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話,就不會落入遍計執 ,當下就是圓成實,也就是會入實相法。這樣就無取無證,就是圓成實,實 相法就無取無證,就沒有所證之法與能證之人。
以下就舉例,「譬如眼根不自見眼」,就好比無性不自見無性,換句話說, 在畢竟空法中怎麼能見畢竟空呢?「性自平等無平等者」,不會落入有平等 或能證平等的人,不會落入能所。更深一點講,你不會落入平等,或者你認 爲有一個平等這個法。
「衆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衆生迷而不會入這個實相法,我們的自性 清淨心,幻化的一切假相,他認爲實在有,所以「于滅未滅妄功用中」,在 這無性法、寂滅法當中虛妄用功。認爲實在有,就落于凡夫,在畢竟空中落 入偏空就是二乘,會入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就是菩薩,所以在畢竟空法當 中就顯出種種差別。
「若得如來寂滅隨順」,你如果隨順如來寂滅、隨順寂滅性,實在沒有寂滅 及寂滅者,寂滅是講法,寂滅者是能證的人。所以無所證的法,無能證的人 ,因爲在畢竟空法當中那有這麼多的差別呢?
師父:現在學佛的有兩種人,一種人他把貪瞋癡當作佛法,由貪瞋癡生人我執,這 種人被煩惱障障住了。另一種人讀了幾篇書,他認爲他知道一點道理,他不 知道那是世智辯聰,他把世智辯聰當作佛法,這兩種人不得佛法。怎麼說呢 ?佛說過八難,貪瞋癡,就是地獄、餓鬼、畜生,八難之一啊!世智辯聰是 八難之一,怎麼得佛法呢?
大家注意到,假使你有這個毛病,趕緊改過來。依法不依人,你們有的要注 意到,要是不改過來的話,那很可憐!此生一過,來生不堪設想。不錯!慧 悅講得不錯。誰還講?誰還發揮?
觀師:「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師父開示過要戒乘俱急,這 個乘就是自性,我們要會到自性,以我們自己的能力是不夠的,所以要求佛 力加被。「無取無證」,爲什麼無取無證呢?因爲無所得。菩薩慈悲爲衆生 請法,請佛開示,佛開示「于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衆生」,實相無相無不相 就是無性隨緣,所以其實無菩薩及諸衆生。
以下解釋。「何以故。菩薩衆生皆是幻化。」菩薩和衆生都是緣起的,如幻 如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幻化也就是無性,所以無取證者。
「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自性是清淨平等的,也無平等 者。「衆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可是我們衆生因爲迷惑顛倒,不能除 滅一切幻化,不能體會一切都是緣起,如幻如化。所以在修行當中,「于滅 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起種種的差別。
「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寂滅就是隨緣,隨順就是無性,「實無寂滅及寂滅 者」,實在沒有寂滅者。由此我們知道菩薩很慈悲,爲我們請法。菩薩會到 無性隨緣,所以以這種緣起法、無所得來度化衆生,菩薩在自己修行方面, 會很精進地求智慧,才能起大悲度衆生。
這裏主要在講無性隨緣,緣起法。會到緣起法,才能會到圓覺自性。譬如我 們學佛也是一樣,其實佛是很慈悲的,佛寂滅隨順這種智慧,我們怎樣才能 和他相應呢?就是清淨心、恭敬心,可以和他相應,因爲只有恭敬才能和慈 悲相應。佛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能夠得到受用,就是我們的恭敬 心和他起這種緣起。所以我們只要老實地念佛,把佛號念得清楚,聽得清楚 ,就可以學習到反聞聞自性。
師父:大家知道,千萬留神!不要墮入八難,你們已經很多人都入八難了。慧觀剛 才講的,已經提出要點了,他沒有說清楚,我把它再重複一遍,大家想一想 這個道理,有什麼關系?
