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賢章▪P3

  ..續本文上一頁,全憑個人的悟性用功,不靠文字,不著 文字相。也不靠注疏,什麼參考資料,一概撥開,禅宗講,不准你看經,就 是這個樣,全憑你的悟性。假使你先看注疏,糟糕了,障住你的悟性,千年 萬劫不得突破。所以修學以前不准看注疏,修學後可准許你看注疏。

  (卍續一五‧圓覺經類解卷一末‧八一五下‧一七)「種種幻化即五蘊十二 處十八界。皆是有漏之法。……」,對的!這個講得對,這世間法講起來, 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叁科如幻如化。你們不知道,有很多追求五陰、十二 入、十八界的,完全著幻化相。出世間法講,四谛、十二因緣、六度如幻化 ,佛的究竟果位、十智、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也是幻化。「並從十方諸佛 廣大虛明妙心之上生起」,對的!虛明妙心就是無心,就是圓成實,就是真 如,真如隨緣成萬法,萬法無性歸真如。

  「此是妄從真起」,妄從真起,對的!是迷于真,認爲依他起是實有的,落 入什麼?落入遍計執了。所以妄從真起,不是真外有妄,妄外有真,是妄從 真起。「此中便是起信叁細六粗也。……」,起信論說叁細六粗,我們不管 它,因爲我們不參考起信論叁細六粗,從叁細生六粗,大家回去看起信論就 知道了。

  「一翳在眼。千華亂空。」眼有病了,就是打了一巴掌,眼睛花了,冒金星 了,看空中有花,其實沒有花。「一妄在心。河沙生滅。」所以要是心起妄 的時候,生滅法。一切法本不生滅,一切法無性,它怎麼生滅?一切法空, 怎麼生滅?一切法無相,怎麼生滅?一切法無作,怎麼生滅?對不對?一切 法平等,怎麼生滅?一切法不可得,怎麼生滅?一切法無所有,怎麼生滅? 是不是?你再講回來,一切法橫遍豎窮,它往那兒去生滅?

  「眼翳若除。空華即滅。」眼睛病了,對的!「而此廣大虛空之性本無損壞 」,這個人講得很對啊!「所謂翳瘥華亡衆生即佛」,對的!衆生本是佛, 我不是講過了嗎?你未成佛時本是佛,已成佛後還是佛。可見佛法真是微妙 ,多尊多貴啊!「故起信論雲」,這個人處處根據起信論。「一切境界唯依 妄念而有差別」,對啊!因妄念而差別。「若離妄別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華嚴雲。了達叁界依心有。十二因緣亦複然。」叁界 如空花嘛!依心而有嘛!十二因緣,不只是十二因緣,我們知道四谛、十二 因緣皆是如空花。「生死皆由心所造。心若滅時生死盡。」

  「幻心即妄幻也。……」虛妄沒有,幻滅的,它根本沒有滅嘛!「謂衆生既 起妄執四大六塵緣影之幻心」,幻滅以後即知幻,「知幻」就是依他起,知 道依他起了,法是緣起,依他起如幻如化嘛!大家知道叁性裏頭,依他起、 圓成實、遍計執,依他起是虛妄的,圓成實是實在的。其實那個實在沒有實 在不實在,圓成實是空性嘛!遍計執就落入凡夫邊了,他不知道虛妄,執著 實在,執依他起實在有就落入遍計執。知道依他起法是虛妄的,就是圓成實 ,知道虛妄無性就是圓成實。「衆生既起妄執四大六塵緣影之幻心」,所以 四大爲身,六塵緣影爲心,其實我們的心都是六塵緣影啊!你的心是不是能 知道啊?大家的心是不是能知道?你凡所知道的不出六塵,不是知道色,就 是知道聲香味觸法,離開色聲香味觸法,你沒有知道。所以就知道,你那個 知道一切法的心,都是六塵緣影,不是真性。真性是什麼?真性無性,無性 隨緣知萬法,所以佛證到了,無性叫無分別智,得無分別智就能分別一切法 。

  「如何除去。須是依倚彼知覺者。幻智之心而滅去也。……」知道依他起不 是實在的,就除妄了。「更須妄幻與智幻都拂。到諸幻盡處。方始見本來 圓覺妙心。」這兩個人講的都對,這是那位大德?(答:行霆大師。)他們 兩個人,我們不知道功勳到什麼地方?見地正確。這個大家知道見地方面有 不正的,你要注意到,離開二谛而說是不正,那是亂說。有見地以後要起修 行,看功勳。禅宗不是講見地、功勳嗎?就是這個東西。如果沒有見地,那 能起功勳?我們會入大乘法,我們不敢講這裏面會入到什麼程度,因爲會入 大乘法,起見地的時候是在初地菩薩,不是這麼低了。有功勳是二地以上的 菩薩,我們不敢說他們到什麼程度了,更不敢說我們有沒有見地,多少了解 一點就是,我們距這個程度差得太遠了。小乘開見地是在初果,有功勳在二 果以上。今天到此地!

