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幻的話,就是定心,就是如幻叁昧,如幻叁昧事實上就是海印叁昧,因 爲如幻叁昧同爲無性大海所印,所以一切障礙即究竟覺。
如果約法來說,一切緣起諸法同一無性,即是圓成實性,究竟果德。同時, 一切的緣起法即是畢竟空義,一切的諸法即是實相,這是約法來講。約人來 講,法界衆生只是粗細的不同,皆未破無明,所以皆有障礙。這裏講「一切 障礙即究竟覺」,會到法性,一切的緣起即是性空。
約人來講,「一切障礙」即法界衆生,一切衆生畢竟成佛道,都是同一法性 的緣故。什麼是障礙呢?得念、失念,它是二法,是相待而有的,都是落入 有所得法,不會無性法。解脫就是覺悟的意思。成法、破法,它是相待而有 的,是有所得心。事實上,成法、破法同一緣起的。智慧愚癡、菩薩外道、 無明真如、戒定慧、淫怒癡、衆生國土,皆同一法性。「乃至地獄天宮皆爲 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也都同一無性的緣故,一切法畢竟解脫。
我們整個貫穿起來,如果約緣起邊來講是如幻叁昧,會到它的真谛就是海印 叁昧,同一海所印。有一點,我們認爲有實在的障礙,事實上是不會緣起邊 。
「照了諸相猶如虛空」,一切的相都是障礙,得念、失念、成法、破法、智 慧、愚癡,都落于相邊。其實法是如如的,不二不別的,如果會到一切障礙 ,也就是要會入如如法性,同是一味的。
師父:你們大家練習,不依他力自己覺,境界就不同了。這裏有兩種叁昧,我提醒 大家。上面的文,得念失念、成法破法、智慧愚癡、菩薩外道、無明真如、 諸戒定慧及淫怒癡、衆生國土、地獄天宮、有性無性、一切煩惱,這些都是 隨緣邊講的。後面的解脫、涅槃、般若、菩提、無異境界、梵行、法性、淨 土、佛道、解脫,是會通它的法性,總說就是「一切障礙即究竟覺」。
一切障礙、得念失念、智慧愚癡,因爲慧聞講出來了,我才講,都叫如幻叁 昧。究竟覺、解脫、涅槃、般若叫金剛叁昧。爲什麼叫金剛叁昧呢?金剛叁 昧者,能破一切煩惱,不被一切煩惱所破。你們就知道了,還有一種叁昧, 在一切障礙中行功德,得念失念當中行功德,成法破法、智慧愚癡當中行功 德,「成就功德」是事相,叫華嚴叁昧。究竟覺、解脫,這部分叫海印叁昧 。大家注意到,這海印叁昧和法界海慧有什麼關系?誰講?誰發揮?
乘師:前文講到清淨慧菩薩請佛開示不思議事,我們知道不思議是不可說,法本不 可說、不可得,既然不可說不可得,佛還說法四十九年,就是以二谛來說法 ,爲了開示衆生悟入圓覺妙性,所以開出世俗谛。凡有所說──世俗谛,也 是要歸于第一義谛。第一義谛不可說,因爲法不可得,所以不可說而說是方 便。佛、菩薩乃至衆生根機所證都有差別,這是緣起邊來說,爲了令悟入如 來圓覺妙性才有這些方便。
這邊我先看它的前文講:「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 圓覺自性本來就無取無證,因爲于實相法中,本來沒有菩薩、衆生的差別, 爲什麼?因爲衆生都是幻化的。既然是幻化的,都是畢竟空,有這些分別, 是于畢竟空中落入遍計執,一切障礙都是于依他起法中落入遍計執。
所以障礙是依他起,究竟覺就是無性。得念失念,其實法不可得,那裏有得 念和失念?乃至成法、破法都是不可得。衆生會輪回就是因爲落入對待法, 其實畢竟空中不可得,法本來不可得,就是涅槃。智慧愚癡通爲同般若,因 爲都不可得的緣故。爲什麼說菩薩和外道都是菩提呢?以下有講,無明和真 如本來是清淨,沒有差別的,都是一真法界,都是一法,因爲佛說一法,二 法是魔說。
戒定慧、淫怒癡都是幻相,都是一真法界,不可得。「衆生國土同一法性」 ,法性就是無性,無性隨緣才有衆生國土,所以衆生國土同一法性,衆生起 分別才會落入差別。「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都是同樣 的意思。
「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這樣就會歸一真法界 ,如果執著就落入十八界,還有凡夫、菩薩的差別,其實本來是如幻的。
師父:這個地方有一點點很微細、很深的境界,我和大家講。剛才慧乘講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實在說,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道斷叫不可議,心行處滅 叫不可思,這是頓教說法,它不是圓教說法。頓教說法已經合中道義,你們 誰知道它得什麼中道?(答:真谛中道。)欸!對了。它僅僅得真谛中道, 還沒有得俗谛中道啊!應該不可思議也不可思議,言語道斷也斷,心行處滅 也滅,那就會入真谛中道,也會入俗谛中道。這真俗兩個都具足,叫圓教。 這就是很微細的頓教、圓教,分別只有那麼一點點。頓教不過得了真谛中道 ,圓教,真谛中道、俗谛中道俱得,所以並稱爲圓頓大乘。
圓頓大乘這不是根據華嚴宗的說法,是天臺宗的說法,因爲天臺宗沒有分別 頓教,藏通別圓皆有頓,華嚴宗把頓教列出來了,它列出來的原因是什麼? 它也得中道,所謂一半中道。誰發揮?
