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想定,可是他還有行識沒斷。大乘再進一步斷行、斷 識,行識斷了,無明破。所以說,小乘僅僅從愛這個階段斷了,以上他執著 有色有心。
修師:大乘從那裏下手?
師父:無明啊!大乘修中道慧,就是實相法,法華經不是講實相法嗎?就是從法界 會,就是第一義空、二谛法啊!從十二因緣就分出大小乘、五住地都分出來 了。這是無明住地,這以下是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有愛住地、色愛住地 ,這是五住。小乘僅僅破四住,沒破無明住地。無明住地力量最大了,勝鬘 經不是講過了?所以我們如果從愛下手是小乘,從破無明,修中道慧,入大 乘。中道慧不得了啊!譬如小乘修四谛──苦集滅道,苦集滅道從中道慧講 起來,沒有苦集滅道。沒講的,就查注疏。
修師:小乘從七支下手,大乘破無明,無明怎麼可以下手?
師父:殺、盜、淫、惡口、妄語、绮語、兩舌,七支斷了,貪瞋癡還有啊!所以佛 告訴小乘人,在阿含經說愛著染淫四項都是貪。小乘不會大乘意,說大乘非 佛說,就錯了,謗佛。怎麼知道?小乘人斷了染和淫,愛以下沒有斷,還有 愛和著,無明、行、識、名色、六入。假如破了無明發中道慧,無明也破的 話,貪瞋癡再也沒有。貪瞋癡是不是緣生啊?隨緣而有貪瞋癡的嘛!隨緣無 性,貪瞋癡無性,所以貪瞋癡無性就是戒定慧,戒定慧染緣就生貪瞋癡。
聞師:請師父開示。我們修行不能躐等,譬如從受、愛,或者從谛理下功夫。到底 什麼是躐等?什麼是實修?
師父:修行要按部就班,不能躐等,躐等而修得不到成果的。不能躐等是在那裏? 這四項佛在阿含裏總說是一個貪字。生的次第,愛最細,著比較粗,染更粗 ,淫最粗。可是你斷要從粗的斷,不能從細的斷,先斷淫,淫爲生死根本嘛 !再斷染,想到自己父母,心熱了──染。想到自己的太太,想到自己的丈 夫,心動了──染。想到自己的親戚、朋友,啊!歡喜起來了──染。這是 微細的淫,這都要斷。往上再斷著,最細的是斷愛。所以斷的次第是淫、染 、著、愛。這個斷盡了以後,自然斷煩惱障、所知障。
小乘斷到染這個階段,不斷了,入涅槃了。他修沒躐等,可是他從淫斷到染 ,往上不斷了,他認爲我究竟了,取涅槃。大乘人不是,斷染以後再斷著, 再斷愛。愛盡則無明休,了生死,這個叫中道慧,那個叫無漏慧。現在大家 了解這個階段了吧?還有問題沒有?
庶師:師父剛才說大乘是從無明斷,小乘從愛,我覺得這只是方便,因爲愛只是一 種無明。我們起一句佛號,根本沒有大、小乘之分。
師父: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心,這個清淨心不是叫做淨土嗎?欲淨佛土,先淨自心啊 !清淨心不是斷滅,所以它是無量光、無量壽。
聞師:我們是修淨土,所以解門也要會歸淨土。以前師父講念佛叁昧有提到,說有 次第,譬如說緣起、性空……,可是行只在一念,淨土法門是假方便,就是 一句佛號念到底。是不是說,我們念佛的人,雖然懂義理,可是念一句佛號 ,這句佛號本就是圓滿清淨的,還需要說我這佛號要斷什麼斷什麼嗎?因爲 佛號一起,煩惱本是不可得,還要斷什麼?
師父:你一句佛號起的時候,有沒有雜念啊?自然沒有雜念。沒有雜念,還有生死 沒有?沒有生死。所以說,要了生死往生極樂,要一心不亂,就是這個原因 。慢慢地,耐心修學!慢慢地,才能把整個佛法的脈絡摸清了。 修師:講得很容易,一句佛號當下沒有生死,可是過眼又不是。
師父:你看!一句佛號也是不出這個法,念一句佛號先斷淫,你們不斷淫,有用沒 有用啊?斷淫,然後斷染,斷淫、斷染從這裏下手啊!(案:指黑板的字。 )一句佛號念到底,也不著也不愛。是不是?你說,你們持名念佛,念一句 佛號,愛著染淫具足。你說,你能否往生?你問自己去。最粗的一項是淫, 說你不斷淫心念佛,蒙佛接引,也得往生,那是正淫啊!邪淫不得往生。那 是雜毒食,飯裏有毒藥啊!不是清淨心。所以佛不是和你們講得很清楚嗎? 一心不亂就是清淨心,淨念相繼就是清淨心。
不要說淨土法門,一切法門皆如此。所以你們念佛要知道,念佛不能躐等, 先從此地下手。先從此地下手怎麼辦呢?我不是再叁和你們講,不起淫欲念 ,你要是起淫欲念,誰也沒辦法,阿彌陀佛也沒辦法。再往上,不染啊!聽 到親戚、朋友、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姐妹,心不動。不起心動念,了 生死,涅槃流。起心動念,生死流,這個了分段了。了了分段,你就得往生 極樂,仗佛力,這比小乘人高得多了。
你就算淫染不斷,一心念佛,蒙佛接引也得往生,下品下生;甚而言之,邊 地往生,也得往生。所以淨土法門方便了,如果你再往上修,再斷著、斷愛 ,那是上品上生。要是斷了著,這是我們大略的說法,沒有詳細探討經法, 可以說是上品中生了。愛也斷,上品上生。不染的話,是心不起心動念不染 ,可以說是中品生。真正念佛念到沒有淫了,最低限度是下品生。所以愛著 染淫一點不斷,還起邪念,那我不敢講,除非阿彌陀大慈大悲垂手接引你。 自己衡量自己,不要問別人,也不要問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問自己就行 了,能否往生,往生在什麼階段,問自己。
如果大家要是真正斷淫的話,我們按理推測的話,最低限度是中品生啊!因 爲什麼呢?中品生是方便有余土嘛!真正斷淫,方便有余土的人,是阿羅漢 啊!
