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都是一个。我们今天修学到此地!我慢慢地没有这么大的力气了 。
没什么奇怪的,智者大师、吉藏大师……一切古德都是猜。吉藏大师讲过嘛 !一切经家都是猜佛意旨。
■第十七次修学
师父:自从佛出现于世,弘扬佛法的时候,马上被众生的业所障。所以佛法一定经 过一个时期──明珠暗投,好象明珠一样,丢到秽坑里去,是众生业。佛法 破众生之业,众生之业就障佛。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佛法正在被众生的业 所障。不过有时候,有佛菩萨化现,把它再弘扬开来,还是光明的。明珠虽 投至秽坑里去,不减其光明,一旦末法时期经过一段长时间,经过坏劫、空 劫、成劫,成劫末期进入住劫,佛法再现,一定经过这个阶段。
我们中国,古德有很多是菩萨示现,大弘佛法。佛法在中国是为大乘,当然 也受儒家、道家的影响。现在我们祖先所传留的文化,正在被埋没,如果不 是经过第九小劫末劫的话,终有一天再出现,再被大家发现,中国祖先所传 留的文化是正确的。如果第九小劫进入末劫没有挽回的希望了,那就要经过 长时间了。等第十小劫人寿八万岁的时候,减劫减到人寿八万岁,弥勒出现 ,再弘佛法。所以我们今天能有机会修学佛法,希望大家珍重!珍重!现在 看圆觉经。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 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善男子。觉成就 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 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 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今天修学这段文。这是根据上文来,大家一定要回头看上文,要不然你不知 道为什么「妙觉性遍满」。要把它想通,妙觉性为什么遍满?知道它的原因 ,下文就贯通了。看上文,实相性清净故,平等不动。
策师:妙觉性本来清净平等,不增不减,所以它能够横遍竖穷。根性尘性也是一样 ,清净平等,所以它无坏无杂。我们的根尘性是不生不灭,清净平等,乃至 陀罗尼门也是一样清净平等,不增不减。下面是譬喻,「如百千灯光照一室 」,光是一样,不增不减,横遍竖穷,所以它无坏无杂。
「善男子。觉成就故。」菩萨为什么不会被法缚,不求法脱?因为菩萨觉悟 到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而成就智慧。他为什么不被法缚?因为他知道色当 下就是空。他不入偏空,不求涅槃,不像二乘,因为知道空即是色,所以不 厌生死。「不爱涅槃」,菩萨不住涅槃,他知道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不 敬持戒。不憎毁禁。」菩萨知道一切法清净平等,所以他没有憎爱二心,对 一切众生行无缘大悲。
「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一切法本来清净平等,无 来无去,不增不减。他知道久习的众生,久习佛法的众生在他来讲不增;初 学的众生,在性相不减。不增不减,所以他没有憎爱二心。「何以故一切觉 故」,觉悟到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所以知道一切法毕竟 寂灭。慢慢知道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慢慢成佛道。
师父:大家想,这个和「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有没有关系?谁再讲?
霖师:「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这段是在讲 一真法界。「由彼妙觉性」是讲无性,因为无性之法能遍满一切时,一切处 。就是说,真如能随缘起万法,万法无性是真如,因为一切法无性,所以根 尘无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为什么根尘无坏?因为根尘是缘起,缘 起无性,无性所以无坏。「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陀罗尼门是总持 一切法,一切法是缘起无性,所以它无坏无杂。
下面举譬喻。「如百千灯光照一室」,一室千灯,灯光遍满,一个灯光能摄 一切灯光,一切灯光入一灯;一切灯光摄一切灯光,一切灯光入一切灯光, 法法能互摄互入,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觉成就故」,就是讲妙觉性能够成就,证入一真法界。证入一真法界,就 能知道一切法本来清净、平等、无分别、无对待。就是一切众生未成佛时本 是佛,已成佛后还是佛。
「当知菩萨。不与法缚。」菩萨知道一切法本来是清净平等不动,所以他不 被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 习。不轻初学。」因为法脱、生死、涅槃、持戒、毁禁、久习、初学都是二 法,都是生灭法、对待法。菩萨知道一切法本来不二不别,所以他不求法脱 ,不厌生死,不乐涅槃。「何以故一切觉故」,是觉性显发成就的。
师父:讲吧!
