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威德自在章▪P2

  ..续本文上一页心作佛,是心是佛,对不对?是心作佛的时候,是不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 ?是心是佛的时候,是不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销归自性了。

  大家不要害怕,我心一想西方,就是西方。心想西方,不是西方,在你不诚 ,诚则一心。心想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它遍十方嘛!好象弥陀要解有 讲过,佛也遍,心也遍。所以我们现前一念心,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空而 不空,不空而空。阿弥陀佛不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吗?他不是空而不空, 不空而空吗?原来是介尔心,初无彼此异。你生第二念──寻求心,就不是 了。介尔心都是一样。是不是这个道理?有谁要发挥的?

  甫师:我刚才想到「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我此念佛心,全体是法界。」法界 圆融体和我的一念心是没有差别的,也就是无上妙觉。师父讲有而非有,非 有而有,我们念佛的心,念阿弥陀佛就是缘成,以这种法界的因来念佛,所 以全体是法界。因为阿弥陀佛遍十方,我这个心也就遍十方,所以没有差别 。阿弥陀佛遍十方,也就是无所不在,但是要假缘起,所以我们的心要念佛 ,心就是佛。佛无所不在,没有念佛,就没有缘起,念佛就是缘起,所以心 即是佛。所以出生如来及一切法,与一切法同体平等,因为无性所以同体平 等,同体是法界。

  「于诸修行实无有二」,一真法界,法界就是无性,所以无二。「方便随顺 其数无量」,可是种种的缘起差别,众生根机随缘有差别,所以有种种不同 的方便。下面就归结到修行的三种方便。

  师父:慧甫提出来了,「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就是那个意思。你们要是会 到这一步啊!才算真会念佛。如果你会不到,你也念佛,练舌根。慧观讲吧 !

  观师:「无上妙觉」,师父提到和般若经有关系,就是在讲实相。师父把它圆融, 会归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联想到,无上妙觉是般若,是实相。如果依戒 律上来讲,就是无作戒体。因为我们是修净土,我想到这是自性清净心,就 是无性。自性清净心无性,所以遍诸十方,以缘起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其实 它是同体平等的。

  「于诸修行实无有二」,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都是不二法门,方便随顺 就无量无边。「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三种后面就会修学到。 

  师父:现在大家都差不多,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多少有点成就了。

  牵涉到各宗,律宗──刚才慧观讲过了,净土宗──我们本宗,有了,禅宗 有了,华严宗、天台宗、唯识宗,统统都有,现在查注疏。赶紧把智慧门打 开!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大家都有进步了,我相信慧甫以前可能对「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我此念佛心,全体是法界。」不懂吧?现在我们 就知道,它是什么道理了。我们今天这样的修学,也可以渐渐相信净土念佛 法门是圆顿大乘,再也不是老太婆法门了。

  「西方极乐国,去此十万亿,与我介尔心,初无彼此异。」知道它说得很妙 ,不知道什么道理,是不是?现在也可知道了,确实没有错吧?

  所以,大家要至诚恳切念佛,至诚恳切念一句阿弥陀佛,不但阿弥陀佛听到 ,十方一切诸佛都听到。你现在应该确信了吧?因为它遍满十方嘛!遍满十 方是什么原因啊?缘起无性。你现在可以知道,我们修净土法门,没有错吧 ?

  你既然知道念一句阿弥陀佛,十方诸佛皆知道。我再问你,一念贪心起,十 方诸佛知不知道?(答:知道。)可怕啊!一念淫心动,十方诸佛知不知道 ?多可怕!所以防这个心就像防贼,敬心如敬佛。你一天二六时中,有一念 昧良心的地方,十方诸佛皆知道,你还说是别人不知道。偷东西,我偷了, 别人都不晓得,十方诸佛皆知,怎么别人不晓得。多可怕啊!所以修行要谨 谨慎慎,不计一切,把这一生能够谨谨慎慎,不犯大过错,了结一生,往生 西方,万幸万幸!因为什么万幸万幸?我们一天起心动念多少次?你说你起 心动念,我没说,我没做,别人不知道,十方诸佛皆知道。所以大家要是有 习气,尽量改掉,要不然你一举一动十方诸佛皆知,地藏经说举足动念,无 非是罪,诸佛皆知。所以我们修净土法门,应该要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心 中不能有一点点阻碍,一点点对不起人,那十方诸佛都知道。谨谨慎慎、兢 兢业业了此一生。

  「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这一段直接讲到圆觉,妙圆觉 心就是圆觉,圆觉出生一切法,觉是出生一切净法,迷是出生一切染法。染 法净法都以圆觉为体,这就是告诉你圆成实性,圆满成就一切诸法,叫圆成 实。

