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眼章▪P15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心迷闷。 如何来会佛法?首先要有正念,就是远离诸幻,因为一切法其相如幻,其性 无性。前面提到一切法清净平等,缘起无性,「遍满法界」,缘起能成就一 切法。「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无性遍满一切处,这边讲到根性和尘性,如 果整体来讲,应该是缘起遍满十方,根、尘、陀罗尼都是缘起,所以说无坏 无杂。

  「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从刚才师父的提示中,我们知 道缘起的法是离二边的,生死和涅槃是二边见,都是分别心、憎爱心。憎爱 心会产生两种过患,一是取,一是舍,取舍都有违法体。好比灯灯虽然有差 异,可是光体无二,能互遍互融,它是无坏无杂的。 

  后面提到「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法缚和法脱都是二边见,没 有办法会到无坏无杂的情形。「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 」这是说众生心被业所障,不会诸法实相、实相诸法的缘故,才出现这种情 形。

  「譬如眼光晓了前境」,眼光是讲分别心,晓了前境是分别一切法,菩萨分 别心分别一切法,当下知道四大、五阴、十二入、十八界这些缘起法,同一 无相,这样了解的话,就知道缘起的法是无性的。分别一切法,从无性会到 缘起,晓了前境就是缘起而无性,无性而缘起,就不落二边见,这样就没有 生死、涅槃二边的执着。

  从这边我们知道,在一真法界当中,我们不是取有,就是取无,落入憎爱二 心,所以没有办法成就圆觉。

  「一切觉故」,我们可以讲一切圆觉的觉性,缘起常无性的缘故。一切众生 本来是佛,可是我们不觉,失去正念,所以翻作众生,也就是说甚深的佛法 被众生的业障所障住,被遍计执所障的缘故。

  

  师父:慧经讲吧!

  

  经师:「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什么是妙觉性呢?就是前面所讲的「实相 性」。实相性就是所谓的无性,无性自然根性、尘性──六根、六尘都是无 性。无性所以不生不灭,不坏不杂,无性乃至陀罗尼门、一切法不生不灭。

  「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无性所以光光相摄,一灯摄千 灯,千灯摄一灯,一灯入千灯,千灯入一灯,就如华严举千灯的譬喻。这段 文主要跟我们讲的是,当证入一真法界以后,就能知道妙觉性遍满清净平等 不动。既然知道法界性不动,就能了知三界如空华,能够证入如幻三昧。提 到法界性是法性无性,法性远离一切言语相,一切趣非趣,悉皆寂灭相。法 性因为无性的缘故,远离一切文字相、心缘相、言语相,所以能不住缘起边 ,也不住空边。

  「善男子。觉成就故。」一切法圆满成就。下面都从两边业来讲,一个是缚 ,一个是解脱,生死、涅槃、持戒、毁禁、久习、初学,若能了知一切法无 非都是相,就能会入法性。

  

  师父:时间不早了,我把它结束。大家要深深会其义,我们讲过,生死坏涅槃,涅 盘坏生死,持戒坏毁禁,毁禁坏持戒,如果单独存在持戒则破坏毁禁,这是 大乘批评小乘戒法之处。如果单独存在毁禁,破坏持戒。这个破坏了一个法 ,互相破坏,破坏什么?破坏互入。如果持戒、毁禁同时都存在,就杂了, 也破坏一个法,大家知道什么法?互摄。如果这个法互摄的话,就不杂;如 果这个法互入互成的话,就不坏,对不对啊?所以互摄互入,不坏不杂,重 重无尽。再还有一个法,光体无二,无憎爱故,这个地方大家要分别出,我 和大家讲。憎爱是一个法,无憎爱光体无二,又是一个法。会这个法有两种 ,第一智慧,第二情见,如果你以智慧会这个法的话,互摄互入,无坏无杂 。如果你以情见会这个法的话,互相有坏有杂。现在大家查资料,查注疏, 写在黑板上。

  注意到了,你解释法的时候,还以情见解释,你说对,也错。要是以智慧解 释,没有不对的。禅宗简别文字相,就是简别情见。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一○一上‧一三)「此历十法界。以显事事 无碍法界。」大家都知道了,事事无碍法界是华严所说,对不对?他讲出来 了,事事无碍法界是什么?互摄互入,重重无尽。「周遍含容观」,周遍含 容就是事事无碍。「当一心中道义也」,唯是一心,这是说无性随缘、随缘 无性是什么?叫唯是一心,一切法唯心所造,叫实相诸法。万法一心,叫诸 法实相。「此明法界一心相在无杂各不坏相故」,法界都是一心,都是无性 ,其相是如幻如化的,无坏无杂。「成圆觉普照义也」,慧修说圆成实,圆 觉普照就是圆成实,不是坏一切法而说法性空,不坏一切法而达法性空,才 是真正佛法,如果灭法而求空,是外道。 

