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賢章▪P4

  ..續本文上一頁亦名爲幻。」前面那段經文講「善男子。一切衆 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如來圓覺妙心及一切種種幻相,是依圓 成實性建立的。爲什麼「依幻說覺」?我們從這個緣起的法裏面,體會它無 性,空性不壞。這空性不壞,就隨緣成一切法。「皆生如來圓覺妙心」,這 個「圓」是衆因緣所生的法,法法稱性而起,稱無自性而起的,無欠無缺, 所以叫做圓。那麼這個「覺」呢?覺是不動,是畢竟空,無自性。「圓覺妙 心」,有一句話叫「明心見性」,這個心和性其實是同一個法,可是它分兩 個名詞講。心就是性,性就是無自性,圓覺妙心就是不動,一切種種的幻化 、緣起的法,都是生于如來圓覺妙心,皆是畢竟空中無自性所建立的。

  所以依幻我們才能體會到,它本然無自性的道理,依幻來說覺、不動的道理 。「亦名爲幻」,爲什麼「亦名爲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因爲我 們把覺認爲是生滅法,是取相,這不對,沒有會到它緣生無性的道理。你如 果認爲有覺,「猶未離幻」,還是遍計所執。可是如果你說無覺,也是沒有 會到它的法性,所以「亦複如是」。

  下面講「是故。幻滅名爲不動。」事實上你要體會到一切法的無自性,才能 會到覺的涵義。因爲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一切法皆歸畢竟空,這要從緣起 法會歸于無自性,就能體會到「幻滅名爲不動」。

  師父:我問大家,一切名相,楞伽所說一切名相,是不是皆如幻化?如果你從名相 上說「我知道了」,這是不是「依幻說覺」?講吧!

  聞師:師父說,認爲有覺和無覺,事實上都是取心緣相、言語相、文字相,這樣才 會落入遍計所執。

  師父:講吧!

  修師:「依幻說覺。亦名爲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複如是。是故 。幻滅名爲不動。」因爲一切法本來無生,無性所以無生。一切言說都是佛 的方便,所以依幻說覺,這都是佛開方便,所以也是幻化的。因爲一切方便 都是因緣起,都是幻化,它是無性的,所以「依幻說覺。亦名爲幻。」就是 說佛開方便法不是實在的,因爲一切法本來就是無性啊!不是實在的,無生 ,不可言說,因爲第一義谛不可言說,假藉言說的都是如幻如化的,所以「 依幻說覺。亦名爲幻。」

  「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若說有覺也是沒有離開因緣生,這個覺我們當佛 來講,說有佛還是因緣起,因爲佛是不可得的,所以說有佛還是不離因緣生 、幻化的。「說無覺者。亦複如是。」假如說沒有佛,也是一樣的,因爲這 樣講起來等于是對立法,有覺無覺都是落入遍計執,就變成執有執空,這都 不是實在法,不是第一義谛。

  「是故。幻滅名爲不動。」因爲一切法假如幻滅的話,不動就是無生,一切 法本來無生,離開虛妄法就是無生,不能說有幻、有覺,因爲一切演說都是 虛妄、假施設。

  師父:你們慢慢地,講究竟不究竟都沾到邊了。慧修把覺說成佛,有覺無覺說成佛 ,這是他的見地。大家想一想,一切法可不可以說有?一切法可不可以說無 ?說有的時候,是不是如幻的?說無,是不是如幻?進一步再想一想,什麼 是有?什麼是無呢?

  空師:「依幻說覺。亦名爲幻。」假如在迷中說覺,那覺還是迷。「若說有覺。猶 未離幻。說無覺者。亦複如是。」說有覺、無覺都是遍計執,有覺是定性有 ,無覺是斷滅空。真正的佛道是畢竟空,畢竟空離邊不住中,才叫畢竟空, 所以有覺、無覺都還在幻化之中。「是故幻滅名爲不動」,這裏的幻滅就是 前面所說的「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也就是說一切緣生的法如幻,法緣生 的話,法性沒有生;緣滅的話,法性沒有滅。所以幻起幻滅,法性本身無起 無動,名爲不動。這裏的不動就是「妄本空真本具」。

  師父:不錯!聖空也有他的見地。我提醒大家,這個有是不是色啊?是不是受想行 識啊?有沒有色啊?沒有色,沒有受想行識是不是空啊?有沒有空啊?因爲 什麼沒有色?心經講過;因爲什麼沒有空,心經也講過。這麼說起來,是諸 法怎麼樣?它動不動啊?大家再發表意見。

  你們就害在過去無量劫來被一切相拘束了,不能通達。誰有意見可以講!大 家都認爲他們都講過了,不是的,見地這個東西千差萬別,深淺千差萬別。

  什麼是無?你可會到很多法嘛!叁性也可以會到,叁性實在說是二谛。悟性 不可助長,它自然發揮,不可助長它,助長它反而障它。你只要不障它,它 自然現,所以禅宗祖師不准你看經。誰有意見可以講!

