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賢章▪P5

  ..續本文上一頁都這麼 說吧!因緣來了則有,因緣散了則無,這是叁乘法。一乘法說什麼?緣來非 有,緣去非無。這是不同之處。所以慧悅掌握到無住,契入中道。契入中道 的時候無有中道可契入。誰還有意見發揮?

  庶師:師父!我從無住來講。佛是覺者,這個覺是真如本性之覺,如果以幻化幻想 之覺來說覺,還是幻化。「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複如是。」 這是以有所住心所覺的覺,如果住于有覺,是把虛妄法認爲真實的;如果住 于無覺,落入斷滅空,這樣就是生死流轉,所以有覺無覺都是生死法。「是 故幻滅」,這裏的幻滅,依我的體會是寂而照,照而寂的空性。所以如果你 能體會到不生不滅的真覺,那才是真正的本性,所以他講不動。

  師父:慧甫講!

  甫師:其實大家講的都很好,我是把它會成兩點,因爲圓覺經是要破我們的執著心 。這裏講到覺,就是講本來是覺,一切衆生本來是佛,師父常講,未成佛時 本是佛,已成佛後還是佛,又講到無佛無衆生,無有佛涅槃,無有涅槃佛, 就是講這個道理。這裏的重點主要在覺,覺是真覺,沒有分別覺與不覺,不 分別衆生與佛。因爲事實上一切衆生本來就是覺,爲了讓衆生會入才說覺與 不覺。也就是說,覺是講到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沒有緣起,也沒有性空, 一切法本來寂滅,就是慧悅師剛才講的畢竟空。如果會入畢竟空,你說覺也 對,說不覺也對。如果沒有會入畢竟空,說覺也錯,說不覺也錯。

  師父:慧甫講過以後,我再提醒大家。好比這虛空,你說有十方虛空沒有?你說虛 空有十方虛空沒有?不可說有吧!你說這個虛空沒有十方虛空,是不是無呢 ?你慢慢體會就入這個法了。你說有十方虛空、無十方虛空,這個幻都滅了 以後,虛空動不動啊?大家要是修到這個地步,不得了。

  你看,劫末時大火燒,虛空燒不燒得到?它不動。大水淹,虛空被淹到了沒 有?這個東西很妙!大風吹,吹壞叁禅天,虛空吹壞了沒有?如果你證到這 個地步,一切煩惱不動,八風吹不動,哎呀!那不得了。你說,虛空有十方 虛空不對,沒有十方虛空也不對,什麼原因呢?如果說有,是住著。沒有十 方虛空,就虛空整個沒有了,那破了緣起法就破了性空法。沒有十方虛空那 有虛空呢?大家仔細會一會!

  彰師:我現在想到無住,無住就是借著言語相來說,我們所有言語相都有住,只有 一句阿彌陀佛無住。那怎麼說呢?如果我們吃飽時說:「你吃飽了?」這可 以用。如果別人從浴室出來,我們說:「你吃飽了?」這樣就不能用。你如 果用一句阿彌陀佛,無住就是暢通,就是無礙。再藉用言語來說,阿彌陀佛 就是無住。

  師父:大家說,阿彌陀佛有住沒有?

  彰師:我說無住。

  師父:要是無住,你怎麼能念阿彌陀佛?

  彰師:阿彌陀佛就是一真法界,就是無自性,無自性能隨緣,所以能念。

  師父:你既然說,你念阿彌陀佛,你住于有阿彌陀佛,我不念阿彌陀佛,我住于無 阿彌陀佛,那還是不離無啊!

  彰師:阿彌陀佛念而無礙,無礙而不礙念。

  師父:你解釋你的,我們不擡杠。可是阿彌陀佛有住沒住?我問大家。無住!可是 無住有一個大方便,要是會入反聞聞自性,自然無住。我和大家講過很多了 ,聽得清楚,聽清阿彌陀佛四字,如果住于「阿」,聽不清「彌」了,如果 還能聽清那個「彌」,沒住「阿」。住于「彌」,聽不清那個「陀」了,聽 清那個「陀」,沒住于「彌」,反聞聞自性才會入無住。

  剛才誰講的,說空一切空,說假一切假,好象慧經吧!就是這個意思,那才 無住呢!大家時常聽說有是空之有,如果有不是空之有,有是定性有,違反 佛性。空是有之空,如果空不是有之空,是斷滅空,違背佛性。這個話說起 來,離四句絕百非。反過來說,即四句。即四句是怎麼的?說空一切空,說 假一切假。你想一想,說一就是一切,說一切就是一,說無相就是一切相, 說一切相就是無相。現在看注疏,時間不早了。大家查出注疏,寫在黑板上 。

  說空一切空,說假一切假,說中一切中,什麼意思?就是實相無相,無相一 切相,就是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就是這個道理了,這是正義。離四句,遣 凡情;即四句,顯正義。

  「向上一著,無有商量處。」所以你講什麼話,不擡杠,沒有商量處嘛!「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沒有把鼻」、「麻叁斤」,都是它。其實到這個地 步,無話可說。爹娘沒生以前的本來面目。所以從古以來千千萬萬人看,不 知道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怎麼樣?大家會到了沒有?有會到的舉手我看。所 以不入二谛,你怎麼知道呢?百尺竿,你還有所依是吧?更進一步怎麼樣了 ?(大衆默然!)都是依賴名相。 悟性,障住它就糟糕了,怎麼不障它呢?淨土宗老祖師不是講過了嗎?放下 !放下!放下!

