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舍诸欲,就知道一切法 无性,所以就没有可求的。知道一切法无性,一切法无我,所以能除憎爱。 憎爱是二法,二法是魔法。不起憎爱的话,就能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 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如来的圆觉境界就是我们的一真法界性,是人 人本具的佛性,便得开悟。
师父:你们记住啊!这是你们讲过的,等会儿我们印证就能看出来。他只能写一项 ,并不能证明说的不对,你说的都对。我和大家讲,再诱导大家,菩萨是以 慈悲令众生舍爱,劝化世间,菩萨慈悲好象没有无明吧?众生不同了,众生 的爱由无明产生的,无明产生爱着染淫。爱着染淫从那儿生呢?从欲,欲贪 。欲贪从那儿生的?六入、触、受,出现了。有受就转为爱,爱转为取,「 取」转为「有」,所以有六道轮回。「有」以下是什么?生死,那不是六道 轮回是什么?所以佛大智能,那位菩萨问他,佛以他的根机回答。慧觉讲!
觉师:「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前面讲过,众生迷于缘起 ,执善执恶,执善生三善道,执恶生三恶道。他不知道缘起本无自性,本不 可得,虚妄六道轮回。如果要免除轮回,要先断贪欲,放下爱着染淫的心, 才能出生死。放下即无生死。
「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菩萨怎么变化世间呢?因为菩萨知道缘起性空,缘起本不可得;缘起不可得 ,性空也不可得,而于缘起中能行如幻佛事,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度化众 生。众生是有漏的因果,菩萨是以无漏因果而示现世间。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众生如果能知道一切法 本来的真实相貌,本来一切法是缘起无性,会入不可得,而不起爱着染淫心 ,这样就能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心清净 的话,才能契入如来圆觉境界。
师父:我提醒大家,它这里有很深的意思。我们看「于清净心便得开悟」,这里面 说出有两种障,大家看出来了没有?谁看出了可以讲?所知障、烦恼障。也 分出大乘、小乘两种阶次,小乘人断贪欲,断爱。他从那里断呢?他从受爱 取有断,了了分段,断了烦恼障。可是往上追求呢?他执着有色法、心法。 心法是识,色法是名色、六入,有这一点执着,构成所知障。所知障障什么 ?还有无明,无明障住他造成了所知障,二死仅尽了一半,分段死尽了,变 易死没尽。
大家看出它的脉络来了没有?所以要想尽除,要清净心,不贪所知,不贪烦 恼,就断人我、法我,它里面是深深有这个意思。断了人我,没有受爱取有 了;断了法我,无明行也没有了。所以佛说这段话有深深意思,大家深深入 ,上体佛旨。谁讲?
闻师:讲得对不对,请师父开示。「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这是总结上文。前面讲「由有诸欲。助发爱性。」师父开示到事障和理障 ,事障就是众生于缘起法中迷于实在有。以受来讲,根对尘中,众生执着实 在有,迷于实相。这里讲「先断贪欲及除爱渴」,因为爱为根本,由有诸欲 助发爱性,助发爱性就是发业无明,爱是根本无明。根本无明不自起,待缘 而成,和枝末无明,它们是互成的。既然是互相成就,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诸法都是没有实性的。可是众生不会,在事上起障就叫事障,不能起修。 还是在五欲里打转。如果慢慢他会到缘起性空的话,就能破理障。十二因缘 有触受,受就是我们众生根对尘时知道是缘起的,性空的,就不受这个法。 这不受就是无漏慧,无漏是小乘偏空。所以「先断贪欲及除爱渴」,可以讲 是无受,身受心不受。是不是这样?请师父开示。
「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他不是以无明为本,诸欲以淫欲为本,菩 萨不是以淫欲来润生的。「但以慈悲令彼舍爱」,菩萨会到诸法缘起,缘起 法是性空,因为他晓得这个道理,而且他能起大愿,以大慈悲心的缘故,愍 念众生。「假诸贪欲而入生死」,假诸贪欲就是不灭缘起能入缘起,可是他 能入生死不染生死。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为什么菩萨不是以爱润 生?因为菩萨是中道慧,不同凡夫执着实有。假如证无漏慧是不受,可是还 是受,我们知道,不受而受,这样也是一种受法。菩萨中道慧,不着生死别 于凡夫,不着无漏,别于小乘取偏空涅槃。所以菩萨不染生死,不住涅槃, 这是中道慧。这是从理上来讲,约事上讲的话,根尘相缘,我们就在这里迷 惑。起修行时,可以在这地方下功夫。根尘相缘就是缘起法,知道缘起法, 就能除事障,能见法的实相,自然知道缘起法是无性的。无性就是缘起,就 不着于有,不着于空。如果慧解立行,你证到什么地方,它的力量就出来了 。
「勤求如来圆觉境界」,因为法法都是圆融的,会到此法的话,就知道心本 来是清净无染的。虽然清净无染,不碍重重无尽的缘起,因为缘起法本身就 是圆满清净的法。
师父:大家都讲得不远,等会儿查注疏你印证个人。刚才慧闻有提到无漏法,小乘 证无漏,现在大家可以分清了。中道真智能,无漏真智能,从那儿分呢?二 乘证无漏慧,他是从受、爱、取、有,断了。所以叫无漏,不漏落于三界。 可是往上面执着有色,有心,色是名色、六入,心就是那个识,所以无明不 破。破无明,就得无漏真智能。
不相信,我们看一看,破了无明得了无漏真智能,那个色心二法没有。大家 知道,以心知有色,以色而有心,境智一对嘛!换句话说,由心生色,由色 生心,不对六尘怎么会生心?由六尘而生心啊!生六种识。这个以小乘无漏 智能不知道,他不受就是了。他执着有色有心,不受。不受就不爱,不爱就 不取,不取就不有,不有就没有生死,出三界。可是依中道真智能分析就不 是这个道理。色由心而生,心由色而生,要是以中道智能分析,毛病大了。 你要是说心生色,如果你认为心生色,心从那儿来的?心从色来的。是不是 ?色生心嘛!当心生色的时候,有心无色。没有色怎么生心?心不生怎么会 生色?中道慧一分析,毛病大了,对不对?