  聞師:「依幻說覺」,幻我們知道是因緣所生法,依幻說覺,就是依幻說這個圓成 實,或者講性空,這樣也是幻,爲什麼?因爲我們衆生不能體會法性的緣故 。法本身就是無所得,而我們卻在這裏面生了種種的取著,這有法依我們衆 生來講是五陰、十二入、十八界,這是染法。依幻說覺,這個覺心也就是圓 成實性,圓成實性就是無性,或者用一個名詞代替,就是法身,法身無性可 以常隨緣。因爲衆生不覺,隨著染緣開出六道,六道就是國土世間、五陰世 間、衆生世間。隨著淨緣,會到法性,慢慢地可以生出四種聖人境界:聲聞 、緣覺、菩薩、佛,這種種法都是緣起法,都是圓成實性的法。我們知道, 依幻說覺,你有這種種體會的話,你不會有任何的執著。

  法法本來是十法界,都是從畢竟空所建立的,如果有差別就是染和淨,迷和 覺的差別。覺和迷是對立而有,因迷而說覺,覺對迷而立的,因爲我們落在 有所得法裏面,所以才會有如師兄所講的種種言教,說覺說不覺,事實上都 是要離開我們衆生的凡情執著,契入真性的緣故。所以他說,若說有覺無覺 的話,事實上你都沒有離開幻化。因爲真正的幻滅,究竟的虛妄法就是事, 緣起法就是事,在六度有所謂「事究竟」,事本身就是究竟的,可是因爲我 們衆生凡夫遍計所執心、迷心還沒有究竟遣盡,佛開種種方便,讓我們離遍 計所執性。在金剛經裏講到,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本身是不可得,佛說 法是應衆生病來與藥,我們不能落入有所得裏。真正的幻滅是會入法性,究 竟圓滿叫不動,叫圓成實性。

  安師:我就用師父說的來講,依色說空也名爲幻,因爲若說有空,猶未離幻,因爲 空即是有。所以說,「說無覺者。亦複如是。」是故幻滅離開空有兩邊見, 是名不動,那就是中道義,不執著兩邊見。

  師父:也不錯,也觸到他一點靈機。這個幻,大家想一想,幻是不是遍計執?「依 幻說覺」,要是說覺的話,有兩種覺:有覺、無覺。這兩種覺都不對吧?

  策師:師父!我說看看,我用叁乘來講。「依幻說覺」,菩薩還認爲有衆生可度, 所以說還沒有會到畢竟空。唯有佛才究竟,所以還是在幻。「若說有覺。猶 未離幻。」二乘偏空,要求涅槃,這還是在幻化中。「說無覺者」,就是凡 夫住著一切法實在有,還是在生死中。「是故。幻滅名爲不動。」一切法本 是因緣,因緣的法它是不生不滅的,幻滅名爲不動就是說本來一切法都不生 不滅不垢不淨,就是不動。

  師父:你這是按叁乘法說,不是此經的意義。你說,說有覺是凡夫衆生,是吧?那 我問你,凡夫有沒有?

  策師:說有覺是二乘。

  師父:有二乘沒有?

  策師:沒有。

  師父:無覺是佛,有佛沒有?所以你這是說叁乘義,不合乎經義,非今經所說。

  觀師:爲什麼「依幻說覺。亦名爲幻」呢?我們常聽說,迷時分明有六道,覺後空 空無大千。因爲這個緣故,所以依這個迷,依這個幻來說我們的覺,其實也 是幻的。爲什麼呢?因爲「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複如是。」 在幻裏面說覺,就說他有覺,也沒有離幻;假如說無覺,也是沒有離幻。應 該怎樣才對呢?「是故。幻滅名爲不動。」所以會到一切法無性,遣有遣無 ,一切法無所得,假如是以無所得心來修學的話,這幻滅就名爲不動。

  師父:我提醒大家,大家要突破啊!我一上來就和大家講,無住、不取于相、不可 得,此法有很多差異名,無生、無所有、畢竟空。我們看一看,假如用無住 的話,「依幻說覺」是不是住了?說有覺是不是住了?說無覺是不是住了? 假使說一切不住,是不是那個不動?你再想一想,我說過不取于相,你從無 相去會,不取相去會。不取相,金剛經不是說得很清楚嗎?如如不動嘛!從 無生上會,從無所有會,不可得會,畢竟空會,無分別會,那你不就入了嗎 ?這段文就把它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悅師:剛才我聽惠安師說離有離無,契入中道。以下我要講的這段話不是我自己要 講的,而是昨天師父在懷安堂對法慧開示:「你看,離有邊離無邊住于中道 ,那還是住。你不住于有,不住于無,不住中道那個不住也不住啊!這才是 真正中道。」我們知道一切法本來是畢竟空寂,畢竟空寂以義理來配是一谛 ,講二谛、叁谛、四谛是方便,讓你會這個法。本來一切法是畢竟空、無所 有,一切法歸于畢竟空寂。所以離有離無,住于中道,那還是不夠究竟。住 于中道也不可住,這才能萬法繁興。

  師父:你講吧!

  經師:剛才聽師父開示,要入于金剛經,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不取于有,也不 取于無,圓覺經是講離有覺、離無覺。怎麼來離呢?用一句話來講,因爲離 有的話,說有一切有,說無一切無,說亦有亦無,一切亦有亦無,說非有非 無,一切非有非無。因爲這個法本來就是如如不動的,來而無來,去而無去 ,不來也不去。隨緣而來,隨緣而去,那才是如來不動的本義。

  師父:慢慢都接近了。我告訴大家,有叁乘和一乘,惠安所講的是叁乘,慧策講的 也是叁乘,慧悅所講的是一乘。什麼是叁乘?什麼是一乘呢?叁乘人講緣來 則聚,也說緣來則有,緣去或者緣散則無,這是叁乘法說。大家平時…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賢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