  古德講話,你不會其意,因爲你不入理嘛!放下以後還有住沒有啊?放下以 後還有取相沒有?放下以後還有生沒有?放下以後還有性沒有?放下以後還 有所得沒有?本來這個道理,大家都不了解,認爲放下放下,我家裏的事都 不管了,其實不是那個意思。

  經上贊佛,如來權智不思議,遍滿十方無所依。你會透的話,那太妙了。遍 滿十方無所依,這是如來的權智。大家一定會不到這個意思,無所依,可是 遍滿十方,誰會到了?所以你們死于文下,被名相障住了,不入這個法。遍 滿十方是不是色受想行識?無所依是不是空啊?這不是明明告訴你,色即空 ,空即色嗎?其實都是講這個道理,是不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個境界?就 是它嘛!「向上一著無有商量處」,還是它啊!這叫做大德本來面目。

  六祖大善根,大菩薩再來,聽五祖誦金剛經他就知道了,原來自性本自清淨 ,原來自性本自平等,自性本自具足,是不是這個道理呢?你們被遍計執障 了無量劫,不會它,沒有辦法。所以我們無量劫來被業障、煩惱障障住,趕 緊念佛求佛接引,要不然怎麼了生死呢?(答:沒有了生死。)

  師父:沒有了生死?你還是依幻說覺啊!(卍續一六‧圓覺經要解卷上‧二二一上 ‧一○)「依幻說覺。亦名爲幻者。對幻說覺。猶屬順迷相待之義。」這話 講的,大家仔細看,你仔細留神就知道,這個人見地有高有低,那個人見地 一定也有高也有低,兩個人比較起來還有高有低。你們現在看人家的注疏, 看一切經論都是一樣的,只要有人說的就對,那迷糊到家。這話講的是對的 ,「對幻說覺。猶屬順迷相待之義。」這話對的,不過他的見地有深有淺, 大家自己就會出來了。印證!以人家的見地印證你的見地,我們末法時期很 可憐,沒有善知識。以前是找善知識印證,我們沒有啊,只得以古德的注疏 ,或佛經印證。

  「既涉言思」,對!言思是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覺成不覺」,還是 迷惑。這個覺以後,離諸相了,離一切即一切法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經 上不是說得很清楚嗎?所以還是不覺。「學者應知。創心入道。對境立觀之 日須分幻覺。用觀照境之時真妄泯合。」觀照,真起觀照,大家都不知道, 都認爲觀照是起觀起照,其實錯了。有很多人教人修佛道的,要觀照觀照! 不是那麼觀照。什麼是觀照呢?是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叫 觀照,那才是離心緣相、言語相、文字相呢!「用觀照境之時真妄泯合」, 真妄泯合就是沒有真也沒有妄,無分別嘛!畢竟空中沒有那些分別,畢竟空 叫什麼?叫勝義谛,也叫第一義谛。

  「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者。未離見思也。」要是說有覺,沒離言語相、文字相 、心緣相,叫未離見思。這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構成一種惑,構成什麼 惑呢?見思惑。言語相、文字相構成見惑,心緣相構成思惑。「說無覺者亦 複如是者。未離塵沙也。」說無覺,沒離塵沙惑。說無覺,其實大家想一想 ,無覺要是按頓教法門講,圓教法門講,無覺是不是還是言語相、文字相、 心緣相?不必落塵沙,還是見思之內嘛!

  「是故幻滅者。二邊心滅。即斷無明。中道得立。叁觀皆中。名爲不動也。 」這有點天臺思想。這個話我教你們入理以後,可見出他的高低了。

  「是故幻滅者。二邊心滅。即斷無明。」對不對啊?對!「中道得立」,對 不對?對!「叁觀皆中。名爲不動也。」他的見地在此。

  不相信我們看一看,無明有沒有?要是有,叫真實,不叫無明了,是不是? 無明既然沒有,可斷不可斷?斷妄取真皆是妄,對不對?中道有沒有?中道 是離邊不住中,叫中道,是不是?天臺智者大師講,離邊不住中叫中道。「 叁觀皆中」,叁觀就是空假中皆中,對不對?皆中是空也中,假也中,是不 是?既然是空也中,假也中,是假也空,中也空,對不對?既然這麼說的話 ,空也假,中也假,這樣才構成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嘛!那怎麼可以說一切 皆中呢?所以就看出脈絡來了。一切皆中,所以離中,離中可以破無明。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上‧九四下‧八)「以幻修幻。以釋成不入斷滅 之意也。」以幻修幻叫如幻叁昧,不落斷滅。一切法門皆是如幻叁昧,如果 離開幻的話,沒有一切法門,所以我們念佛法門就是如幻叁昧啊!

  「謂以覺覺幻。覺亦是幻。」這是什麼原因呢?向上一步,百尺竿頭更進一 步,怎麼樣了?沒有東西嘛!所以說,覺也是幻嘛!你有個覺,那不是幻嗎 ?「故雲依幻說覺亦名爲幻。若說幻滅而覺存者。此亦是幻。」這不離有法 ,不離執著,對不對?「故雲若說有覺猶未離幻」,這很清楚了。「若更起 一見。說幻滅而覺亦無者。亦複是幻。」你不可能說滅虛空啊!「何也。以 未達究竟實際故也。…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賢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