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謂的我執 ,愛我者是我所執,都是一念不覺而生的,不能會歸一切法都是無自性的緣 故。
「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曾不自知是無明的意思,具體講,無明故産生見思 煩惱,都是以無明爲根本的。「曾不自知念念生滅」,衆生不知道緣起法, 緣起法就是無始,緣起法就是無生,于無始無生中念念生滅中落入苦道。緣 起法是無性,爲什麼說無性?緣起法本身是假種種因緣所成,緣起所成的就 是念念生滅,因爲無性的緣故。念念生滅是沒有一剎那可得,因爲念念生滅 是無有實體,念念生滅就是無有自性,會歸圓成實性。真正銷歸自性,念念 生滅其實就是一切法不可得。我們無始來由于妄想執著,落入我法二執,起 憎愛二心。憎愛二心是由一切順境、逆境而起的。在心上講是煩惱、惑,「 耽著五欲」,就是行業,煩惱就是我們衆生的執著,在心叫愛,在行叫取。
「若遇善友」,佛種從緣起,一切衆生如果不假因緣的話,沒有辦法開悟。 「教令開悟」,開悟是告訴我們一切法是無始的,是無生的,念念生滅是不 可得的。「淨圓覺性」,是以衆生的遍計所執,會歸圓成實,會歸中道,會 歸畢竟空性,會歸圓覺淨性,這時就沒有我法二執。所以我們知道我法二執 是隨情假安立的。「發明起滅」,悟到生滅無性的道理,「即知此生性自勞 慮」,「此生」廣泛講,衆因緣生就是此生,約有情講,約我們所修持的法 講,都是無生的。「即知此生性自勞慮」,性自勞慮就是虛妄的,一切法無 性所表現的都是虛妄的,「性自勞慮」,就是性是虛妄,是無性的。猶如空 花,舍不得,取不得。
如果有人解這個道理,真正起修行,「若複有人勞慮永斷」,勞慮是約煩惱 講,因爲煩惱是虛妄的。勞慮永斷是離遍計所執,離人我執、法我執,不再 迷惑,不再貪著的時候,不再落入遍計所執。「得法界淨」,法界淨是畢竟 空,法界就空寂不可得。爲什麼「即彼淨解爲自障礙」?雖然勞慮永斷,可 是執著法執,法執就是你有一個得法的解,法執未破,即彼淨解,他還有一 個「淨」的解,事實上,無性法中沒有可取可著之處,如果有所得,不能會 歸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即彼淨解爲自障礙」,障礙什麼?障礙圓覺妙性。 「故于圓覺而不自在」,沒有辦法圓融,所以叫「凡夫隨順覺性」。
師父:大家想一想。「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大家都知道淨圓覺 性就是圓成實,是吧?難道你忘了圓成實就是依他起,依他起就是圓成實, 對吧?圓成實是真實,依他起如幻,是吧?所以華嚴家說妄本空,真本具。 大家看一看「法界淨」,法界是不是依他起,圓成實?法界無界,圓成實; 法界無不界,實相無不相,是不是就是依他起?
再往下看,既然知道真本具,妄本空,「即彼淨解爲自障礙」,大家不妨用 水與波的例子思惟思惟!那個波固然是如幻的,你去掉了波,還有水沒有水 ?滅了波,還有水沒有水?離波,那不是連水也沒有了?大家想一想,誰講 ?慢慢一點點把全文貫通。
策師:「即知此生」,這個此生是剛才慧聞師說的生滅法?還是「這一生」?
師父:「即知此生」,實在他是爲了文章通順,應該講「即知此生滅性自勞慮」。 生滅是什麼?好比波一樣,波浪有生有滅,可是水不勞慮啊!本來是生滅的 ,生滅兩字文章不通順,所以「即知此生」。
策師:剛才師父說「即彼淨解爲自障礙」,是不是說,法不可用言語說,而且不能 用理會的,不是心緣相,是不是?
師父:「即彼淨解爲自障礙」,你要是執著水不是波,那個水就爲自障礙,離波那 有水?那不是你自己找麻煩嗎?你把所有的波滅掉了,還有水沒有水?誰講 ?
