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眼章▪P5

  ..續本文上一頁落 謝影子。以緣氣聚積。似有假相。乃是妄想影子。……」這個六識大家知道 ,第六意識和前五識不同,它攀緣前五塵謝落的影子。第六意識,知過去、 未來,不知現在,眼耳鼻舌身知現在,不知過去、未來。要是搞不清這點就 搞錯了,爲什麼眼耳鼻舌身知現在,不知過去、未來呢?這很明顯,這裏有 茶杯,我眼能看見了,(喀!)有聲音能聽到,現在我能看到、能聽到,過 去、未來的,看不到、聽不到。是不是?所以前五識不知過去、未來,第六 識不能知現在,它僅僅知過去、未來。過去就是前五塵謝落的影子,它知道 了。

  你說,我不相信,第六意識也能知現在。那好,第六意識要是能知現在就毛 病大了,瞎眼的人,眼睛看不見,他還有第六意識吧?應該他還能看見啊! 所以第六意識不能知道現在。耳朵聾了,有第六意識啊!第六意識要是知道 現在的話,應該還聽得到。而它僅僅知道過去、未來,不知道現在。所以它 所知道的是謝落影子,前五識的謝落影子。

  大家都說作夢,那是獨頭意識,我們由一點就知道了,它都是過去看見的、 聽到的、想到的,才夢見它了。你不相信,我問大家,誰夢見火星上的人? 沒有一個人夢見過,因爲他過去沒看見過,沒有這個影子嘛!

  「以衆生日用但認此假影爲心耳」,所以只認假不認真啊!不知道它是謝落 影子。「今觀此心。離塵無體。」離塵沒有體,塵也沒有體啊!知道塵是緣 起性空啊!「苟不認假爲真。則妄想自消。」苟是如果,如果不取著、不認 這個假爲真的話,則妄想自消。不認假爲真,就是不取其相,不取其名,妄 想那裏有呢?那你會到真智、如如。

  「即妄想消處。不求真而真自複。」不可求真,真性空無所有,向那求去? 你要是有求之一念,就是妄想。所以不離妄想,不求真,坦坦然然,不取相 名,就對了。

  大家可以想一想,你猜的和他猜的一樣不一樣?其實他也是猜,不要認爲我 們猜,他不是猜,他也是猜。除非有一種人不猜──現量界,證到了,他不 猜。所以佛絕對不猜,佛是現量界說嘛!菩薩有的猜,有的不猜,像觀世音 菩薩他絕對不猜,他完全是現量界。有的菩薩證到了,他不猜;還沒證到, 用谛理比量界出來的,也是猜。所以天下文章一大猜,下課。准備用齋啊!

  

  

  

  ■第十叁次修學

  

  師父:今天修學圓覺經,大家注意到,修學經文的時候,要從谛理入。谛理近似世 間法的邏輯,它不是邏輯。笛卡兒說方法論,它不是方法論,它比方法論、 邏輯,高得不知多少,因爲什麼呢?你說它是邏輯,它沒有邏輯,以沒有邏 輯爲邏輯;你說它是方法論,它沒有方法,以無方法爲方法。真是妙不可言 啊!

  我今天爲什麼和大家說這些世間法呢?大家不要迷于世間法,我二十多年不 敢說世間法了。我沒出家以前,就是研究這世間法的,自從你師公講:「智 谕啊!你出家了就要學佛法。」我過去那一套都放下了,所以二十多年,我 不敢再談世間法。 

  它不是世間法,比世間法不知高多少了。你看它似乎是方法論,它沒有方法 啊!大家不要只一味崇拜世間法,藐視佛法,認爲佛法要跟上時代,要跟上 世間法,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並不是不懂一點世間法,我不敢談就是了。

  大家今天看: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于中緣塵各歸 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善男子。彼之衆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 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我們修學到這裏。大家看這段經文,然後發揮。

  淨圓覺心是我們的本性啊!他是你成佛的本源,也是你生死的本源。所以會 入此法,只在你本性,在你道心、善根,不論世間學問。所謂行家一伸手, 就知有沒有,一開口就知道你有幾分。講吧!

  

  悅師:上文講到:「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所以,以下這段文 先遣妄情,下面那一段就是顯我們的本性,就是淨圓覺心。我們看第一段「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于中緣塵各歸散 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這段在講虛妄法不可得,虛妄心不可得。因爲前 面講心是六根及四大內外和合積聚而成,所以假名爲心。既然內外和合,因 緣和合的心,即是虛妄心,所以他說「此虛妄心」。虛妄心如果沒有六塵也 不能存在,因爲它是根塵和合,四大是分解的,各有它的自性,性不相同, 無塵可得。

  「于中緣塵各歸散滅」,既然我們前面講到它是根塵各相異的,塵不可得, 也沒有心可得,所以畢竟無有緣心可見。因緣和合的,沒有虛妄心可得,所 以我們妄認六塵緣影爲自心相。既然六塵緣影都沒有,那有虛妄心?這段還 是在泯除虛妄心、虛妄見。以下他在顯出我們的本源,就是自性清淨心。

  「善男子。彼之衆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身既然滅,當然幻心也滅。「 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就是遠離諸幻的滅也要滅。「幻 滅滅故」,滅虛妄這個法,這個法也要滅,最後顯出真性「非幻不滅」,也 就是本經所說的圓覺,淨圓覺心,此心不生不滅。師父講,這是大德本來的 自性。

  

  師父:虛妄心有六種作用,大家想一想,如果沒有這六種作用就沒有了。那六種? 誰會到了?