清净心便得开悟,我不是和你们讲吗?不见一切法,即见什么?(答:般若 波罗蜜。)欸!即见般若波罗蜜,这是清净心便得开悟。不见一切法是什么 ?不见有为法,不见无为法,叫慧眼清净。小乘人呢?不见有为法,见于无 为法。其实见无为法还是见有为法,因为对有为立无为嘛!所以我们知道他 偏空,怎么偏空?他从爱下手,把爱断了,不入三界,无漏了。不起大悲, 所以说他落于偏空。他说出生死入涅槃,有没有生死?有没有涅槃啊?你们 说!(答:没有。)没有是随缘无性说没有,有没有生死涅槃啊?(答:有 。)无性随缘说有,就是这个道理。
菩萨呢?知道无性随缘有生死,所以度众生起大悲;知道随缘无性,所以虽 入生死,不染生死。所以这是行空不证,虽然证入空法,不证,而起大悲。 小乘就从这里差一点了,小乘法和大乘法大家分别就分别出来了吧!菩萨彻 破无明,破了无明是什么?慈悲。没有破无明的,虽然不起爱,还是爱啊! 上文讲过了,还滋爱本嘛!
修师:二乘出生死入涅槃,入涅槃是一种爱,也是一种受。所以他没有彻底地舍爱 ,佛才彻底地舍爱。刚才师父说,二乘从爱取有出生死,他还是受涅槃,还 是取着涅槃。是不是这样?
师父:等一等我再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听得打瞌睡,听得心不耐烦,那就毫不得法 益。在这场合有两种法益,最上的是法喜,起法喜的时候,心不乱不打瞌睡 。次一等的是禅悦,禅悦喜。起法喜食的成大阿罗汉,起禅悦食的成小阿罗 汉,一个复位,一个重慧。现在我把这十二因缘和大家分析分析。
大家注意到,中道慧从那儿分?小乘法和大乘法从那儿分?变易死、分段死 从那儿分?法无我、人无我从那儿分?烦恼障、所知障从那儿分?大家注意 到,爱即无明,小乘人怕生死,他知道断爱就了生死,阿含经不是说过,爱 着染淫,他从这里下手,先断爱。爱从那儿来的,一定从受,所以他从受爱 下手。受没有了,不受后有,就没有爱,没有爱没有取,没有取没有有,没 有有就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老死,三界了了。这个爱,受产生爱,这其中 还有一种,想。受为爱根,想为见本,所以破了想、受,入了什么定?灭尽 定,出三界,八解脱最后一位。所以他证了无漏智,开无漏慧,不漏落三界 了。可是他执着六入有,六入、识、名色,他还没有破,名色不破,识和名 都是心,色和六入都是色,色和心有,以上的行当然不破了,无明不破,所 以他仅仅知道第六识。第六识以上他不知道,阿赖耶识他不知道,这是小乘 人。
大乘人就不是了,无明一破是中道,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中道,所以无明破, 是大乘中道慧。爱取有破,小乘无漏慧。小乘无漏慧破爱取有,叫断人我执 ;大乘破无明证中道,就断法我执。破了爱取有,不漏落于烦恼障,只了分 段生死。破了无明,证了中道,不漏落所知障,了了变易生死。
慧修注意到,这是人我执,破了,法我执没破,一旦到了大乘,人我、法我 都破。这个烦恼障,小乘人断了,所知障他没断。分段死小乘了了,变易死 他没了,一个发真无漏慧,一个发中道慧,这不同了。如果以中道慧看无漏 慧,它都是假的。只了分段生死,还有无明,当然不能了生死。所以住于无 明,五住地他仅破了四住地。大家看清了吧!这是十二因缘。
修师:那这样他下手处从那儿下手?
师父:小乘断受、断爱,灭想受嘛!所以说,这是五阴法。五阴法是色、受、想、 行、识,凡夫具有,所以二障具有,二死具有,二我不断。小乘断色、受、 想,所以灭尽定叫灭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弥勒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