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眼章▪P8

  ..續本文上一頁白諸法實相,實相諸法,「見彼摩尼」,一切法都是圓成實性的,本 來法法具足無性,任拈一法都是無性法的表現,所以任拈一法都是淨圓覺, 也叫摩尼,事實上我們這身心就是摩尼。可是衆生落入相分,或者遍計所執 ,「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執著五蘊身心,執著一切法,執著諸法爲實有, 不會諸法空相。

  下面用法說。「善男子。圓覺淨性」,就是法身,因爲法身遍一切處。「現 于身心」,因爲隨緣才能現一切法,隨類各應,遍一切法界。可是「彼愚癡 者」,遍計所執的人,取相的人,不會法性的人,他卻說淨圓覺實有身心之 相,這是顛倒無明,一念無明落入生死,也是這種道理。

  下面講過錯。「由此不能遠于幻化」,執著幻化,常計幻化,不懂幻化的緣 故,起惑造業受苦。是故佛才開導我們,一切法是如幻的,如果你執著身心 爲實有,一切法是實有的話,這種身心是幻垢。事實上知道如幻無性,就會 歸圓成實性,也就是摩尼自性。 「

  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就是修這種如幻叁昧的菩薩,前面講「譬如磨鏡垢盡 明現」,就是講修如幻叁昧功成的時候。我們本來就是佛,因爲不了第一義 谛的緣故,所以無量劫來才淪落生死。雖然輪轉六道,可是法身常在,雖然 常在,不假用功,不能顯現,所以「譬如磨鏡垢盡明現」是反扣上文。如果 你依照佛的開導,這樣修如幻叁昧叫菩薩。

  「垢盡對除」,所謂垢是虛妄的,虛妄的可不可離?像師父開示的,我們聽 了都很法喜。這垢就是假,假可不可離?如果假可離,這個假就不是假,又 是落入一個實有這個假法,這也是落入遍計所執。垢是我們不明白、迷惑才 叫垢,如果翻然覺悟,知道一切圓成實的法,即是無性,即是依他,依他本 是無性,這樣將我們的幻垢慢慢地遣盡,這樣我們所對身心的垢除了,即無 對垢。這時候也沒有菩薩修如幻叁昧,以此無修,即無成就。因爲我們本來 就是圓成實,本來我們就是不生不滅的法身。

  「此菩薩及末世衆生」,我們迷惑的衆生,迷緣起的衆生,「證得諸幻」, 原來這是無性的。「滅影像故」,就是實相,在實相中無有可滅的法與能滅 的人。「爾時便得無方清淨」,這無方清淨就是遍虛空盡法界。

  

  師父:你們總算都有點進步了。講吧!

  

  修師:慧悅師和慧聞師都講得很好,我也猜猜看。「譬如磨鏡垢盡明現」,慧悅師 剛才有講到真本來就具有的,我們知道無明不是從外而來,是依真而有的, 所以體性空。「當知身心皆爲幻垢」,幻垢都是無明所起的,「垢相永滅十 方清淨」,假如無明盡的話,十方清淨,無明盡法身就顯現。

  「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于五色隨方各現」,愚癡人認爲摩尼寶珠實有五色, 這「色」我是把它看成五道衆生,我們的佛性隨五道輪轉隨方各現,愚癡衆 生執著五道實實在在的有。「圓覺淨性現于身心隨類各應」,我們的佛性隨 著身心,隨類各應。假如在畢竟空中造地獄的因,就現地獄報身,假如造人 的因,就現人的報身。

  「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所以愚癡的凡夫執著實實在在的五 陰身心,我們的佛性隨著五道而輪轉,認爲它實實在在的,不知道它是無明 所起的。「由此不能遠于幻化」,因爲你執著五陰身心,被它所系縛,輪轉 六道。「是故我說身心幻垢」,所以佛說身心通體都是無明。「對離幻垢說 名菩薩」,能對治遠離無明身心說他是菩薩,也就是能破無明,菩薩破無明 ,所以我們說他是菩薩。「垢盡對除」,等到你無明盡的時候,無明盡也是 方便說,因爲在愚癡凡夫邊講才有的,如果在佛的地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對治之法也沒有了,所以說「即無對垢及說名者」,既然沒有對治的這些 法,就無法也無人了。

  

  師父:大家都有聯想,久了以後你就開慧了。講吧!

  

  修師:「此菩薩及末世衆生」,假如證得一切法都是幻化,都是無明所起,不落遍 計執,滅一切妄想,「爾時便得無方清淨」,圓成實性顯現,無方清淨,因 爲我們的佛性是遍一切處的。

  

