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要是按照信解行证,信是声闻乘,解是缘觉 乘,行是菩萨乘,证是佛乘。大家知道这个道理。
所以说你开慧,慧深了以后一定知道了生死,确实得到,可是要你慧深到相 当程度。了生死,浅显地仅仅知道一点影像,它这是一贯的。佛道里有两位 菩萨表这个东西,表慧是文殊师利,究竟无上菩提;表定就是普贤菩萨,究 竟涅槃。我们初学,差得远了。你要是解,你们有一些人已经开始解了,一 定把它纳入到平常日用,所以禅宗祖师讲劈柴、担水皆是禅,就是这个原因 。
这里分大乘、小乘,至于大乘、小乘怎么分,我们今天是修学圆觉经,不多 耽误时间,以后有时间再和大家讲。大家看圆觉经。
你们初初地,没有解、不开慧的人,那远得很。开慧的人有个情形,看到生 死边缘,不了生死,因为你还没得到嘛!证到四果阿罗汉,了生死。不开无 漏慧,不了生死,不开无漏慧叫凡夫、外道。不开无漏慧,只修定,证到非 想非非想,八万大劫以后,还要堕落。这你们一些人应该知道了,有些人死 打坐,那不是修佛道啊!今天从:
「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善男子。菩萨变化示 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 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师父:所以我今天和大家讲,脱生死有两条路,解和证,就是慧和定。里面又有两 种分别,大乘、小乘。开无漏慧了分段,开中道慧了变易,二死必尽。不要 认为解的时候空洞,解到深的时候,自然是证,它是一贯的。
「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这是爱润生, 爱是润生无明,从这里出了,大家注意到了。假藉爱润生。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 于清净心便得开悟。」我和大家讲过开 悟有两种,一种是解,一种是证。证的要开悟,从证边得到法。所以六祖得 神通,他从证的方面得到的。我们发现很多老祖师,他从解的方面明白这个 道理了,你道理都不明白那没有用啊!证的方面开悟,才办到了。
大家看经文。「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我过 去不是和大家讲吗?贪欲有几种分别,爱着染淫。
「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我提醒大家,这是说 菩萨变化到世间来,不是爱着染淫,不是淫欲来的,发大慈悲心,假藉贪欲 而入生死。众生入生死,皆是淫为根本,菩萨不是。佛恐怕众生疑惑:难道 菩萨入生死也是淫欲?不是的,是假藉贪欲,为起大悲,令彼众生舍爱。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这就永断轮回了。怎么 断诸欲,舍诸爱呢?由解藉行入证。「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 悟。」修学到此地。
爱着染淫四项当中,大家不知道,还有一个字叫做「情」,情是六根所生, 所以六根也叫六情。世间人,出家人也在此内,有很多放不下,「我的太太 啊!」、「我的先生啊!」不了生死。这要是细细讲起来,还在爱着染淫这 四项之中。你们检讨自己,假使遇到境的时候心动,你爱着染淫没断,还在 六道轮回里头。男众看到女众,女众看到男众,有好看的,想多看几眼,你 要知道,这就是生死根。总说叫贪,分别说是爱着染淫四项,有轻有重。你 想到什么事情,心一动,那就是生死根,所以起心动念皆是生死。
你们之中有丈夫的,有妻子的,有儿女的,有父母的,你可记住,如果提到 对象的时候,提到你太太,提到你丈夫,提到你儿女,提到你父母,你心中 热起来,很欢喜了,这是生死根,爱着染淫。如果修行久了,淡淡然。不是 不知道是我的丈夫,不是不知道是我的妻子,不是不知道是我的儿女,不是 不知道是我的父母,心里淡淡的、平平的,这叫一心不乱。
你们不相信,检讨你自己,有丈夫的,要是谈到丈夫,心动。有太太的,谈 到太太,心动。有儿女的,谈到儿女,心动。有父母的,谈到父母,心动。 都是爱着染淫,不出轮回,生死流。你们各人检讨自己,是否有这种情形? 所以释迦牟尼佛入山修道时发大愿,我不断爱,不见耶输陀罗。爱一断,无 明即破。
大家看文,看过以后谁讲?