修师:「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诸法实相遍满法界的 缘故,所以根尘性无坏无杂,因为根尘都是诸法,其性遍满,它的性是无性 ,所以实相遍满法界无坏无杂,根尘也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 罗尼门无坏无杂」,陀罗尼是无为法,无为法是根据有为法而立的,有为法 无坏无杂,当然陀罗尼也是无坏无杂,因为同一无性的缘故。
「如百千灯光照一室」,百千灯可以讲是诸法,一切法,「光照一室」,可 以讲是无性,一切诸法无性遍满一切处,它的实相遍满一切处。「其光遍满 无坏无杂」,它的光遍满法界,所以无坏无杂。
「善男子。觉成就故。」觉就是圆满觉,在众生来讲是佛性,在成佛时是讲 法身,圆觉性本来都是圆满的缘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被法所缚 ,不被五阴所缚,不染世间法,知道一切法空。知道一切法本来清净,所以 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因为生死和涅槃本来是二而不二,同 一无性,所以不厌生死,不爱涅槃。
「不敬持戒。不憎毁禁。」因为持戒、毁禁都是同一无性。「不重久习。不 轻初学。」如果重久习、轻初学就是有憎爱,一切法都是平等清净的,所以 不起憎爱。本来是同一法身,所以「一切觉故」,一切圆满,同一法身的缘 故。
师父:我和大家解释这一点名相,「不与法缚」,慧修讲出来了,就是不被法缚的 意思。「不求法脱」,脱是简单说,就是解脱,就是不求解脱。这样不被法 缚,不求解脱,不着于文字相,就是龙树菩萨所说的了,若人见般若,是人 被法缚;若不见般若,是亦被法缚。怎么被法缚?你看经文就知道了。若人 见般若,是人得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得解脱。欸!看这个经文就知道了 。
大家注意到一点,生死、涅槃、持戒、毁禁、久习、初学,这一切是什么法 ?(答:色法。)什么色法?缘起法嘛!缘起法是不是如幻的?谁还讲?
悦师:「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我们知道法性遍满一切,妙觉性遍满一切 ,法性是无自性的,所以「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是讲其性没有互相妨碍, 没有杂坏,有性法才会有坏有杂。因为无性法,所以根性、尘性皆是无坏无 杂,「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世间、出世间的法都是无坏无杂。后面接 着「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举光作譬喻,因为光能遍、 无坏无杂。这一段主要让我们明其法性,先开我们的见地,会其法性。
「善男子。觉成就故。」这里好象有谈功勋的味道,前面是开见地,这段是 讲心性方面。觉性圆满的时候,「当知菩萨。不与法缚。」我们知道菩萨修 如幻三昧,既然证到圆觉,也就是「觉成就故」,修如幻三昧的时候,他就 不被一切法缚。
以下说「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 轻初学。」这些都是约事相来说,也就是在缘起边说,因为缘起边都是如幻 的,一切法如幻,怎么会被如幻法所缚呢?既然不被法所缚,也不求解脱; 一切法如幻,当然没有生死,所以他不厌生死。不厌生死就不爱涅槃,生死 是对涅槃所说。一切法如幻,当然没有持戒、毁禁、久习、初学,这时证入 如幻三昧,爱憎二心就不会起了,会入一切法无生,就是所谓的无生忍。如 果有生死,有涅槃,这些都是遍计执,不会法性。禅宗也讲只论见性,不论 禅定、解脱,因为会到一切法如幻,就是见性。
「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就是分别一切法;「其光圆满得无憎爱」,就是不 作分别想。「何以故光体无二」,就是法界无二,「无憎爱故」。
师父:大家注意到……讲吧!
修师:「觉成就故」,好象是讲圆成实性圆满成就一切法,无性成就一切法,法缚 、法脱都是无性的,同一圆觉实性所起的。众生落入遍计执就厌生死,爱涅 盘。圣人知道一切法依他起,会归圆成实性,所以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 不敬持戒,不憎毁禁。
「觉成就故」不是说已经圆满了,它的本性就是能够成就一切法,我们的法 身能成就一切法,都是诸法实相。
师父:大家注意到一点,我刚才提醒大家,大家还没会入。「觉成就故」,上面讲 过了,觉是清净、平等、不动、遍满,是不是啊?这是讲那边的?无性边。 它清净、平等、不动、遍满的话,不坏不杂,我们认为有坏有杂的,都是缘 起边,遍计执。
不相信看一看,「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缚和解脱有坏有杂,如果缚存在 的话,解脱被坏,解脱存在的话,缚被坏,是不是这个道理啊?有坏。如果 是缚和解脱同时都存在的话,杂。对不对?不明了的话,我再讲下面一项, 生死存在就坏涅槃,涅槃存在就坏生死,如果生死涅槃同时都存在,就杂。 是不是这个道理啊?怎么能不坏不杂呢?你想就知道了。怎么能不坏不杂? 入那个法就不坏不杂了。谁还讲?
闻师:刚才师父讲,佛法是破众生的业,众生的业障佛法,众生的业…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眼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