時間到了!我們今天休息了,下一次繼續查注疏。
解和證是一條線的,如果解裏沒有證,怎麼會有解?怎麼會有證?證淺就是 解,解深就是證,也是一個道理。你證得淺,見到生死邊緣,不了生死;解 得深,見到生死邊緣,可以了生死。
■第二十七次修學
師父:大家要深深體會世間無常,佛說生死在呼吸之間。此生一過,你要淪落那一 道不知道,所以趕緊加緊用功。
慧思大師是天臺的第二代祖師,慧思大師他說有叁種修行,第一種常坐修, 常坐要知道修定修慧。你們只知道白癡打坐,根本沒有用。一種是常行修, 就是你要念佛、繞佛。最好的一種修,有人不知道,最上是隨緣修。
大家知道爲什麼隨緣修是最上呢?隨緣修是平常日用皆在修,劈材、擔水、 燒水、煮飯、掃地、擦桌子,這一切都在修,這種修是最上了。什麼原因呢 ?平常日用一切事情是緣起,深入二谛。佛說過,若人見緣起法,即見第一 義,見第一義,則得涅槃。所以平常日用總觀一切緣起如幻,自然會到一切 法無性,二谛融通叁昧印。二谛融通叁昧印,你到了有受用的時候,叫菩薩 的如幻叁昧。如幻叁昧就是二谛融通,修到如幻叁昧,知法如幻,得大神通 ,我們辦不到。如幻叁昧修到究竟處,就是見性成佛,我們辦不到,我們只 可采取方便。
小乘人修法,修解脫。所以六祖說過,祖師禅定貴在見性,不貴解脫。大家 這些法都不知道,我和大家講一講。小乘法修解脫,他是不知第八識,解脫 是我從法中解脫出來。他不知道這個我沒有,我們認爲這個我,第七末那識 執著第八識的見分,我們的末那識執著第八識的見分爲我。還有相分,他執 著爲法,第八識叫自證分。小乘人不知道,他求解脫,凡夫更不知道。凡夫 不知道第八識的見分是我,相分是法,他更不知道,他從當中起貪瞋癡,落 入生死。
小乘人解脫,他說我解脫了,從法中解脫,解脫出來。他說這個我完全是法 所生的嘛!五陰生的我。他不知道見分、相分皆是假,如果知道見分、相分 皆是假,叫依他起。如果執著見分、相分是實在有,叫遍計執。他僅僅求一 半,所以唯識一開頭講,于假說我法,都是假的。真實的,是自證分,可是 自證分有兩分,染分就是種子了,異熟了,淨分就是如來藏。小乘人不知道 ,所以他重于解脫。
六祖說過,禅宗貴在見性,不貴解脫。因爲解脫,解脫誰去呢?沒有我沒有 法嘛!沒有法縛我嘛!所以沒有解脫。那麼見性是什麼?叫如幻叁昧,見性 就是破無明見法性。怎麼破無明呢?見一切緣起法非實如幻,破無明。破無 明自然見法性,破無明見法性叫如幻叁昧。六祖說的,叫你六識出于六根門 頭,在六塵當中來去自如,那是如幻叁昧。所以說六祖一得叁昧,就具有神 通。那大菩薩得叁昧更不得了,據經上記載,劫末的時候起大火燒,他一口 唾沫就把它滅了,那個我們辦不到。所以大家知道,隨緣修的功德最大,平 時要磨煉自己。現在我領導大家,已經慢慢了解一點二谛法了,你要把它會 入實在修行。
凡夫辦不到怎麼辦呢?你們裏面有一些胡塗蛋,說見性成佛,我修見性可以 成佛。那當然很好,那就是如幻叁昧,地上菩薩得到。初地得一分,二地得 二分,等覺得十一分,佛得滿分。所以說見性成佛,不是那麼簡單的。凡夫 不能修怎麼辦呢?凡夫下手處從有爲法修,就是修戒定慧,滅貪瞋癡。因爲 凡夫人執著我,更起貪瞋癡造諸惡業,墮入叁塗。所以修戒定慧,滅貪瞋癡 ,這是初步功夫。也近似如幻叁昧,也可見法性,因爲什麼原因呢?貪瞋癡 是粗濁的無明,戒定慧是粗濁的法性。我告訴大家,大家是不是都聽懂了? 這是佛法當中一般的修法,佛法的叁昧無量無邊,我們知道得太少了,很可 憐!雖然知道,不好修。
還有一種叁昧叫念佛叁昧,念佛叁昧也從緣起邊修,它的方便處是仗佛力接 引。譬如說如幻叁昧,你知道要破無明才能見法性,那地上菩薩才夠資格, 我們怎麼夠?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那還遠得很呢!還有兩個阿僧 祇劫。所以大家老實修念佛,念佛仗他力,他力生到西方,就破無明見法性 ,等同于如幻叁昧。不過你平時要觀察,淺的修戒定慧,滅貪瞋癡,也可幫 念佛叁昧增進,得度,它能促使你念佛叁昧成就。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彌勒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