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清净慧章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清净慧章

  ▉第三十三次修学

  师父:修学经法,大家知道我们的路是什么?借助于谛理。要想通达谛理,通达谛理以后叫得法,叫餐法味。要想餐法味必须要有清净心。要想得清净心也有一条路,断二障,一下手是断烦恼障,进一步断无明、所知,再进一步除二我,先除人我,后除法我。所以先修学的是声闻二乘,这个样自然会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境界不同,这是不思议法。

  如果你不能断二障,不能除二我,无有是处。要想断二障、除二我,一定要 以清净心,烦恼心、染污心办不到。要想得清净心,一定要断二障、除二我 。大家切实相信,这是修佛道的路,怎么能够这么修学呢?我们藉净土念佛 法门。修我们的清净心也好,断二障也好,除二我也好,都以一句阿弥陀佛 。如果你不能做到断二障、除二我,念佛可用啊!这个样,你会入经法以后 得无量福、无量慧,大家可以看看圆觉经后面它有说到受持圆觉经可以得到 多少福,这是校量功德。所以大家要精进,正心诚意地来修学佛法。

  现在看清净慧这一段: 清净慧章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 。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愿为一切诸来法众。重宣法王圆 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 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师父:这段文我们了解,不去修学它,不是经文的重点。他这问,一切众生及菩萨 ,甚而言之,如来所证所得,有什么差别?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 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师父:这段文我们也不修学它。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师父:下面是佛的开示了。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 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 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 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师父:我们今天修学到此,大家看经文。大家注意到,这章清净慧请法,他有原因 啊!大家仔细想一想,所谓圆觉自性和这清净慧有什么关系?佛在答复他当 中,「于实相中」,清净慧和实相有什么关系?你慢慢就入这个法了。

  你们大家,第一个不打妄想,一定要保持清净心。第二个不看注疏,一看注 疏障住你,你所说的,完全是假的,不是你性里出的。

  甫师:这一章是清净慧章,我们晓得,清净就是空,这个空是缘起之空,所以空就 是有,一切法无自性就是空。二乘人偏空,不能证到空能缘起万法。菩萨他 能够证到缘起万法,所以菩萨的智慧是知道空不碍缘起,知道缘起不碍空。 所以我想这清净慧就是得到这种智慧,这种智慧到究竟处──佛智,也就是 圆觉妙心。

  这里是清净慧请佛开示,既然是圆觉妙心,一切的缘起差别是怎么显示它差 别?佛就回答,其实,「圆觉自性」,一切法都是以无性为性,这个自性就 是指无性,可是这个无性不是有个无性,它说「非性性有」。「非性」是指 无性,性本常然,也不可以说无性,所以说「性有」,也就是性具的意思。 说它是没有,它遍一切,这是就缘起边来谈;可是它遍一切,在在都是无性 。下面说「循诸性起」,就是随缘起一切法,因为它随缘,所以「无取无证 」,因为随缘当下就是无性。这个取就是得,其实没有得没有证,因为一切 法都无性,不可证,不可得。如果有证有得,就是有自性。 

  「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因为实相无相,如果有菩萨,或众生来取 证,都是落入遍计执。

  「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因为菩萨、众生皆是 缘起法,皆是幻化。幻化本来寂灭,所以没有取证。我们知道幻化不可得, 当然没有取证。

  「譬如眼根不自见眼」,这是譬喻说,其它经上也说刀不割刀,心不见心, 因为不可得、性空,怎么可见?「性自平等」,一切法都无性,无性当然平 等。「无平等者。众生迷倒。」之所以不平等,有取证的差别,就是众生迷 倒的心,遍计执的缘故,计执它是众生就是众生,计执它是有为法,有苦可 出离,有灭可证,就是声闻。计执有众生可度,就是菩萨,所以这一切都是 计执的缘故,其实一切法平等。

  「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不能除灭这种幻化之心,所以说还要「于灭未灭妄 功用中」,本来是灭,可是他不能灭,因为妄心所起,所以要假功行。而假 功行是虚妄的,因为一切法本来是寂灭相,证到寂灭,像法华经讲的,诸法 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证到寂灭相,其实没有证,因为是本来寂灭,不是证 到才寂灭。因为不知道,所以要这样修行,所以说妄功用,「便显差别」, 缘起故各各有其差别相。

  「若得如来寂灭」,证到寂灭,就是到佛的境地,寂灭就是讲无性,就能随 顺,这是讲缘起。证到无性缘起,缘起无性,这样就没有寂灭,不是说有个 寂灭可得或是能证寂灭的人。