  大家注意到,你要入這個法,從事相來說,妄心有六種作用:第一個是見, 第二個是什麼?第二個是聽,第叁個是聞,第四個是嘗,第五個是觸,第六 個是念。要是沒有見、聽、聞、嘗、觸、念,還有妄心沒有啊?它沒有作用 了,妄心不可得了,是不是?見是見什麼?有色塵才見,如果沒有色塵,有 沒有見啊?大家就可知道了,往下就可知道了,你自己去理會。六塵都一樣 ,這六種作用是六塵所起,所以他說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嘛!你再深深想了, 這六塵到底有沒有?這樣你才能慢慢地入。

  

  悅師:老師太佛桌前面有一首偈「見聞覺知盡放光,心地蓮花暗吐香。若使六根無 染著,自然觸目是西方。」我突然想到這些。

  

  師父:會到這個,就會到見聞覺知不是虛妄的;不會到這個,就是見聞覺知皆虛妄 。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舌身曰覺,在意曰知。要是一取相,都虛妄; 不取相,它是你的佛性。

  

  修師:「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虛妄心就是我們的攀緣心,因爲 我們的攀緣心攀緣于六塵,假設無六塵則不能有虛妄心。怎麼能沒有六塵呢 ?因爲一切法本來清淨,如果知道依他起,會歸圓成實性,不墮遍計執,就 沒有六塵了。假如會歸圓成實,就不會有虛妄心,知道一切法本來一心,一 心萬法,萬法一心。這樣就能離虛妄心、妄想心了。

  「四大分解無塵可得」,四大分解就是地水火風,八大人覺經有講「四大苦 空,五陰無我。」本來四大是無常,是空的。假如要分析的話,無塵可得, 都是因緣和合所成。「于中緣塵各歸散滅」,于中緣塵,緣塵就是上面講的 攀緣心,因爲你攀緣于六塵。「各歸散滅」,假如能會歸本性的話,就沒有 緣心可見,究竟沒有妄想心。

  「善男子。彼之衆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這個幻身就是色相,我們如果知 道色相空就可離遍計執,就知道幻心是空的。因爲虛妄心都是假托于五陰身 ,你幻身滅,當然心就無所依托,所以幻心也滅。知道一切法空,不起攀緣 ,法法皆歸圓成實,所以幻心也滅。

  「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因爲你不取著,不落入遍計執,沒有攀緣心了,所 以幻塵也滅。不落遍計執,一切法皆歸清淨,所以幻塵也滅。「幻塵滅故幻 滅亦滅」,因爲知道一切法空,都是因緣起,不起貪著,所以幻塵滅故,幻 滅亦滅。我們攀緣心滅,所以叫幻滅亦滅。因爲知道一切法空,不取著于相 ,就無緣可攀,所以攀緣心就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你 妄想心滅的話,佛性就顯現,不落斷滅,就會歸圓成實性,所以非幻不滅。

  

  師父:不錯,慧修能會到這是攀緣心。不錯!是攀緣心。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 能有。所以勝天王般若經中,善思惟菩薩問勝天王,虛妄分別以何爲本?答 曰,攀緣爲本;又問,何所攀緣?答曰,緣色聲香味觸法。

  

  聞師:我來練習講一段。衆生觸事則昏迷,我們每天在見聞覺知,就是在六根對六 塵上面觸事昏迷,妄認四大爲自身相,妄認六塵緣影爲自心相。衆生不知道 這是如幻的,常常住在如幻裏面,所以第一個先點出如幻。前面所講的,你 想要入如來淨圓覺心,應當要正念,正念就是要以無所得爲方便,正念現前 才能遠離諸幻。點出虛妄以後,又告訴你要無所住。因爲六根對六塵和合的 時候,攀緣六境,隨六塵走。這講起來是習氣、無明,一念妄動,這個識心 妄動,也就是我們攀緣取相的時候。

  衆生不知,以爲這個心是實有的,以這個緣故落于生死。佛開方便,說這個 心是虛妄的,爲什麼虛妄的?因爲這個心沒有六塵則不能有。既然講虛妄, 事就是虛妄,事虛就是理顯,事虛從事相講就是如幻的,理顯就可以得成叁 昧之體。再來講「遠離諸幻」,就是不取于相,心要無所住。

  這裏講「四大分解無塵可得」,告訴你塵也不可得,以無所得爲方便。「于 中緣塵各歸散滅」,這時能緣之心、所緣之法都歸于虛妄。下面講「彼之衆 生幻身滅故」,一直到「幻滅亦滅」,還是講以無所得爲方便,從這裏就可 以入叁昧門。

  「幻滅滅故非幻不滅」,這種幻心一歇,歇即菩提,也就是我們的真智現前 ,我們可以知道清淨圓滿的心,本來是清淨光明的。因爲我們無始妄動的關 系,才落于虛妄之境,所以生死是虛妄的,衆生執著虛妄才落于生死,就是 前面所講的「永斷無明方成佛…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眼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