諸佛皆知,地藏經說舉足動念,無 非是罪,諸佛皆知。所以我們修淨土法門,應該要諸惡不作,衆善奉行,心 中不能有一點點阻礙,一點點對不起人,那十方諸佛都知道。謹謹慎慎、兢 兢業業了此一生。

  「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這一段直接講到圓覺,妙圓覺 心就是圓覺,圓覺出生一切法,覺是出生一切淨法,迷是出生一切染法。染 法淨法都以圓覺爲體,這就是告訴你圓成實性,圓滿成就一切諸法,叫圓成 實。

  「同體平等。于諸修行實無有二。」一切法都以圓覺爲體,所以修行皆以證 入圓覺爲究竟。圓覺體是本覺,圓覺稱爲本覺,假修行而起始覺,衆生在不 覺當中,一起修行,一念佛號起,就是始覺。念到純熟的時候,就是究竟覺 。究竟覺就是始覺、本覺相和合,實無差別可言,故體雖同而用有別。「方 便隨順其數無量」,若隨順衆生的根性機宜則修行方便就有無量。大家看出 來了吧?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下‧一一六上‧一八)「此示法性圓滿本無迷悟 平等無二。但契一真。不假多行。」「但契一真」,就是一真法界。「故雲 于諸修行實無有二」,這個人講得很幹脆!我們可以看出來,過去一切有成 就的祖師大德,都是一個鼻孔眼出氣,是不是?有會得深,有會得淺就是了 。

  「此正入證之門也。然覺性遍滿一切諸法。則法法皆爲入證之門。但隨機圓 攝。不無其要。故但有叁門。」所以覺性遍滿一切諸法,圓攝一切,沒有分 別。是以隨順衆生的根機,圓是圓滿包含,就是圓攝。「不無其要」,就是 它有差別。「然此叁門。即楞嚴叁觀。」圓攝就是圓滿包含,差別本來無量 ,衆生根機不同,差別無量。把這無量差別圓滿包含起來,略說是叁觀,這 是歸納,歸納就有叁種,就是我們下面所講的,奢摩他、叁摩提、禅那。

  「謂空假中也。……」天臺講空假中,這還是佛依二谛說法,一點都沒有錯 ,他在仁王般若說過了,色谛、空谛、心谛,叁谛。天臺說空假中,色谛就 是世谛,空谛就是真谛,心谛就是中谛,就是禅那。禅那是定慧等持。下面 他繼續解叁門,雖然我們還沒修學下文,但是可以大略探討探討。「古釋奢 摩他。此翻雲止。以寂靜爲相。義當空觀。叁摩提此翻雲等至。亦名等持 。以幻化爲相。義當假觀。禅那此翻雲靜慮。雙離靜幻。以寂滅爲相。下義 當中觀。然修證必須叁觀者。以如來藏心具叁谛理。」如來藏心是空、不空 ,是不是?不空是假嘛!空是空嘛!空假不二,就是中。「謂空。不空。空 不空。此以叁觀。各照一谛。圓攝一心。故曰圓照。」也是圓攝歸于一心。 此以空假中叁觀各照一谛,就是奢摩他、叁摩提、禅那,圓攝一心,都圓 攝歸一心。

  「以一心圓照則爲頓」,怎麼一心圓照叁谛?天臺家說出來了,一空一切空 ,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圓照。實在是佛說的即四句,即四句是什麼 ?一切有,一切空,一切也有也空,一切非有非空。這時候我們知道,他這 麼說,是在那邊說?一心圓照是頓,這樣就說出來,根據華嚴家判這是什麼 中道?俗谛中道。天臺家判爲頓,因爲什麼?天臺沒立頓教。它在藏通別圓 裏都有頓,其實說起來,是俗谛中道。非空、非假、非中才是頓,叫真谛中 道。

  「叁觀次第各照故爲漸」,漸是叁乘法,先照空,後照假,再照中,有次第 。這麼修道,最後照到中,以次第照到中,叫別教菩薩,不是頓教菩薩。頓 教在天臺說,就是圓頓大乘。 

  「其實本無叁一次第之差也」,法是一真法界,唯是一心,唯是無性,唯是 圓成實,唯是實相,唯是無上菩提,沒有叁一差別。頓教是一,漸教是叁, 沒這個差別。我們今天到這裏結束!這才叫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 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第叁十九次修學

  師父:這是我們的道業,也是我們大家的慧命,希望大家精進,好好維持。我計劃 ,今年開始有叁個目標,第一個目標,尼戒注疏。第二個目標,淨土所有資 料編纂。第叁個目標,佛法綱要的修訂。我希望我們今年一年,盡量完成它 ;如果不能完成,繼續努力。完成這叁個目標以後,我們再作下一步的進度 。

  我們現在修學用谛理,大家確實認清,這是我們初探佛法的入門,絕對沒有 錯。我們所用的谛理,華嚴宗講法界緣起,天臺宗講諸法實相,我們六祖永 明大師他講一心,圭宗密大師他說禅宗的真源。

  所以大家珍重!珍重!我們勉勉強強算是探討到佛法的真源了,不可以再自 暴自棄,不信了。不可再生我見,自生障礙。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爲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 。」

  師父:「覺識煩動」,要修行,不修行你不知道。

  「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 如來心于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今天修學到這裏。大家想一想,這個和永明大師講的一心,直接有關系了吧 ?和剛才講的圭峰宗密大師所說的禅源也有關系吧?它和諸法實相、法界緣 起有關系吧?和谛理有關系沒有?你仔細用心。

  大家問問你自己,你出家一場所爲何事?如此智慧,世間法千萬億劫所不能 得。

  「奢摩他」,他說得很清楚,「以淨覺心」,什麼是淨覺心?你想一想。「 取靜爲行」,這就是奢摩他。取靜爲行和定有關系吧?那你想通了。現在我 們還沒看是什麼經文,他既然先講定,下面可能講慧吧?定慧以後才講等持 是不是?可能是這個樣。 

  在淨土法門好象是念而無念的階段,再往下看好象是無念而念的階段。「覺 識煩動…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威德自在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