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眼章▪P14

  ..續本文上一頁都是一個。我們今天修學到此地!我慢慢地沒有這麼大的力氣了 。

  沒什麼奇怪的,智者大師、吉藏大師……一切古德都是猜。吉藏大師講過嘛 !一切經家都是猜佛意旨。 

  

  

  

  ■第十七次修學

  

  師父:自從佛出現于世,弘揚佛法的時候,馬上被衆生的業所障。所以佛法一定經 過一個時期──明珠暗投,好象明珠一樣,丟到穢坑裏去,是衆生業。佛法 破衆生之業,衆生之業就障佛。現在我們大家都知道,佛法正在被衆生的業 所障。不過有時候,有佛菩薩化現,把它再弘揚開來,還是光明的。明珠雖 投至穢坑裏去,不減其光明,一旦末法時期經過一段長時間,經過壞劫、空 劫、成劫,成劫末期進入住劫,佛法再現,一定經過這個階段。

  我們中國,古德有很多是菩薩示現,大弘佛法。佛法在中國是爲大乘,當然 也受儒家、道家的影響。現在我們祖先所傳留的文化,正在被埋沒,如果不 是經過第九小劫末劫的話,終有一天再出現,再被大家發現,中國祖先所傳 留的文化是正確的。如果第九小劫進入末劫沒有挽回的希望了,那就要經過 長時間了。等第十小劫人壽八萬歲的時候,減劫減到人壽八萬歲,彌勒出現 ,再弘佛法。所以我們今天能有機會修學佛法,希望大家珍重!珍重!現在 看圓覺經。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 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善男子。覺成就 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 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 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今天修學這段文。這是根據上文來,大家一定要回頭看上文,要不然你不知 道爲什麼「妙覺性遍滿」。要把它想通,妙覺性爲什麼遍滿?知道它的原因 ,下文就貫通了。看上文,實相性清淨故,平等不動。

  

  策師:妙覺性本來清淨平等,不增不減,所以它能夠橫遍豎窮。根性塵性也是一樣 ,清淨平等,所以它無壞無雜。我們的根塵性是不生不滅,清淨平等,乃至 陀羅尼門也是一樣清淨平等,不增不減。下面是譬喻,「如百千燈光照一室 」,光是一樣,不增不減,橫遍豎窮,所以它無壞無雜。

  「善男子。覺成就故。」菩薩爲什麼不會被法縛,不求法脫?因爲菩薩覺悟 到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而成就智慧。他爲什麼不被法縛?因爲他知道色當 下就是空。他不入偏空,不求涅槃,不像二乘,因爲知道空即是色,所以不 厭生死。「不愛涅槃」,菩薩不住涅槃,他知道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不 敬持戒。不憎毀禁。」菩薩知道一切法清淨平等,所以他沒有憎愛二心,對 一切衆生行無緣大悲。

  「不重久習。不輕初學。」爲什麼呢?因爲他知道一切法本來清淨平等,無 來無去,不增不減。他知道久習的衆生,久習佛法的衆生在他來講不增;初 學的衆生,在性相不減。不增不減,所以他沒有憎愛二心。「何以故一切覺 故」,覺悟到一切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所以知道一切法畢竟 寂滅。慢慢知道一就是無量,無量就是一,慢慢成佛道。

  

  師父:大家想,這個和「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有沒有關系?誰再講?

  

  霖師:「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這段是在講 一真法界。「由彼妙覺性」是講無性,因爲無性之法能遍滿一切時,一切處 。就是說,真如能隨緣起萬法,萬法無性是真如,因爲一切法無性,所以根 塵無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爲什麼根塵無壞?因爲根塵是緣起,緣 起無性,無性所以無壞。「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陀羅尼門是總持 一切法,一切法是緣起無性,所以它無壞無雜。

  下面舉譬喻。「如百千燈光照一室」,一室千燈,燈光遍滿,一個燈光能攝 一切燈光,一切燈光入一燈;一切燈光攝一切燈光,一切燈光入一切燈光, 法法能互攝互入,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覺成就故」,就是講妙覺性能夠成就,證入一真法界。證入一真法界,就 能知道一切法本來清淨、平等、無分別、無對待。就是一切衆生未成佛時本 是佛,已成佛後還是佛。

  「當知菩薩。不與法縛。」菩薩知道一切法本來是清淨平等不動,所以他不 被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 習。不輕初學。」因爲法脫、生死、涅槃、持戒、毀禁、久習、初學都是二 法,都是生滅法、對待法。菩薩知道一切法本來不二不別,所以他不求法脫 ,不厭生死,不樂涅槃。「何以故一切覺故」,是覺性顯發成就的。

  

  師父:講吧!

