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彌勒章▪P4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要深深地深入律藏才能解。

  講起來,我們也不敢拿經的意思來探討律,律是佛說嘛!他怎麼說,你怎麼 遵照就是了。

  「知欲可厭」,大家想一想,欲是那些呢?欲的意思是什麼?知道意思的可 以講。他愛的是什麼?他所厭惡的、所離開的是那個業道?所以現人天,這 那裏出來的,你看一看就知道。彌勒菩薩他偏重唯識。欲總說叫貪欲,分別 說愛著染淫,都叫貪欲。

  無明行識,識受生,怎麼受生的?你想一想,總說呢,不外乎一個貪欲。你 受生的原因,不外乎愛著染淫貪,後來才産生五欲、五蓋。所以這個欲,是 不是一切惡的根源啊?「愛厭業道」,厭離那個業道?「舍惡樂善」,講得 很清楚了。「複現天人」,這好象講得很清楚了,我再幫大家忙,就把謎底 揭開了。「舍惡」好象是叁惡道吧!

  悅師:欲可以講五欲,也有人講財色名食睡,總說是貪欲,分別講就是愛著染淫, 淫是最重的,也就是前面所講的,衆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上個禮拜我們有 講到,因爲十二因緣生死流轉,這裏提到「知欲可厭」,淫欲、貪欲應該要 厭離的。「愛厭業道」,知道愛欲要厭離。「舍惡樂善」,厭惡叁惡道,樂 于叁善道。到這裏還不究竟,所以他又講「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 還滋愛本。便現有爲增上善果。」棄以前所貪欲的,樂舍愛著,這還不究竟 。以大乘法來講,還是落入遍計執,執著法實在有,還是有舍的執著,不會 入本經所講的「知幻即離、離幻即覺」的道理。既然一切法是幻化的,當下 就沒有舍、離。

  在十二因緣裏,愛是潤生無明,可是上個禮拜師父有開示,以究竟來說,要 會到十二因緣就是十二緣起。我們知道緣起它是無性,就是還滅;如果無性 緣起,它就是流轉。這是比較究竟的說法。因爲不會實相法的緣故,所以「 還滋愛本」,不出輪回的根本,于是便現有爲增上善果。增上善果比人天好 一點,可是皆是輪回的根本,還不是超脫凡夫位。這段文看出只在講凡夫, 還沒有講到菩薩。

  師父:大家看「有爲增上善果」在講什麼?(答:叁果。)不是叁果,叁果是聖道 ,它講不成聖道。有爲,有爲在叁界內,增上是什麼?有爲道是什麼?有戒 ,有定,沒有慧吧?慧出叁界了,慧叫聖道是不是?出叁界是聲聞果報了。 不錯,增上善果可以說是初果、二果、叁果,可是它說不成聖道,不是初果 、二果、叁果,是什麼?是那一天的人?初禅、二禅、叁禅、四禅是不是? 不成聖道吧!大家看一看再講。

  乘師:「知欲可厭」一直到「複現天人」,另一段又講「便現有爲增上善果」,我 想它是在講人天果報,因爲上次有講生死輪回根本就是淫欲。既然淫欲是輪 回根本,「知欲可厭」,現在已經知道欲是輪回的根本,那怎樣厭離?如果 你還有取舍,舍惡樂善這還不是究竟的,人天的果報還不究竟的。因爲佛以 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不是爲了使衆生生人天乃至聲聞、緣覺、菩薩,是要 使衆生成佛道,生天、四禅八定沒有斷煩惱,還是要輪回。所以「棄愛樂舍 。還滋愛本。」還是愛的根本,皆是生死輪回,不能成爲聖道。最主要是要 知道法無性,不要有取著心,這樣才會入實相法。

  師父:大家留神!「知欲可厭。愛厭業道。」假使按照無明講起來,是那一種無明 ?發業無明、潤生無明,屬于那一種啊?(答:潤生無明。)再往下看。「 舍惡樂善。複現天人。」這是不是還是潤生無明啊?「又知諸愛可厭惡故。 棄愛樂舍。還滋愛本。」這個愛當然是無明,是那個無明?還是潤生吧!「 便現有爲增上善果。皆輪回故不成聖道。」在十二因緣裏頭它講的是什麼東 西?觸受愛,這個講「愛」是不是?觸受愛取有,在這個階段講,是不是? 我們探討,好象有這個意思。誰再發揮?

  翔師:「知欲可厭」,知淫欲是可厭離的。「愛厭業道」,業道是六道輪回,對六 道輪回起愛著、厭離兩種心,「舍惡樂善」,舍叁惡道樂叁善道。「複現天 人」,雖有取舍的心,可是還是在六道中取天人,舍叁惡道。

  「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前面是「舍惡樂善」,這邊 是「棄愛樂舍」,這邊的「舍」是不是已經出叁界了?「便現有爲增上善果 」,這個增上善果可能是指色界天以上,可是「棄愛樂舍」,可能是因爲初 果七番生死,二果一來,叁果不來,四果才是真正的斷淫欲出叁界,所以這 邊「棄愛樂舍」,是不是已經到初果、二果、叁果?

