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爲迷惑是一心 所顯,它是無性的,所以一切的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因 爲得念失念是唯心所現,所以無非解脫,迷惑才會有得念失念的分別。「成 法破法皆名涅槃」,一心中成法不生,破法不滅,本來不生不滅的。「智慧 愚癡通爲般若」,智慧愚癡都是本性所顯現出來的,迷惑時爲愚癡,不迷惑 即是智慧,所以通爲般若,都是本性所具,不是從外來的。「菩薩外道所成 就法同是菩提」,也是一心中所現的,是不二法。「無明真如無異境界」, 都是一真法界,沒有分別,都是一心中所顯的。
「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一心中本來清淨,因爲衆生落入遍計執, 所以起淫怒癡,假如知道是依他起的話,就是戒定慧,它的究竟處都是無性 ,所以俱是梵行。「衆生國土同一法性」,衆生國土都是一心中所現,都是 一真法界。「地獄天宮皆爲淨土」,皆是一心所顯,都是無性的,所以「一 切煩惱畢竟解脫」。
「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我們的大圓覺海能顯 現一切諸法,猶如虛空。
師父:剛才慧觀提到念佛法門,慧修也提到一心,我可以講了。淨土宗六祖永明大 師他說,心念佛,佛起心,同歸一心。心念佛時,是心成佛,心入佛;佛起 心,是佛入心,佛成其心。這叫什麼中道啊?俗谛中道是不是?心念佛時, 心入佛,佛攝心。佛攝心,則無心,非心。佛入心時,就非佛。非心非佛, 是什麼中道?真谛中道。所以說,淨土念佛法門圓頓大乘,它是圓教中道義 嘛!
永明大師所說,你會入一心啊!此法有全是空。有全是空,不就是緣起無性 嗎?空全是有,空全是有,不就是無性緣起嗎?所以我們確實知道,淨土法 門是圓頓大乘,它是二谛中道啊!有人不知道,執著淨土法門,執有,不對 了;有人執空,也不對。他不知道,全空成有,全有在空啊!全有在空,用 不離體;全空成有,由體起用。大家可以探討!好,慧明講!
明師:我講一句。「法界海慧」,就是師父常常講的實相慧,因爲實相無相無不相 ,它就可以照了諸相;無不相是無相,它就是猶如虛空。前面「衆生國土同 一法性」,是講到前天所研討的彌陀要解,它說的舉體作依作正,衆生是正 報,國土是依報,同一法性是同一實相,實相法就沒有分別,那些障礙究竟 覺、得念失念,都同一無性。
師父:慧明講過了,我可以講。這個「法界海慧」叫海印叁昧,爲什麼「法界海慧 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海水是一,一水之性不動,可是它起萬重浪。萬重浪 皆是空,因爲什麼?因爲萬重波浪皆是一水嘛!所以以海印叁昧照了諸相, 照了一切波浪,凝然不動,所以說猶如虛空,是這個意思。
「地獄天宮皆爲淨土」,這不是告訴你,淨土者是一真法界嗎?你怎麼還要 起分別心呢?這段文講兩種叁昧,如果是一水起萬重浪,叫海印叁昧;萬重 浪皆歸一水,叫華嚴叁昧。華嚴叁昧,全事歸理;海印叁昧,全理成事,理 事無礙,事事無礙。誰還要發揮?
修師:法界海慧是佛的大圓覺海,是畢竟空寂,能夠顯一切法。雖然顯一切法,可 是無法可顯,都是畢竟無性,所以猶如虛空。
師父:海印叁昧有很多名字,大圓鏡智、圓成實性、中道義、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都是它。慧甫講!
甫師:二谛法,一法有多名,下面都是講分別法都是對待的名相,要讓我們會通無 性,一切障礙、得念失念、成法破法,這些都是分別法。下面究竟覺、涅槃 、菩提、般若,這些都是無性,就是佛的無分別智,也就是說這些法無性, 所以在無分別智中是分別而無分別的。我們都是分別相,所以不能會入佛的 智慧。這邊就告訴我們一切分別相都是無性,以無性的緣故,都是平等的。 所以下面的究竟覺、涅槃、菩提、般若等,其實是一法多名,實在是一個東 西。
這是諸佛的境界,雖然我們理解到,可是做的時候如果不藉方便,不能得到 法益。有一句話說,「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也是契合這個道理。乃至 于無所住而生其心。譬如,看到比較愚癡的人,不起輕慢心,對比較有智慧 的,不起特別恭敬的心,這種平等心,就是修無分別智。要做到這種平等心 ,就是要恭敬一切,也就是知道一切的分別,但是不起貪瞋癡。
師父:慧甫講出來了,分別一切法。我把這個文改一改,大家開智慧,不要拘泥。 一切障礙,分別法;即究竟覺,不作分別想。得念失念,分別法;無非解脫 ,不作分別想。成法破法,分別一切法;皆名涅槃,不作分別想。智慧愚癡 ,分別一切法;通爲般若,不作分別想。下面大家就知道了,是不是這個道 理?