乘师:「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我们上次修学下来 ,修行如果没有断淫,不能了生死,因为念不一不生极乐,爱不重不生娑婆 。前面有讲到「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以现 前一念清净心来讲,我们清净心本来没有执着,平等清净,毕竟空寂不生不 灭的。如果以缘起来讲,淫欲也不可得,虚妄的。因为我们在毕竟空中执着 ,落入遍计执,把它看得很实在,所以才会有生死轮回。如果我们能证到一 念清净没有生死轮回,当下淫欲心就是虚妄的。为什么要讲这样呢?因为经 上有讲,淫欲即是道。
上面讲到人天果报,断淫欲有舍恶乐善,还是爱的根本。究竟处是要随缘无 性,无性随缘,清净心当下即是平等。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我们都是爱见大悲,菩萨是示现 的,所以以慈悲为根本。菩萨出空入假,知道一切法缘起无性,无性缘起, 所以虽然假藉贪欲入生死,但生死不可得,可以随缘普度十方,度一切众生 。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 净心便得开俉。」清净心能开悟。开悟,师父讲到能解证,能了生死是定慧 ,而定慧是一法,末世众生怎么能舍诸欲及除憎爱而永断轮回呢?最主要的 还是要有解,以解起行,除憎爱二心。会入缘起,这些都是不可得,能销归 于自性,这样才能显我们的清净心,如来圆觉境界自然能显现。我们现前一 念心,本来就是如来的觉性。
师父:慧乘看出这重点了。这里有一个重点,爱和慈悲的分辨,他说爱是爱见大悲 。大家从这里再深入,这里有很多人起疑惑的。他还提到淫欲是道,为什么 淫欲是道?谁知道?(答:无性。)淫欲无性才是道,不是说淫欲这个东西 就是道,那就错了。这个淫欲和爱由两种东西所分出来,我今天简单和大家 讲。一种是色法,一种心法。色法,在五阴当中叫色,心法叫受想行识。小 乘执着它实在有了,不能断根本。色是因心而起,心是因色而起,它没有的 。所以大乘叫它境智,境就是色,智就是心。境非独有,因智而发;智也非 独有,因境而生。它是相缘而起的,大乘叫依他起,没有这个东西。所以大 乘法叫五阴皆空。这里可以分析很多,以后大家深入佛法就知道了。
境是对心而说有境,心是对境而说有心,相因而起的。所以,佛和你说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因为众生对色起障碍心,所以讲六根。为什么对色起障 碍心说六根呢?六根是不是都是我啊?要是知道六根都是我的话,那都是心 。要是六根都是我,眼是我,耳到底是谁?鼻是我,舌到底是谁?这就是大 乘法所讲的,都是我,叫实相。有六根叫诸法,还是那个法啊!实相是第一 义谛,随缘无性;诸法,无性随缘,还是那个法嘛!到了华严,六根都是我 ,叫一切即一;我就是六根,叫一即一切。还是那个法啊!所以对于迷色之 人说于六根,六根没有啊!
迷心之人为什么说十二入呢?心没有,尘入根才有心。眼,色尘入眼根才能 见。声尘入耳根,香尘入鼻根,六根都如此。六尘入六根,互相入。互相入 ,我们在华严也修学过了,怎么叫入呢?入就是成嘛!眼根靠色尘而成,色 尘靠眼根而成,所以它自己没有自性,还是第一义谛,还是无性。你迷惑不 知道,不知道无性,破你的迷心才说十二入。
为什么说色心都迷,说十八界呢?十八界有六识在里头,众生迷于六识,说 眼根对色尘生眼识,耳根对声尘生耳识。其实它没有生,你迷惑。识假使由 眼根对色尘生的话,我问你,眼根有识没有?眼根如果有识的话,不必再生 了,它本来就有了。如果说眼根没有眼识,能够生眼识,那也不合道理。如 果没有眼识能够生眼识,耳根也可以生眼识,鼻根也可以生眼识。色尘也没 有眼识啊!所以眼根、色尘都没有眼识,和合能够生眼识,不合道理。还是 随缘无性,是第一义谛;无性随缘,是世俗谛。所以有五阴、十二入、十八 界。这是题外和大家讲的,叫大家开一点智能,知道多一点点。
这段文的重点在慈悲和爱,你把它搞清。什么叫慈悲?什么叫爱?菩萨变化 示现世间是倒驾慈航。谁讲?
庶师:有句话说,事相之假显理性之真,这里是以事相来讲,真正「永断轮回」, 是你不执着有爱染之心,不是有爱染这种法,以这样的清净心便得开悟。师 父说重点在慈悲和爱,慈悲就是无缘大慈,以无缘大慈来度化一切众生。
师父:你们讲过以后要记住。等一会查注疏,看看和你讲的一样不一样?他只能说 一项,并不能证明你说的不对。大家注意到一点,「能舍诸欲及除憎爱」, 怎么舍呢?不是从理论上说,吃饭、睡觉、大小便利、劈柴担水四威仪中, 从这当中去舍啊!
修师:「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菩萨变化世间是以愿力来度化众生。我们 众生都是以爱为本,以造业的因缘受业的牵引来世间的;菩萨不是,以大悲 愿力为根本,这是菩萨和众生的分别。
「但以慈悲令彼舍爱」,菩萨是以慈悲心度化众生,令众生舍爱。我们要怎 么舍爱?十二因缘有触受爱取有,如果身受心不受,就是舍爱。因为心不受 ,不会起憎爱心,就是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是讲菩萨留惑润生, 因为大悲心重,而假贪欲入生死。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要除憎爱先要无我,一 切的憎爱都是由我而起的,无我的话就没有欲求。能…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弥勒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