  師父:大家知道,叁學裏有戒定慧,我今天告訴大家。如果僅僅持戒,不墮叁塗, 可保住人天之身,人身是人道,天身是欲界天,最高生欲界天。如果持戒而 生定,可以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不出叁界。那個時候,大家都知道戒叫 定共戒。如果再開慧,首先看到生死邊緣,然後假修行的功德,出離叁界。 開慧以後,慧可出叁界,了生死。僅僅靠戒,避免叁塗;僅僅有定,不出叁 界,可生色界天、無色界天,戒定慧具足,出叁界。如果戒定慧具足出叁界 ,發大慈悲心稱爲菩薩,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圓滿叫佛。所以現在大家持 戒都很精嚴,你一定要一步一步地前進,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發慧以後起 大慈悲心,那叫上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大家今天要了解,僅僅靠持戒,不出叁界,色界天生不到,要有定才能生色 界天。僅僅有定,不出叁界,僅僅生色界、無色界。有戒、有定、有慧,出 叁界。出叁界是要發大慈悲心,稱爲菩薩,可以得佛果,那才叫發無上菩提 心。 所以大家知道這個程序,一步一步地前進,如果沒有佛傳下來念佛法 門、淨土法門,我們怎麼得救呢?大家只要持戒、念佛,皆得往生。其它法 門當然很好,就算你得定,你得欲界定,還不能生色界。就是生色界,還是 凡夫定,還在生死當中。所以古德講,縱饒生到非想非非想,不如西方一去 來啊!誰還講?

  

  明師:「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就好比鏡子本來清淨,只是被灰塵染汙,所以必須 把它擦幹淨,清淨才顯,這是神秀大師的「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講 到修行的漸次。可是惠能大師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那有灰塵讓你染在鏡子上面?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爲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因爲我們衆生都執著一 切緣起法是實在的,落入遍計執。遍計執讓我們流落生死輪回,如果我們知 道一切法是依他如幻,當下遍計執就消失了,垢相就是指遍計執。垢相永滅 ,當下契入圓成實。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于五色隨方各現。」好比清淨的摩尼寶珠, 就是指我們的圓成實性,因爲圓成實無性,所以能隨緣起現萬法。可是「諸 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如幻的緣起法,執著它實在的,就落入遍計執 。

  「善男子。圓覺淨性現于身心隨類各應。」衆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可是我 們還是隨著我們的妄想心、遍計執性輪回六道。當我們輪回六道的時候,這 個圓覺淨性還是不喪失的,縱使成佛,也不增加的。可是「彼愚癡者。說淨 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很多愚癡衆生不知道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執著 五陰身心實在有,好比愚癡人看到摩尼寶珠實有五色一樣。

  「由此不能遠于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因爲他不能遠離幻化的執者, 所以佛才說身心幻垢應該遠離。因爲對離幻垢的,說是菩薩,可是「垢盡對 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你說離幻垢是假方便說,其實沒有幻垢可離。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衆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 如果證到一切法是依他無性,遍計執就滅了,這時你當下就得圓成實性,恢 複你本來的圓覺淨心。

  

  師父:慧明以後從持戒念佛下根基,你看我們蓋房子了沒有?打根基最費功夫了。 如果根基打不穩就糟糕了,將來蓋起來的房子不牢固。 

  

  生師:「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爲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這是譬喻我們的心好象鏡子一樣,物來相現,物去不留。物來相現是依他起 ,物去不留就是圓成實。衆生有個情形:物來相就現,物去相就留,所以是 遍計執。由于衆生遍計執,所以要念佛,念佛就是依他起,依他起當下就是 圓成實,當下就離遍計執。

  

  師父:不錯!惠生他會到念佛是依他起。不錯,念佛是依他起,知道是依他起,就 是圓成實。和大家講了,阿彌陀佛是你圓成實性啊!不過這個有大方便,佛 設的大方便,你一心執著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得蒙佛接引往生,什 麼原因呢?他是已成之佛,我是未成之佛嘛!他可以接引我,其它法門沒有 。不過接引你去,你智慧未開,也在下品生裏面。如果你智慧開了,可以到 上品生。持戒念佛,最低限度下品生,具有定力可得中品生,如果戒定慧具 足,那一定上品生,其它法門沒有。現在時間差不多了,查注疏。

  念佛最要緊,你不開慧,不得定,不要緊!可得往生,蒙佛力往生。就算下 品生,總比在娑婆世界好上千萬億不可思議倍。

  我告訴你們,你們有很多人盲修瞎練,把念佛舍棄,打坐。不要說你不得定 ,你不得定還在叁塗六道之內嘛!得定以後,最多了不起你生初禅天,那要 初禅定啊!你能得初禅定嗎?你得欲界定,還生不到初禅去。還有人求神見 鬼,那好!再不出欲界,五趣雜居。你怎麼了生死呢?唯有持戒、念佛。持 戒念佛,生到西方,比阿羅漢都還要高。查到注疏,上來寫!

  我們投生人道,多少有一點點戒功德,不過那是過去世受過戒。你可能沒有 殺生,沒有偷盜,沒有犯邪淫,沒有犯重戒,都有一點戒功德。生天,生欲 界天,可能有一點點小小善了,還沒有定。還是有一點點小小戒功德,知道 也好,不知道也好,一念善就可以生人、生欲界天,如果沒有一點定力,生 不到色界去。

  我們是教門之下,我教導大家,你憑真功夫,硬本領。你說的那個沒有用, 真有其功德才行,它講見地功勳了。所以橫想豎想,末法時期唯有念佛法門 ,要是沒這個法門,我們怎麼得度?找到的,上來寫吧!

  (卍續一六‧圓覺經要解卷上‧二二四…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眼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