聞師:「一切障礙即究竟覺」,你要會到實相法,可是到底什麼是實相?解實相法 ,就是你把本來這個法看清楚了,不再迷惑。從這裏我們發現緣起法是真正 的綱領。我們怎麼能證這個無性?爲什麼「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因爲緣起 法非有,它無自性,所以一切法都是緣起。下面用一句話來結束──「一切 煩惱畢竟解脫」,我覺得這個法則可以一直用到我們成佛爲止。所以我們要 拿來修行用,剛開始信中道法,再來解中道法,行中道法,畢竟我們會得到 成就的。
實相法是用緣起法來開展的,實相開展有兩個方向,一個是世谛邊。世谛邊 是凡夫所修的,可是我們迷惑,迷惑緣起邊,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根塵 識,這一切的法都是俗谛所開演的,本來是圓滿的法性,所以圓覺經講,「 有大法王名爲陀羅尼門」。事實上,法法本來是圓成實性,本來是無性的。 可是衆生落入執著,落入遍計所執性,所以叫一切障礙。
事實上,一切障礙要會歸修行,要解中道義,不解無法入。知道緣起法無性 ,才能開出正修行路,才能隨順如來覺性,隨順佛的大圓滿覺。緣起法無性 ,一切法則虛妄,煩惱則不會起。
剛才師父開示,果地圓滿叫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這我們不可能做到。剛開 始煩惱不起是止的情形,止的時候,你的心裏清楚明白,這就是觀。以念佛 來講,你念得清楚就是止,就是觀,就是止觀雙運。一切法緣起無性,無性 法那裏求呢?在一切障礙裏,我們不再迷惑了。
師父:我剛才和大家講了,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這是頓教,還差一點。他會 到什麼?真谛中道。可是頓教裏有圓教人,六祖永明大師他是圓教人,他說 一句話,他說:「得無分別智即能分別一切法」,那俗谛中道,二谛中道, 完全具足。
不相信我們看這段文,把它改變一個方式。「即究竟覺」──無分別智,得 這無分別智即能分別一切障礙。解脫是無分別智,得無分別智即能分別得念 、失念。涅槃是無分別智,得無分別智即能分別成法、破法。般若是無分別 智,得無分別智即能分別智慧、愚癡。菩提是無分別智,得無分別智即能分 別菩薩、外道所生的法。下面都是一樣,是吧?它一反一正,是二谛中道。
大家深深體會,深入法性。你可千萬不要執著文字相,你現在已經知道了, 還有必要再分別得念是什麼?失念是什麼嗎?還有必要再分別成法是什麼? 破法是什麼嗎?如果那麼解釋的話,多余的,完全廢話連篇,是不是?
所以你們就可想到了,修學彌陀要解的時候,慧悅按照注疏本講,那不是多 余的嗎?還有沒有講的,沒講的,我們查注疏了。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上‧一一四上‧八)「此究竟即。以示平等佛慧 也。」平等佛慧是無有高下,沒有分別。平等,它不是有平等者,大家要會 到。所謂平等,經上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可得是平等,空是爲平等 ,無相是爲平等,無分別是爲平等,中道義是爲平等。大家要注意到,無上 菩提,經上說無上菩提是什麼?了達于空性,是名爲菩提。不是有個菩提啊 !大家知道吧?空性叫菩提,畢竟空叫菩提,畢竟空就是平等。
「其得念失念等。十對等法。」對,他不需要解釋什麼是得念、失念,什麼 是地獄,什麼是天宮,什是戒定慧,什麼是淫怒癡,沒有必要解釋。「皆迷 悟邊事」,著兩邊之事,著常邊、斷邊之事。什麼是著于邊事呢?執著定性 有叫常邊,執著斷滅空叫斷邊,這都是迷悟邊事。
「良以圓覺妙性不屬迷悟對待因果故」,迷悟是對待,對待不是絕對的。有 人說佛性是絕對的,大有商量處了。「對待因果」,絕對對待是什麼?甲對 乙而有,乙對甲而有,這我們知道是畢竟空。怎麼說呢?大前提知道,對乙 才有甲,對甲才有乙,如果先有甲則不對乙,不對乙怎麼會有甲?不對。如 果先有乙,不對甲,不對甲怎麼會有乙?不成對待嘛!如果甲和乙同時有, 那同時有了就不成對待了,不需要對待了,不成對待沒有甲和乙,所以講畢 竟空。有一般人執著相對不對,絕對對,其實也是錯。
「一切寂滅。平等一如。」是不是無性、畢竟空、不可得、無所有?在叁叁 昧中講空、無相、無願,叁叁昧大乘比小乘高,大乘修叁叁昧得無上菩提, 小乘修叁叁昧得無漏。「以妄見而觀。則有二相。若以法界海慧照之。則猶 如虛空。」這是不是就是一切二法,知其性空,皆入不二法門,對不對?「 一切諸相。了不可得矣。」好比大海水一樣,要會入海印叁昧的話,一切波 浪是一水,一切波浪皆不可得。水可得嗎?也是不可得,一水即是一切波浪 ,水也不可得。你如果有所得心的話,是外道。
(卍續一六‧圓覺經要解卷上‧二四二上‧七)「列十對法。皆同真實。一 識智對。無念則得其正念是智。有念則爲失念是識也。」有念就有所得了, 是失念。他是說無所得爲智,有所得爲識。「念本自空。元是無念。故皆解 脫。」還是會歸無性,得念失念徹底講的話,得念…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清淨慧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