  师父:不错,慧甫一下手就找到它的要点,你们现在都很进步了,知道用二谛,「 非性性有」,会入二谛。我们知道,他提出二乘和菩萨的清净慧,二乘的清 净慧在四果,偏空。大家都知道,菩萨清净有实相慧,在六地所得。可是菩 萨六地具足实相慧以后,他同时具足七、八、九、十地的智慧,七地是方便 ,八地是愿,九地是力,十地是智。这么我们就看出来了,清净慧菩萨具足 这个智慧,可能是十地菩萨,密宗说十地菩萨就是佛。我们大略地猜他的意 思,猜清净慧菩萨可能是十地菩萨。

  同时,慧甫也有提出性具的问题。循诸性起,天台家别立性具,性具是出于 观音玄义,智者大师所说。到山家、山外起辩诤的时候,山家特别提倡性具 。

  性具主要是具恶法,一般的人,其它各家仅仅知道性具善法,性具菩提,不 知道性具恶法,这个说法其根本当然是无性随缘,可是它多少有点偏差,它 说一定具恶法,它的根据是什么呢?经上说烦恼即菩提,烦恼是恶法,菩提 是善法,如果性具菩提,具善法的话,烦恼即菩提,那当然可以具恶法。

  可是我们要知道,善恶,性具里没有啊!所谓性具是无性啊!随缘有善恶, 分善分恶是情见,众生的情见。譬如台风吹垮很多东西,台风是自然现象, 它没有善恶,善恶思想是人把它分别是善、是恶的。下雨,它没有善恶成份 在里头啊!天旱的时候遇到雨了,啊!好雨;雨要是太多了,再下雨的时候 ,怎么还下雨?啊!坏雨──人的情见分别。

  主张一定性具恶,就不对了,因为我们根据二谛,二谛是批判法,判出它不 恰当的地方。如果性具善,那么也具恶。第一个问题,善和恶是两个还是一 个?如果善恶是一个,那么善就是恶,恶就是善,那性具就麻烦了,没有分 别了。如果善和恶是两个,善是善,恶是恶,互不相关。要是互不相关,怎 么分出善恶?善对恶讲,恶对善讲嘛!那么现在我们大家知道了,凡是相对 法都是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策师:「圆觉自性。非性性有。」清净慧这一章就是在指示我们自性清净心,我们 自性清净心非有非无,非善非恶,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无性的缘故,无性 能随缘起善恶。无性法无取无舍,为什么?因为无有我人众寿相,无能无所 。这是实相法,实相无相。实相无相里没有我人众寿相,所以没有菩萨及众 生,随缘能成菩萨、众生,这是说它是幻化的。菩萨众生皆是幻化的,幻化 灭故,无取无舍。缘起法都是无性,无性法不可得。

  如果落入遍计执就有能取、有能证,为什么?因为自性本来清净,清净本来 没有分别,清净本来离一切染着,所以众生落入自性颠倒中,就是落入遍计 执,就不平等,起分别心。这是为什么?迷惑缘起法为实在有。

  「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不知道一切缘起都是无性,无性的法就是如幻。「 于灭未灭妄功用中」,所以就分别菩萨、众生,起我人众寿相。

  「若得如来寂灭随顺」,若能契入如来的圆觉妙性,能够随缘不变、不变随 缘,就不会取有能证、所证的寂灭及寂灭者。

  师父:你们找出要点就入这一章了,它要点在那里呢?第一句和你说「善男子。圆 觉自性。」什么是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从这里 先深入思惟。

  悦师:师父问清净慧菩萨和圆觉自性有什么关系?其实圆觉自性是大德本来的自性 清净心,你本来的面目。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圆觉自性就是我 们本来的自性清净心,本自清净的。「非性性有」,圆觉自性是无性的,也 就是清净,也就是实相。性有就是讲随缘,并不是断灭的,它能无性随缘, 缘起而起种种的大用。这种自性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舌能尝,起种种大 用。所以这地方约法来讲,是起种种幻相,可是在这缘起当中,我们知道它 是无性的,无性法中怎么能说它有取有证呢?所以说它「无取无证」。如果 有能取能证并非无性自性清净义。

  接着讲「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在这实相法、无性法中,没有菩萨 及众生的种种差别,因为一切法本来清净无性,本自平等,没有种种分别。 因为万法就是缘起,菩萨和众生都是缘起,缘起的法皆是无性,无性法中那 有这种差别呢?所以它说「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缘起是如幻的。

  「幻化灭故无取证者」,如果你会到一切法是如幻的…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清净慧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