觀師:「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無始來是虛妄的,衆生從無始來虛妄執著,「妄想 我及愛我者」,落入我執和法執,因爲「曾不自知念念生滅」,不能體會到 一切法是因緣生、因緣滅。「故起憎愛」,于依他法中起憎愛二心,「耽著 五欲」。這裏是講我執、法執,古德這麼講過,假如我執不除,不能成爲千 古至人;法執不除,不能弘揚正法。一切法無我,一切法「法爾如是」,要 從心性上會歸,因爲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我們念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
「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因爲我們執著我、法,不能會到一切法無 性隨緣,隨緣無性,所以要仰仗善友的教導。假如有福報遇到善友,善友開 示令我們悟入圓覺性。善友沒有我執、法執,就是菩薩、佛。「發明起滅」 ,使我們體會到一切法生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就能會到原來一切法 的生滅是緣起,「性自勞慮」,是無性隨緣。剛才師父有提到水和波,我們 知道萬重波是水起的。
「若複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假如有人會到隨緣無性、無性隨緣,就能 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爲自障礙」,假如我們不從無性隨緣,隨緣無性體會 的話,落入我執、法執,那是爲自障礙。「故于圓覺而不自在」,于圓覺就 不能會入,「此名凡夫隨順覺性」。由這裏我們知道,要相信善友,要相信 正法,不要起疑心,這樣才能會入無性隨緣,隨緣無性。
師父:「若複有人勞慮永斷」,勞慮是不是生死啊?生死是不是如幻啊?如幻可斷 不可斷?「得法界淨」,法界淨是不是性空啊?圓成實性啊!圓成實性可得 不可得?如果有人以有所得心得圓成實性,怎麼樣啊?佛不是講,無所有不 可得,你怎麼可以得法界淨呢?有一輩人得法界淨,那一輩人?聲聞、緣覺 入涅槃,不是得法界淨嗎?慢慢地全篇的文就貫通了。
甫師:大家都講得很清楚了,我再練習一下。一切衆生由于無始的妄想,執著有我 、有法,不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化,一切法緣起不實在,于假相中執著,起憎 愛二心,耽著五欲,起煩惱。
「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有因緣遇到善友,善友教化的緣故,知道 一切法原來是生滅的,開發他的圓覺妙心。知道生滅法不可得,了知生滅是 清淨自性,于中徒然受煩惱之苦,就認爲煩惱應斷。其實煩惱不可斷,因爲 說生滅要會到不生不滅,但也不是有個不生不滅可得,因爲一切法本來寂滅 ,那有可得?
所以他認爲要斷煩惱,會入不生不滅,這樣的話,雖然「勞慮永斷」,斷了 煩惱,他認爲得到不生不滅。其實這是有所得心,好比說「若人知般若,是 人被法縛。」因爲本來法無所得,他起有所得心,于生滅外求不生不滅,落 入法執,所以爲自障礙,于圓覺不能自在。圓覺是我們大家本來的自性清淨 心,一切法本來自在,但是他以有所得故,落入不自在。所以叫「凡夫隨順 覺性」。
師父:大家看「性自勞慮」,這好象和那波浪翻騰,水自己勞慮,是不是這個道理 ?講吧?
聞師:剛才聽到其它法師講,有點感觸,因爲我在經教上不能受益,歸成兩個重點 :第一個,逐文解字。譬如這「性自勞慮」,我們通常會隨文,迷于文,想 知道什麼叫勞慮。還有像六祖講過,爲人說法,要出沒兩邊。那我們看到文 字寫「性自勞慮」,就認爲它是生滅,不能從有會到空。下面講「得法界淨 」,愚癡的人就逐文來尋這個理,逐文尋理的時候,圓覺這個本來清淨的大 光明藏,就隨著我們轉,就不能會入法性義。在我們修學當中,這可能是個 過程。
剛才師父提到水和波的例子。勞慮是虛妄,虛妄就是生滅,或者講生死、六 道輪回、煩惱。有智慧的人聽到煩惱生滅,他不會執著,不執有不執空,因 爲常勞慮的水本是真實性,也就是衆生的圓滿覺性,所以他只要離遍計所執 就是。因爲空本不生滅,生滅是虛妄的,虛妄即是無性,就會入法界性。法 界性不礙萬重波浪,法界性就是一真之水,也就是我們的圓滿覺性。一真之 水隨緣起萬重浪,所以性自勞慮;而性自勞慮當下就是法界性,可是必須離 開我們衆生的遍計所執。性自勞慮就是實相諸法,法界淨就會入諸法實相, 我們衆生不是落于實有,就是落于偏空,不能會入如來的因地法行。因爲這 個緣故而常流轉,雖然法身常不失,可是還是「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 愛。」所以「于圓覺而不自在」,我們常常離水求波,離波求水,離開諸法 實相,求實相諸法,不能二谛融通。
師父:大家想一想,性自勞慮,慧甫講過,生滅不可得,不生不滅也不可得。我想 ,這是人在心裏有一種閃爍作用,這個道理一來,一閃就過,它無所得。第 一剎那來的時候,好象有點明白,第二剎那過去,就胡塗了。爲什麼生滅不 可得,不生不滅也不可得?生滅是不是不存在啊?我和大家講過,可得不可 得?不生不滅是不是對生滅而立的?生滅不可得,不生不滅怎麼可立呢?也 不可得。
大家再想一想,生滅是不是無常啊?生滅無常,對無常而立常,常是不生不 滅。無常既然不存在,常可立不可立?如果有人立無常或常,他怎麼樣啊? 立無常落于斷邊,立常落于常邊,他會不會中道啊?常斷二邊,不得究竟。 所以這個妄想我和愛我者,我法是假的吧?因爲它假的,所以空,是不是? 因爲它空,所以是假的。我不是時常告訴大家,因爲無性才緣成,因爲緣成 才無性,是不是那個道理?緣成可滅不可滅?因爲緣成才無性,那還有無性 沒有?所以如果有人永斷勞慮,是滅緣成。說法界性,法界性本不可得,他 有所得,執著有無性。執著有無性,無性不就變成有了嗎?
大家再仔細看這段文,從「妄想我」一直再到最後一句「凡夫隨順覺性」, 它一貫下來的。我和你們講,世間法不是有個思想體系嗎?那佛法就是講谛 理了,它一貫下來的。你不相信,你從第一句看到最後一句,它是一貫的。 所以佛說法沒有錯,誰講?
乘師:這裏講一切衆生從無始來,于圓覺不得自在,爲什麼不得自在?落入人我、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清淨慧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