  「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一切法都以圆觉为体,所以修行皆以证 入圆觉为究竟。圆觉体是本觉,圆觉称为本觉,假修行而起始觉,众生在不 觉当中,一起修行,一念佛号起,就是始觉。念到纯熟的时候,就是究竟觉 。究竟觉就是始觉、本觉相和合,实无差别可言,故体虽同而用有别。「方 便随顺其数无量」,若随顺众生的根性机宜则修行方便就有无量。大家看出 来了吧?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下‧一一六上‧一八)「此示法性圆满本无迷悟 平等无二。但契一真。不假多行。」「但契一真」,就是一真法界。「故云 于诸修行实无有二」,这个人讲得很干脆!我们可以看出来,过去一切有成 就的祖师大德,都是一个鼻孔眼出气,是不是?有会得深,有会得浅就是了 。

  「此正入证之门也。然觉性遍满一切诸法。则法法皆为入证之门。但随机圆 摄。不无其要。故但有三门。」所以觉性遍满一切诸法,圆摄一切,没有分 别。是以随顺众生的根机,圆是圆满包含,就是圆摄。「不无其要」,就是 它有差别。「然此三门。即楞严三观。」圆摄就是圆满包含,差别本来无量 ,众生根机不同,差别无量。把这无量差别圆满包含起来,略说是三观,这 是归纳,归纳就有三种,就是我们下面所讲的,奢摩他、三摩提、禅那。

  「谓空假中也。……」天台讲空假中,这还是佛依二谛说法,一点都没有错 ,他在仁王般若说过了,色谛、空谛、心谛,三谛。天台说空假中,色谛就 是世谛,空谛就是真谛,心谛就是中谛,就是禅那。禅那是定慧等持。下面 他继续解三门,虽然我们还没修学下文,但是可以大略探讨探讨。「古释奢 摩他。此翻云止。以寂静为相。义当空观。三摩提此翻云等至。亦名等持 。以幻化为相。义当假观。禅那此翻云静虑。双离静幻。以寂灭为相。下义 当中观。然修证必须三观者。以如来藏心具三谛理。」如来藏心是空、不空 ,是不是?不空是假嘛!空是空嘛!空假不二,就是中。「谓空。不空。空 不空。此以三观。各照一谛。圆摄一心。故曰圆照。」也是圆摄归于一心。 此以空假中三观各照一谛,就是奢摩他、三摩提、禅那,圆摄一心,都圆 摄归一心。

  「以一心圆照则为顿」,怎么一心圆照三谛?天台家说出来了,一空一切空 ,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圆照。实在是佛说的即四句,即四句是什么 ?一切有,一切空,一切也有也空,一切非有非空。这时候我们知道,他这 么说,是在那边说?一心圆照是顿,这样就说出来,根据华严家判这是什么 中道?俗谛中道。天台家判为顿,因为什么?天台没立顿教。它在藏通别圆 里都有顿,其实说起来,是俗谛中道。非空、非假、非中才是顿,叫真谛中 道。

  「三观次第各照故为渐」,渐是三乘法,先照空,后照假,再照中,有次第 。这么修道,最后照到中,以次第照到中,叫别教菩萨,不是顿教菩萨。顿 教在天台说,就是圆顿大乘。 

  「其实本无三一次第之差也」,法是一真法界,唯是一心,唯是无性,唯是 圆成实,唯是实相,唯是无上菩提,没有三一差别。顿教是一,渐教是三, 没这个差别。我们今天到这里结束!这才叫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 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三十九次修学

  师父:这是我们的道业,也是我们大家的慧命,希望大家精进,好好维持。我计划 ,今年开始有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尼戒注疏。第二个目标,净土所有资 料编纂。第三个目标,佛法纲要的修订。我希望我们今年一年,尽量完成它 ;如果不能完成,继续努力。完成这三个目标以后,我们再作下一步的进度 。

  我们现在修学用谛理,大家确实认清,这是我们初探佛法的入门,绝对没有 错。我们所用的谛理,华严宗讲法界缘起,天台宗讲诸法实相,我们六祖永 明大师他讲一心,圭宗密大师他说禅宗的真源。

  所以大家珍重!珍重!我们勉勉强强算是探讨到佛法的真源了,不可以再自 暴自弃,不信了。不可再生我见,自生障碍。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 。」

  师父:「觉识烦动」,要修行,不修行你不知道。

  「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 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今天修学到这里。大家想一想,这个和永明大师讲的一心,直接有关系了吧 ?和刚才讲的圭峰宗密大师所说的禅源也有关系吧?它和诸法实相、法界缘 起有关系吧?和谛理有关系没有?你仔细用心。

  大家问问你自己,你出家一场所为何事?如此智慧,世间法千万亿劫所不能 得。

  「奢摩他」,他说得很清楚,「以净觉心」,什么是净觉心?你想一想。「 取静为行」,这就是奢摩他。取静为行和定有关系吧?那你想通了。现在我 们还没看是什么经文,他既然先讲定,下面可能讲慧吧?定慧以后才讲等持 是不是?可能是这个样。 

  在净土法门好象是念而无念的阶段,再往下看好象是无念而念的阶段。「觉 识烦动…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威德自在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