他說實相無相無不相,第一個我們知道圓覺自性是不是實相?他在後面講過 「于實相中」,這好象是一個吧?大家看一看。所以「圓覺自性。非性性有 。」這和實相無相無不相有什麼關系?非性性有和實相無相無不相有什麼關 系?如果你通這一點,後面就很容易過關了。
聞師:「善男子。圓覺自性。」圓覺自性,前面已經講過了,圓滿的覺性。圓滿覺 性有很多名字,剛才有很多法師提到:清淨心、佛性、中道義、畢竟空義。 圓覺自性人人本具,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也就是這裏所講 的清淨智慧力。爲什麼我們不會?因爲迷此法的緣故,所以前面講到,本所 不見,本所不聞,沒有因緣遇大乘法的緣故,所以輪回六道。假如覺此法時 ,此法本在目前,因爲法法都是稱性而起的,法法都是緣起,緣起即是無性 。所以人人本具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人人本具,我是個緣起法,大家同 是一個緣起法,同是平等法。此法能遍一切處,可是它沒有增減,就是一真 法界性,量周沙界,橫遍豎窮,只是我們不會而已。
這裏明明告訴我們,這個法是圓滿的覺性,如果不是我們同具這個法性,我 們再怎麼學也學不到。所以說「循諸性起」,就是本具之義。本具就是緣起 ,也就是畢竟空義。我們再講,爲什麼叫法王?無性就是法王,因爲無性法 總赅一切法,沒有一法可以逃出無性之外。迷此法叫衆生,覺此法是菩薩, 可是覺此法,見性不了了,在起行當中沒有辦法親證,見佛性不了了。所謂 見佛性不了了,就是見無性不了了,假如究竟清淨圓滿,就證入這個圓滿覺 性。剛才提到佛性遍一切處,所以不可以得,也不可以取。到底我們怎麼會 入?事實上遍地都是,會了就是。所以剛才師父講,如果你懂了這個法,不 斷二障,是不可能的事。
「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圓覺自性遍一切處,所謂遍一切處並不是有個無 性法遍一切處。這遍一切處,就是講緣起當下遍一切處,它本來是法法無礙 ,不欠不缺,這是覺和迷的差別而已。雖然覺和迷,可是無性法不增不減, 非性性有。這無性不是有個定性有,也不是有一個可得,無性就是非性。可 是無性能緣起一切法,成就一切法,性不是斷滅,就是性有,緣起而有的。
「循諸性起」,這段文我看不懂。如果接著前面彌勒章那段文下來,「非性 性有」是不是可以講,隨著衆生根性而起的?如果約法來講,是約緣起性而 起的。無性法是稱緣起性而起的,不是單單有一個無性,也不是單單只有一 個緣起,緣起就是無性,無性就是緣起。如果我們這麼會的話,也沒有能取 的人,就不會落入人我執,也不會落入法執。「于實相中」,能修、所修都 同一實相。「實無菩薩及諸衆生」,因爲同一法性的緣故。「何以故。菩薩 衆生皆是幻化。」緣起的緣故,如幻如化,幻化就是叁昧。「幻化滅故」, 幻滅是說緣起的法是無性的,知道無性,不再迷惑了,不是說有個法去滅掉 ,後面提到也是同樣意思。「眼根不自見眼」,因爲無性不能見無性,也沒 有一個平等者。衆生因爲迷惑顛倒的緣故,未能除滅,沒有辦法把我們無始 劫的邪見、有所得心、取相心更正過來。「未能除滅一切幻化」,因爲他落 于一切法實有。所以「于滅未滅」妄起種種的差別。
如果能得「如來寂滅隨順」,這個法一下手就不會落入邪見。隨順法性,此 法非有非無,當下就對。我們以念佛爲方便,應該不會有很大的毛病,這樣 就「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師父:「循諸性起」,性起你們還不知道。慧觀講實相無相無不相,它前文講「圓 覺自性。非性性有。」就是實相無相無不相,相即無相,無相即相,它是一 個東西啊!好比水就是波,波就是水,不是另外有東西起,才叫性起。
你們要是不懂的,都是落入文字相,不入法性。落入文字相是什麼?以世智 辯聰落入文字相。你不相信,你看看。「非性性有」就是無相即相,既然無 相即相,就是相即無相,這是實相。相即無相,那個相是不是幻化的?幻化 的是不是空啊?空是不是就是那個幻化啊?它是一個法啊!你們要這麼會啊 !最後一個發言的。
經師:這段文看了很法喜。我想到經上有一句話:「一切衆生都因妄想執著,而不 能證得如來智慧德性。」衆生由于妄想執著,所以不能和我們的自性相應, 也就是這裏講的圓覺自性。圓覺自性是下文所講的「非性性有」,講出實相 無相無不相。「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正因爲實相法在一真法界當中,所 以能隨緣遍一切處,又隨緣回入畢竟空,所以能無取無證。
以下又分別說,在實相裏沒有一切相,「于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衆生」,沒 有我人衆壽相可得,爲什麼無有相可得呢?因爲隨緣的緣故,所以證到無相 ,下文就點出緣起,點出實相無不相。「菩薩衆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 證者。」如果我們能了達一切法都是幻化,都是法性所起,這時我們就能斷 除人我執、法我執。要知道,妄想很可怕,妄想就是煩惱,不能讓我們會到 清淨心。如果我們知道一切妄想它本來就是緣起的,在法性當中是平等無二 的,這樣就能入這個法性,無取無證。
下面舉眼根作例子。「譬如眼根不自見眼」,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如果我 們知道眼根無性,當下不會起執著,沒有一個我能見,所以就「不自見」。 我們知道法無性,當下即是,因爲妄想頓歇,歇即菩提。如果知道性本平等 ,無有所取著的法,無有可取著的人,就能知道性自平等,無二無別的。
最後總歸文意,在圓覺自性當中,「衆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于滅未滅 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衆生執著一切法,執著人我、法我,所以起種種顛倒 。不能通達一切法幻化,幻化本來就是空,了達空就是菩提。因爲他不能了 達幻化,所以沒有辦法知道圓覺自性。「于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在 生滅法當中,妄起執著,所以顯出種種差別相來,落入生死當中,輪回流轉 。
這裏提醒我們,像師父開示我們的,如果不加緊用功的話,法身就淪落六道 ,隨著生死轉,很可怕!所以打得妄想死,許你法身活,就能和清淨心相應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清淨慧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