  「善男子。觉成就故。」「此示寂灭一心」,寂灭一心就是无性嘛!「平等 不二」,无性平等不二。「正显清净觉相也」,清净、平等、不动、遍满。 「以缚脱憎爱等皆二相也」,被法缚,得解脱,都是二法,所以佛说是一法 ,二法是魔说。「由无明妄见故有二相」,这二相都是无明妄见,不得互摄 互入,和上面相反,坏事事无碍法界。我刚才说过,如果单独存一个,就坏 另一个,两个都存的话,就杂乱,不得互摄互入。

  「今以圆照。则一切皆觉。故无二也。眼光乃八识现量。」八识现量界,所 以眼光所见是八识现量界,见到的、证到的。「圆照诸根。在眼最显故。取 喻圆觉普照无二之体。」这个人解释的十分正确,大家印证各人,你会不会 到这个地步?这个地步只许用智慧入,不许用情见,一点点微尘许情见,皆 不入,各人印证自己!这个根本上,他从无性随缘演变出来的。实在说,就 是诸法实相、实相诸法、法界缘起、缘起法界,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就是那个道理。

  这样修学下去,久久修学,你才知道你学佛那么多年,今天才接近佛法了。 过去学佛若干年,皆是错用心。你们自己要选主席上来主持,我就坐在沙发 旁听了,老了就没有用了。佛法本来没有老,没有少,为什么有老有少?有 谁知道?哈!随缘就有老有少。老少是随着什么原则,你们知道吧?随着生 灭十二因缘。

  修学完,你们马上有坏有杂了,人家供斋吃到肚子就坏,乱七八糟吃一肚子 就杂。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二七下‧一三)「根性尘性者。此指自性 。」这个自性有几个名字,又叫实性,又有叫实相,又有叫自相。自性就是 无性,譬如维摩诘经讲,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就是这样,观实相,就是无 性。「非谓泯根摄尘归于一性。如百千灯等者。」不是说泯绝了尘相,尘相 就是无性,简单说,不是灭法求空。「如一灯光已满一室。更有一灯。光亦 全满。百千灯光一一如是。各不相坏。亦不混杂。室中之空喻于法界。灯之 光相喻如根尘。谓一灯光容多光相。即一光相多光中。故一一皆然。重重 无尽也。」他也是按照华严解释。

  「觉者圆觉也。成就者牒上开悟也。」牒是重述的意思。「缚脱约惑。生死 涅槃约报。持戒毁禁约业。久习切(初)学约人。喻取能照前境之眼光也。 于四对法。无胜劣。心同佛。于三念之境。同之所由。经自征释云一切觉故 。」所以大家解释经文,写文章,不可多文,孔子说过,辞达而已。你的言 辞通达了,把意义表达出来就够了,那是最好的文章。我们讲到此地,下面 大家就去坏去杂好了,哈!

  讲到文章,像法藏的文章,好比吃饭一样,一口一口的,可以饱。 

  

  

  

  ■第十八次修学

  

  师父:还有一个月就休夏了,大家千万不要懒散,要有始有终。莫不有始,鲜克其 终啊!一切事情都有开始,可是很少能够始终如一的,我们大家要保持住, 始终如一。有一句话,家家应该慎终追远,谨慎其终。千万谨慎其终啊!开 始发好心出家,任何人都可发,可是始终如一的,难得。我们修佛道也如此 ,如果能始终如一,定得成就。古德有一句话,不失初心,不丧失自己当初 发心啊!成佛有余。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 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 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善男 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 无舍。其能证者无住(作)无止无作(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 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我们今天修学到这个地方。现在看到这段文了,我很熟悉,当初你师公给我 住五指山,因为松山寺是经忏道场,他说:「赶经忏,你不喜欢,你住五指 山吧!我才买了五指山。」我到五指山去,一切经没有,它那边没有藏经, 也没有什么。只有什么?杂志,乱七八糟的佛教书,没什么可看的。我在那 抽屉翻来翻去,翻出半本破破烂烂的法华经,别的没有。那么我自己带的经 本呢,就是一本圆觉经,所以每天没有事,你看,打开也是圆觉经,不看也 是圆觉经,没有别的经可以看嘛!

  我有一天就看到「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 起乱灭。」我看到这个地方吓了一跳,当时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停顿了一 下子,大概有点影像知道它的意思了,哦!不晓得怎么样,那泪止不住的流 ,它不是伤心,也不是悲哀,就是止不住的流泪。从那儿以后,蒙佛菩萨加 被,才多少了解点佛法。

  今天又看到这个经文了,希望大家也和圆觉经结不解之缘,由此而入。那个 时候,当时没有思想,也没想到好,也没想到坏,就是止不住地痛哭流泪, 没哭出声来就是了。那泪想不叫它流,止不住。事后我才想起来,须菩提听 佛说金刚经,涕泪悲泣,就是那个境界。

  以前看…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眼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