  大家最低限度都有一點證入,你就是證不到初果,希望至少證到五停心觀。 大家說了半天話,沒白說,抓癢都抓到癢處了,這個地方癢,你最低限度抓 這兒靠近了。再不會和以前一樣,明明這個膀子癢,抓大腿。你入了以後有 很多好處,很多不思議。你不知不覺,不知道蒙誰加被,有這個感覺。不要 說你們,我能否往生,那全憑阿彌陀佛接引。如果不能往生的話,下場戲你 是唱火焰山,是唱無底洞,那不一定,你自己唱去,所以一定不可兒戲。

  ■第九次修學

  師父:慧經問我,看憨山大師夢遊記怎麼看?我告訴你,我昨天和慧經講,看一切 經,不管誰的注疏,或者佛的經,要以無所住心看,以不取相心看。那這個 怎麼能辦到呢?就是以二谛去會它,你們看憨山大師的注疏要以二谛去會, 它有對的有不對的,你都知道。憨山大師是很有修行的人,用二谛去會,是 真是假都知道。

  所謂谛理是什麼東西呢?就是緣起法深入,緣起法深入是從世谛入第一義谛 。不過要知道,要老實念佛,因爲這個和你了生死沒有關系,僅僅是幫助你 了生死。什麼原因呢?我們被業拖住,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的智慧可以消 業,狂慧是增長業,不了生死。我們現在還沒有到解的程度,僅僅遠遠看到 法的邊緣,就算到了解的程度,不了生死,大開圓解不了生死。

  你想,初果須陀洹在小乘法已經開解了,還要經過七番生死呢!你們入理以 後,我早就和你們說過,十幾年以前我就說過,學佛要先入名相,再出名相 ,出名相才入理,入理一定要出理,那才得受用。你們都當兒戲來聽,甚而 言之,笑我是亂講,這真是和老子所說的,下士聞道大笑。

  慢慢地你會得到一個境界,從二谛會一切法,你就會感覺,你看經、看參考 資料,反而障住不能說。如果你不看其它資料,發揮自己悟性,反而說到無 量無邊。我很高興,有人已經大略沾到這個邊緣,這個僅僅是你遠遠望著那 個法的邊緣就是了。你們不相信,你們看資料,講不了叁言五語,沒有了。 它不是性上出嘛!這個法在祖師禅講起來,不准你看,全憑你自己的性,見 性爲上招。我們是教門下,因爲什麼原因呢?我們都不是上根利智的人,我 們都是下根人、漸根人,所以必須要藉經教,不妨礙看經教。不過你事先不 可看經教,事先看經教反而障住你,叁言五語以後沒得講了,其實你會的還 不是對的。

  祖師禅接近頓根人,圓頓大乘嘛!祖師禅在頓教境界,我們都是漸教,聲聞 、緣覺、菩薩慢慢地修,所以一定要從叁乘入。在漸根人,你可以看注疏, 看其它資料,什麼原因呢?如膏助火。大家知道這個膏是油,好象那個油加 在燈裏火會著──如膏助火。經論就是這個作用,你如果入了谛理以後,你 過去所看的經論都可放下。所以你所看的經論,所看的資料是什麼?叫所知 ,這個所知要是取其名相,取相的話,叫所知障。如果無所住,不取于相叫 智母。我昨天聽到有人餐到這個法味,我很高興!要好好的保養聖胎。

  大家不相信看一看,佛、菩薩與一切祖師皆從一個鼻孔眼喘氣。大家會不到 的,不要緊,念佛法門求阿彌陀佛接引。參禅雖然是頓根人、上根利智人, 他就算破了最後牢關,不得首楞嚴定,不了生死。所以念佛法門至誠懇切心 念佛,蒙佛接引就可以了生死了。

  「依幻說覺。亦名爲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複如是。是故 。幻滅名爲不動。」

  師父:「依幻說覺。亦名爲幻。」這是接著上面來的,大家先看上文,和上文貫通 ,它是一氣來的。「善男子。一切衆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大家修學過了。「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大家修學過了 ,我可以講,空性就是無性,就是圓成實性,圓成實性不可住,無有相,不 可得,怎麼可壞呢?佛說這個圓成實性,說出叁個叁昧來:就是空叁昧、無 相叁昧、無願叁昧。「衆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我們 上次修學過。

  先看這一句「依幻說覺。亦名爲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什麼原因?千 萬不可從文字相會,你得不到。如果大家多少懂一點二谛理,你用二谛會。 「說無覺者。亦複如是。」爲什麼說無覺也是這個樣?「是故幻滅」,幻滅 是什麼東西?用二谛理去會,不可以取著文字相。「名爲不動」,現在看這 段文,各人發表見地。 

  我和大家講,我感覺到需要和大家講的東西太多,可是限于我的能力,限于 我的精神,希望大家自己自立,早早成熟。不錯!我也要發個心,慢慢地我 也要和大家講菩薩戒。慢慢地,我也要專精念佛、著作了。

  大家看這段經文,發揮一定要根據理,入理!出名相入理。

  霖師:這段文「依幻說覺」就是說境不自有,要依心而有,心也不孤起,要依境而 起,境和心是互爲緣起的。這個覺也是一樣,是依幻而說覺,那覺是緣起無 性,才能造一切如幻的法。它造一切如幻的法的,這個覺就是緣起,所以它 也是虛妄的。因爲它是無性的關系,所以不可得。覺因爲無性,可以隨緣造 一切法,所以不可說它無覺,如果說無覺,是虛妄遍計執。

  師父:他講的,大家有意見也可以講,或者你自己會到,有你見地也可以講。

  聞師:我來練習講。「依幻說覺。…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賢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