  師父:「棄愛樂舍」,四禅人叫舍念清淨,他得定共戒了,初禅以上就得定共戒。 初禅離生喜樂,離開貪欲,生喜樂。二禅定生喜樂,叁禅身受樂,最樂。四 禅,舍念清淨。

  我時常和大家講,如密室燈,好象房間裏沒有風,點一支蠟燭,這個光不搖 不動,很明亮,那是四禅的境界。佛在世時,有一個比丘增上慢墮地獄,就 是這樣。他得四禅,他和佛說,我已經證四果了,佛說不是,你得的是四禅 。他不相信,命終之後,中陰身現,閻王小鬼就來捉了,他生瞋恚心,就說 世尊打妄語啊!我得了四果,怎麼還落入中陰身呢?因爲一起妄語謗世尊的 緣故,墮入地獄。這是一種增上慢,認爲禅是果。

  覺師:我是要問另外一個問題。我們現在都在修學緣起,在日常生活中對外境已經 沒有起執著心,但是在念佛的時候,那些境還是會現前,這是不是已經取著 ,沒有把緣起法銷歸自性?

  師父:念佛法門和其它法門不同,其它法門你一定要清淨,舍念清淨生四禅天。念 佛法門仗佛力加被。你一切沒辦到,初禅都沒辦到,離生喜樂都沒辦到,你 一心求阿彌陀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垂手接引,就得往生,這是不同的。你 修禅定,一定到達這個階段,離生喜樂了,欲離了,蓋離了,可以生初禅。 沒離,不能生。淨土法門,你沒離欲,沒離蓋,蒙佛接引,也得往生,這是 不同之處。

  聞師:前面提到「複生地獄餓鬼」,這邊提到「複現天人」,後面又提到「便現有 爲增上善果」,又講到六道輪回。「當知輪回愛爲根本」,談到出六道,也 就是出叁界的意思。在叁界裏受輪回,是愛爲根本。愛是總說,愛著染淫最 粗的就是淫。造種種業,起諸違順的時候,就像業,這是不好的。這裏有一 句話我覺得滿重要的,「愛欲爲因。愛命爲果。」衆生貪著身,樂著淫欲, 愛命就貪著欲界,乃至最下的地獄、餓鬼、畜生。欲界上面是色界,色界人 就沒有以淫欲爲重,它下面欲界是以淫欲爲重,色界沒有,它有定心。可是 還貪著色身,這也是一種愛取。前面經文提到「當知輪回愛爲根本」,那這 色界的衆生他是以什麼續生命的流轉?是因爲他愛色身的念頭,雖然他沒有 淫欲,可是他愛這個身,愛這個命,所以說愛命爲果,就是愛他的色身,就 産生愛欲,愛欲爲因,愛命爲果,因果就造成生死輪回的相續。再往上推, 四禅舍念清淨還是有識心,雖然沒有色身,可是還有識心,識心就是衆生的 無明惑,愛命爲果,愛的一念識心,也是造成生死相續。所以我覺得這愛欲 爲因,愛命爲果,可以用叁界來講。我們現在來看經文說的「當知輪回愛爲 根本」,這個愛是潤生無明,假如我們衆生要斷後有,要了叁界生死的話, 要不潤生死,如果不潤生死就不受後有。假如我們在欲界、色界、無色界裏 面,有一念貪著,我們這叁重都有,貪著識心,貪著身見、淫欲,再往上就 一層一層地輕,可是還是一樣,不出這個愛,也就是不出潤生,因爲潤生就 受後有。

  下面的文「知欲可厭」,欲有幾種講法,像五欲、十不善,知道欲惡不善法 是叁塗之因,我們就起厭離生死苦果,厭離業道的心,這種緣起就複現天人 。「又知諸愛可厭惡故」,知道愛是可厭惡的。「棄愛樂舍」,剛才有講這 愛是廣泛的,或是貪愛淫欲、色身或是貪識心,不管棄那種愛,你樂這個舍 ,還是在輪回裏面。這種還在虛妄見裏打轉的時候,「還滋愛本」,還是在 潤生無明裏,還沒辦法脫離六道輪回。

  下面「便現有爲增上善果」,有爲就是有生滅、不究竟的意思。增上善果, 應該屬于天道,可是它說「皆輪回故」,我們知道剛才講「當知輪回愛爲根 本」,就是說愛是通六道,粗重不同。「不能成就聖道」,那我們可以知道 ,增上善果是叁界內,叁果也是叁界內,二果也是叁界內,都是不出輪回的 ,四果才出叁界。

  師父:大家逐漸逐漸了解了。既然是畜生、地獄、餓鬼,明明是叁惡道,所以我們 就知道,「複現天人」是叁善道。這個叁界內,欲界,五趣雜居,六道都有 ,天有,人有,阿修羅有,地獄、餓鬼、畜生皆有。一旦到了色界天,人以 下沒有了,阿修羅也沒有了,色界有兩種人──一種凡夫,一種是聖人。凡 夫,譬如說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四空,不出叁界,縱然生到非想非非 想,還要墮落叁塗。一種聖人,他不叫初禅、二禅、叁禅、四禅,他叫初果 、二果、叁果,這是聖人。一旦到叁果人,五不還天,叫聖居天,唯有聖人 居住了。初果、二果,還是在凡夫天裏,可是是聖人果位。初果七番生死就 出去了,二果還有一往來,凡夫不是,初二叁四禅、四空,都不是。大家搞 清了!不要把它認爲初果、二果、叁果也在叁界內,把它一概而論。它不是 ,有聖人,有凡夫。我們求佛道,是求聖果,不求凡夫定。

  大家看一看,參考參考!從上面講下來。「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複生 地獄餓鬼。」這不要說了,是叁惡道了。「知欲可厭。愛厭業道。舍惡樂善 。複現天人。」這不要說了,我們已經知道是叁善道了。如果按照愛著染淫 這四項來分,到「複生天人」還有染,還有淫,對不對?不過它有輕重分別 ,輕的生天,重的生人;輕的生善人,重的生惡人;輕的生富貴人,重的生 貧賤人,是不是?這四項裏…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彌勒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