  

  修師:「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諸法實相遍滿法界的 緣故,所以根塵性無壞無雜,因爲根塵都是諸法,其性遍滿,它的性是無性 ,所以實相遍滿法界無壞無雜,根塵也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 羅尼門無壞無雜」,陀羅尼是無爲法,無爲法是根據有爲法而立的,有爲法 無壞無雜,當然陀羅尼也是無壞無雜,因爲同一無性的緣故。

  「如百千燈光照一室」,百千燈可以講是諸法,一切法,「光照一室」,可 以講是無性,一切諸法無性遍滿一切處,它的實相遍滿一切處。「其光遍滿 無壞無雜」,它的光遍滿法界,所以無壞無雜。

  「善男子。覺成就故。」覺就是圓滿覺,在衆生來講是佛性,在成佛時是講 法身,圓覺性本來都是圓滿的緣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被法所縛 ,不被五陰所縛,不染世間法,知道一切法空。知道一切法本來清淨,所以 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因爲生死和涅槃本來是二而不二,同 一無性,所以不厭生死,不愛涅槃。

  「不敬持戒。不憎毀禁。」因爲持戒、毀禁都是同一無性。「不重久習。不 輕初學。」如果重久習、輕初學就是有憎愛,一切法都是平等清淨的,所以 不起憎愛。本來是同一法身,所以「一切覺故」,一切圓滿,同一法身的緣 故。

  

  師父:我和大家解釋這一點名相,「不與法縛」,慧修講出來了,就是不被法縛的 意思。「不求法脫」,脫是簡單說,就是解脫,就是不求解脫。這樣不被法 縛,不求解脫,不著于文字相,就是龍樹菩薩所說的了,若人見般若,是人 被法縛;若不見般若,是亦被法縛。怎麼被法縛?你看經文就知道了。若人 見般若,是人得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得解脫。欸!看這個經文就知道了 。

  大家注意到一點,生死、涅槃、持戒、毀禁、久習、初學,這一切是什麼法 ?(答:色法。)什麼色法?緣起法嘛!緣起法是不是如幻的?誰還講?

  

  悅師:「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我們知道法性遍滿一切,妙覺性遍滿一切 ,法性是無自性的,所以「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是講其性沒有互相妨礙, 沒有雜壞,有性法才會有壞有雜。因爲無性法,所以根性、塵性皆是無壞無 雜,「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世間、出世間的法都是無壞無雜。後面接 著「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舉光作譬喻,因爲光能遍、 無壞無雜。這一段主要讓我們明其法性,先開我們的見地,會其法性。

  「善男子。覺成就故。」這裏好象有談功勳的味道,前面是開見地,這段是 講心性方面。覺性圓滿的時候,「當知菩薩。不與法縛。」我們知道菩薩修 如幻叁昧,既然證到圓覺,也就是「覺成就故」,修如幻叁昧的時候,他就 不被一切法縛。

  以下說「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 輕初學。」這些都是約事相來說,也就是在緣起邊說,因爲緣起邊都是如幻 的,一切法如幻,怎麼會被如幻法所縛呢?既然不被法所縛,也不求解脫; 一切法如幻,當然沒有生死,所以他不厭生死。不厭生死就不愛涅槃,生死 是對涅槃所說。一切法如幻,當然沒有持戒、毀禁、久習、初學,這時證入 如幻叁昧,愛憎二心就不會起了,會入一切法無生,就是所謂的無生忍。如 果有生死,有涅槃,這些都是遍計執,不會法性。禅宗也講只論見性,不論 禅定、解脫,因爲會到一切法如幻,就是見性。

  「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就是分別一切法;「其光圓滿得無憎愛」,就是不 作分別想。「何以故光體無二」,就是法界無二,「無憎愛故」。

  

  師父:大家注意到……講吧!

  

  修師:「覺成就故」,好象是講圓成實性圓滿成就一切法,無性成就一切法,法縛 、法脫都是無性的,同一圓覺實性所起的。衆生落入遍計執就厭生死,愛涅 盤。聖人知道一切法依他起,會歸圓成實性,所以就不厭生死,不愛涅槃, 不敬持戒,不憎毀禁。

  「覺成就故」不是說已經圓滿了,它的本性就是能夠成就一切法,我們的法 身能成就一切法,都是諸法實相。

  

  師父:大家注意到一點,我剛才提醒大家,大家還沒會入。「覺成就故」,上面講 過了,覺是清淨、平等、不動、遍滿,是不是啊?這是講那邊的?無性邊。 它清淨、平等、不動、遍滿的話,不壞不雜,我們認爲有壞有雜的,都是緣 起邊,遍計執。

  不相信看一看,「不與法縛。不求法脫。」縛和解脫有壞有雜,如果縛存在 的話,解脫被壞,解脫存在的話,縛被壞,是不是這個道理啊?有壞。如果 是縛和解脫同時都存在的話,雜。對不對?不明了的話,我再講下面一項, 生死存在就壞涅槃,涅槃存在就壞生死,如果生死涅槃同時都存在,就雜。 是不是這個道理啊?怎麼能不壞不雜呢?你想就知道了。怎麼能不壞不雜? 入那個法就不壞不雜了。誰還講?

  

  聞師:剛才師父講,佛法是破衆生的業,衆生的業障佛法,衆生的業…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眼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