觀師:這段講如來的隨順覺性,因爲我們常常熏習的緣故,所以這段文大意可以了 解,我從心裏很感激師父這樣教我們,覺得這真是不可思議的法。譬如後面 講「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如果我們沒有熏習二谛的話,戒定慧和 淫怒癡是非常不同的,怎麼會俱是梵行呢?原來要從二谛來會。
「一切障礙即究竟覺」,一切障礙是講無性隨緣,究竟覺是隨緣無性,以下 都是這樣。「得念失念無非解脫」,得念是緣起,失念也是緣起;得念無性 ,失念也無性,所以無非解脫,因爲解脫是無性,得念、失念是無二的。「 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成法、破法是緣起,涅槃是無性,成法無性所以是涅 盤,破法無性是涅槃,所以成法破法無二。「智慧愚癡通爲般若」,智慧無 性是般若,愚癡無性是般若,所以無二。
「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因爲菩薩成就法是無性,外道成就法也是 無性,以無性故,所以菩薩、外道不二不異。「無明真如無異境界」,真如 是佛菩薩的境界,無明是凡夫的境界,竟然是同樣的境界,因爲真如無性, 無明也是無性,所以真如無明不二。
「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這是很特別的地方,我們修行都是要學戒 定慧,來對治淫怒癡,戒定慧是緣起無性,淫怒癡也是緣起無性,所以戒定 慧與淫怒癡不二。「衆生國土同一法性」,衆生有佛性,國土也是法性,所 以是不二。「地獄天宮皆爲淨土」,本來地獄不是淨土,以如來隨順覺性, 地獄是淨土。地獄是無性,天宮也是無性,所以都是淨土。「有性無性齊成 佛道」,這是講到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對有情起善心,對無情也要起善心, 情與無情才能同圓種智。「一切煩惱畢竟解脫」,煩惱無性,所以畢竟解脫 。
「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能夠觀照一切諸法實相,猶如虛空。「此 名如來隨順覺性」,其實這都是佛的境界,所以佛能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這是甚深妙法,我們借著師父的教導,只是沾到一點邊而已。其實這是佛的 境界,我們只有求願往生才能從心性得到受用。
剛才師父有提到很多叁昧,這些叁昧都從念佛叁昧出,所以我們還是老老實 實地和師父學念佛叁昧。從基礎做起,要念得清楚、聽得清楚,實在是不容 易的事情,和大家共勉!
師父:我提醒大家,這個境界你知道是知道,不要執性礙修。因爲這個境界是什麼 人修的?圓頓大乘人修的。像我們這個理外凡夫,那根本不能修行這個道。 不過你可以知道,這是什麼道理呢?可知道,不必辦到。雖然沒辦到,也能 知道。我問大家,人死是不是很痛苦啊?你沒死怎麼知道很痛苦?這是可以 知道,並不一定辦到,這是圓頓大乘人修的。
因爲慧觀說出不二來了,我提醒大家。如果早講障住大家,現在講是引導大 家深入。我改變個題目,大家看看是不是通?一切煩惱是爲二法,即究竟覺 ,是爲入不二法門;得念失念是二法,無非解脫爲入不二法門;成法破法是 二法,皆名涅槃是爲入不二法門;智慧愚癡是二法,通爲般若是爲入不二法 門;菩薩外道所成就法是二法,同是菩提是爲入不二法門;無明真如是爲二 法,無異境界是爲入不二法門;戒定慧及淫怒癡是二法,俱是梵行是爲入不 二法門;衆生國土是二法,同一法性是爲入不二法門;地獄天宮是爲二法, 皆爲淨土是爲入不二法門;有性無性是爲二法,齊成佛道是爲入不二法門; 一切煩惱是二法,畢竟解脫是爲入不二法門。
策師:從這裏我們知道,要會歸于無性,不然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裏。所以我們 如果會到無性,就知道一切障礙都是緣起,不實在的,所以究竟覺。得念失 念無非法界,法界中本來沒有得失,所以無非解脫。剛才師父說這無非二法 ,所以就知道二法是生死,我們如果知道二法無性,就能入不二法門。
成法破法是二法,本來一真法界沒有生滅,所以皆是涅槃。智慧愚癡,智慧 是因緣,愚癡也是因緣,都是無性,所以通爲般若。下面我們就不用講了。 衆生國土可以說是正報、依報,正報、依報皆是無性,所以同一法性,同于 一真法界。「地獄天宮皆爲淨土」,下面講依報、正報,就是有情無情皆同 圓種智。有情無情皆是緣起無性,緣起無性的法,皆是佛法,皆能成佛,皆 是一真法界。所以「一切煩惱畢竟解脫」,煩惱是假的,煩惱是緣起幻化, 所以畢竟解脫。其實也沒有解脫這個名詞,是假名安立解脫。
「法界海慧照了諸相」,我們可以說法界無界。法界無界就是實相無相,無 相的法猶如虛空,不可得。這裏是如來隨順覺性,可以講是無谛。
師父:你不是要講嗎?
修師:「一切障礙即究竟覺」,有障礙就是迷惑,「即究竟覺…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清淨慧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